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湾  王雪  朱廷钰 《过程工程学报》2019,19(6):1057-1065
凝并技术是提高烟气中细颗粒物(PM2.5)去除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凝并机理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细颗粒物凝并过程的理解,最大限度地提高PM2.5的凝聚速度,使PM2.5在较短的时间内团聚成大颗粒。本工作对电凝并、化学凝并和声凝并3种凝并效果显著的凝并技术机理进行概述,分别介绍了电凝并机理的核心电凝并系数方程,不同化学添加剂对颗粒的作用机制,同向运动、流体力学和声致湍流作用下的声凝并机理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在后续凝并机理的研究中,可利用高速显微摄像技术实时观测颗粒的凝并过程,对已有凝并机理进行验证及修正。同时还需考虑实际烟气成分对颗粒凝并的影响,进一步完善颗粒的凝并机理。  相似文献   

2.
董春荣 《水泥工程》2016,29(6):58-61
常规电除尘器电场改袋除尘器后,滤袋下方会空置4.5米左右的空间,利用该空间,研究发开出了微细粉双级聚并装置。详细介绍了其蒸气聚并装置与电聚并装置的工作原理,经过蒸汽聚并和电聚并的二级聚并作用,可以有效收集烟气中的微细粉尘。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除尘器无法有效捕集PM2.5的问题,笔者论述了同极荷电颗粒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异极性荷电粉尘的库伦凝并、异极荷电颗粒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异极荷电颗粒在直流电场中的凝并、四级凝并5种电凝并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电凝并技术的发展方向。5种电凝并技术中,异极荷电颗粒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效果较好;两区式异极荷电颗粒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效果优于三区式。低温等离子体-电凝并技术将低温等离子体-电凝并设备直接置于管道中,对粉尘预荷电;基于原有布袋除尘器开发出双踪电笼布袋除尘装置,联合脱除PM2.5。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电凝并技术开发的复合反应器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对细微粒子的除尘效率高达99%,可实现脱硫脱硝脱汞的协同脱除,是电凝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套双气泡聚并实验系统,考察了相间传质对气泡聚并过程的影响,气相采用非相变的N2,液相为挥发性的丙酮和乙醇水溶液. 利用该系统测定了25~50℃温度下,不同组分浓度、鼓泡频率和气泡直径时气泡的聚并特性. 结果表明,相间传质诱导的Marangoni效应使聚并时间随温度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聚并时间的分散性在较高温度下显著增大,采用聚并效率描述气泡聚并特性更合适;聚并效率在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开始降低并趋于最小值,该值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减小,稳定因子可定量描述Marangoni效应;鼓泡速率和气泡直径增加1倍,最小聚并效率分别减小50%和67%.  相似文献   

5.
随着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在微通道内精确调控液滴行为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详细介绍了引发液滴聚并的方式,包括主动聚并和被动聚并。主动聚并是指施加电场、磁场、温度场等引起液滴融合,被动聚并是指通过改变通道结构或改变通道壁面润湿性促进聚并发生。此外,综述了液滴聚并动力学研究进展,例如:液膜排出时间和临界毛细管数。最后对聚并过程中的流场研究做了简要介绍。对液滴聚并的后续机理研究、探索高效的聚并方式和聚并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钕系BR/NR并用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柏林  张新惠  张学全 《轮胎工业》2005,25(11):674-675
