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水条件下特松软煤层大型突水的封堵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义马煤业(集团)曹窑东井为封堵27080采煤工作面大型奥灰突水,在动水条件下,克服煤层松软、突水点和导水通道位置不清等困难,综合采取在地面向巷道打钻,利用钻孔投料、注浆,在井下施工篦子和隔离闸墙等立体堵水技术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
高超 《建井技术》2016,(5):25-28
郴州双园冲锡多金属矿230m中段巷道施工中发生突水事故后,采用工作面注浆法封堵,浇筑混凝土止浆墙,预留止浆岩柱。注浆时,先注单液水泥浆,先稀后浓;后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堵水率100%。通过注浆,有效地封堵了废旧封闭不良钻孔充水通道,解决了水患问题,保证了巷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3.
临沂矿业集团田庄煤矿8602中顺槽掘进施工中,迎头遇一落差16m的正断层,发生渗水。通过在地面施工钻孔,探明突水通道为断层破碎带,并对突水通道和含水层进行注浆,整个工程不足70d,成功地将巷道突水封堵。施工工艺、堵水效率之高为矿井注浆堵水施工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深部断层影响下巷道围岩突水问题,以阳城煤矿1308运输巷为例,针对断层导水灾害,构建了井下+井上的"挡-堵"多体系防治方案。首先构筑井下挡水隔离带:双重挡水墙+墙间注浆,达到了排除奥灰水突发变大的危险,其次建立地面堵水系统:从地面施工3个注浆孔,通过注浆孔向季庄断层断层面及奥灰含水层注浆,以达到封堵导水裂隙及水源的目的。该"挡-堵"多体系治水系统,彻底封堵和切断了突水通道,再无补给水压,同时节省每年排水费用100万元;彻底消除了奥灰水水害威胁,保证了矿井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在注浆封堵突水过水巷道钻孔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采用陀螺定向、造斜钻孔技术,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使注浆堵水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引流注浆治理东庞矿特大陷落柱突水灾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判断突水水源与突水构造,合理制定注浆堵水方案,采用定向钻进技术、气动下灰射流搅拌注浆工艺、动水截流等技术快速封堵巷道,并采用引流注浆加固封堵巷道的薄弱地带,利用返流注浆加固陷落柱,既保证了注浆质量,又加快了复矿速度。  相似文献   

7.
双液注浆法快速建造阻水墙封堵突水巷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红旗  王维 《煤矿安全》2011,42(11):40-43
以2010年3月发生于内蒙古乌海骆驼山煤矿特大突水淹井水害治理工程为实例,介绍了一种从地面打400m定向钻孔、适用于静水条件、孔底混合方式的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法快速建造阻水墙封堵突水巷道技术。利用双液注浆法快速建造阻水墙封堵突水巷道技术先快速建造阻水墙骨架,再联合运用传统综合注浆法对阻水墙骨架进行注浆加固形成阻水墙实体,经受住了试排水阶段的初期注浆效果检验和最后抢险救援阶段最终抽排水的注浆阻水墙实体强度考验,达到了快速注浆堵水抢险救援的目的,经过事实证明该技术是直接、快速有效的突水水害治理技术,能够为其它突水水害抢险救援方案的实施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井下动水注浆治理采煤面底板突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地面塌陷施工难度大,而井下泄水路线畅通,具备井下施钻条件,选择井下动水注浆堵水方案。治理分三步进行:(1)“盖冒”;(2)封堵出水通道;(3)封堵太灰上段1~3灰,达到彻底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义煤集团金鼎矿风井回风大巷高压富水及破碎底板等复杂地质条件,研究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钻孔施工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高压富水巷道突水原因进行分析,采用高性能注浆材料对巷道底板进行注浆堵水,对巷道底板突水进行治理。结果表明:巷道底板距寒灰水仅为40 m,在前期钻孔施工影响下,寒灰水被导入底板浅部,在矿山压力和高承压水共同作用下,巷道出现破碎和底鼓导致巷道涌水量不断增加。复杂地质情况造成巷道钻孔施工困难,通过多种钻孔施工方法相结合的方案,成功施工了注浆钻孔。同时通过对巷道底板浅部离层区及寒灰含水层浅深部相结合的注浆加固方式,有效的降低了巷道涌水量,并对破碎巷道进行加固,有效的解决了巷道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松散富水巷道底板加固难题,采用先疏水降压再注浆堵水加固的方案,使用注浆封孔器对底板进行开放式注浆加固围岩,通过布置密集注浆钻孔和应用高灰水比水泥—水玻璃速凝浆液成功完成对动水松散围岩的堵水和加固。  相似文献   

11.
地面打钻注浆封堵导水巷道的施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志明 《建井技术》1999,20(1):17-19
安徽省淮北市吴冬煤矿中间通风巷道建成后,因巷道冒顶变形使支架坍塌,裂隙导通水量增大,将表土层泥砂带入巷道,使地表下沉,形成深2m、直径6m的塌陷坑,并有逐渐扩展趋势,被迫淹井。采用地面打钻孔充填骨料和注浆,共施工3个钻孔,用1个月的时间就封堵了通风巷道,堵水率达100%,顺利恢复矿井生产。  相似文献   

