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Co(NO3)2·6H2O和尿素为原料制备了9种Co3O4催化材料,考察了其对水中酮基布洛芬(KTP)的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效能。结果表明,与单独臭氧氧化相比,所制备的Co3O4对水中KTP的催化臭氧氧化降解率提高了12.0%~63.8%,且在n[Co(NO3)2·6H2O]:n(尿素)=4:1、煅烧温度400℃下制备得到的Co3O4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SEM、XRD、FTIR、XPS、BET等表征分析显示,该Co3O4催化剂表面呈覆盖细小微粒的球状颗粒,晶相为立方相,且表面含有丰富的羟基,表面羟基密度为1.075×10-5 mol/m2。机理研究证实,Co3O4对水中KTP的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降解...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氯化铬(CrCl3·6H2O)和氯化镍(NiCl2·6H2O)浓度和存在形式对氯化胆碱-乙二醇(ChCl-EG)低共熔溶剂的黏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电喷雾质谱(ESI-MS)分析结果表明,在溶解有CrCl3?6H2O和NiCl2?6H2O 的ChCl-EG(ChCl-EG-NiCl2·6H2O-CrCl3·6H2O)溶液中出现了配阴离子[Cr(H2O)2Cl4]和[Ni(H2O)2Cl4]2-。由此可以推断,Cr3+(或Ni2+)的两个d轨道、4s 和4p轨道发生d2sp3杂化,形成6个等同的杂化轨道,接受6个配体(Cl-和H2O)形成阴离子配合物。该溶液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总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此外,溶液黏度随温度和总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与电导率相反。这主要是由于镍和铬配离子的形成改变了溶液中的离子组成。  相似文献   

3.
沈海丽  夏强  廖小刚  李纲  田甜  李红梅 《精细化工》2023,40(6):1366-1375+1385
以Na2S2O3为硫源,采用改进的草酸盐-热解法制备了一系列硫修饰的Co3O4多孔催化剂[Sx@Co3O4,x=0.25、0.50、0.75、1,x为硫的修饰量,以Co(NO3)2·6H2O的物质的量为基准,下同]。以亚甲基蓝(MB)为降解模型,考察了不同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的性能。探讨了催化剂用量、PMS浓度、反应温度、常见阴离子种类在Sx@Co3O4-PMS体系下对MB降解率的影响,并评价了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硫修饰量的增加,Co3O4的催化性能逐渐升高,S1@Co3O4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硫元素以SO42–  相似文献   

4.
以MgCl2·6H2O和NH4HCO3为原料,CH3COONa·3H2O为形貌控制剂,采用沉淀结晶法制备MgCO3·3H2O晶须,考察了不同添加量的CH3COONa·3H2O对晶须结晶过程和形貌的影响,并研究了晶须在该体系中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当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3%的CH3COONa·3H2O时可以成功制备长径比约为30的棒状MgCO3·3H2O晶须,CH3COONa·3H2O的存在促进了MgCO3·3H2O晶须的形成。该体系中晶须的生长过程:首先形成无定形的4MgCO3·Mg(OH)2·4H2O,之后无定形4MgCO3·Mg(OH)2·4H2O逐渐转变为MgCO3·3H2O并生长成较大长径比的棒状MgCO3·3H2O晶须。这是因为CH3COONa·3H2O电离产生的Na +选择性吸附在MgCO3·3H2O晶体轴向的(101)晶面,抑制了该晶面生长,而径向晶面生长速率未受到影响,从而促使无定形MgCO3·3H2O生长成棒状晶须。  相似文献   

