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提高立式砂仓放砂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崔仑  孔豁然 《黄金》1998,19(6):20-22
为提高立式仓的放砂浓度,研制了新型高压喷嘴。通过现场工业试验证明,利用该喷嘴和调整立式砂仓内的尾砂与水的体积比等技术,能使放砂浓度达70% ̄75%,为充分发挥立式砂仓的功能找到了一条简单易行的途径。若将该技术用于其它同类矿山,将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尾砂充填系统及立式砂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充填系统充填系统是由充填料制备及储存单元、充填料混合搅拌单元和输送单元组成。目前金属矿山使用尾砂充填采矿方法的较多。尾砂的制备较为简单,只须使用旋流器脱泥,使渗透系数K_(10)>5cm/h即可。尾砂的储存一般是设置砂仓。砂仓可分为干式砂仓及饱和砂仓两大类。干式砂仓又可分为卧式及立式两种,卧式砂仓是利用电耙送砂,立式砂仓是用高压水射流放砂。  相似文献   

3.
尾砂浓密是矿山充填工艺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借助砂仓来实现。然而在应用过程中,砂仓底部极易出现尾砂积料板结、挂壁的问题。为改善尾砂流动性,实现稳态放砂,提高矿山充填能力,开展了超声波作用下高浓度细尾砂料浆的流变特性、浓密均匀性及放砂稳定性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矿山应用。  相似文献   

4.
立式砂仓中饱水尾砂体的液化主要是其结构的改变,而促使其结构改变的动力是动水压力.基于这种观点,对于动水压力所形成的水力坡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出尾砂液化的临界水力坡的计算方法.另外,液化了的尾砂在砂仓中的流动是以“自由涡”的形式运动,因而提高立式砂仓放砂效率关键在于强制垮解“漏斗峰”!  相似文献   

5.
为了调整卧式沙仓溢流浓度、提高尾砂利用率,进行了尾砂添加絮凝剂的相关实验研究。尾砂沉降效果具体体现为沉降速度的大小,本实验通过观察澄清层高度随时间变化来计算得到尾砂沉降速度,进而对比各型号及不同浓度及絮凝剂配比尾砂浆沉降效果,选出最适合尾砂的絮凝剂型号、最佳沉降浓度及对应的絮凝剂添加量。  相似文献   

6.
目前矿山充填系统在使用尾砂作为充填材料时,常用立式砂仓来完成浓缩、脱水和造浆任务。常用的立式砂仓底部结构为锥体型、半球体型或多锥体型,采用高压喷水嘴局部流态化造浆,来实现高浓度排放。当对粒度组成较细的全尾砂进行浓缩脱水时,浓缩后的浆体粘度大,造浆和排放效果变差。毛家寨铁矿尾矿粒度组成较细,不能使用常用的立式砂仓,设计使用了平底型立式砂仓,有效防止了浆体在仓内的粘结淤积,使全尾砂实现了稳定的高浓度浆体排放并获得合格回水。  相似文献   

