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应用电子显微技术研究7例肺癌脑转移活检组织的超微病理形态特征,其中腺癌3例,鳞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肺泡细胞癌1例,另1例细胞学分类不清.电镜下肺腺癌细胞表面有疏密不一的微绒毛,胞浆内有典型的微腺腔,相邻癌细胞胞膜之间可见细胞连接;肺神经内分泌癌在胞浆内有大小不一,多少不等的核心致密的神经内分泌颗粒;肺泡细胞癌在细胞表面有微绒毛,胞浆内可见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特有的嗜锇板层体;鳞状细胞癌在相邻癌细胞膜表面可查见桥粒-张力原纤维复合体和胞浆内的张力原纤维.上述脑内转移性肺癌的电镜超微结构特征对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八例膀胱癌手术标本,经扫描电镜观察,见到粘膜表面呈结节状隆起,结节间的部分上皮细胞扁平,表面有极短小的微绒毛,边界清楚(图1)。结节表面的细胞有如胡乱堆砌在一起的鹅卵石一样,细胞呈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球形,有的细胞表面密集很长的微绒毛,微绒毛形状复杂,末端还可呈杵状(图2、3)。有的细胞仅有短小的微绒毛,有的细胞表面则具有各种形状的微褶(图4)。各型细胞的数目不一。很多人都在膀胱癌及实验性诱发的膀胱肿瘤细胞表面看到复杂形状的长微绒毛,且细胞呈不规则的鹅卵石样排列。也有人认为肿瘤细胞在恶性变过程中,微绒毛会脱落丢失,形成表面光滑的细胞。关于微绒毛问题,尚有不同看法。我们在大部分病例中,都找到有长绒毛的细胞,在同一份标本中,往往能找到不同类型的细胞,这可能  相似文献   

3.
报道一例罕见的皮肤Merkel细胞品。活体组织检查光镜做出正确诊断很困难,需要结合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和超微结构来分析判断。电镜观察癌细胞质内含有神经分泌颗粒,癌细胞有相互交织的树状突起,表面有少数微绒毛,细胞间有少数中间连接,偶见桥粒,其它细胞器多少不定。依其超微结构特征,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探讨肺癌患者胸水中腺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及与反应性间皮细胞的鉴别,分别对41例肺腺癌患者胸水中的癌细胞和对照组10例胸水中反应性间皮细胞进行超微结构对比观察.肺腺癌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核凹陷和胞浆内的分泌颗粒、连接复合体及板层小体等超微结构均有助于与反应性间皮细胞的鉴别,其中短棒状微绒毛作为腺癌细胞形态特征标志,检出率为92.7%,如果再结合观察细胞间的连接复合体,其检出率高达95.1%.在常规细胞病理学诊断的基础上,再进行电镜观察,对肺癌患者胸水中腺癌细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5mM HMBA(环六亚甲基双乙酰胺)诱导处理人胃腺癌MGc80—3细胞系后,细胞骨架及表面形态结构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显示,MGc80—3细胞多呈球型,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边缘有大量的丝状和片状伪足(图1)。经HMBA诱导后,细胞表面变化显著,主要表现在细胞表面微绒毛和边缘伪足的大量减少甚至消失,出现一些突起或皱痕状结构。细胞的形态普遍趋于扁平铺展状,呈现出与人正常胃粘膜原代培养细胞相似的表面形态结构(图2)。细胞骨架整装电镜观察显示,MGc80-3细胞骨架结构松散,分布不均,纤维间常有断开和分叉现象(图3)。经诱导后细胞骨架纤维伸长,纤维结构致密、分布均匀,纤维间联接紧密,并有较多的纤维束状结构(图4),与对照组细胞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大鼠非妊娠期子宫粘膜的分泌方式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子宫粘膜在动情期时出现明显的分泌活动,其分泌方式可分为顶浆分泌,微顶浆分泌和胞吐分泌三种。我们将分泌过程分为静止期、分泌前期、分泌期和分泌后期四个阶段。静止期时,细胞表面有大量密集的微绒毛,细胞内与分泌活动有关的细胞器如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等不发达。处于分泌前期的细胞,有的顶部膨隆,形成面积较大的隆起或短突;其表面不平,微绒毛稀少且短,愈向四周微绒毛愈多愈长。有的隆起呈花瓣状,表面有许多微褶。在被剖开的圆顶状隆起下方可见大量的球形分泌颗粒(图1)。至分泌期时,细胞表面已形成大小不  相似文献   

7.
用扫描电镜对经切片证实的2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2例萎缩性胃炎和5例正常胃粘膜进行观察,着重研究其基本形态特征,并作对比和分析鉴别。结果:正常胃体部胃小凹开口呈圆形或卵圆形,幽门部者有三角形、不规则形或沟形:胃小凹周围隆起如堤防状。表面上皮细胞为多边形,排列呈砌石状(图1)。上皮细胞腔面有许多短棒状微绒毛和少数半球形丘状隆起,散在三五成群细胞腔面膜灶性糜烂。慢性浅表性胃炎时,胃小凹开口不同程度变形,大小不等,(图2),表面上皮细胞有些大小不等,多见成片上皮细胞腔面膜糜烂,细胞表面小丘状隆起及各种突起增多(图3)。萎  相似文献   

