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目的:探讨桑叶生物碱对四氯化碳(CCl_4)联合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为桑叶的科学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体积分数10%CCl_4橄榄油溶液(5 mL/kg mb)联合高脂饮食,持续8周,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结束后,小鼠灌胃低(50 mg/kg mb)、中(100 mg/kg mb)、高(200 mg/kg mb)剂量的桑叶生物碱及阳性药物水飞蓟宾(100 mg/kg mb),连续45 d。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肝脏指数变化;测定小鼠血脂、血浆肝功能相关指标和肝纤维化标志物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水飞蓟宾和桑叶生物碱各剂量组小鼠的肝脏指数、血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力,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浓度,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质量浓度均有所下降;总蛋白、白蛋白质量浓度均显著上升(P0.05);体质量虽有所增加,但与模型组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桑叶生物碱高剂量组与阳性药物组之间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未恢复至正常水平。肝脏病理组织切片图像显示,阳性药物组和桑叶生物碱各剂量组肝脏病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桑叶生物碱对CCl_4联合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具有改善作用,且与水飞蓟宾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桑叶生物碱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桑叶生物碱改善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体积分数10% CCl4 橄榄油溶液(5 mL/kg mb)联合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8 周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50、100、200 mg/kg mb剂量的桑叶生物碱,阳性药物组给予100 mg/kg mb水飞蓟宾,持续45 d。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各组小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Col I)及II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II,Col III)含量;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肝组织TGF-β1、Smad3、Smad4、Smad7、MMP-13、TIM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灌胃高剂量桑叶生物碱(200 mg/kg mb)的小鼠肝组织中α-SMA、Col I、Col III含量分别降低19.55%、19.93%、13.84%(P<0.05);TGF-β1、Smad3、Smad4、TIMP-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下降59.04%、56.73%、50.70%、49.09%(P<0.05),Smad7、MMP-13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上升48.29%、25.72%(P<0.05)。结论:桑叶生物碱能改善小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对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和TIMP-1、MMP-13的基因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胡滨  李康林  吴桥  柯琴  邓玉婵  陈一资 《食品科学》2018,39(11):185-190
目的:研究猪血蛋白酶解物对酒精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模型对照组、药物对照组(还原性谷胱甘肽,每日以20 mg/kg mb灌胃)、猪血蛋白酶解物各剂量组(每日分别以 0.83、1.70、3.33 g/kg mb灌胃),连续灌胃30 d,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第31天,给予体积 分数50%乙醇溶液(12 mL/kg mb)建立动物急性肝损伤模型。在灌胃16 h后各组小鼠取血测定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 氨酶活力;处死小鼠后取肝脏测定各项抗氧化指标,并采用组织切片分析小鼠肝损伤程度。结果:与模型对照组 相比,猪血蛋白酶解物各剂量组均能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及肝脏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 胞介素-6水平,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及谷胱甘肽水平,使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 轻。结论:猪血蛋白酶解物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东海乌参肽(Acaudina leucoprocta peptides,ALPs)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和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5 只C57BL/6N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80 mg/(kg mb·d)水飞蓟宾)、ALPs低剂量组(200 mg/(kg mb·d)ALPs)和ALPs高剂量组(400 mg/(kg mb·d)ALPs)。采用慢性酒精干预3 周后进行急性酒精灌胃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相关生化指标、观察肝脏和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取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ALPs可以显著改善小鼠的肝脏和结肠组织损伤,降低酒精性肝损伤血清标志物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活力,提升乙醇代谢相关酶的活力,抑制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中的脂肪蓄积,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干扰素-γ和IL-6的分泌及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的含量。ALPs显著改善小鼠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调节多种门、纲、科细菌的相对丰度,改善乙醇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并使其趋于正常。结论:ALPs对乙醇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ALPs抗氧化、抗炎和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桑叶生物碱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肝损伤的改善作用与机理,为桑叶的科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高脂饲料喂饲小鼠的同时灌胃不同剂量的桑叶生物碱,于第4、8、12、16周末检测小鼠肝脏系数和血浆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力;取肝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肝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细胞凋亡因子Bax、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高脂对照组比,随着桑叶生物碱灌胃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小鼠肝脏系数及ALT、AST活力显著下降(P<0.05),肝脏中脂质沉积和脂肪变性得到改善,IL-10、Bcl-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TNF-α、Bax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200 