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钾长石湿法提钾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离子交换反应原理,选取钾长石与磷矿、硫酸在水热反应釜中反应,对钾长石与磷矿、硫酸反应的提钾工艺进行了研究,为开发利用钾长石提钾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表明,各影响因素对钾长石中钾溶出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原料配比、硫酸浓度、反应时间、硫酸用量、反应温度。适宜工艺条件为:钾长石与磷矿质量比为0.8 ∶[KG-*3]1,硫酸用量为4 mL/g,硫酸质量分数为70%,反应温度为160 ℃,反应时间为4 h。在此条件下,钾溶出率可以达到74.1%。  相似文献   

2.
钾长石提钾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离子交换反应原理,对钾长石与磷矿、硫酸反应的提钾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各因素对钾长石中钾溶出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原料配比硫酸质量分数硫酸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实验条件下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矿石质量比0.8∶1,硫酸用量4 mL/g,硫酸质量分数70%,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4 h,钾溶出率可以达到74.1%。  相似文献   

3.
钾长石-磷矿-盐酸反应体系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钾长石-磷矿-盐酸反应体系,综合利用钾长石和磷矿,全面考察影响该体系磷、钾溶出率的各种因素。用过0.074mm标;住筛的钾长石和磷矿为原料,最适宜反应条件为:磷矿石与钾长石质量比为1,盐酸(1+1)加入量为5.6mL/g钾长石,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在70min以上,此时钾和磷的溶出率都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交法钾长石与磷矿共酸浸提钾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重钙生产工艺,选取钾长石与磷矿、磷酸在水热反应釜中反应,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磷酸用量、磷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对钾长石中钾溶出率和磷矿中磷溶出率的影响。实验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原料配比(钾长石与磷矿粉的质量比)0.8 1,反应温度150℃,磷酸用量4 mL,反应时间2.5 h,磷酸浓度46%P2O5,在此条件下钾溶出率为48.93%,磷溶出率为90.12%。通过对磷矿中氟离子的去向进行研究,并采用XRD对水浸取渣进行物相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氟离子被固定在固相产物中。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钾长石-磷矿-硝酸体系球磨反应效果,得出较为适宜的工艺参数是:硝酸质量分数为45%,每克磷矿硝酸用量为2 m L,球磨时间为8 h,m(球磨子)/m(物料)为30,球磨机转速为600 r/min。原料配比对钾的溶出率影响最大,在磷矿与钾长石质量比为2时,钾的溶出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钾长石-磷矿-盐酸体系球磨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考查了球磨子粒径、填充系数、转速、酸质量分数、酸用量、原料配比、球料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球磨反应效果的影响。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球磨子大中小球质量比1∶2∶2,填充系数0.25,转速450r/min,盐酸质量分数27%,盐酸用量6mL/(g磷矿),球料比16∶1,反应时间3h。原料配比对钾的溶出率影响较大,当钾长石与磷矿石质量比超过1∶2.5时,钾的提取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哈密钾长石为原料,采用水热反应,研究了碱溶体系和磷矿—磷酸酸溶体系对哈密钾长石提钾工艺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出碱溶体系下最适宜提钾条件为:反应温度210℃、反应时间3.0h、钾长石∶NaOH1∶1.4(g/g)、钾长石与水的体积比1∶3(g/mL),可溶性钾的最大提取率为93.19%;磷矿—磷酸酸溶体系最适宜提钾条件为:反应温度260℃、磷酸质量分数85%、钾长石∶磷酸1∶4.5(g/mL)、钾长石∶磷矿1∶0.25(g/g)、反应时间3.5h,可溶性钾的最大提取率为91.48%。提钾后的残渣的XRD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工艺条件下钾长石的主衍射峰均消失,表明钾长石已基本分解。提钾工艺比较性研究表明,哈密钾长石在碱溶体系具有较高的提钾率,工艺条件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8.
钾长石与磷矿共酸浸提钾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参考重钙生产工艺,研究了磷酸用量、磷酸质量分数、磷酸温度、反应时间和矿石质量比对钾长石中钾溶出率和磷矿中磷的溶出率的影响,得出了适宜工艺条件.并对磷矿中氟离子的去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微波协同条件下钾长石低温提钾工艺过程。在微波消解仪中使用化学试剂与钾长石反应,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钾溶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钾长石粒径越小,钾的溶出率越高;硫酸质量分数增大,溶出率逐步增大;溶出率随反应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在反应温度达到160 ℃时,钾提取率趋于稳定。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钾长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实验条件:硫酸质量分数为70%,钾长石与磷矿质量比为0.8∶1,氟化钙与磷酸钙质量比为3∶1,温度为160 ℃,钾提取率达到83%以上。  相似文献   