12.
由于敏东一矿南一采区覆岩岩性较软且粘土成分含量较高,造成采空区垮落带的储水空间有限,煤矿面临的矿井水外排压力和地下水保护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对导致地下水涌漏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导水裂隙是造成地下水涌漏的主要根源,而采用地面钻孔、人工注浆封堵方法隔绝地下水泄流通道,实施帷幕注浆加固技术对巷道导水裂隙进行封堵,可以有效封堵覆岩导水裂隙。实践证明,根据矿区的地质和水文条件,按照隧道帷幕注浆工程设计和施工流程,优选注浆孔位置、间距、注浆材料和浆液配比、钻孔结构和注浆施工参数等,采用孔内止浆花管注浆对巷道软围岩进行帷幕灌浆,使巷道软围岩裂隙得到充分充填和加固,是解决矿区矿井水"零排放"难题、实现地下水保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河煤矿109070工作面在回采时底板奥灰突水,突水量大,水压大,堵水技术难度高.在井下采用引流降压、应用新型材料、双液间歇注浆等综合注浆技术,最终注浆封堵成功,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郭庆武 《煤炭与化工》2021,44(2):16-18,23
针对牛儿庄矿56603工作面大青灰岩残余出水点确切位置不定且较分散、井下封堵不具备施工条件以及地面立井封堵探查效率低、工程量大的难点,提出采用地面定向水平井技术进行探查封堵并成功实施,堵水率100%。实践表明,应用地面定向水平井技术对薄层灰岩出水点进行探查封堵,提高了钻孔对薄层灰岩内导水裂隙、断层等导水通道的探查效率,解决了过去立井堵水对导水通道探查效率低、工程量大的问题;通过对揭露的薄层灰岩导水通道进行注浆封堵,能够实现对残余出水点的截流堵源,从而实现对薄层灰岩残余出水点的有效封堵。  相似文献   

15.
L8灰岩2616号长期水文观测孔在-450 m水平偏斜进入井底车场东运输大巷防水闸门主硐室以东14.0 m处,因钻孔孔壁与套管外壁封孔质量不佳,使上部含水层高压水沿孔壁及岩体裂隙涌入巷道内.通过采用截水、导水、注浆堵水等施工工艺,封堵了漏水,保证了防水闸门防水质量,恢复了L8灰岩水文观测孔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华北型煤田底板突水的高压、高温、采深大、治理难度大等特点,根据注浆原理和工程实践提出"将动水转化为静水"的治理理念,建立了系统的动水地面注浆工艺体系,将注浆分为3个阶段:钻探阶段、巷道封堵阶段、注浆阶段,实现了截流堵源、截堵结合,达到注浆堵水的目的。结合具体实际工程,对该工艺进行了介绍,实践表明,该工艺堵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在不影响2#辅助运输大巷正常运输的前提下,按照深部注浆减水的思路,直接通过钻孔对出水段灰岩层内的裂隙进行封堵,注浆浆液在灰岩裂隙中随水向巷道内运动扩散,从而达到在灰岩内堵水和加固巷道围岩裂隙的目的,实现堵水和加固并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郭修杰  张明  杨永杰 《煤炭技术》2015,34(5):199-201
矿井断层突水是煤矿生产中的重大问题。针对田庄煤矿掘进巷道的突水问题,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对断层突水机理进行了理论及数值模拟分析。分析表明:采场动压与断裂带应力集中区域相互叠加,使断层活化区和煤层底板塑性区连通,诱发导水通道的产生,奥灰水沿断层面渗流突变,造成突水。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地面施工钻孔注浆进行堵水治理,取得了成功,对动压影响下断层活化突水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龙固煤矿辅2运输大巷顶底板涌水大的问题,采用井下瞬变电磁和地质雷达相结合的物探技术,确定巷道顶底板的岩层的富水区域。制定了浅层、深部注浆相结合及局部引流封堵的治水方案,优化钻孔布置,施工深部注浆堵水钻孔52个,巷道涌水量由720 m3/h减少到340 m3/h,顶板无集中淋水。  相似文献   

20.
新集二矿111305工作面为寒武系地层推覆体下开采工作面,工作面自2010年回采结束后其采空区水量受寒武系灰岩水(通过风巷4-3#钻孔)补给,水量达到110 m3/h左右,大大增加了矿井涌水量并加重矿井排水负荷,增加了排水费用,因此,需要对111305采空区出水点进行注浆堵水,由于井下施工安全威胁较大,需在地面施工钻孔进行注浆堵水,但该工作面地面位置为花家湖水面,施工难度较高,为此,利用水上平台采用主孔与分支孔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对111305采空区出水点进行了注浆封堵,注浆结束后,井下111305采空区水量降至22 m3/h ,减小了矿井涌水量及排水费用,提高了矿井排水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