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文锋  杨风英 《山西建筑》2008,34(12):264-265
针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特点,通过基面层间结合状态的变化,运用BISAR程序分析了其对半刚性路面结构中的应力和弯沉的影响,得出了层间结合状态的恶化会对路面结构造成很大影响的结论,以促进半刚性路面结构力学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V12.1)建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模型,对比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静荷载以及静荷载和水平荷载耦合作用下,设置高弹性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前后的路面结构力学响应,通过分析发现:路表竖向位移对水平荷载不敏感,高弹性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对路面整体刚度的影响随着水平荷载系数的提高而有所提高;沥青层底弯拉应力对水平荷载不敏感,高弹性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对路面整体强度的影响维持在23%的水平;沥青层最大剪应力随着水平荷载提高而显著增大,高弹性橡胶应力吸收层对路面整体抗剪强度的影响同样随水平荷载提高而提高,当水平荷载系数为0.5时,整体抗剪强度提高率为32%。  相似文献   

3.
具有碎石基层的半刚性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充分考虑碎石基层非线性特性的基础上,采用弹性多层体系迭代方法全面分析了具有碎石上基层的半刚性沥青路面路表弯沉、面层底面及半刚性基层底面弯拉应力,建立了路面结构层厚度与路面抗疲劳寿命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于重交通道路的碎石基层半刚性沥青路面合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半刚性基层路面进行了受力模拟,探讨了轴载、基层厚度、路基模量等因素对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荷载应力的影响,得出的一些结论可为道路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疲劳寿命的影响因素,拟定典型路面结构,选取沥青层底拉应变、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和土基顶面压应变三个力学指标,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沥青路面疲劳寿命预估,得出荷载大小与疲劳寿命的关系以及相同荷载条件下与不同力学指标疲劳寿命之间的大小关系,对如何减少疲劳损坏及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路面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验算公式和BISAR3.0设计分析软件,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关键是增加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的疲劳寿命,减小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层底的拉应力。这可通过增加路面各结构层厚度和土基模量等措施获得,而其中增加底基层厚度和土基模量是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燕 《山西建筑》2010,36(15):281-282
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使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10.0计算了移动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分析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不同车速车辆动荷载作用下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弹性多层地基刚性路面板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工程实践的需要,提出了多层弹性地基刚性路面板的力学分析方法。该方法以弹性薄板理论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基础,通过汉克尔积分变换,推导了由于轴对称圆形均布垂直荷载所引起的板内应力以及层状地基内各个层次的应力与位移计算公式。该方法已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在南京工学院计算中心的DPS-8计算机上应用。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直接用于多层地基的刚性路面或机场道面的设计,也可用于分析刚性路面下基层的工作状态,从而研究刚性路面下基层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玲 《山西建筑》2014,(29):170-172
采用BISAR3.0分析软件,研究了基层模量及层间接触对半刚性沥青路面的影响,得出了路表弯沉、沥青面层层底、基层层面竖向应力、径向应力、切向应力随层间连续状态、半刚性基层模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何建军 《山西建筑》2006,32(13):313-314
通过采用层状弹性理论对整体大厚度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弯沉、高层底受力和基层不同位置的受力进行计算分析,从而为此路面结构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群桩基础地基中的竖向附加应力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4幢高层建筑桩基础的共同作用分析成果,对群桩基础中桩的荷载传递特性,桩间土、下卧层土中的竖向附加应力分布特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群桩的荷载传递特性与单桩不同,群桩基础在下卧层地基中的竖向附加应力分布特性也明显地区别于等代深基础。按本文方法得到的群桩基础地基中的竖向附加应力,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变形,无论是桩间土的变形特性还是桩基沉降量均与现有的实测成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跨泐马河桥为V形墩连续刚构,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V墩墩底顶推的施工工艺。顶推过程中V墩节点受力复杂,必须采用精细化的空间实体单元方法分析其空间应力。分析过程中采用了墩底线性接触宽度和非线性接触单元两种边界模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可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姚样平 《山西建筑》2008,34(14):282-284
介绍了刚性悬挂接触网的特点,并简述了刚性悬挂的测量、汇流排安装和接触线架设的方法和要求,对推广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应变路径试验研究的意义、试验技术和试验步骤,对如何改善应变路径的控制精度提出了具体方法。作为应用,文中介绍了用应变路径试验方法研究砂土应变软化的一些成果。试验结果表明,应变路径对砂土的硬化和软化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艾智勇  史本凯 《岩土工程学报》2014,36(12):2341-2344
采用轴对称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地基的解析层元解来求解刚性圆板与地基的共同作用问题,结合刚性圆板与地基表面的位移协调条件,建立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地基上受荷刚性圆板问题的积分方程;运用数值方法求解该积分方程,得到在给定位移下刚性圆板与地基间的接触应力。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地基横观各向同性参数、地基厚度和地基成层性对地基反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饱和土层的精确动力刚度矩阵求解了动力Green函数,将基础和场地交界面离散,根据交界面上的位移边界条件得到层状饱和场地上刚性条形基础的动力刚度。对工程中常用的四种场地(饱和均匀半空间、基岩上单一饱和土层、饱和半空间上单一饱和土层、层状饱和场地)上刚性条形基础的动力刚度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层状场地结果与其他场地结果有着明显的不同;当上覆土层较厚时,其他三种模型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到层状饱和场地中任意埋置基础动力刚度的计算中。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铰接柱脚变截面门式刚架的滞回加载试验,刚架构件腹板的最大高厚比为94.05,超过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限值。试验中刚架变形集中于梁柱连接节点和梁梁连接节点附近的梁段,刚架最终破坏模式也为此处的屈曲破坏。试验得到了完整的荷载位移曲线,并通过其骨架曲线得到了刚架的延性系数,均值为3.09,表明刚架延性较好。进行了单调和滞回加载的有限元分析,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在试验和有限元结果的基础上,对此类刚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刚架因形成多个屈曲段而成为“机构”,形成机构前有一定耗能能力,地震作用下承受较小重力荷载的刚架水平位移限值可适当放宽。提出了单位能效比的概念,定义为刚架耗能与刚架构件总用钢量的比值,用于综合评价门式刚架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高应变单桩承载力动测分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高应变动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分析桩基承载力的拟合模型。该模型在分析桩单元中的上行波和下行波时,既考虑单元周边土阻力的影响,又考虑单元惯性力和单元沉降的影响,使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最后给出了一个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9.
粘性土击实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Videolab图像分析系统,对粘性土在击实过程中形成的5种微观结构类型进行了定量评价,这些定量指标包括孔隙比、平均孔径、平均形状系数、定向角分布、主定向角、各向异性率等,并引进了一个反映微观结构单元体排列有序性的定量指标---概率熵。最后根据定量分析结果,对粘性土击实特性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范苏榕  王开健  陈华明 《山西建筑》2011,37(16):155-156
针对刚性接触网的地铁授电方式,研制出新型“刚性接触网授电地铁区间双扇防护密闭隔断门”。在不断开接触网的前提下,隔断门通过采用内置仿形橡胶的密封装置,解决了刚性接触网的密封难题。采用三维有限元技术对刚性接触网密封装置进行了接触变形的非线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种密封装置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