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规划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缘风景名胜区是指位于城市边缘的风景名胜区,它是属于我国风景名胜区体系中地理区位比较特殊的一类,属于城市边缘区绿地空间的一种。城缘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联系密切,它的开发管理与城市生活、城市的开发建设以及城市中其它行业部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进入21世纪,面对现代旅游的冲击,城缘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如何协调这种矛盾,如何建设既与城市总体环境相融,又充分满足游人需求的高质量的城缘风景名胜区,是长期以来各方面专家、学者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风景名胜区与其所依托城市的区位关系为切入点,并以江苏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例,阐述了在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如何提高揭示问题的针对性、规划策略的有效性与空间布局的前瞻性等问题。本文认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与城市需要协调发展的基本认知是确保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策略可行性的必要条件,并期望以此为出发点的规划策略能为我国其它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小城镇发展的热潮,国家对风景资源保护的力度也日益加大,与风景名胜区相邻相融、关系密切的小城镇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犹豫、徘徊,难以抉择。根据这类小城镇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以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内小城镇为例,提出了这类小城镇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制定小城镇经济发展与风景资源保护相互协调的“双赢”策略;实现小城镇建设与风景区整体环境的有机融合等。  相似文献   

4.
唐军 《中国园林》2012,28(9):19-24
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规划发展的一个新兴技术方法,反映了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现时发展需求。风景名胜区管理以资源保护为最终目标的自身特点决定了风景区控规与城市控规相比应当有不同的出发点和控制方法。从风景区控规控制体系的建构逻辑和技术框架入手,通过对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陇景区规划实践的总结,阐述了以游憩行为和空间管制为控制基本要素的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目标、编制特点、技术路线、指标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北京的风景名胜区占北京市全市面积的13%,其中分布着4000个行政村,村庄民居的风貌控制一直是风景名胜区管理上的一个难点,新农村建设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都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通过对北京的风景名胜区内30余处村庄的农宅风貌调研,对其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历史演进和乡土特色进行综合评价.探讨风景区农宅的演变规律和原因,从政策、经济、产业、城乡关系等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从保障农民利益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管理要求2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旅游业发展的热潮,经济发展的诉求对于风景资源保护的挑战也日益加大,但是国家对于风景资源的保护力度也在升级,与风景名胜区相邻相融、关系密切的小城镇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也是莫衷一是,在发展与保护之间难以抉择。根据这类小城镇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文章以四川省兴文县石海洞乡风景名胜区内石海镇总体规划为例,提出了对于风景区内小城镇建设推进的思考与对策,以求在小城镇发展建设与风景资源保护相互协调中探索"双赢"策略,实现小城镇建设与风景区整体环境的有机融合,旨在小城镇总体规划层面探讨这类小城镇与风景名胜区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以期对这类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阐述生态敏感性分析应用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出发,评析国内外风景区生态敏感性研究现状;以典型山岳型风景区——武汉市木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构建适用于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从人文、自然多角度测定生态敏感性;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和叠置分析模块,采用空间多成分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为五个等级;进而匹配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分区、分级保护对策;探索了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科学评价与规划对策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1概要 以蜀冈一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与扬州城市的互动发展为例,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如何兼顾遗产保护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整合城市风景文化、保障城景生态格局、引导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空间发展的城景协调规划策略。目的是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战略层面实现城市与风景的共同发展、和谐共生,让目前较为封闭化、破碎化的风景区破茧化蝶,绽放光彩,唤醒扬州人对淮左名都、千年古城——扬州的乡愁。  相似文献   

