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近年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优质作品的陆续出现逐渐唤起了人们对国产全龄化动漫电影的关注和期待。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以超50亿元的票房成绩拿下当年国内电影票房榜的冠军,实现商业和艺术上的双重成功,令人们看到了国漫崛起的希望。因此,本文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分析国产全龄化动漫电影如何根据自身的受众定位来制定合适的创作和营销策略,从而使影片适应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群体,并受到广泛称赞和好评,以期为之后相应类型的电影制作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经验,促进我国全龄化动漫电影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
框架理论在传播学研究中对于影视专业来说是一种并不陌生的理论,影视中的叙事方法就是一种框架叙事,即故事中人物都是在框架中展开的,故事的展开过程就是框架的展开过程。优秀的电影可以在电影中看到框架。本文分别以影片《我不是药神》《摔跤吧,爸爸》为例,探究其框架理论视角下的电影定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悬疑类型电影备受瞩目,隐秘的人性、尘封的悬案、漫长的等待等都被作为重要元素融进了悬疑影片中,获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与赞誉。在这一潮流中,电影《消失的她》巧妙运用“戏中戏”,赢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通过分析电影《消失的她》中“戏中戏”的作用及内外戏的关系,不难发现影片的高深之处,其“打破第四堵墙”,利用人物、台词以及场面调度紧密连接内外戏的方式,既制造了悬疑效果,还升华了影片主题。  相似文献   

4.
空间叙事是以空间为线索组织叙事的一种方法。《五至七时的克莱奥》作为阿涅斯·瓦尔达执导的剧情电影,在叙事上具有鲜明的空间叙事特征,影片的叙事结构紧密围绕主人公克莱奥的心理状态和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展开。电影通过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展现了克莱奥在不同空间中的行动和内心变化,从而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空间在这里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推动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元素。电影中的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的交织使用,增加了叙事的深度和复杂性,使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人物和故事。本文通过对电影中的镜头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详细分析,揭示空间叙事在影片中的具体应用,并分析这种叙事技巧如何有效地服务于人物塑造。  相似文献   

5.
废墟意象是毕赣电影文本中突出的美学要点。毕赣运用废墟意象来象征那些游荡者的存在及其精神世界,同时将其与影片的时空、诗歌文本交织在一起,共同营造了一个虚拟的具有迷幻特质的西南苗区。本文以毕赣的影片为例,探讨废墟美学及其文化关联,涉及影片时间与空间、人物与诗歌的多重交叠,论述废墟意象对于表达影片的精神内核、传达情绪、渲染气氛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物专题片作为电视专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对外传播方面,具有彰显国人形象的重要意义。如何讲好人物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传播人物精神是电视从业者需要不断探索的。因此,对人物专题片的叙事策略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运用人物专题片和叙事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从故事化叙事技巧、多角度叙事视角和多样化叙事节奏三个方面分析人物专题片的叙事策略,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为人物专题片的创作与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长安三万里》是追光动画十周年之作,是追光动画继新神话《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新传说《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系列之后的“新文化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花费三年功夫而成,在上映之后收获了高票房和好口碑。《长安三万里》片长168 min,其以真实人物和历史故事为背景,论述唐代诗人高适和李白之间的友情,影片融入家国理想和个人抱负,并穿插大量中国古典诗歌,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巨大魅力。《长安三万里》整部动画贯穿了“唐风、诗意、壮美、考究”的电影美学风格,带给观众感官和精神之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神话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自身独有的历史印记和价值意义。如今,神话故事的元素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动漫电影产业中,通过被创新改编,原本单调刻板的人物故事重焕生机,也饱含了对现今社会的价值映射,不断推动着中国动漫电影产业的发展。本文以《白蛇2:青蛇劫起》为例,通过了解神话改编题材动漫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厘清其中神话人物外观和内在形象以及电影内容、叙事、技术风格嬗变的创新意义,继而分析得出该产业在当下可能会遭遇的困境,最后探寻出其破局之路,为传统内容注入民族特色和创新活力,构建完整的动漫产业链,培养高水平、专业化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质量的电影音乐,能够增强电影的情感表达,通过音乐的起承转合增加影片的悬念感,帮助观众快速融入故事情节并产生情感共鸣。本文基于电影音乐的特点以及艺术功能,分析《教父》系列电影中使用的音乐在渲染气氛、抒发情感、人物塑造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并重点围绕电影音乐对于电影人物塑造的作用进行详细论述,以期为影视从业者提供帮助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深海》围绕抑郁症儿童所做的梦展开,叙述了小女孩参宿在一次大海遇难中实现自我救赎的梦幻历程。从弗洛伊德对梦的解读出发,影片讲述了抑郁症女孩心中一个基于现实又杂糅着想象符号的奇幻之梦;以意识流叙事展开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通过角色之间的镜像关系渐进式丰满人物形象;以其对现实和梦幻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实现对类型电影套路范式的突破;精妙的画面效果和故事构思,满足了网生代受众的“想象力消费”需求,其现实精神的内核使得趋于缥缈的、基于“想象力”的梦境故事得以形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  相似文献   