研究钕系BR(NdBR)NR并用胶的性能,并与镍系BR(NiBR)/NR并用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NiBR/NR并用胶相比,NdBR/NR并用胶的加工性能、物理性能、耐热氧老化性能及抗湿滑性较好;与环烷酸钕催化BR/NR并用胶相比,新癸酸钕催化BR/NR并用胶的物理性能和抗湿滑性稍好,但耐热氧老化性能稍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苯并噁嗪、苯并噁嗪/芳砜纶纤维、苯并噁嗪/玻璃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该树脂的力学性能及耐热性,测试了苯并噁嗪/芳砜纶纤维、苯并噁嗪/玻璃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介电性能,并对芳砜纶纤维表面进行了电镜扫描。结果表明,树脂的耐热指数为199℃,其耐热性能和稳定性好,芳砜纶纤维与树脂之间形成了一个互溶体系,导致了芳砜纶纤维/苯并噁嗪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玻璃纤维/苯并噁嗪复合材料的低,与树脂浇铸体的力学性能接近。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旋流对小颗粒凝并过程的影响,研究通过整合Lech Gmachowski Brown凝并核模型、湍流凝并核模型和XIAO提出的剪切破碎核模型,建立了一个考虑剪切流影响的适用于全粒径范围的颗粒凝并模型。首先计算了初始粒径为0.5μm的颗粒凝并效率,对比前人实验数据,验证了新模型对于湍流场过渡区内颗粒凝并行为的适应性。然后考察了旋流运动对亚微米和微米级颗粒凝并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影响了亚微米级颗粒的自由扩散,促使不同粒径颗粒分离,从而降低凝并效率;对于微米级颗粒,旋流增加了小颗粒的碰撞概率,但无法提升凝并效果,旋流速度越高,凝并效果越差;在旋流场中设置轴向扰流板,可以改善小颗粒凝并效果。  相似文献   

9.
细颗粒物电凝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化工》2016,(3):51-54
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是细颗粒物PM2.5,主要来自燃煤过程,传统除尘技术对PM2.5的捕获效率较低,通过电凝并技术使PM2.5凝聚成大颗粒,再通过传统除尘器脱除,可提高PM2.5的捕集效率。综述了国内外电凝并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静电场中异极性荷电颗粒凝并、交变电场中同极性荷电颗粒凝并、交变电场中异极性荷电颗粒凝并;介绍了一种新型荷电凝并装置,细颗粒物与大颗粒之间运动与凝并的直接观测实验,为电凝并技术的实际应用和装备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云南化工》2018,(12):81-82
芘并咪唑是一种高效有机磷光材料,新型芘并咪唑化合物近几年已成功用于有机电质发光二极管制作模块。以芘并咪唑为原料,分析了基于芘并咪唑的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原理及合成办法。并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波谱等方法,分析了基于芘并咪唑的电致发光材料的结构表征。并对基于芘并咪唑的电致发光材料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1.
对PVC冲击改性剂——MBS、CPE和ACR的分子组成和分子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抗冲改性机理及对PVC制品低温冲击强度、耐候性、维卡软化点、韧性的影响。从高分子热力学的角度分析了CPE和ACR在PVC中分散所形成的制品结构。指明了传统ACR和CPE在PVC改性中所存在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理想冲击改性剂ACR应具有的结构特点,并设计和开发了新型冲击改性剂ACRHL-56和HL-58,通过试验对其性能与传统冲击改性剂ACR和CPE进行了比较,发现其性能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聚氨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强碱球磨方法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了改性处理,并对其化学结构和微观形态进行了分析.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聚氨酯(PUR)/MWCNTs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了表征.探讨了MWCNTs对PUR/MWCNT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以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WCNTs...  相似文献   

13.