mg/kg mb桑叶生物碱灌胃16 周能使肝损伤小鼠机体各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桑叶生物碱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肝损伤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因子(TNF-α、IL-10)和细胞凋亡因子(Bax、Bcl-2)的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桑叶生物碱对小鼠肠道屏障损伤的改善作用,旨在为桑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D-半乳糖诱导建立小鼠氧化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天灌胃低(50 mg/kg mb)、中(100 mg/kg mb)、高(200 mg/kg mb)剂量的桑叶生物碱,45 d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D-乳酸(D-lactic acid,D-LA)浓度、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含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dityrosine,iFABP)质量浓度以及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的活力,取小肠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3 种紧密连接蛋白(闭合蛋白(Occludin)、Claudins、ZO-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不同剂量的桑叶生物碱可显著改善模型组的以上指标水平,以高剂量的作用效果最佳。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桑叶生物碱使D-LA、LPS、iFABP水平分别降低了22.14%、32.12%、19.98%(P<0.05),DAO活力降低了23.22%(P<0.05),使Occludin、Claudins、ZO-1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上调了272.78%、81.16%、154.67%(P<0.05)。此外,小肠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桑叶生物碱可以显著改善肠细胞凋亡、排列紊乱的现象,并恢复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结论:桑叶生物碱可有效改善肠道屏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显著上调Occludin、Claudins、ZO-1的mRNA表达水平,改善肠组织的病理学损伤,恢复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桑叶生物碱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改善作用,为桑叶生物碱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半乳糖诱导建立小鼠氧化损伤模型,然后灌胃低(50?mg/kg?mb)、中(100?mg/kg?mb)、高(200?mg/kg?mb)剂量的桑叶生物碱,45?d后测定小肠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南瓜、山药、葛根和桑叶提取物复方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方法:以四 氧嘧啶诱导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保留10 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并将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 性组(阿卡波糖,200 mg/kg mb)、植物提取物复方低、高剂量组(12、36 g/kg mb,以原料干质量计)。连续灌 胃给药4 周,研究植物提取物复方对糖尿病小鼠体质量及饮食饮水量、空腹血糖浓度、肝糖原含量、糖化血清蛋白 (glucosylated serum protein,GSP)浓度、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GHb)相对含量和抗氧化指标 的影响。结果:植物提取物复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南瓜多糖、山药多糖和葛根素,含量分别为(0.93±0.04)、 (1.01±0.06)、(0.28±0.01)g/100 g(以原料干质量计)。干预4 周后,与模型组相比,植物提取物复方组小鼠 体质量、肝糖原含量显著增加,饮食饮水量、空腹血糖浓度、GSP浓度和GHb相对含量明显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 强,且高剂量效果优于低剂量。植物提取物复方组较模型组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明显升高,丙二醛 含量显著降低,表现出改善小鼠氧化应激的作用。结论:南瓜、山药、葛根和桑叶提取物复方能够显著降低四氧嘧 啶性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浓度,有效改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9.
姜允嘉  刘金艳  许赛君  王洋  张彬  成钟  许扬  谢勇 《食品科学》2021,42(15):150-158
5’-肌苷酸(inosine 5’-monophosphate,IMP)是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的结构类似物。AMP能够激活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提高糖脂代谢效率,改善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症状,IMP的二钠盐是生活中常用的食品增鲜剂,但未见IMP及其二钠盐等调控糖脂代谢的研究报道。方法:选用6 月龄自发性糖尿病C57/KsJ-db/db(简称db/db)小鼠为模型组,以50 mg/(kg mb?d)灌胃给药IMP 8 周,灌胃结束后测定小鼠生理学指标。以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灌胃期间各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改变,IMP给药后db/db小鼠血糖浓度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与模型组小鼠相比,IMP给药组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力均增加,表明IMP给药后db/db小鼠的高血脂症和肝损伤加剧恶化。分子互作研究结果证实IMP和AMPKγ亚基形成复合体可激活体内AMPK,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体外实验证明IMP的降脂活性明显高于洛伐他汀,不仅能导致小鼠体内脂肪酸过度氧化以增加活性氧水平引起肝损伤,还能导致乙酰辅酶A蓄积而加剧脂代谢紊乱。结论:IMP可能对罹患脂质代谢紊乱的老年人造成肝损伤,加剧脂质代谢紊乱,应尽快建立食品安全新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浒苔绿藻精(CGF)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0.24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CGF以200mg/kg、400mg/kg、800mg/kg 3个剂量分别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以蒸馏水(0.2mL/10g)灌胃,连续28d。测定小鼠的日采食量、日饮水量和血清总胆固醇(T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脏器指数。结果:各CGF组小鼠日采食量和日饮水量均逐渐减少,模型组则反之;CGF高、中剂量组28d空腹血糖值较0d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灌胃28d的空腹血糖值较0d显著升高(P〈0.05);CGF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C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各CGF组血清SOD活性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CGF高剂量组小鼠的胸腺指数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各剂量组与模型组间的脾脏指数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剂量的增大,脾脏指数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CGF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芷多糖(Angelica dahurica polysaccharide,ADP)的降糖保肝作用。