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大电网互联和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发展,电网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超高压线路中可控并联电抗器已成为系统稳定必要的设备,因此对可控并联电抗器录波回放系统的研究也就显得更加重要。该文主要研究的是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录波回放系统所工作的硬件环境及软件编程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液压管路最大可控刚度的概念。针对远程调压系统,导出了管路最大可控刚度的数学表达式,讨论了主要参数对最大可控刚度的影响,这对远程液压控制理论研究及相关工程实践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晓东  冯惠惠 《机电工程》2012,29(9):1111-1115
针对输入饱和离散系统由于采用输出反馈而导致的控制器设计存在很强保守性的问题,将凸多面体分析的方法应用于系统吸引域描述中,给出了基于状态的系统可控域的顶点描述和面描述形式,建立了系统输出反馈与基于状态的系统可控域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由于不稳定系统输出反馈第一步控制不施加任何控制作用而造成的系统状态可控域大大减小的保守性问题,提出了基于状态观测器的输出反馈非保守控制器设计方法;针对二阶不稳定系统,根据系统输出矩阵及输出初始值的不同情况,给出了输出反馈控制器第一步控制作用的具体形式,并证明了在该控制器作用下,系统的可控域达到最大,从而最大程度减小了控制器的保守性。最后通过Matlab进行了数值仿真实例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下舰艇内部设备的抗冲击问题,对安装开关可控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浮筏隔振系统的抗冲击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搭建了半主动控制浮筏隔振系统的试验装置,在试验装置的基础上施加冲击激励,测试可控阻尼器分别处于高、低阻尼状态下的基础和机组的加速度响应,并通过对比分析了可控阻尼器处于不同阻尼状态时,半主动控制浮筏隔振系统抗冲击特性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半主动控制浮筏隔振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冲击特性;可控阻尼器处于低阻尼状态时,机组加速度响应的最大峰值较小;可控阻尼器处于高阻尼状态时,机组加速度响应的衰减较快;通过改变可控阻尼器的阻尼状态,可以进一步优化其抗冲击特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DSP技术设计出一种工作状态可控的信号采集系统。系统采用DSP+CPLD结构,DSP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外设进行控制,CPLD对DSP及外设芯片间的控制信号进行协调。AD模块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Flash保存DSP的运行程序和数据,从而实现系统的脱机运行。该设备运行稳定可靠,工作方式灵活可控,具有巨大的市场潜能。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探讨了用可控挤压油膜阻尼器进行转子系统振动主动控制的可行性 ,研究了油膜间隙变化时转子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 ,进而设计了锥型可控挤压油膜阻尼器 ,进行了主动控制理论与实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用锥型可控挤压油膜阻尼器进行转子系统振动主动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引入互相关分析技术,系统介绍了检测液压管路最大可控刚度的基本原理。液压管路最大可控刚度是远程调压管路所形成的液压弹簧的内在属性,可表征远程调压管路的压力可控性,其准确测量对远程液压控制理论研究及相关工程实践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华  鲁学军  黄樱 《仪表工业》2013,(11):33-36
叙述高炉炉顶料面红外摄像系统的系统构成及测量原理,简单介绍彩色可控红外摄像监控记录系统功能和特点及在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衡钢)炼铁厂1080m3高炉料面监控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OVERHAUSER磁力仪激发接收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OVERHAUSER磁力仪探头中自由基溶液的激发是OVERHAUSER磁力仪工作的关键.研究了OVERHAUSER磁力仪工作原理和自由基溶液激发原理;研制了一种可控的OVERHAUSER磁力仪探头激发接收系统,系统包含主控系统、可控射频功率信号源和微弱信号放大检波等电路部分.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可控激发系统能够准确的找出自由基溶液的激发频率;且能够得到自由基溶液的极化度与激发功率和激发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计算机碳势动态控制软件装备在可控气氛多用炉热处理自动生产线的系统组成、特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在制造商主导的双渠道供应链结构中,引入价格弹性系数、单位直销成本和佣金比例系数建立模型,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双渠道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与渠道选择问题.研究发现,零售商利润受网上直销成本和消费者渠道偏好的共同影响,当两者均较低时,网络直销结构下利润最高;当前者较高而后者较低时,网络分销结构下利润最高;当两者均较高时,网络代销...  相似文献   

