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交叉口左转车道的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对道路交叉口运行系统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交叉口流向流量不均问题,通过城市道路交叉口左转逆向可变车道的设计研究,分析了其设置条件和应用场景;使用Vissim仿真软件,以佛山市某个十字交叉口为例进行仿真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左转逆向可变车道使得交叉路口左转车道的通行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交通队列的总长度大大减小,研究成果为现阶段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缓解现有平面交叉的交通拥堵,文章引入了国外新型的平面交叉形式——移位左转平面交叉设计思想,基于临界车道流量法,分别建立了传统十字形平面交叉和移位左转平面交叉临界车道流量(CLV)计算模型,得到了不同交通量和车道数条件下交叉节点的最佳位置,进一步提出移位左转平面交叉服务水平的确定方法,结合案例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移位左转平面交叉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典型信号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二次过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左转非机动车二次过街对信号交叉口运行效率的影响,建立了非机动车影响下的机动车通行能力模型,并基于典型交叉口条件和交通仿真模型比较分析了左转非机动车平均延误.研究表明:在典型两相位控制交叉口.左转非机动车二次过街能够显著提高直行机动车和整个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对于交叉口进口只有一条直行车道的情况,当机动车流量较低时,实施二次过街将较大幅度地增加向左转非机动车延误;当机动车流量较高时,实施二次过街所致的延误增幅相对较小.随着进口直行车道数的增加,二次过街实施前后的延误总体上逐渐接近.在进口有三条直行车道、机动车饱和度较高的条件下,实施二次过街能够减少左转非机动车延误.  相似文献   

4.
以典型十字信号控制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基于工作日早高峰时段(7:00—8:00)实际调查的交通量、渠化方案、信号相位等数据,利用Synchro软件研究信号周期对交叉口通行能力和延误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随着信号周期的增加,在渠化方案和流量不变的情况下,交叉口的延误和通行能力也随之增加.当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或信号周期一定时,渠化方案II("左转+直右+右转")优于渠化方案I("左转+直行+右转").当渠化方案和信号周期一定时,随着右转专用车道转入直右共用车道的车辆比例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降低,延误增加.研究结果可为交通管理部门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缓解城市交通瓶颈处的拥堵.  相似文献   

5.
以左转交通量、周期长度、左转绿灯时间、对向交通量为变量,运用交通流理论和排队论,从满足左转排队车辆停车需求的角度,对信号交叉口进口道设置左转许可相位和一条左转专用车道时的左转车道存储段长度展开研究。基于M/M/1排队系统,建立许可相位下单条左转车道存储段长度计算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模型的适用条件和实用性,分析存储段长度随饱和度、左转交通量的变化规律,综合考虑空间几何条件、服务质量、经济性能,指出排队车辆数不宜超过20辆,如置信概率为95%,则实用饱和度区间为[0,0.8]。讨论置信概率、设计交通量及单位车辆停放长度等参数的取值方法。对典型情况计算、分析,提出极限交通量、极限排队长度、临界交通量、临界排队长度两组便于工程应用的概念,并绘制图表。制定应用图表确定存储段长度的流程;讨论设计快速校核表的制定和应用。该研究为交叉口采用左转许可相位且进口道仅设置一条左转车道的存储段长度确定提供依据,也可作为左转专用相位的设置依据。  相似文献   

6.
公交专用车道交叉口渠化设计是当前中小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过程中面临的热点问题。分析了路段公交专用车道的种类及特性;从交叉口范围内冲突情况、公交专用进口车道与路段的衔接、公交专用进出口车道的衔接3方面,进行了公交专用车道交叉口渠化理论分析。基于理论分析探讨了公交专用车道交叉口渠化方法,为公交专用进口车道的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左转车流在平面交叉口中的特征和影响,对改变交叉口左转车流流向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进行探讨,并介绍了部分实例与效果。  相似文献   