8.
恶性黑素瘤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若早期切除治疗,五年存活率可达50%。该肿瘤可发自正常皮肤或内脏,多由色素性皮肤病黑痣恶性增生形成。在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人,初起在正常皮肤上出现黑色斑或原有黑痣,短期增生较快形成隆起或斑块,色素加深,周围出现炎性反应,继而由结节发展成菜花状。本文观察了五例恶性黑素瘤病人的皮肤黑痣结节,现将超微病变总结如下:瘤细胞形态多样,低倍为上皮样和梭形细胞,其中有亮细胞和暗细胞(图1)。细胞核大,常染色质丰富,异染色质少而聚集成块,核膜多处内陷,有的呈分叶核,有的呈畸形核(图3),常见到核分裂,核内多有管状包涵  相似文献   

9.
细胞连接在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胃上皮细胞排列紧密,连接装置特别典型丰富,因此是研究紧密连接结构的较好材料。本文初报了黑斑蛙胃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形态结构。黑斑蛙采自成都平原。按常规方法取样及冰冻蚀刻操作。用日本电子光学公司的EE-FEB·D冰冻蚀刻装置,在1×10~(-6)托—130℃“切”断样品,蚀刻1分钟后,喷镀铂碳制成复型膜供电镜观察。黑斑蛙胃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分布在微绒毛基部,上皮细胞顶端的边缘。紧密连接的索条构成带状网纹。近腔体一侧带的边缘不够整齐。在紧密连接区,有的索条成近似平行线状排列(图1),有的区域,索条形成波纹状,有的区域索条出现纵向或斜向分布形成一些近似棱形或不规则的网纹,这些网纹排列密集(图2)。单个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昆明种17~22gm正常小白鼠的甲状腺,应用超薄切片及冷冻复型电镜技术观察了该腺的超微结构,尤其是各种膜结构。目的是1.集累该鼠甲状腺的正常超微结构资料,2.为探究高碘饮食致甲状腺肿发病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观察结果发现滤泡上皮因功能状态不同为单层立方或柱状,其间未观察到C细胞。滤泡上皮细胞不同部位的细胞膜有所差异。该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Mv),其PF面上的膜内微粒(IMP)多。连接复合体(紧密连接(TJ)、中间连接(↑)及桥粒(D)〕只见于两滤泡上皮细胞近游离端的相邻面(图1)。细胞基部有许多质膜内褶。细胞顶部胞质中有分泌颗粒(S)及胶质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超微结构酶细胞化学方法对14例胃癌细胞和1例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ALPase、ACPase、G6Pase、TPPase和CCOase等五种细胞器标志酶进行了超微结构水平的定位观察,结果表明:1.正常胃粘膜上皮无ALPase反应,ACPase、G6Pase、TP-Pase和CCOase均见于相应细胞器,与其功能代谢相一致。2.部分管状腺癌细胞AL-Pase定位于腔缘及肠型微绒毛,提示它们可能来源于肠化上皮或癌细胞具有向肠上皮分化的倾向;部分管状腺癌细胞ALPase无反应,但保留着胃粘膜上皮的某些特征,表明可能来源于胃固有粘膜上皮。粘液腺癌TPPase和ACPase反应明显,其高尔基体较发达,浣酶体泌噬作用活跃,说明其分泌和消化功能均较强。低分化腺癌各标志酶无反应或反应微弱,与其相应细胞器功能低下或结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结肠癌相关抗原LEA分布的免疫电镜和免疫光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新研究成功的结肠癌相关抗原LEA在光镜、电镜下进行了较详细的定位观察研究。LEA是一种可溶性抗原,其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应用ABC免疫酶标法发现LEA在癌组织内的分布呈明显的异质性,LEA存在于癌细胞腔缘的质膜上,有明确的极性。在培养细胞,LEA均匀分布在膜表面。免疫电镜观察到LEA多集中分布在微绒毛上,金颗粒标记在细胞外被的糖萼成分上。LEA可能是通过微绒毛结构排出到腺腔中去的。  相似文献   

13.
用超薄切片及冷冻蚀该制样方法,对大蓑蛾C.Variegata中肠和棉铃虫H.Armigera中肠的超微形态结构研究中,发现两者的中肠微绒毛内含物和已报导的豚鼠,家兔胃内壁上皮细胞微绒毛内含有明显差异,现简述如下:大蓑蛾C.Varigata中肠冷冻蚀该观察能清楚地看到上皮层杯状细胞和柱状细胞的核、核孔、核膜、细胞膜及微绒毛。从核孔园柱状突出或边缘隆起四周有环形浅窝,核膜面微粒多少,可确定核膜的PF面和EF面以及细绒毛的PF面和EF面。在微绒毛的横断面,可看到排列整齐的线粒体(图略)。另外,棉铃虫H.Armigera中肠超薄切片观察,在杯状细胞和柱状细胞的纵切面和横切面同样看到大量排列整齐的  相似文献   