9.
陈开武  李妮 《江苏建筑》2015,(3):11-13,61
本文从风景名胜区与其所依托的城市地理区位角度出发,研究风景名胜区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为例,提出适宜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空间布局策略,将风景名胜区与与城市特色有效结合,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期望该研究能为我国其他风景名胜区的空间布局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济南近郊风景名胜区主要有天下第一泉、干佛山、龙洞、鹊山、沿黄森林公园等,远郊风景区主要有柳埠、锦绣川、灵岩寺、五峰山、齐长城遗址、翠屏山以及洪范池等风景区.全市风景名胜资源分布集中、类型多样,资源价值较高.济南风景名胜区是济南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济南城市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发展基础 (一)启动市域风景名胜资源的本底调查 2013年8月,济南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意见》,市园林部门开展了全市范围的风景名胜资源普查工作.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全市共普查风景名胜资源1243处(包括235处独立景源,71个统一管理区、1060处集中景源),普查自然景源498处、人文景源745处,初步掌握了济南风景名胜资源的类型、分布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是控制和管理城市向外无限扩张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一些城镇被风景名胜区包围着,而其中心城区又不属于风景名胜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势必向风景名胜区周围蔓延.位于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镇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基于风景名胜区特征和城镇的特点,研究以花山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镇为例,对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风景名胜区边界缓冲带是风景区与城市的过渡区域,是保护风景区核心景观免受城市破坏的有效屏障。本文通过分析南京钟山风景区的现状和问题,从功能布局的调整、空间要素的整合、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利用三个方面总结风景区边界缓冲带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城郊风景名胜区与城市传统的"共生"关系,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正面临着城市无节制的扩展蔓延和旅游活动无序开展的中击与挑战.从现实出发,借鉴系统论的方法,探索建立一种城郊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的控制模型,来引导其有序发展.并以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以<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的颁布为标志,我国正式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风景区规划体系,并且首次提出风景区规划应编制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相应制订了风景区用地分类标准.以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为例,对该分类标准在城中湖泊型风景区现状用地分类与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规划师》2015,(12)
基于城景互动的理念,文章对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区进行了分类界定,提出了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区的3种亚类:市区型、近郊型和远郊型风景名胜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区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与全国分类标准,按照"多规合一"的发展要求,对城市风景类风景名胜区的用地分类提出调整与深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陆文婷  董文  彭茜  戴菲 《规划师》2023,(2):145-152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是典型的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为进一步提升景区的品质,将东湖打造为世界城中湖典范和世界级城市生态绿心,武汉相关部门结合《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开展了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文章以东湖风景名胜区喻家山服务区详细规划为例,在分析服务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保护区划、加强生态保护,强化功能结构、提升空间环境品质,突出东湖水域特色、明确功能定位,优化服务配套、构建完整的旅游服务网络系统”的规划思路,以期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滨谊  宋婷 《规划师》2004,20(6):35-37
产业化是风景名胜区现阶段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四川鸡冠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分别从旅游策划、土地利用和管理经营的角度出发,分析市场与资源之间相互协调制约的关系,探索市场和资源对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导向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风景名胜区用地协调规划的基本内涵,探索了当前风景名胜区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定用地分类导则、建构动态规划体系以及健全管理体制三方面,提出了风景区用地协调规划的完善与发展建议,以有效利用风景区土地,切实保护风景资源。  相似文献   

19.
基于建筑行业中BIM的应用情况,结合规划本身的需求和特点,将BIM应用于风景名胜区规划业务内容之中,以风景区规划范围的科学决策为实践的切入点和重点,探讨其应用方法和发展前景.通过初步构建风景名胜区规划数据库,以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地形地貌、地表覆被、人文因子等各方面的因子进行分析、综合、叠加,进而提出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议,为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划定和用地适宜性分区划定提供依据,从科学技术角度支撑风景名胜区规划,提高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李金路  韩笑 《中国园林》2012,28(5):29-33
通过对北京市国家级、市级和部分区县级风景名胜区的全面调研,系统地了解北京市风景名胜区在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北京市风景资源丰富,空间分布具有优势,而且其经济社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居民和游客对资源的需求多样,但是北京仅将风景名胜区事业作为普通产业,风景资源管理水平不高。分析了北京风景名胜区事业滞后的历史成因和发展中的矛盾焦点,对其中与全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趋势不符,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目标不符的重点问题,建议通过法制建设,从战略层面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从而使北京的风景名胜区管理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