7.
武山铜矿现有的分级尾砂水力充填工艺是先分级后转运,再经过非搅拌水力冲砂,工艺环节多,环境污染严重,充填浓度难以控制,也无法与胶结充填系统配套,如改成旋流分级与立式砂仓水力造浆给料联合工艺,可大大减少中间环节,杜绝污染,也可用现代技术控制充填浓度,同时为胶结充填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赖伟 《黄金》2023,(9):31-35
矿山尾砂充填料浆物料由尾砂浆体、胶结剂和调浓水组成。尾砂浆体质量浓度的稳定性关系充填料浆制备质量浓度的稳定性,同时决定充填料浆制备的最高质量浓度,是充填料浆制备的核心要素,也是充填成本和质量控制的关键。矿山尾砂充填领域的仓式浓密装备主要有砂仓、深锥浓密机、深锥浓密机和砂仓组合浓密,以及膏体仓储浓密机。膏体仓储浓密机没有耙式系统,膏体仓储浓密机能长时间可靠储存高浓度尾砂浆体,解决矿山采矿—选矿—充填突出的时空矛盾关系,通过系列组合可适用于各型规模矿山,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在某金矿开展膏体仓储浓密机技术工业应用,尾矿-0.038 mm占66.52%,浓密机溢流水含固量小于200×10-6,浓密机底流尾砂浆体质量浓度达到56%,过程中波动<1%,放砂浓度稳定,充填料浆质量浓度59%~61%,充填料浆体积泌水率<3%。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砂仓中尾砂浓密效率,实现高浓度的放砂,引入声场作为研究手段,创新性的利用声场辐射方式传播的特性,将声场非接触性地作用于尾砂浆介质中.通过设计试验,配制质量分数为40%的尾砂砂浆,在尾砂浆分别沉降15,20,25,30,35和40 min后,施加频率20 kHz,功率50 W的超声波,探究不同沉降时间后施加超声波作用对最终沉降时间和浓度的影响,同时将超声波作用在砂仓放砂阶段,并对超声波作用后不同浓度的砂浆进行流变参数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沉降20 min后施加超声波,砂浆沉降浓密时间最短为80 min,尾砂浆最终质量分数可达77.5%,与此同时超声波作用下可以实现砂仓稳定高浓度的放砂,放出砂浆质量分数为74.04%.对比超声波处理前后砂浆黏度与屈服应力可知,超声波可有效降低砂浆黏度22.3%,具有良好的降黏效果.超声波的振动作用,空化作用以及声流效应是使得砂浆快速浓密沉降以及放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武山铜矿全尾砂、水泥制备成的胶结充填体为研究对象,利用RMT-150C型液压伺服控制系统,通过单轴压缩方式进行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试验,试验得到了不同灰砂比和料浆浓度下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特性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在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其他影响变量相同的情况下,强度与灰砂比或料浆浓度正相关;强度的增量随着灰砂比或料浆浓度的增大增幅也随之加大;综合分析可知,灰砂比较料浆浓度对全尾砂胶结充填体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疆某铜矿充填溢流跑浑现象严重、充填尾砂利用率低等问题,对影响尾砂沉降速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包括尾砂粒级组成、表面形状和进砂浓度等。通过试验探究了进砂质量浓度分别为10%、15%和20%条件下尾砂沉降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拟合关系式,其相关系数(R 2)均大于0.975,推导出最有利于该铜矿尾砂沉降的进砂浓度值为16%~17%。通过对比进砂浓度为16.5%条件下沉降试验实测值与预测值,证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尾砂的最佳沉降进砂浓度值。试验研究及分析为现场生产提供了实际指导,通过增加进砂浓度调节设施,并将各设施的相关参数在充填站控制系统中进行数据联锁,使进砂浓度始终保持在16%~17%之间,絮凝剂的添加量与进砂量匹配并维持在最佳添加量范围内,实现了砂仓顶溢流水澄清,提高了充填尾砂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李怀志 《甘肃冶金》2014,(2):104-106,109
尾矿脱水干排新技术,就是将尾矿进行脱水,干尾矿可直接干堆、填埋或外运的新技术。运用此项技术后,选矿企业将不再建设大型浓密机、尾矿坝、尾矿长距离输送管线及尾矿坝回水长距离输送管线,为企业节约宝贵的建设场地及大量基建费用;避免了尾矿库运行期间破坏生态环境和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将回水利用率由原来只有70%~75%左右提高到95%以上,且实现生产零排水,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本文通过对尾矿脱水筛在尾矿干排系统中的技术应用的总结,概括出尾矿干排处理的一套方法,以期和大家共同探讨学习,做好尾矿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湖北某铜铁矿选矿新系统投产后,随着磨矿细度提高,尾矿粒度变细,沉降速度变慢,部分微细粒级物料进入生产回水系统,影响选矿指标。本次项目攻关主要是开展絮凝剂小型沉降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找出现场应用最佳絮凝剂添加方案。小型试验结果表明 :矿浆浓度 16%,选用 A345 絮凝剂,最佳用量为 20g/t。在该矿现场生产应用中,分别在选矿尾矿浓密机、充填深锥浓密机中添加 20g/t、24g/L 的 A345 絮凝剂,尾矿浓密机溢流跑浑现象彻底解决,回水清澈达到生产要求,选铜选铁指标得到提升,深锥浓密机底流浓度达到 70%以上,满足充填质量要求,实现了全尾砂充填。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江西某铅锌矿全尾砂难以浓缩的问题,研究探索添加絮凝剂提高其浓缩效果的可行性。对该全尾砂浆体分别进行固液两相耦合条件下静态和动态絮凝沉降正交试验,确定尾砂浆絮凝沉降规律,对絮凝剂选型、用量和给料速度等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给料速度由0.89 t/(m2·h)减少至0.60 t/(m2·h)时,溢流水固含量逐渐降低;当给料浓度为13.59%,AH-910-SH型絮凝剂浓度为20 g/t,给料速度为0.60 t/(m2·h)时,底流浓度达到最大值72.82%,溢流水固含量为162.68×10-6(<300×10-6),絮凝沉降效果最佳。该试验为全尾砂快速沉降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为全尾砂高浓度充填方案选择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某选铁尾矿回收铁的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英 《铜业工程》2012,(4):15-17,21