方法:提取ADP,采用苯酚-硫酸法、硫酸-咔唑法、考马斯亮蓝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中性糖质量分数、糖醛酸质量分数、蛋白质量分数、分子质量以及单糖组成。用高脂高糖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灌喂蒸馏水)、模型组(Model组、灌喂蒸馏水)、ADP低剂量组(ADP-L组、灌喂200 mg/kg mb ADP)、ADP高剂量组(ADP-H组、灌喂400 mg/kg mb ADP)、阳性组(Positive组、灌喂200 mg/kg mb二甲双胍),连续灌胃4周,对T2DM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sugar,FBG)值、葡萄糖耐量、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干酪乳杆菌对不同剂量丙烯酰胺诱导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105 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 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低、中、高剂量丙烯酰胺组分别给予5、15、 30 mg/(kg·d mb)丙烯酰胺灌胃;干酪乳杆菌干预低、中、高剂量丙烯酰胺组给予2.1×109 CFU/(kg·d mb) 干酪乳杆菌饮品灌胃,同时分别给予5、15、30 mg/(kg·d mb)丙烯酰胺灌胃。实验周期为4 周。末次灌胃后 收集各组大鼠粪便,禁食12 h后麻醉,腹主动脉取血,留取小肠组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小肠组织超微 结构的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浆中D-乳酸(D-lactic acid,D-LA)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的浓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干酪乳杆菌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与正 常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丙烯酰胺组小肠紧密连接肿胀,微绒毛排列稀疏,微绒毛长度明显缩短(P<0.05); 干酪乳杆菌干预后,大鼠小肠微绒毛排列情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丙烯酰 胺组大鼠血浆中D-LA和DAO水平明显升高(P<0.05);干酪乳杆菌干预后,大鼠血浆中D-LA和DAO水平显著 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丙烯酰胺组大鼠粪便中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的数量明显升高 (P<0.05),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明显降低(P<0.05);干酪乳杆菌干预后,大鼠粪便中大肠杆菌和粪肠球 菌的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干酪乳杆菌对不同剂量丙烯 酰胺诱导大鼠的肠道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蜂胶乙醇提取物对顺铂所致肝、肾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剂量(50、100、 150 mg/kg mb)的蜂胶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进行灌胃,连续7 d给药后单次腹腔注射10 mg/kg mb的顺铂建立肝、肾损伤 模型,之后再灌胃5 d。实验结束后通过测定血清中肝、肾损伤的标志物,肝、肾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抗氧化物 的含量以及观察肝、肾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来探究蜂胶对顺铂毒性的干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 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的活力,尿素氮、肌酐含量均有降低;肝、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 的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均有升高;丙二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均有降低;从组织病理学方面来看, 模型组的肝、肾组织都出现了病变,表现为肝小叶细胞坏死,肾小球细胞脱落、空泡性等,蜂胶给药组这些病变情 况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蜂胶乙醇提取物可以降低体内的氧化应激程度,提高机体自身抗氧化能力,从而很 好地降低顺铂造成的肝、肾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蔷薇红景天低聚原花青素(oligomeric procyanidins from Rhodiola rosea L.,OPCRR)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VD3结合高脂乳剂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AS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OPCRR 60、120、240 mg/kg mb剂量组和姜黄素(50 mg/kg mb)对照组。连续灌胃8 周后,通过分析各组大鼠肝脏的组织形态、脂质、氧化应激和炎症细胞因子等指标水平的变化,研究OPCRR对大鼠AS的干预效果。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OPCRR可以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P<0.05),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P<0.05),并显著降低大鼠AS指数(P<0.05);OPCRR可显著减少肝脏中的炎性灶和细胞变性,减轻肝细胞的受损程度;肝组织TC、TG、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V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脏中丙二醛的含量显著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力显著提高(P<0.05);同时肝脏中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OPCRR可以通过改善肝脏中脂质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而起到对AS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且整体效果优于姜黄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沙棘粉对高脂膳食大鼠肝脏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将5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沙棘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5个组。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同时每日分别用0.5 mg/g bw、2.5 mg/g bw和5 mg/g bw的沙棘粉匀浆液灌胃大鼠。4 W后处死动物,采集肝脏,分别测定肝脏脂质含量、脂代谢相关酶活性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比较,一定剂量的沙棘粉可降低肝脏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使肝脏组织肝脂酶(HL)和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增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提高,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说明沙棘粉可降低高脂膳食大鼠肝脏脂质水平,提高肝脏脂代谢酶活性,增强抗氧化能力,减缓肝细胞的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黑豆肽对高脂性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的雄性ICR小鼠,适应性饲养7?d后,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连续饲喂模型组小鼠高脂饲料5周,建立高脂性肝损伤模型.第5周后,将造模小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以及黑豆肽高、中、低剂量组(1000、800、400?mg/kg?mb),连续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