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述了近年来以氨基酸为手性源在合成手性生物碱、手性氨基醇、手性氨基醛和手性催化剂等化合物中的研究现状,并对氨基酸作为手性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N-苄基氯化辛可宁为手性相转移催化剂、甘氨酸乙酯盐酸盐和溴化苄为原料,经亚胺化、烷基化和水解反应合成了L-苯丙氨酸,考察了亚胺结构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对产物收率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最佳合成条件为:以甲苯作烷基化反应的溶剂,以50%的氢氧化钾作碱,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18 h,水解后得到L型产物,对映体过量值可达63%,三步反应的总收率可达46%。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化工》2019,(5):17-22
以一系列金属氧化物为催化剂,在90mL反应釜中系统研究了以氨基甲酸丁酯为原料合成碳酸二丁酯的催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氧化镁对碳酸二丁酯合成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在0.3g氧化镁催化剂、丁醇/氨基甲酸丁酯物质的量比为6.5、220℃、12h的反应条件下,可获得99%以上的氨基甲酸丁酯转化率和99%以上的碳酸二丁酯选择性。2L反应釜放大实验表明,本反应放大效应不明显,依然可获得99%以上的氨基甲酸丁酯转化率和99%以上的碳酸二丁酯选择性;催化剂重复试验表明: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氨基甲酸丁酯的转化率和碳酸二丁酯的选择性几乎不变,催化剂足够稳定。  相似文献   

4.
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以对氨基苯酚、溴代正丁烷为原料合成对氨基苯丁醚,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 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得出合成对氨基苯丁醚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85 ℃ ,反应时间8 h,n(对氨基苯酚)∶n(溴代正丁烷)=1∶1.4,n(对氨基苯酚)∶n(氢氧化钠)=1∶1.2,相转移催化剂用量为1 g(基于0.1 mol 对氨基苯酚),溶剂用量为40 mL,对氨基苯丁醚的收率可达95.00%以上,产品纯度w (对氨基苯丁醚)=98.5%.  相似文献   

5.
一些手性Michael加成产物是医药、农药、香料的重要产品或其中间体.因此,Michael加成产物的不对称催化合成一直是有机化学领域的热点课题.综述了手性相转移催化剂在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用壳聚糖修饰改性了无定型二氧化硅,制得双重载体,通过配位络合将Pd离子负载到载体上,制得多相手性催化加氢催化剂.催化剂进行了SEM、FTIR及元素分析,在空气氛围下,以苯乙酮氢转移不对称催化加氢反应,对催化剂的不对称催化加氢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基本全部负载于载体上,Pd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络合负载于载体上.在苯乙酮不对称氢化反应中,助催化剂氢氧化钠可明显提高反应速率和转化率,高温有利于提高转化率,低温有利于对映体过量值的提高.在30℃反应24 h,1-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可高达13.7%.  相似文献   

7.
硅钨酸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酸醇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硅钨酸均相催化酯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反应的影响 ,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及纯度的测定。在柠檬酸用量为 2 1 g,正丁醇为 55m L ,催化剂量为 0 .3 g,反应时间 2 .5h,反应温度 1 4 5℃的优化条件下 ,柠檬酸三丁酯收率为 98.3 %。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催化氧化偶联2-萘酚合成外消旋体1,1'-联二萘酚(BINOL)的方法.介绍了制备对映体BINOL的化学拆分法、酶拆分法、不对称催化合成法和酶催化合成法的新进展.介绍了对映体BINOL作为手性试剂在不对称还原前手性羰基化合物为手性醇、不对称还原亚胺为手性氨基化合物、不对称环氧化合成α,β-不饱和化合物以及不对称氧化硫化物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催化氧化偶联2-萘酚合成外消旋体1,1′-联二萘酚(B INOL)的方法。介绍了制备对映体B INOL的化学拆分法、酶拆分法、不对称催化合成法和酶催化合成法的新进展。介绍了对映体B INOL作为手性试剂在不对称还原前手性羰基化合物为手性醇、不对称还原亚胺为手性氨基化合物、不对称环氧化合成α,β-不饱和化合物以及不对称氧化硫化物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2-氨基偶氮甲苯为原料,催化加氢合成2,5-二氨基甲苯。考察了催化剂类型、原料浓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介孔碳负载钯催化剂Pd/MC具有高活性和稳定性。经单因素实验考察,确定优化工艺条件为:采用甲醇-水(体积比3∶7)溶液作为溶剂,原料浓度为100~200 g/L,催化剂的添加量为原料的0.25%(质量分数),反应温度80℃,反应压力2.0 MPa,溶液初始pH值为8,反应时间3~4 h。在此条件下,2-氨基偶氮甲苯转化率接近100%,2,5-二氨基甲苯收率大于98%,催化剂可重复使用5次以上,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四氯苯酐为原料,经酰亚胺化,氟化,水解,脱羧四步反应合成四氟苯甲酸。研究了相转移催化剂对酰胺化反应、氟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酰亚胺化反应中通过使用分水器,控制溶剂用量,同时使用相转移催化剂,缩短了反应时间,收率达98.8%。氟化反应中采用冠醚做催化剂,喷雾干燥氟化钾做氟化剂,收率达到91.4%。经过改进,反应总时间由56h缩短至11h,反应总收率由47.3%提高到70.7%。  相似文献   

