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混合驱动连杆机构的串行和并行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合驱动机构的设计包括运动设计、动力设计和控制设计三个方面。一方面,这些设计相互影响和关联,具有非常强的耦合关系。另一方面,各个设计方面的设计准则、设计目标却有所差别。串行设计是先进行机构的运动设计、动力设计,最后再进行控制设计。并行设计是将机构的运动设计、动力设计和控制设计一并考虑进行设计。对于混合驱动平面五杆机构,分别采用串行设计和并行设计等不同的设计策略,尽管设计所采用的优化方法都是微分进化方法,但是设计结果却有所不同。串行设计可以达到较高的机构运动要求,但控制系统的设计比较困难,而且控制效果不好。并行设计得到的设计结果是机构的运动控制效果得以改善,但是设计的数学模型变得复杂,机构的运动精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探索设计哲学寻求设计普通规律,可以推动无所不在的设计向更全面更深入的发展。文中对设计在中华文明中重要地位,设计的普遍性,设计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设计与创新相互依存,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是设计的基石,设计的关键是设定目标提出计谋,设计的系统性,设计的统一性,设计是不断发展变化以及设计的价值性等10个问题进行了阐述,对于设计哲学内涵作了较为全面讨论,可以引起大家对设计科学的重视和推进设计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设计结构矩阵变更的设计过程动态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分析传统设计结构矩阵的基础上,将设计结构矩阵扩展为动态设计结构矩阵和静态设计结构矩阵,动态设计结构矩阵连接了设计过程,静态设计结构矩阵用于设计过程的规划,通过映射来实现两者的连接.设计活动改变时,变更动态设计结构矩阵并映射到静态设计结构矩阵,对静态设计结构矩阵进行重构得到设计活动优化的执行序列并实现其动态规划.以某天文望远镜的关键部件设计过程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周科 《现代机械》2011,(5):18-20,29
常规设计过程即从中选出满足给定约束的子结构的设计,基于实例设计的设计突出特点在于将设计实例作为重要的设计依据,使得设计能从由相似势力形成的初始方案开始,一方面减少了设计中间过程和迭代次数,提高设计效率,另一方面更符合人的设计习惯.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公理设计理论和稳健设计方法的特点基础上,深入探讨独立公理和信息公理与稳健设计的关系,揭示公理设计与稳健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建立它们之间数学上的联系。由于公理设计和稳健设计都有各自的优势,在产品质量稳健设计过程中,两者之间又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融合公理设计和稳健设计,实现它们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可以延伸公理设计改善产品设计质量的功效和扩展稳健设计的通用性。最后以两个实例验证说明公理设计与稳健设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车辆内室的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智勇  李洋  李娟 《机械设计》2014,(3):125-128
人性化设计思想着眼于人的需求,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计的新要求,而有效的设计管理则能确保人性化设计观念的落实。以高速列车内室设计为例,从设计观念导入、设计程序、设计实践及设计管理等几个层面对轨道交通车辆的人性化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高速列车人性化设计的原则,通过列车内室设计实践对该原则进行了应用和检验,并提出从宏观决策管理、人际沟通管理及微观设计管理3个层次持续有效地实现高速列车的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设计重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设计通常分为变形设计、自适应设计和创新设计。据估计约 80 %的设计为变型设计和自适应设计 ,这意味着大多数设计过程是基于以前的设计知识的重用。基于计算机的设计重用可有效缩短设计周期 ,提高设计质量 ,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响应。本文在对现有设计重用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识别概括出设计重用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诸如设计重用的概念、过程模型、重用层次和类型、关键技术及支持重用的设计历史建模等 ,并对各个问题做了深入系统地研究 ,给出了有关概念定义 ,建立了相关模型 ,从而为基于计算机的设计重用研究提供了一致的理论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8.
武奇  卢耀祖 《机械设计》2007,24(10):30-33
把设计结构矩阵和设计参数指标结合起来,扩展了设计结构矩阵表达的信息量,较全面地反映设计开发过程.用此扩展的设计矩阵分析了桥式起重机小车的设计开发过程,将其设计过程模块化;通过设计活动重组,降低了原有设计过程的耦合程度.  相似文献   