某选铁尾矿含铁28.04%,该尾矿主要是选铁洗矿过程中的溢流部分,其粒度非常细。针对该尾矿特点,进行回收铁的试验研究。通过多方案的对比,最终采用矿浆分散-磁选-浮选的联合试验流程,其闭路试验可得到含铁58.77%的铁精矿,铁回收率68.58%,使该尾矿资源得以综合利用,提高了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Aqueous slurries’ dewatering using gravity-driven thickeners is an essential unit operation in mineral processing. Thickener feed dilution is often used for enhanced flocculation and sediment compressibility. This work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feed dilution on thickener performance for copper flotation tailings. Furthermo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eed dilution system (eductor) was investigated from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educing eductor discharge solid loading increased thickener underflow solid loading. Higher thickener feed flow rate also affected eductor performance, reducing its discharge solid loading by 4 wt.%. Finally, a smart thickener dilution system was proposed to maintain optimum dilution.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浅部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矿山开采深度逐渐增加,而深部开采环境非常复杂且开采难度更大,加之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填采矿法逐渐成为我国矿山首选的采矿方法.为研究尾砂物理特性对絮凝沉降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展了粒级组成、比重对尾砂沉降效果影响的静态絮凝沉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尾砂的中值粒径与沉降速度、底流浓度成正相...  相似文献   

18.
为辅助计算尾矿存积的沉降距离,指导放矿、尾矿子坝堆筑,提高尾矿坝的经济效益.研究干湿循环作用和含水率对湖南某金属尾矿库尾砂的压缩固结特性的影响.对含水率为10%、12%、14%、16%和18%的尾砂分别进行0~5次脱湿—吸湿—再脱湿试验,借助GZQ-1型全自动高压固结仪对试样开展了快速固结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相同...  相似文献   

19.
For the silo flow of two materials with contrasting strengths, an automatic separation without mixing of the materials is observed during drawing.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writers observe that a columniform funnel flow will appear in a silo with a single opening while a uniform flow will occur for a silo with a double opening. The classical and popular Janssen equation is hence less suitable for a silo with a single opening than for a silo with a double op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ch action arising from the contact force is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distinct element analysis for th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silo.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velocity and stress fields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silo, which are worth consideration in the design of the silo and the recovery of the mineral ore.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阳山尾矿库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可研设计二期坝坝体及库区地形的考察和成本分析,对原设计提出尾端排矿之后又提出另一种全新方案,即尾矿坝体前部排矿,并对两种排矿方案进行了比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