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提出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设计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4个投入输入指标和3个输出指标,构建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DEA评价模型(具体采用CCR模型),综合分析了评价结果,可全面评价煤炭企业实施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和规模性。  相似文献   

2.
杨彬  李默 《中国煤炭》2014,(4):19-22
根据煤炭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构建了由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安全管理、财务、运营、战略决策、资源7个一级指标及相应的3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精确值评价法,提出了基于AFA方法的煤炭企业全面风险评价模型;通过实例计算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评价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水平,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企业风险。  相似文献   

3.
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COSO委员会确定的内部控制5项构成要素出发,构建了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总体执行情况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模糊聚类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归类和综合评价,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某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总体执行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总体执行情况不太令人满意,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强化内部控制执行。  相似文献   

4.
李维明  李维红  霍天翔 《中国煤炭》2012,38(5):15-19,43
在明确煤炭企业综合竞争力内涵基础上,根据客观性、系统性、可比性、可行性和动态性原则,基于转变发展方式理念,从资源保障、科技水平、安全生产、人力资源、规模-效益、资本运作、社会责任、环境保护8个方面,构建了煤炭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18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5.
安全评价是发现系统风险,提高生产安全性的有效手段。运用集对分析理论对煤炭企业生产安全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根据SHEL模型,结合煤炭企业实际对生产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煤炭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超标倍数赋权法相组合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基于集对分析理论构建了煤炭企业安全评价模型。将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在平煤集团5个生产矿井进行了应用,结果显示,利用集对分析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背景下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强国战略至关重要。本文明确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理清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绿色、安全健康、集约高效、和谐共享、开放合作等七大发展理念,构建现代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在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最后对煤炭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煤炭企业总体处于高质量发展初级阶段,企业之间发展差距相对较大;生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创新驱动、安全健康、集约高效亟需提升。通过建立的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可为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制定、发展路径的设计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并建立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它包括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社会发展及循环系统4个准则层和22个指标。充分考虑了各种循环经济评价方法和煤炭企业的特点,构建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模糊关联评价模型,并以实际验证了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煤炭企业风险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煤炭开采自然风险、安全管理风险、安全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和142三级指标组成的煤炭企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煤炭企业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了煤炭企业多级模糊综合风险评价模型,确定煤炭企业的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9.
梅军 《矿业装备》2022,(2):106-107
文章以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综合评价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综合评价原则,分析了综合评价指标与隶属函数,计算了模糊评价矩阵构建与评价指标权重,最后确定了评价等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魏莹 《煤炭技术》2013,(9):258-259
煤炭企业的发展在我国能源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根据煤炭企业竞争特点,构建了我国煤炭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煤炭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可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士强 《煤炭学报》1999,24(2):221-224
通过对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综合分析,确定了综合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建立了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模糊合成运算,将复杂的多层次评价问题转化为定量评价,从而能够更直观、更合理地分析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  相似文献   

12.
煤炭工业在我国能源工业中占主导地位,但我国煤炭生产和利用技术都比较落后,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效益低下,技术进步速度缓慢,因此对我国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找出其优势环节和劣势环节,对促进我国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根据煤炭企业特点结合相关资料建立了煤炭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各项指标进行排序并计算权重,最后结合实际对某煤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煤炭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经济指标,建立了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多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并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从而能够更直观、更合理地分析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  相似文献   

14.
杨丽君 《煤炭技术》2013,(6):218-219
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许多大型煤矿企业都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园区作为多年来研究的重点,无疑是煤炭行业发展的新风向。文章探究了国外煤炭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煤炭行业的特点,利用循环经济理论提出了煤炭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模式,并以开滦集团建立的唐山循环经济园区为例,阐述了现代煤矿循环经济发展要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前提,以高新技术为保障,以煤炭及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产业园区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矿井机电设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电管理是综合性的人与物的管理,是煤矿重要管理体系之一,是煤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近年来,煤矿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由于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的复杂性,机电设备的使用范围大大增加。但是高效的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在煤矿起步较晚,作为设备使用、管理、维护并重的基层单位,仍处于粗放式的管理状态。本文对此提出一些管理措施,对煤矿机电的管理与维护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围绕煤矿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煤矿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种煤矿综合信息化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构成与特点,重点介绍了实现煤矿综合信息化系统的方法与几项关键技术,旨在为现代煤矿企业信息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对煤矿企业,尤其是组织机构较复杂的大型煤炭企业,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结合煤矿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对绩效考核的概念、作用、考核体系、考核方法加以探讨与研究,旨在提高煤矿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煤矿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徐忠华 《煤炭工程》2014,46(5):100-103
结合国际煤炭工程市场的特点,建立煤炭工程企业海外目标市场选择的钻石模型,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构建了一个包含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选取世界五大主要产煤国市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构建了影响因素下的目标市场比较钻石模型,得出各目标市场的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印尼市场各要素相对较好,适合煤炭工程企业进入;其次分别是俄罗斯、印度和澳大利亚市场,美国市场需求增幅不大,竞争最为激烈,进入难度最大。  相似文献   

19.
煤矿井下生产中,开拓作为主要生产工艺其成本问题成为煤矿企业重点控制项目。笔者利用模糊数学法分析了影响煤矿开拓成本的各种因素,通过第一级、第二级综合评判计算最终得出了判断矩阵和判定空间。根据最优成本控制决策条件总结个三条煤矿企业控制开拓成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宏观经济结构的变化,煤炭工业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国有煤炭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风险情景。针对国有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问题,探讨"全面风险"的特征和内涵界定,是研究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对国有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特征和内涵进行了讨论,在回顾煤炭企业风险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法、诠释法等分析了国有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的重要特征:生产安全风险特征、资产运营风险特征、社会责任风险特征以及风险交互传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有煤炭企业全面风险内涵模型,该模型指出国有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的主要诱因中某一方面出现的局部风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进而演化形成全面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