8.
交叉口是慢行交通改造的重点,有必要对非机动车左转过街交通组织进行研究,为交通设计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对交叉口非机动车左转的2种方式进行研究,发现左转一次过街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是一种可行且高效的交通组织方式;之后对左转一次过街的适用条件进行分析,并提出慢行优先的非机动车信号配时方法;最后以北京市某交叉口为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非机动车左转一次过街方案可充分利用交叉口的时空资源,减少交叉口内总车均延误,能明显提升非机动车左转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主干道与主干道相交的A类交叉口内,当左转公交车交通量较大并与其他交通混合行驶时,由于其转弯半径较大,一方面会影响小汽车的通行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对直行车辆产生较大影响,进而严重影响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具有较大的交通隐患。因此,以左转公交为题目,提出一种A类交叉口优化模型。该模型采用四相位的配时方法,通过设置公交车辆与社会车辆分别行驶的左转车道的方式,使冲突分离,并通过VISSIM仿真软件,结合具体实例检验了仿真优化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机动车左转车流在四路交叉口中的交通流特性,从交叉口左转车流运行特征出发,构建了交叉口左转专用相位信号配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策略,结合绍兴市交叉口实际案例,阐述了该方法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漳州市迎宾路与水仙大街交叉口改造工程为实例,通过定性分析确定采用平面交叉并预留远期部分立交的方案,同时经平面交叉两方案比较,选择将原环形交叉口改造为十字形交叉口。文中阐述了道路交叉口改造应进行科学的交通能力分析,根据道路性质和交通量、交通流向等不同条件,选择合适的渠化处理模式,才可解决交叉口通行矛盾。通过改造方案选择过程的分析,总结经验,可以为其它交叉口改造提供一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2.
左转待转区概念提出之后,通过设置左转待转区(相比以前无待转区的情况):交叉口通行能力平均提高了7.5%,交口延误降低了4.5%,可以发现对交叉口左转车道进行微小的改进,也能极大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基于目前这种形势,该院在仔细研究各种交叉口渠化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左转车道渠化方法,来大大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该文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并借助Vissim仿真软件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相位及配时一致的前提下,新方案相比原方案,交叉口通行能力提高、延误数值反而降低,进一步用数据验证新渠化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右转专用车道通行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行人及自行车的干扰,我国城市交叉口右转专用车道的服务水平受到很大影响,其通行能力的估算是混合交通流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交叉口混合交通的研究,分析城市信号交叉口混合流影响的阻滞机理,通过对北京市数个典型交叉口的调查观测,提出基于时间分离和空间划分的右转车道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在实际观测调查的基础上,比较所提计算方法与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00)中计算模型所得出的不同计算值。由于合理考虑了混合交通的干扰,使时空划分方法所得计算值与实际观测情况比较接近,较好描述了右转专用车道在混合流条件下的通行能力损失。对于城市交叉口的交通设计及混合流冲突行为的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左转车辆对交叉口车辆运行的较大影响,研究利用左转车辆远引技术实现交叉口车辆左转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法。建立了左转车辆远引交叉口中央回转开口与主交叉口距离、中央开口半径和通道宽度几何参数的计算模型和公式,经实例计算,给出了有关参数和建议值。分析表明,左转车辆远引技术可以消除交叉口处车辆的左转,从而减少了交叉口信号控制的相位数,降低了直行车辆的延误,提高了交叉口通行能力和干路车流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7)
提出了2种造价经济、施工方案可行的无阻滞交叉口设计方案。将双支交叉小型跨线桥与变速车道移位斜交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应用于交通流量较大的交叉口,将远引式左转与上跨高架桥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应用于流量较小的交叉口,并进行交通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交通流量负荷条件下使用相应设计方案后,可以大幅度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降低干道路网的延误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GB 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中有关禁止变换车道线长度范围过于宽泛的情况,阐述了城市信号控制A类交叉口在上述情况下可能存在的问题;依据交通工程学原理以及其他相关理论,提出一种多相位条件下,左转车道内禁止变换车道线长度模型;最后结合实例,通过VISSIM仿真软件,对该模型进行比较论证。仿真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道路交叉口建设和改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与安全。通过对南宁市目前的道路立体交叉和平面交叉建设和改造进行分析,认为其立交桥建设和平面交叉路口渠化建设和改造是必要、及时与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措施———信号控制、进口道拓宽、设置左转待转区、禁止左转、单向交通等作了论述,综合分析了以上措施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之处,对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交通设计理念,从交通阻塞问题与特征入手,进而对交通阻塞问题成因进行研究,然后通过交叉口车道匹配设计、合理设置掉头车道、通过交通标线加强交通疏导和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来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行条件,以此增强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供给能力,从而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改善交叉口阻塞问题。  相似文献   

20.
虞华 《山西建筑》2009,35(25):307-308
在广泛参照国内外先进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在深圳市从事城市道路设计的经验,重点分析探讨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中有关进口车道设置及其几何设计等方面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以期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