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一、牛栏山—滇池补水工程概况根据昆明市2008年编制的《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和《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补充报告》,系统地提出了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涵盖环湖截污和交通工程、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工程、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生态清淤工程等"六大工程体系",作为外流域调水及节水  相似文献   

2.
变化环境下滇池污染具有一些新特点,如污染源数量逐渐增多,情况更加复杂;点源污染程度加重,面源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物入湖过程发生变化;水体环境演变情况趋于复杂化;过程控制难度加大。滇池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昆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在深入分析了滇池污染源、水质及其演变、污染成因、治理现状和现阶段治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滇池治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工业结构以减少污染,提出了整个流域、全过程、综合治理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如综合治理、内源污染疏浚、生态修复、跨流域调水、公众参与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滇池水环境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滇池对于昆明及整个滇中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近二十年来,由于城市的膨胀和工业的迅猛发展,滇池的水资源状况迅速恶化,面临着水资源匮乏、水质污染、流域生态被破坏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为此,就滇池水资源的现状、形成的主要原因、治理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滇池及其流域的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的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体pH值是水体水化学特征的综合反映,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水体酸化和富营养化等都有最直接响应。为弄清城市纳污河雨季径流pH值变化机理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选取滇池第二大入湖河流宝象河为研究对象,结合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对雨季宝象河径流pH值及主要水环境指标展开系统监测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宝象河径流pH值空间特征为上游呈弱酸性,下游呈弱碱性,城市化程度越高,pH值越高;时间特征为雨季期间自上游向下游,人为干扰越明显,变化幅度越大;滇池宝象河径流水质参数指标和营养盐指标总体呈现出自河源到入湖口不断积累的过程;雨季滇池宝象河径流pH值与温度、溶解氧呈非常显著正相关,与BOD5呈显著正相关,与氧化还原电位呈非常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快速城市化区域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欣  周云  顾世祥 《中国水利》2013,(20):15-16
一、牛栏山一滇池补水工程概况根据昆明市2008年编制的《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和《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补充报告》,系统地提出了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涵盖环湖截污和交通工程、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工程、入湖河道整治工程、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生态清淤工程等“六大工程体系”.作为外流域调水及节水工程的重要组成.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工程是滇中引水的近期工程。是近、中期云南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河流的治理以及生态修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欠缺之处。因此,通过对中小河流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提高周围环境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广东省中小河流的生态修复治理模式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其次,对中小河流治理的关键技术和中小河流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滇池水体富营养化及控制措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叶绿素、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等表征富营养化的指标作为评价因子,综合评价和分析了滇池水体富营养化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过去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指出滇池污染治理应围绕水污染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恢复三大问题进行环境工程治理和生态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8.
河流湖泊作为水资源的主要载体,通过提供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生态维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人类活动对河湖生态系统的扰动日益加剧,河湖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亟须加强河湖生态修复。在分析我国河湖生态环境问题特点的基础上,基于问题导向和系统治理的总体要求,围绕恢复河湖生态水文过程的核心思路,分析了河湖生态修复的概念范畴和总体框架,提出了河湖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为科学系统推进河湖生态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进行ISSA PGPR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在城区黑臭污染水体治理净化方面的应用效果的分析,分别在治理前后从北京市大兴区水系综合整治(含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老城片区、城南片区、城东片区和新城西片区等采样点采集水样,通过相应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水体中总氮、总磷、水温及透明度、化学需氧量、pH值等含量的检验和比较分析以及水体治理后综...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清水海供水及水源环境管理项目供水工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等外流域引水工程建成后的滇池运行控制水位,基于滇池、海口河—螳螂川流域现状经济社会发展、长系列水文观测、供-用-耗-排水等数据资料,采用径流还原、湖泊径流与洪水调节模拟等方法,经多方案比较确定滇池外海的正常高水位提高至1887.50 m,汛期限制水位提高至1887.20 m,在滇池泄洪通道和预报调度系统未达到设计标准前,汛期限制水位可降至1886.70 m运行;将外海自正常高水位以下依次划分为生态供(用)水区、工农业供水区、死水位区。研究结果表明,滇池从过去的调蓄供水水源转变成需进行生态修复补水的用水对象,将促使昆明城市及环湖周边高耗水行业转移到下游的海口—安宁地区,减少滇池水资源的一次性消耗量,削减入湖污染物,形成以水定发展的局面,从而实现工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1.
