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综采工作面在不同回采情况下,采取不同排水方式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说明,阐述了传统排水的弊端,并以实际应用论证了“跳采反排水法”的可行性,详细介绍了“跳采反排水”法收到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黄敬忠 《煤矿开采》2002,(Z1):66-67
全矿井排水直接关系到矿山安全生产,为了全面考虑水平延伸后矿井排水能力,针对不同时期矿井涌水量的变化情况,采取不同的途径和针对性措施,提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3.
采用泰斯(Theis)非稳定流分析法分析基岩含水层在不同疏干强度下的水位-时间关系,参照矿山地表沉降允许的基岩年水位最大降深要求,得出不同降深条件下所允许的年最大疏排水强度。以上述疏排水强度作为初始的采矿前期疏排水方案,在采矿前期基岩水位总降深的条件约束下,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模拟优化采矿前期疏排水方案,以适应采矿前期排水能力逐步增加的特点,指导矿山安全有效疏排地下水,避免因疏排地下水而引发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4.
立井排水抢险快速安装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立井排水抢险工作的特点,分析现有立井排水抢险安装技术的现状,研究设计了一种立井排水抢险快速安装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详细分析了其工作过程,研究了其工作过程中的不同运动状态,并建立了立井排水抢险救灾快速安装装置的三维模型,实现了立井排水抢险救灾快速安装装置运行状态的运动仿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包括双龙、富宁换流站在内的大量的高填方边坡,在雨季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失稳,给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营造成极大的威胁.通过分析,其主要原因还是地下水富集于坡体内未及时排出所致.因此如何处理好边坡排水,确保边坡稳定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该文在总结以往电力工程高填方边坡排水设计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包括根据原始地形地貌依地势铺设盲沟、站区排水、坡面排水、坡脚排水的四位一体的系统排水方案,力求为高填方边坡排水设计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级堆排尾矿浆体沉积柱一维沉积固结实验,近似模拟一级尾矿子坝内堆排尾矿的沉积固结过程,针对不同排水控制条件下实验尾矿的沉积固结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多级堆排尾矿的沉积固结规律。结果表明:尾矿浆体的沉积固结过程明显分为沉积和固结二个阶段;超静孔隙水压力前期消散迅速,后期消散缓慢;排水实验每日平均渗透系数前期逐日下降,后期小幅上升;不同排水控制条件下,固结完成尾矿的干密度及相对密实度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二者在排水实验各深度处均大于不排水实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韩城地区的WL1井群近五年的排水采气数据为依据,分析了煤层气井群水力压裂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煤层气井的排水、产气规律。并按照各煤层气井的排水和产气速度,将井群区域进行划分成不同等级的排水区及产气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井群开发煤层气,在井群内建立排水区和产气区的井群采气概念。  相似文献   

8.
设计大功率排水设备时,必须考虑突然断开水泵时排水管内产生水锤的危险性。本文详细介绍了顿涅茨克工业大学长期为研制矿井排水设备防止水锤的保护装置而开展的科研、试验和设计工作。作者从理论上分析了排水系统保护装置的结构原理,及其基本参数的计算依据。介绍能模拟排水设备过渡过程的综合程序,以及所研制的用于主排水设备和区段排水设备的两种结构不同的保护装置。最后简要归纳了这项科研工作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深井开凿期间,目前一般皆采用接力排水方式,本文介绍了两种不同型号水泵串联排水时的设备安装布置方式、操作方法及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温州永嘉世界贸易中心工程钻孔桩的废弃泥浆,通过添加相同的化学药剂结合真空预压采用不同的排水方法进行了模型桶试验,从排水速率、排水总量和含水率等方面对比研究。试验发现:改进排水方法后,废弃泥浆含水率在短时间内(80 h内)从处理前的180%~190%,降低到处理后的60%~80%。研究表明,药剂真空预压改进排水方法后处理废弃泥浆的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对CO2相变致裂抽采有效半径测定尚无统一标准的现状,对相对瓦斯压力法局限性进行归纳,进一步明确抽采半径的概念。基于SF6示踪法,采用抽采数据处理与分析方式,建立时间分源法,并进行现场试验。研究表明:抽采影响半径和抽采有效半径之间存在时间效应,抽采时间是区分二者的关键因素;时间分源法将抽采时间分为影响时间和承接时间2部分,通过SF6示踪法及现场抽采数据分析得到一定抽采时间下抽采有效半径,更能够真实反映钻孔抽采情况;在大平煤矿3号煤层运输大巷实测得到,抽采时间为120 d时,CO2相变致裂抽采有效半径为12 m;抽采时间为148 d时,抽采有效半径达到16 m。  相似文献   