10.
钾长石与氯化钙在磷酸体系中的反应过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低温水热反应理论,以钾长石和无水氯化钙为反应物,在磷酸体系中研究温度、时间和钾长石粒径对钾、铝溶出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比较理想的反应条件:温度200℃;65%的磷酸用量2.23mL/(g钾长石);配料比m(氯化钙):m(钾长石)=1.5:1,此时,钾长石中K2O溶出率可达75%以上,Al2O,溶出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磷酸二氢钾在当前的磷酸盐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其应用涉及到工业、农业、医药以及食品等多个行业。以尽可能低成本的原材料与更简易的工艺流程来生产具备更高品质特性的磷酸二氢钾为时下所需。以湿法磷酸与氯化钾为原料,进行了有机溶剂萃取法制备磷酸二氢钾的工艺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在溶配过程中氯化钾与磷酸物质的量比对氟离子脱除率的影响;氯化钾与磷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萃取相比对萃取率及杂质脱除率的影响;不同洗涤相比对五氧化二磷洗涤率的影响;反萃取以及磷酸二氢钾浓缩结晶的相关工艺。通过实验确定湿法磷酸萃取制取高品质磷酸二氢钾适宜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60 ℃,反应时间为30 min,氯化钾与磷酸物质的量比为1.0,洗涤相比为12。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磷酸二氢钾产品纯度高达97%,达到磷酸二氢钾农用级优等品标准的要求,同时五氧化二磷回收率可达到96%。  相似文献   

12.
开发了以湿法磷酸和氯化钾为原料,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制备高品质磷酸二氢钾的新工艺。研究了溶配过程氯化钾的加入量对脱氟的影响和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相比、氯化钾与磷酸物质的量比等对磷酸、盐酸的萃取率与硫酸根、铁离子、氟离子等杂质的脱除率的影响;以及洗涤相比对五氧化二磷洗涤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实验表明:在萃取温度为 60 ℃、萃取时间为 30 min、相比为3.0、氯化钾与磷酸物质的量比为1.0、洗涤相比为12的条件下,五氧化二磷收率可达95.98%以上,产品磷酸二氢钾纯度可达96.75%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氢氧化钾和氧化铌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结晶度高、呈片层结构的铌酸钾(K4Nb6O17)微晶。通过XRD、SEM等手段考察了水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铌钾比对晶相和形貌的影响,研究了该材料对有机染料罗丹明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实验得到合成铌酸钾的最佳条件:水热反应为24 h、反应温度为240 ℃、钾铌物质的量比为7、催化剂用量为30 mg、反应时间为100 min。在此最优条件下,可实现对20 mg/L的罗丹明溶液的快速降解。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磷酸氢钙和硫酸氢钾制磷酸二氢钾的新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磷酸氢钙与硫酸氢钾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液固比以及反应时间的影响,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为:磷酸氢钙与硫酸氢钾物质的量比为0.8 ∶1、反应温度为70 ℃、液固体积比为4 ∶1、反应时间为120 min。在此条件下进行检验性实验,所得五氧化二磷收率超过89%,氧化钾收率超过99%。对滤渣进行XRD分析,发现滤渣由硫酸钙组成,没有钾石膏生成。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收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球磨反应和静态水热反应对钾长石-氧化钙-氢氧化钾体系提钾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温度对钾长石提钾有较大的影响,静态水热反应提钾效果优于球磨反应.较适宜的静态水热反应工艺条件为:m(氧化钙)/m(钾长石)为1.5,m(钾长石)/m(氢氧化钾)为15,恒温220℃下反应10h,每克钾长石加水量为20 mL,此时钾溶出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反应萃取法是一种低成本、高效制备熔盐级硝酸钾的方法。研究了氯化钾和硝酸结晶萃取制备熔盐级硝酸钾的工艺,通过参数优化,得到了实验室条件下最佳的反应结晶条件:HNO3与KCl物质的量比为(1.4~1.5)∶1,冷却结晶温度为5~10 ℃,冷却结晶时间为60 min,并通过重结晶获得了纯度大于99.4%的熔盐级硝酸钾。母液中的硝酸在萃取温度为30 ℃、磷酸三丁酯(TBP)体积分数为30%、油水相比为5∶1时能被磷酸三丁酯TBP和磺化煤油组成的萃取体系有效萃取。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乙二醇和氢氧化钾为原料,采用有机芳烃溶剂作带水剂和反应溶剂,常压合成乙二醇钾.考察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为:乙二醇与氢氧化钾物质的量比(1.3~1.5)∶1,反应温度(100~160)℃,反应时间3h,乙二醇转化率达85.11%.  相似文献   

18.
对磷石膏和氯化钾制取硫酸钾溶剂法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在氨水及乙醇-氨溶液体系中影响硫酸钾收率的主要因素。实验得到较优的工艺条件:乙醇质量分数为25%、氨水初始质量分数为25%、反应温度为5 ℃、反应时间为60 min、液固体积质量比为10∶1 mL/g。在此最优条件下,氧化钾收率达70%左右,所得硫酸钾产品质量达到农用一级品。该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条件温和,溶剂经回收后循环使用,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CaCl2、CaSO4、CaCO3、NaCl和NaOH为助熔剂对四川地区的绢云母矿进行了焙烧提钾试验,结果表明:助剂CaCl2、NaCl及NaOH用量与绢云母矿质量比为0.3∶1时,钾的浸出率分别高达45.46%、54.51%和66.70%;以CaCl2为助剂,进一步研究焙烧温度、添加剂用量、焙烧时间以及矿粉粒度等条件对提钾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钾条件:绢云母矿粉与助剂质量比为1∶1.2,焙烧温度为900℃,焙烧时间为40 min.在最佳条件下焙烧后,熟料经过水浸,钾的浸出率为81.86%.通过对焙烧前后样品及水浸后的不溶物的XRD分析,初步确定了焙烧过程中的主要物相变化及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