11.
影片在塑造木兰作为巾帼英雄形象这点上,仍然是尊重故事原型而基本定位不变,只不过多了些人的活泼气息,多了些平民化视角中的人文关怀。就这样,身着古装的木兰姑娘一夜之间成为了驰誉全球的国际知名人物,这的确是跨文化传播中饶有意味并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一部影视剧叙事的成功与否,与电影化的细节有着直接的关系,细节丰富且运用巧妙的电影往往叙事严谨,情感丰富,产生共鸣.在电影化叙事中,细节带出人物出场、表现人物性格、构建人物关系、引出核心戏剧冲突、推进人物关系和剧情的发展,从而完成叙事.由薛晓路导演的《海洋天堂》就是一部以细节取胜电影.通过对《海洋天堂》的解读,详细分析了影片中对于细节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龙祥电影台     
频道简介 龙祥电影结合港片、洋片等打破国际界线,开创更宽厂的电影视野,大量引进具有可看性的影片,以国片、香港片为主要片源、加以美、日等其他国家知名导演所拍摄影片。快速的上片速度,提供给观众最及时的电影,也提供了快速的影片资讯以符合国人口味,今后还将陆陆续续选择强档影片在本频道中播出。使没有政治色彩的电影频道成为收视率的赢家,在电影频道中针对学历处于金字塔底层的厂大观众群,龙祥电影台以优秀的节目,处在台湾地区的领先位置。  相似文献   

14.
电影简评《壮志凌云》是好莱坞80年代优秀的影片之一,同时也是美国电影工业进入传统制作与技术革新有机融合的合金时代的重要作品。影片当年凭着优秀的剧本,励志的故事和汤姆·克鲁斯健康俊朗的形象成为1986年暑期票  相似文献   

15.
丁钟 《西部广播电视》2014,(15):105-106
章明是第六代导演中较早开始勇于探索个人风格与视觉形态的电影创作者.《郎在对门唱山歌》可以说是近几年国产电影中最具艺术秉性的影片之一,异化处理的故事格局、灵肉交织的人物关系、蒸腾雾气的水乡小镇.  相似文献   

16.
一部影视剧叙事的成功与否,与电影化的细节有着直接的关系,细节丰富且运用巧妙的电影往往叙事严谨,情感丰富,产生共鸣.在电影化叙事中,细节带出人物出场、表现人物性格、构建人物关系、引出核心戏剧冲突、推进人物关系和剧情的发展,从而完成叙事.由薛晓路导演的《海洋天堂》就是一部以细节取胜电影.通过对《海洋天堂》的解读,详细分析了影片中对于细节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传记片是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通过演员们的精雕细琢,将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接近真实。与一般虚构情节的影片相比,其表演难度更大。历史人物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已存在一定共识,演员再现的这些人物,观众会将它与心中的原型作对比,从而得出各自的不同观感。演员要刻画好角色,必须根据剧本对人物进行全面剖析。特别是人物的阴暗面或多或少会呈现于银幕,从而使部分拥戴者不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国风”动画电影在数量、票房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皆获不俗口碑。“新国风”动画崛起的时代已然到来。究其电影创作内容,除借助传统神话或者大IP的东风外,更注重中国民族元素的融入和传统文化的根植,为影片多角度呈现传统艺术提供了素材,增强了影片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厚重。本文对“新国风”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进行研究,以期增强民族认同情感,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彰显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影片通过“场景”和“概述”的交织使用,可以让观众在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的落差中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悬疑喜剧《扬名立万》就是通过对两种时间的倒错安排,让观众沉浸在层层剥笋的悬疑快感中。本文以电影叙事学为方法论指引,从时序、时距、频率三个角度分析影片《扬名立万》的重组时间轴策略,阐述其以倒叙和预叙构筑悬疑故事框架,在“场景”与“概述”交替中呈现悬疑的感官刺激,最终在刻意的重复叙述中揭示悬疑背后的隐喻。  相似文献   

20.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首次执导的电影作品。影片根据贾玲及其母亲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女孩贾晓玲穿越到20世纪80年代与年轻时的母亲李焕英相逢的故事。母亲的离世是导演贾玲多年的伤痛,给她造成了很深的心理创伤。本文从心理创伤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电影《你好,李焕英》的情节及表现手法,探讨心理创伤在电影中的展现方式和叙事表达,以及导演通过电影手法治愈其心理创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