12.
以30%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在相转移试剂和磷钨酸催化剂作用下催化油酸制备壬二酸,考察了催化剂磷钨酸用量、过氧化氢用量、溶液pH值、相转移试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壬二酸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是:每100 g油酸中催化剂磷钨酸用量2 g、30%过氧化氢用量400 mL、相转移试剂用量10 g;溶液pH值5.0~6.2,磷钨酸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不超过3次,反应温度控制在95~105 ℃。在该反应条件下,壬二酸的产率可达到68.4%。  相似文献   

13.
实验以PEG-400(聚乙二醇-400)为相转移催化剂,Na_2S_2与3-氯丙烯为原料合成了二烯丙基二硫醚。考察了相转移催化剂类型、相转移催化剂的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n(Na_2S_2):n(3-氯丙烯)=0.6:1,m(Na_2S_2):m(PEG-400)=105.6: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 h,二烯丙基二硫醚收率可达80.2%。含硫废水循环利用3次不影响产率。  相似文献   

14.
SiO2掺杂对V-Mo/TiO2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不同SiO2掺杂量的TiO2-SiO2复合载体,采用浸渍法在这些复合载体上负载活性组分V2O5和MoO3,制备不同SiO2掺杂量的V-Mo/TiO2-SiO2催化剂 (VMTS)。运用XRD,SEM,BET,H2-TPR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SiO2掺杂量的增加,VMTS催化剂的XRD谱图中不仅出现了SiO2衍射峰,而且出现了锐钛矿型TiO2的衍射峰,表明活性组分V2O5和MoO3含量相对较低,主要以非晶态或微晶态形式存在;掺杂SiO2的催化剂H2-TPR还原峰向低温方向移动,同时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孔径减小;与其他催化剂相比,SiO2与TiO2的质量比为0.2∶1的催化剂VMTS-(0.2∶1)具有最佳的氧化还原能力。脱硝效率评价结果表明:VMTS-(0.2∶1)催化剂具有最佳的烟气脱硝效率,烟气中通入SO2时,VMTS催化剂烟气脱硝效率下降幅度均低于未掺杂SiO2的催化剂,VMTS-(0.2:1)催化剂烟气脱硝效率下降幅度最小,说明掺杂SiO2有利于催化剂抗硫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用微波辐射反应技术合成3-苯基丙烯酸乙酯的方法。考察了微波输出功率、辐射反应时间、载体品种、相转移催化剂品种以及反应物摩尔比对3-苯基丙烯酸乙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输出功率500W、辐射时间4.0min、以三氯化二铝为载体、季铵盐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反应物3-苯基丙烯酸钾与氯乙烷摩尔比1:1.2的最佳反应条件下,3-苯基丙烯酸乙酯收率达93.1%。  相似文献   

16.
实验以苯为原料、氨水为胺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TS-1分子筛为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苯直接制硝基苯.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对苯直接硝基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反应时间2 h,应温度343 K,n(氨水):n(催化剂):n(双氧水):n(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n(苯)=2...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合成苹果酯-B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龚菁  王云翔  王化 《石油化工》2005,34(8):775-777
采用微波辐射相转移催化技术,以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乙酰乙酸乙酯和1,2-丙二醇为原料,柠檬酸为酸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存在下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催化剂的类型和用量及反应物的摩尔比等因素对苹果酯-B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微波辐射功率210W、辐射时间6m in、n(乙酰乙酸乙酯)∶n(1,2-丙二醇)=1.00∶2.00、n(柠檬酸)∶n(乙酰乙酸乙酯)=0.05的优化条件下,苹果酯-B的收率可达91.2%。  相似文献   

18.
使用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由对硝基氯苯碱性水解合成对硝基苯酚 ,研究了催化剂的种类、催化剂用量、氢氧化钠用量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及反应时间等多种反应因素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提出常压下催化合成目的产物的适宜工艺条件是 :采用 A 1为相转移催化剂 ,其用量为对硝基氯苯的 6% ( mol) ,对硝基氯苯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 1∶ 3,氢氧化钠浓度为 50 % ,硝基苯为溶剂 ,1 4 0℃下常压反应 7h,产率为 73.6%。  相似文献   

19.
以β-萘酚和氯仿为原料,PEG-400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在氢氧化钠存在的条件下合成了2-羟基-1-萘甲醛。研究了不同相转移催化剂催化活性、催化剂的用量、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碱浓度和碱用量对反应的影响。最佳合成条件:0.027 7molβ-萘酚,β-萘酚与氯仿的摩尔比为1.0∶(3.5~4.0),PEG-400用量为0.24g,40%(质量分数)氢氧化钠溶液12mL,反应温度77℃,反应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2-羟基-1-萘甲醛的收率为56.4%。PEG-400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具有价廉、无毒及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9,9-双(甲氧基甲基)芴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丁基溴化铵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以甲苯为溶剂,9,9-双羟甲基芴(BHMF)、NaOH、碳酸二甲酯为原料,通过烷基化反应合成了新型给电子体9,9-双(甲氧基甲基)芴(BMMF);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的种类及用量、碳酸二甲酯的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BMMF收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BMMF的最佳工艺条件为:0.1mol BHMF,n(BHMF)∶n(NaOH)∶n(碳酸二甲酯)=1.0∶10.0∶2.2,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1.25g,反应温度20℃,甲苯溶剂240mL。在此条件下,BMMF的收率达69.1%,产品纯度为9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