12.
采用陶瓷刀片和CBN刀片干切削淬硬GCr15轴承钢,测量了不同切削参数下切削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基于微粒群优化算法建立了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并与线性回归法建立的经验公式进行了比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切屑形态。结果表明:采用微粒群优化算法建立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线性回归法相比,能更精确地预测出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切削参数中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是进给量,其次是背吃刀量,切削速度的影响最小;锯齿状切屑能降低切削温度,提高工件表面质量;用陶瓷刀片和CBN刀片切削获得的最低表面粗糙度分别可达0.48μm和0.56μm。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非均匀B样条小波的NURBS曲面光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非均匀B样条小波分解方法用于曲面光顺。通过整体光顺度量确定曲面整体光顺的方向,进而通过曲面整体小波分解实现曲面的整体光顺;通过曲面在节点对处的局部光顺度量,确定要光顺的节点及方向,然后用最小区域算法实现曲面的局部光顺;给出了一种由用户交互指定光顺区域的区域光顺方法;用细节部分的再次分解控制曲面的光顺误差;通过施加约束解决光顺前后曲面边界位置和切矢不变的问题;对于计算的稳定性及可能出现的奇异情况给出了论述。这些光顺算法在浙江大学开发的反求工程CAD软件RE-SOFT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基于非均匀B样条小波分解的NURBS曲面光顺算法能够有效地去除曲面上的坏点,改善曲面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陈光霞 《机械》2010,37(5):63-66
为了对SLM快速成型不锈钢零件的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与研究,用SLM制备了拉伸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对其断口进行电镜扫描,分析其断裂特点;利用SLM设备制备了金属立体,进行显微硬度的测试、金相组织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LM快速成型金属件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拉伸试样为韧性断裂;零件内部具有良好的致密性、晶粒细小,显微硬度高于一般奥氏体不锈钢;内部组织结构均匀,具有定向凝固特征;成型件物相主要以奥氏体存在。SLM成型金属件具有良好的组织特性及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深海快速上浮脱险的工作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快速注水加压实验系统。基于AMESim仿真平台,研究了带有严重迟滞非线性的先导式气动流量调节阀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优选了模糊控制策略。通过构建的陆上调试平台,采用模糊控制法,实现了快速注水加压过程的精确控制,验证了通过快速注水加压实现深海快速上浮脱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用平面弹性理论的复变函数法求直齿轮轮齿变形的理论——保角映射法,完成了求载荷作用点位移的解析解,用具有10个分式项表达的映射函数,提高了映射齿形精度,得到计算轮齿变形的精确解;用该法计算得到赫兹接触下的变形值与Terauchi集中载荷法求得轮齿变形的结果对比,精度大大提高;并将该结果与著名的Weber及Lunderg公式对比,证明该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童敏明  李娇  黄艳  戴新联 《中国仪器仪表》2006,(12):32-32,34,36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单片机分析丙酮蒸汽的数字分析仪。利用光解和催化转化作用快速对丙酮蒸汽进行分解,使其转化为CO2,再利用电化学原理检测CO2含量,从而实现对丙酮的间接检测。采用A/D转换器和单片机对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并以数字的形式显示丙酮浓度。  相似文献   

18.
列举了Leeson A1生物清洁剂对几种常见矿物油及其某些重要成分的降解数据,经过7d,原油被降解20%,汽油降解40%,柴油降解60%;10d内苯降解30%,甲苯降解80%,乙苯降解50%;2d内联苯、萘、菲降解达95%。此清洁剂通过国际ISDM检测认证及北京中心检测认证,属于无毒无异味、对皮肤无刺激、非易燃易爆品。  相似文献   

19.
The growth mechanism and morphology of Ge precipitates in an Al-Ge alloy was characterized by a combination of in-situ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 tomography. Anisotropic growth of rod-shaped Ge precipitates was observed by in-situ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over different time periods, and faceting of the precipitates was clearly seen using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 tomography. This anisotropic growth of rod-shaped Ge precipitates was enhanced by vacancy concentration as proposed previously, but also by surface diffusion as observed during the in-situ experiment. Furthermore, a variety of precipitate morphologies was identified by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 tomography.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进口丙烯酸丁酯中微量污染物所引起的变色反应,建立相应的测试方法,采用气-质联用对样品中的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与结构鉴定;运用固相微萃取方法对生色反应的产物进行有效的富集,并进行定性分析;在生色反应发生的条件下,模拟生色反应中三种产物的有机合成反应,确定引起变色的物质。结果表明,引起进口丙烯酸丁酯变色反应的污染物为苯胺所致。在苯胺浓度为0.30‰~3.00‰的范围内,本方法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0.9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