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渤海油田近几年新近系的开发实践表明:开发阶段该层系新增油气层多为新发现砂体.沉积特征纵向上为砂、泥互层,横向上砂、泥岩交互发育,这是由于河流改道频繁造成的储层横向连续性差;而有效解决河流相储层的“识别、刻画”成为开发的关键问题,单一的地球物理技术满足不了河流相储层的预测要求。为此,提出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指导下,基于地震-复合微相分析,结合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地层切片等技术,联合进行储层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2.
王巍  符翔 《中国海上油气》2005,17(3):179-182
以渤海周边陆区某油田一开发区块为例,研究了河流相油田沉积微相与砂体规模、储层物性及石油地质储量之间的关系。边滩微相砂体规模大、储层物性好,其次为天然堤;边滩微相砂体控制的储量约占总储量的73%,天然堤砂体控制的储量约占总储量的13%。研究结果对渤海类似油田经济有效的开发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ӡ��N����ɰ��Ԥ���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尼N气田下第三系LTAF地层是河流—三角洲—浅海沉积体系,分支流河道微相是区内最主要的储集相带。文章采用测井—地震结合进行高分辨率等时对比、岩心观察,建立了沉积层序和微相构成及利用地震反演进行高分辨率井间储层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描述方法,对分支河道砂体的分布有了重要认识。研究表明,区内主要目的层可以划分为2个超中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8个短期旋回等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分流河道及其伴生微相在成因上制约了储层的空间分布。高分辨率的密度反演结果定量地预测了分流河道砂体的空间展布,主要呈长条状或宽带状,在不同基准面时期展布规律不同,总体显示出沉积的复杂性。三角洲平原上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量比值(A/S)是控制分流河道砂体叠加、迁移的关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开发地震与油藏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河道砂体的定量预测,是表征河道砂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成果已运用到海外油气田的生产实际中,对油气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震相控预测技术及其在QHD32-6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反演参数地质意义的多解性以及分辨率的限制给利用地震反演预测河流相储层单砂体带来很大困难。研究发现,地层的纵波速度、密度和波阻抗等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符合一定的数学规律,且这些规律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据此提出了针对砂体预测的"地震相控预测"技术,将地震反演结果转化为反映储层沉积微相特征的参数剖面,通过预测砂体发育的优势沉积微相实现对单砂体的预测,为地震反演资料能够应用于面向油藏开发的单砂体预测和沉积微相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该项技术在QHD32-6油田应用结果与井点符合率达到90%,预测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5.
河流相砂体横向相变快,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严重影响了河流相储层的开发效果。依据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 14 井区盒 8 段河流相砂体展布与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 14 井区盒 8 段属于早期辫状河沉积向晚期曲流河沉积逐渐转化的沉积背景,其主要沉积微相包括河道滞留沉积、心滩、边滩、决口扇、天然堤、河漫砂及泛滥泥。 受基准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的共同作用,该区河流相砂体演化呈阶段性变化,大致经历了辫状河繁盛发育期、辫-曲共存转化发育期及曲流河繁盛发育期 3 个阶段,其中辫状河繁盛发育期的心滩砂体与辫-曲共存转化发育期的心滩及边滩砂体是主力含气储层。 研究区优质储集砂体的发育受沉积微相展布与基准面旋回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测井曲线精细处理解释技术在复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季玉新  陈娟  谢雄举 《石油物探》2004,43(2):139-144
针对河流相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预测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精细的处理和解释,包括深度校正、环境校正、标准化、曲线重构、测井与地震结合的地层对比与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有机地结合,提高了测井约束地震反演的可靠性,确保了在地震储层描述中所用测井资料的精度和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将测井曲线精细处理解释技术应用于胜利油田樊东地区沙二段河流相沉积砂体的识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侏罗系湖泊—河流沉积体系中的砂体是目前浅层致密油气勘探开发的现实对象.由于受沉积微相影响,砂体具有类型多样、岩性多变、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因此预测困难.通过对侏罗系沙溪庙组沙一段砂层组类型的划分,开展了不同类型砂体的储层分析,指出了不同类型砂体的测井、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时窗对不同类型砂体进行了精细识...  相似文献   

8.
王雅春  郑继明 《特种油气藏》2011,18(6):15-17,123,124
综合利用地震、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宋站南地区扶余油层扶二组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根据宋站南地区扶余油层地震属性和地震剖面特征,推测宋站南地区扶余油层为河流相沉积.以沉积岩颜色、岩石的结构特征、组合韵律以及测井曲线特征为划分沉积微相的标志,指出了研究区扶二组发育河道、决口河道、冲积扇和河漫滩4种沉积微相.从油气富集机理上论述了研究区扶二组油气分布主要与相控下的河道砂体和决口河道砂体密切相关,指出了宋站南地区扶二组油田开发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北部英台-大安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松辽盆地中浅层多属于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英台—大安地区葡萄花油层属于三角洲前缘沉积,其沉积砂体的特征及构造控制了油气分布的规律。通过对葡萄花油层的地层、构造、沉积微相、储层等特征研究,结合地震属性和有利圈闭分析,考虑生储盖组合等成藏地质要素,预测了葡萄花油层有利含油气区,总结出影响、控制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和油气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黄金带油田沙三段埋藏较深,构造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储层为泛滥平原相河道亚相砂体沉积,单层厚度较小,横向变化快,油气层的分布受储层发育的影响较大.通过综合地质研究、地震精细构造解释、反演,对工区进行储层预测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认为二界沟断层、驾掌寺断层为本区主干断层,控制着本区的构造、沉积演化,本区油气储层受构造、...  相似文献   

11.