12.
齐才 《煤炭技术》2008,27(6):94-96
介绍了东海煤矿瓦斯抽放系统在采掘工作面的应用经验,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主要综合抽放方式为邻近层抽放、采空区抽放、本煤层抽放及局部抽放掘进工作面瓦斯。  相似文献   

13.
瓦斯安全抽采及其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福宝  王鑫鑫  夏同强 《煤炭学报》2014,39(8):1659-1666
为提高煤矿瓦斯抽采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围绕瓦斯抽采过程由于空气的导入而造成抽采区域煤自燃、抽采管网中瓦斯燃爆等潜在风险开展研究,明确给出了瓦斯安全抽采的概念,提出了瓦斯安全抽采的定量评价指标——抽采安全度,并通过联立煤层瓦斯抽采中气体扩散-渗流,煤-氧反应以及热量传输方程,定量描述了抽采过程中场流演化,建立了抽采安全度的计算模型。以盘江煤电山脚树矿瓦斯抽采工程为例,揭示了抽采负压、封孔质量、巷道卸压区渗透率、煤层瓦斯吸附特性及煤自燃特性等因素对抽采安全度的影响机理,给出了提高抽采安全度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图论理论在矿井瓦斯抽放系统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矿井瓦斯抽放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根据图论理论和矿井瓦斯抽放系统的关系,采用图论的理论和方法来表示抽放系统图,计算了瓦斯抽放系统各管路阻力,简化了矿井瓦斯抽放系统并建立了抽放系统网络图,解决了抽放系统局部阻力过大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抽放系统改造后,抽放阻力分布均匀,增加了矿井瓦斯抽放量,提高了矿井安全性,也为瓦斯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形成一个"以抽保用、以用促抽、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更好地实现了瓦斯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降低15506工作面的瓦斯含量,保障本煤层预抽效果,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抽采钻孔参数模拟分析,基于模拟结果得出抽采负压、抽采时间及钻孔直径与瓦斯抽采效果间的关系,结合工作面瓦斯赋存特征进行大直径长钻孔瓦斯抽采方案设计,并在抽采方案实施期间进行抽采数据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大直径长钻孔抽采方案实施后,预抽区域瓦斯含量大幅降低,瓦斯抽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方文会  杨利平 《煤》2009,18(6):10-12
文章主要介绍合理预抽期确定模型在某矿区的应用。为了减少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合理的确定预抽期是瓦斯抽放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矿井主排泵工况设计与排水系统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矿山主排水设备常采用的D型泵工况与排水系统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高效排水系统工况设计原则。通过合理选择水泵,正确设计管路系统,确定排水设备高效工况区,提高排水系统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并给出了高效排水系统管径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刁勇  张轶 《中州煤炭》2016,(6):14-17
通过对煤矿抽采系统结构、抽采工作日常管理结构以及抽放评价方法的研究,建立了一套集抽放数据实时监控、抽放日常信息管理、抽放效果评价为一体的煤矿瓦斯抽采监控智能评价系统,具备实时性好、访问灵活便捷、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的特点,为抽采数据在线监控、抽采日常信息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以及抽放辅助决策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为煤矿瓦斯抽采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有效提高了瓦斯抽采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basic theory of gas seepage and coal seam deformation, using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gas-solid coupling model of gas drainage from borehole. Using multi-physical coupling analysis software,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stress change conditions around the drainage borehole, the influence of the gas drainage effect caused by the drilling gap, and the gas drainage effec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borehole radius and different permeabil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 drainage radius is 1.03 m during 30 days of drainage. The effect of the diameter change of the drainage borehole is limited, but the influence of coal seam permeability is much bigger. After the same drainage period, the greater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seam is, the bigger the drainage radius is. For a low permeability coal seam, coal miners should take pressure-relief measures and increase the permeability to improve the drainage effects before draining gas through drilling.  相似文献   

20.
深部近距离煤层群煤炭开采面临瓦斯治理难题,走向高抽巷是解决邻近层瓦斯的重要技术之一,高抽巷层位是影响抽采效果的关键。基于采动裂隙“O”形圈理论阐述了走向高抽巷抽采邻近层瓦斯作用原理,采用裂缝带高度经验公式及关键层理论,提出了走向高抽巷层位的理论计算方法。阳泉矿区应用实践表明,高抽巷与15号煤层的层间距在由30 m增加至80 m时,瓦斯浓度呈降低趋势且变化趋缓,抽采瓦斯混合量与瓦斯纯量呈增大趋势,变化趋势的拐点为层间距70 m或者层间距与煤厚比值为9.5左右,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