跟踪滇池50年来高等沉水植物的演变状况,不但可以更为客观和综合地评判滇池水生态状况及其变化动向,还可以为沉水植物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957—2010年间,滇池共出现高等沉水植物22种,其中1957—1963年19种,1975—1977年11种,1981—1983年13种,1995—1997年和2001年均10种,2008年8种,2010年7种,总体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根据各时段出现的频率,确定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3种沉水植物可作为滇池生态修复先锋物种;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苦草(Vanllisneria natan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4种植物可作为较早恢复和种植的对象。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穿叶眼子菜(Potamogeton perfoliatus)和大茨藻(Najas marina)可在滇池沉水植物生态恢复中期工程中使用。  相似文献   

12.
控制滇池生态环境的关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滇池水污染、生态恶化 ,近 10年综合治理仍未能逆转。认为导致滇池生态恶化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入湖污染物量超过水环境承载能力 ,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 ;二是城市发展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 ,难以保证生态环境用水 ;三是滇池逐步演化成半封闭湖泊 ,加上数十年污染负荷剧增 ,加速了生态环境变化由量变到质变的进程。改善滇池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有 :综合治理 ,有效控制污染物 ;引水济昆 ,缓解流域水资源匮乏 ,从根本上提高滇池流域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控制施工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最终达到水土流失防治要求和预定目标,必须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以牛栏江-滇池引水工程为例,介绍了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实施情况,并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对工程监测过程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可为以后同类项目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胡清顺  何兴  王和芬 《人民长江》2018,49(9):103-106
云南省为保证滇池-德泽水库引提调水工程顺利运行,依据相关保护条例、管理办法,确定了联合调度基本原则。通过编制滇池-德泽水库引提调水近期及年度联合调度方案,建立了运行调度管理体制机制。联合调度方案的实施对保证德泽水库提水补充滇池,解决滇池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工程自建成运行至今已累计向滇池补水15.78亿m3,使滇池外海水质好转趋势明显,主要污染因子呈下降趋势,达到了预期效果。所制订的联合调度方案对国内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调度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长期以来滇池治污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分析滇池污染的主要原因。根据滇池具有倒流的自然地理条件,结合现有治污成果,提出以地理工程为主体,将滇池的污染治理纳入到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进行多元化治湖,通过改变滇池的出口位置,使昆明城区污水不再污染滇池,从而达到有效治理滇池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生态补水对于恢复受污染水体的自然属性以及重建河道的景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为配合滇池水体整治,本文以典型入滇河流昆明老运粮河为研究对象,基于其蓄洪、生态调节与保育及景观水体的功能界定并计算其生态需水量,同时考虑补水成本经济性进行基于满意度的需水量修正。修正后,支流小路沟、七亩沟生态需水量分别为3 100和19 000 m3/d,下游入湖段生态需水量为34 000 m3/d,其生态-经济满意度依次为80%、80%、100%。本研究对城市人工河道生态需水量的计算及基于实际的成本-效益权衡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为城市人工河道补水工程的方案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容量总量控制和水质目标管理是有效落实“水十条”和河湖长制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强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与湖泊水质保护的最佳管理办法。以变化条件下滇池流域水资源条件和独特的水循环过程为背景,采用精细化的数值模拟手段,重新核算了滇池水环境容量;同时分析了滇池水环境容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提出入湖河流水质浓度的分区和分时段控制限值,并制定滇池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目标控制与精细化管理方案。研究成果可为滇池流域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城市湖泊是城市湿地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发展,对城市湖泊各种资源的需求日趋加强。在分析城市湖泊特征的基础下,提出了城市湖泊健康的内涵,基于此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自然湖泊状态、人-水关系的健康两方面提出12个指标描述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并给出各指标的量化标准。以苏州市吴江市潜龙渠为例进行研究,计算表明潜龙渠健康综合指数2011年与2014年分别是0.343和0.582,可见潜龙渠已从"微病态"过渡为"亚健康"状态,湖泊生态环境改善明显,说明该指标体系适用性较强,充分体现城市湖泊的特征,评价结果较为客观,易于推广。评价结果表明,潜龙渠生态修复措施颇有成效,梳理潜龙渠生态修复方案以供其他城市湖泊借鉴,为城市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治理提供决策依据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