14.
15例鼻咽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而电镜检查却发现二例有微小浸润癌(其中一例数月后病理理诊断为鼻咽癌)。此二例均是在非典型鳞状化生的基础上发生的,其底层具异型性的化生细胞通过缺损的基底膜向上皮的固有层浸润,浸润的方式多以伸出不同形状的伪足为特点,伪足还可有多级分支,末级分支处的胞膜往往模糊不清,这可能与其以阿米巴运动的方式使整个细胞侵入上皮的固有层有关。浸润的癌细胞3—5成群或索状排列形成微小的癌巢,巢内的癌细胞多具丝状、指状、翼状及球状突起,细胞间由胞浆突起互相疏松的连接,有时可见其间有发育不良的桥粒。癌细胞核大,常染色质丰富,核仁大而居中或靠核膜,胞浆基质电子密度致密或透亮,细胞器较少並多位于核周,有数量不等的胞浆微丝或张力原纤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1例子宫内膜癌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其中子宫内膜腺癌16例,子宫内膜乳头状癌2例,透明细胞癌2例,鳞腺癌1例。子宫内膜腺癌以形成腺腔及微绒毛为特征,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癌细胞异型性增加,并出现篮网状核仁。子宫内膜乳头状癌见分支管道状腔及纤毛细胞。透明细胞癌的形态学特点是细胞浆内多量糖原降集。研究显示,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形态学特征是腺腔形成,同时因保留了其来源于苗勒氏管上皮多方向分化的潜能而分化出纤毛细胞、粘液细胞及鳞状上皮细胞,进而形成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6.
对杯状细胞分泌方式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家兔气管、支气管、十二指肠、回肠与胆囊上皮内杯状细胞的分泌方式和过程进行了观察。发现在休止期杯状细胞表面低于其相邻的上皮细胞,顶部有长而密集的微绒毛。以后随分泌颗粒的形成和增多,逐渐向细胞顶端转移、集聚并压挤细胞顶部的细胞膜,使之逐渐向外膨出,微绒毛亦相继变短、变粗、数目减少终于消失。在细胞表面的细胞膜上出现小孔。然后胞膜局部下陷,小孔增多,状如筛孔,最后细胞表面变平。根据上述现象推断杯状细胞是以胞吐方式进行分泌,其表面微绒毛起到膜储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6例人肺周围性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切除术后立即经常规光学石蜡切片,电镜超薄切片。结果:癌细胞核大,位于细胞中央或基底,核膜凹陷,有分叶核或双核,核仁粗大,癌细胞高柱状、椭园或立方形,围成腺腔。细胞顶端紧密联结,侧面以少数小桥粒相连。部分癌细胞顶部呈园屋顶、舌状或蘑菇状突向腺腔。表面有微绒毛。胞浆内线粒体丰富,有高尔基复合体,丰富的核糖体和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6例胞浆内均有分泌颗粒;(1)3例见多量,大小不等、有界膜的园形均质电子致密颗粒散在、成簇或成片位于核上方,  相似文献   

18.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裸鼠卵巢上皮性癌细胞(CAOV3)荷瘤动物模型干预后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意义。每只荷瘤裸鼠经胃管针给药ATRA剂量为2mg/kg 2d×4周,取新鲜肿瘤组织进行电镜制样观察。结果显示CAOV3荷瘤裸鼠经ATRA干预后,肿瘤细胞出现细胞表面微绒毛明显增多,细胞间常见桥粒和紧密连接,胞浆内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糖原颗粒增加,还有发育良好的高尔基体,细胞核异染色质增加,常染色质减少,偶见被吞噬的凋亡细胞。上述超微结构变化提示ATRA可诱导和促进CAOV3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M2-1基因致癌的超微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超薄切片电镜技术时比观察RSV M2-1基因转染前后人肺腺癌细胞(PAa)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转染后肺腺癌细胞(PAa/M2-1)呈现低分化超微结构特征:细胞膜表面微绒毛减少或缺如;细胞核明显增大,核浆比例增大,多见畸形核和双核,并可见巨大或多个核仁。核膜不规则,呈锯齿状或佛手状,核质富含常染色质。癌细胞胞浆少,以游离核糖体为主,其他细胞器稀少。偶见癌细胞凋亡。未转染肺腺癌细胞(PAa)呈现高分化超微结构特征: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胞浆内有较多发育完好的细胞器。结论:RSVM2-1基因的转染和表达可诱导和促进PAa细胞去分化,其变化的分子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27例经病理证实胃癌(低分化腺癌和管状腺癌各8例,粘液腺癌7例,未分化癌2例、印戒细胞癌和乳头状腺癌各1例)和10例非瘤性胃粘膜在扫描电镜低倍率(500倍以下)和高倍率(5000倍以上)下观察,结合光镜诊断进行分型并加以讨论。结果:低倍所见,癌瘤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正常结构全部消失。癌细胞排列紊乱,形成大小不等,不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