9.
产品设计过程的基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优化与重用,引入基因工程方法对设计过程进行表示与建模,提出设计过程基因碱基、碱基对和设计过程基因的概念;依据设计活动、设计对象、资源和设计团队4类设计过程基本元素,构造出设计活动碱基、设计对象碱基、设计团队/成员碱基和设计资源碱基4种设计过程碱基;分析了这些设计过程碱基的构成要素及其属性,建立了设计过程碱基的矩阵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机电一体化协同设计平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中多学科多专业设计人员协同设计的效率,利用CAX软件,基于Web的项目组级PDM,UML技术,虚拟现实样机技术搭建机电一体化协同设计平台,来满足机电一体化多学科的高效协同设计.重点讨论了组成该协同设计平台的基于Web的项目组级PDM服务器和完成各种设计任务的工作站群,以及该平台的运作过程.该平台的试验性运行结果表明,该机电一体化协同设计平台能够提高设计团队多学科多专业的设计人员协同设计效率,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进行创新性设计的比重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对工程塑料模具的控剜系统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设计了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对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完成的功能作了介绍,对核心设计技术进行了论证,给出了系统开发的平台及依据,并阐述了系统的核心数据库设计方案,给出了主要数据表格式.  相似文献   

12.
祝世兴  王朔 《机械设计》2012,29(3):77-81
通过对某航空维修企业B747大修中的局部维修现状分析,改进其后缘襟翼芯轴的装配工艺,并设计了一套维修工装设备,部分投入使用后,有效地缩短了维修装配时间,减少了人力消耗,提高了维修质量。利用CATIA V5软件建立了工装设备零件的实体模型并对其装配模型进行了运动仿真,应用ABAQUS FOR CATI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关键零件进行了强度分析,从而保证了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余波  李海军  莫毅 《装备制造技术》2007,(11):20-21,121
通过对中频淬火的实例分析,确定了轧钢机轧辊中频淬火的优势。并对轧辊中频感应加热淬火的各种参数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新的中频淬火技术可以更好的解决轧辊中频淬火中的质量问题,获得质量更佳、性能更好、表面状态更优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直联往复压缩机的特点,对压缩机的惯性力进行了分析。依据惯性力分析的结果,建立了惯性力的椭圆参数方程,并将参数方程转换为椭圆的标准方程;提出了用平衡系数来实施、评价惯性力平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江平  邓志平 《工具技术》2011,(12):49-51
建立了有跟刀架情况下的细长轴车削力学模型,并用Deform软件对细长轴车削过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得出车削过程的刀具磨损值;解释了由切削力引起的工件退让和刀具磨损是细长轴加工的主要误差来源;采用单片机对车削过程的误差进行了补偿,达到了抑制尺寸误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智能阀门定位器由于具有模型简单,反应快速,控制精度高等一系列的优点,取代传统的机械式定位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九点控制器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控制器,对被控对象无严格的限制,有很强的鲁棒性。文章把九点控制方法运用于智能阀门控制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利用分散网络制造技术,充分发挥快速成形技术在企业产品创新工作的作用,实现了不同城市之间、同城市不同区域之间共享3维CAD设计技术资源、快速成形制造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各地快速成形制造设备的利用率,发挥了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加快了服务企业的产品开发速度,提高了产品开发质量,降低了企业初期投资风险,发挥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共性技术服务的优势,创建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引导企业使用新技术的新  相似文献   

18.
遗传算法在工业机器人控制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工业机器人实验硬件系统的基础上,对机器人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忽略机器人关节间的耦合,设计单关节的PID控制器.为获取最优的控制效果,利用遗传算法进行PID参数的自整定.最后,对所设计的PID控制器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纯的PID控制相比,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响应速度快,基本无超调,可满足实际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的时代,有机遇和挑战,也有激烈的竞争。阐述了广西必须紧紧抓住历史的机遇,新世纪的挑战,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重点办好广西大学,培育高素质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发展机械制造业中的汽车制造业,建造西部地区通向知识经济的坦途。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飞机的喷流噪声产生机理,讨论了喷流噪声的控制技术.并将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降噪技术应用到飞机的推进系统中,用以降低喷流噪声,并对其实际降噪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