南堡4号构造区明化镇组发育河流相沉积,储层砂体薄且纵向叠置、横向变化快。本文从该层组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出发,通过提取常规地震属性了解区域沉积特征,利用谱分解技术定性预测明化镇组曲流河砂岩储层发育区,运用岩性指示模拟技术定量预测4号构造区主体有利储层的空间展布,最后结合钻井、测井资料开展含油气性检测,优选有利勘探目标。根据此次储层预测结果部署的两口探井都获得了良好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12.
平湖油气田花港组油藏储层三维模型建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单井和地震资料,对花港组储层空间展布、砂体叠置关系进行分析;咀克里格插值技术为手段,通过研究储层顶、底界面及断层的空间展布建立构造模型,利用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算法,建立花港组油藏沉积微相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相控随机建模技术,采用高斯模拟进行储层物性模拟,建立了花港组储层三维随机模型。在建模过程中,运用井资料和地震波阻抗信息相结合的联合建模技术,提高三维模型的精度,为提高后期油井措施调整的预测精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7井区八道湾组顶部有利储层分布及油水关系认识不清,导致油藏扩边评价难以取得进展的问题,综合运用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通过沉积相划分、连井砂体对比、地震属性分析、地震波阻抗反演及地层切片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区内沉积相和有利储层分布进行精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顶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水下分流河道是最有利储层;八道湾组顶部主要发育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展布的3个相对独立的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中2个为含油气有利储层;车5027井和车369井所在砂体为2个不连通的独立砂体;车5027井和车排7井所在砂体可以分别向东南和东南、东北方向扩边评价。该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八道湾组进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川西新场气田下沙溪庙组气藏预测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场下沙溪庙组气藏是川西致密碎屑岩远源气藏中新近发现的又一含气层段.文中通过对该气藏基本地质特征及含气砂体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总结出该气藏天然气富集的控制因素主要为储层沉积微相,含气砂体表现为“中-强振幅和低阻抗“的负反射地震响应特征.在对气藏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作者结合有利储层微相展布及地震响应等特征对气藏进行了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15.
渤海莱州湾凹陷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体为其地震地貌学研究提供了可靠数据基础。通过对该区明化镇组下段的地震地貌学迭代研究,不但能在地震切片上识别出河流沉积单元形态,还可预测其储层物性分布。共识别出四个期次河道形态,测量了75处河道宽度。河道宽度的概率累积分布为储层规模评估和井距设计提供了尺度约束。采用地震相约束的多属性分析方法预测出明化镇组下段的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四个主要储层物性参数;再将此四个储层物性参数与河道形态做叠合分析,发现砂体厚度显著受单-河道形态和规模的影响,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三参数也与各期次河道形态的分布相关联。从综合评价看,-定规模的河道分布区域,其四个储层物性参数值均优,将是明化镇组下段优先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16.
基于钻井取心、录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地震正演技术和波阻抗属性,对渤海南部海域明下段底部储层特征和沉积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明下段底部储层为交织河沉积模式,砂体层薄,横向变化快,平面上呈"交织状",可认为是由馆陶组的辫状河相向明下段中部的浅水三角洲相过渡的一种沉积类型;与辫状河和曲流河相比,交织河地形坡度小,水动力条件弱,河道稳定性强,不同河流水动力强度决定了各自具有不同的岩性组合、砂体形态和沉积构造特征;地震资料难以对明下段底部薄层砂体进行描述,通过地震属性寻找河道方向,结合断层和界面来圈定含油边界,为后期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埕东地区新近系馆上段下部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根据泥岩颜色、古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岩石类型、颗粒结构和砂体形态等沉积相标志,证实了济阳坳陷埕东地区新近系馆上段下部存在湖泊三角洲沉积,而不是单纯的河流相沉积。通过分析该区馆上段下部沉积相特征发现。在馆上段的三角洲沉积中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等微相和前三角洲亚相。该区沉积相与油气分布关系分析表明,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的储层精细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渤海某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缓坡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储层为例,利用以精细地质建模为目的的地震、测井和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方法,合理划分模拟单元并定量描述各单元内沉积微相特征;结合相概率函数和砂体连通概率等定量约束条件,建立了半定量—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实现了等时建模、成因控制相建模、确定性条件约束随机建模三者的有效结合;采用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储层地质模型。对基于目标的分段模拟方法和河道模拟方法的沉积微相模拟结果进行的对比表明,前者能更好地实现河道主流线、相概率函数、井间砂体连通概率等多个条件的约束,其模拟结果与地质认识更吻合。依据相控建模思路及各微相砂体物性参数,采用协同模拟方法建立了物性参数模型。实际井资料表明,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二叠系梧桐沟组发育多套厚薄不等的砂砾岩体,是研究区重要的含油气储集体。通过岩心描述、薄片观察、重矿物及粒度分析,结合测井及地震资料解释,从该套砂砾岩体的古地理特征、物源条件及岩石学特征等方面,确定其为湖底扇相沉积。通过研究吉17井区梧桐沟组一段湖底扇相标志、相类型及砂体展布,认为研究区主要为内扇亚相和中部扇亚相,以及主沟堤微相、漫溢微相、辫状沟道微相、主沟道微相等沉积微相。结合储层物性和构造特征分析,认为湖底扇相具备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条件,油气藏形成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外围半深湖区,其沉积厚度大,分布相对稳定,储集物性好,油源充足,油气侧向和纵向上运移通道良好,运移距离较短,是发育在凹陷斜坡区半深湖相中主要的岩性油藏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