水稻抽穗前、后施药的时期,农药种类,施药剂量与次数和稻米的安全性密切相关。供试的有机磷农药除敌敌畏未检出外,其余农药都在稻米中残留,残留量三唑磷〉乙酰甲胺磷〉甲胺磷〉毒死蜱〉吡虫啉〉敌敌畏。水稻抽穗前用药2次,甲胺磷、三唑磷均超标;用药3次,毒死蜱残留量与国家标准相当,乙酰甲胺磷未达标。上述农药剂量提高1倍,残留量提高30%~50%,用药2次除毒死蜱外,残留量均超过国家标准。水稻抽穗后用药,农药残留量明显提高,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毒死蜱常规剂量用药2次,除乙酰甲胺磷未超标外,其余残留量都高于国家标准。吡虫啉抽穗前后使用,其残留量均低于食品中最高允许标准。农药残留量与糙米贮存期有关,一般贮存90d后,农药残量即低于允许残留标准。降低农药施用次数,适当降低用药量,尽量选择抽穗前用药,选用高效、安全、低残留农药,是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非平衡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高压脉冲电源的发展概况,对现行研究中使用的非平衡等离子体水处理反应器进行了分类,系统总结了液相、气相和气液两相放电反应器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待改进之处和发展趋势。归纳了脉冲放电过程中催化剂的使用状况,分析了催化剂在脉冲放电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了不同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微生物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基本研究方法,综述了4种絮凝机理,对其絮凝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微生物絮凝剂在众多领域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微生物絮凝剂在生产过程中的现存问题和解决措施,微生物絮凝剂具有高效、无毒,无二次污染、成本低等优点,为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丙烯酸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芝华  任冬燕  邬花元 《江苏化工》2005,33(6):35-38,42
采用丙烯酸树脂对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得到了共混改性(PU/PA)、共聚改性(PUA’)、接枝改性(PUA)3种丙烯酸改性水性聚氨酯聚合物。通过对改性聚氨酯乳液的激光粒度分析,乳胶膜的红外光谱、热分析、透明性、耐化学性及扫描电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水性聚氨酯,各项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机械共混聚合物PU/PA体系中,聚氨酯分子链和丙烯酸树脂分子链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及共混性;在共聚反应聚合物PUA’、PUA体系中,聚氨酯分子链和丙烯酸树脂分子链形成核壳结构,且在PUA中,聚氨酯分子链和丙烯酸树脂分子链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可以有效的提高二者的相容性及共混程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嵌入式CFPR筋和外贴碳/玄武岩纤维混杂布加固混凝土梁,设计比较了对加固材料施加预应力后的增强效果,共进行了6根梁的4点弯曲试验,并就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提出了设计方法.结果表明:相比于无预应力加固,施加预应力后能够进一步提升梁的开裂荷载和屈服荷载,并提高梁的服役性能.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8.
民用工业中复合材料桁架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复合材料桁架的构造、分类和计算方法,突出了复合材料桁架的优越性能和在民用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在分析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复合材料桁架杆件的多种加工工艺,并比较不同截面形式对杆件性能的影响;探讨复合材料杆件的破坏机理和分析方法,介绍节点的类型和各自的特点,提出节点及连接部位存在的关键问题;根据国内外复合材料桁架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阐述了复合材料桁架的性能和不同的设计方法,总结归纳影响复合材料桁架性能的关键因素和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杆件设计、节点设计和优化复合材料桁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兵  田靖 《化工进展》2012,31(10):2191-2196
对煤质与气流床气化炉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介绍了水煤浆气化炉与干煤粉气化炉的各自技术特点,分别讨论了煤阶、成浆性、发热量、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灰熔融性、渣的流动性、熔渣腐蚀及煤灰沉积对气流床煤气化选型、设计、操作条件及气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两类气化炉对不同煤性质的适应性并给出了典型的煤质适用范围。总结了工业应用针对不同煤质要求的解决方案并回顾了相应领域的研发进展。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对煤质与气流床气化炉的选择、应用与进一步研发方向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Polyimides were synthesized from one‐step polycondensation of BPADA and various diamines and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GPC, FTIR, NMR, DSC, and TGA. Polyimide membranes were prepared, and their hydrophilicity was estimated by contact angles and the free energies of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 Pervaporation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dehydration of isopropanol, and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BPADA‐based membranes and 6FDA‐based membranes. The 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s of BPADA‐based membranes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linear moiety contribu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6FDA‐based membranes, and they were compar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the feed concentration on pervaporation properties.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permeation flux were studied with permeation activation energies for total flux and water flux in permeates. Moiety contribution factors for activation energies were used to correlate permeation flux and monomer moieties in the polymers, and reasonable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BPADA. It is revealed that steric effects of monomers may change the diffusion properties, while functional groups are favorable to the changes in sorption properties. © 2008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