5.
以Al2O3为载体,采用共浸渍法制备Pd-Cu/Al2O3和Pd-Cu-N/Al2O3催化剂。利用连续流动微反应装置考察氮掺杂对Pd-Cu/Al2O3催化剂低温富氢气氛下CO优先氧化性能的影响,结合XRD、FT-IR、H2-TPR和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较于Pd-Cu/Al2O3,Pd-Cu-N/Al2O3具有更好的CO优先氧化性能。氮掺杂促进了表面Cu2Cl(OH)3的分散,增强了Pd和Cu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Pd和Cu2Cl(OH)3的氧化还原能力。同时,氮掺杂也有利于生成更多的表面活性Cu+物种,并且部分进入Pd晶格,抑制了反应过程中PdHx的形成,从而使催化剂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Zr(NO3)4·5H2O和Na2SiO3·9H2O为原料,利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浸渍添加稀土Ce和La,一定温度焙烧后制得掺杂稀土S2O82-/ZrO2-SiO2固体超强酸。通过XRD、FT-IR和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硬脂酸的酯化合成反应为探针,考察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率。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改性的S2O82-/ZrO2-SiO2催化剂,添加了Ce或La的固体超强酸酯化催化活性及重复使用性能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In(NO3)3·4.5H2O和Ce(NO3)3·6H2O为原料,对苯二甲酸为配体,N,N-二甲基甲酰胺为有机溶剂,通过热解金属有机骨架法(MOFs)成功制备了CeO2-In2O3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双晶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和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仪(BET)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CeO2-In2O3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当In/Ce摩尔比为3∶1时,CeO2-In2O3对1×105μg/L三乙胺(TEA)的响应值(48.37)最高,是纯In2O3(9.45)的5倍,响应/恢复时间缩短至...  相似文献   

8.
硫碘制氢是目前最有潜力的大规模低成本制氢方法之一。HI催化分解是硫碘制氢的关键步骤。本文采用4种具有代表性的镍盐前体--硝酸镍[Ni(NO32]、乙酸镍[Ni(CH3COO)2]和两种有机金属络合镍(乙酰丙酮镍[Ni(acac)2]和亚硝酸三乙二胺合镍([Ni(en3)](NO22)制备Ni催化剂,考察了不同镍盐前体对制备的Ni催化剂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及Ni催化剂在HI催化分解中的性能。采用了BET、XRD和TEM等分析测试技术对制备的Ni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镍盐前体对制备的Ni催化剂的分散度、催化活性以及催化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以Ni(NO32和[Ni(en3)](NO22为前体制备的Ni催化剂具有良好的Ni金属分散度,Ni颗粒分散均匀且尺寸较小。由于高温和强腐蚀的反应环境(HI-I2-H2O体系),Ni催化剂经过反应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活。以[Ni(en3)](NO22为前体制备的Ni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有望成为未来大规模硫碘制氢系统中HI分解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TiO2-γ-Al2O3复合催化剂,在其最佳合成条件下,比较了太阳光/TiO2-γ-Al2O3与UV/TiO2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性能。结果表明,当Ti(SO42与Al2(SO43·18H2O摩尔配比为1:2、聚乙二醇2000投加质量分数为1.25%、焙烧温度为650℃时,TiO2-γ-Al2O3的催化活性最强。当催化剂投加量与垃圾渗滤液COD质量比为1.75、反应时间为90 min、渗滤液pH为3时,太阳光/TiO2-γ-Al2O3对COD、NH4+-N的去除率几乎达到最高,分别为81.97%和54.95%,...  相似文献   

10.
刘雪梅  李慧敏  党泽林 《应用化工》2023,(1):143-146+151
通过水溶液法制备了过氧十核钼酸盐(NH4)4(CN3H6)4[Mo10(O2)12O22]·6H2O催化剂,采用红外、热重、X射线单晶衍射及元素分析对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化合物的阴离子[Mo10(O2)12O22]8-呈中心对称结构,对称单元为[Mo5O11(O2)6]4-,阳离子[NH4]+和[CN3H6]+游离在聚阴离子的外围。热重分析表明化合物的聚阴离子的热稳定性比较好,电喷雾质谱分析发现化合物在液相不稳定容易发生解离,丰度最大的碎片离子[...  相似文献   

11.
罗秀玉 《山东化工》2024,(4):22-25+29
以实际富镍电镀废液为研究对象,使用沉淀回收得到的Ni(OH)2为镍源制备次磷酸镍(Ni(H2PO2)2·6H2O)。主要考察反应pH值和温度对金属沉淀效率的影响、反应P/Ni物质的量比和温度对Ni(H2PO2)2·6H2O合成反应速率、产率和纯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沉淀效率随反应p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pH值为3.6,反应温度为85℃的条件下,以1 mol/L的NaOH溶液作沉淀剂,Fe、Al、Cr的沉淀率和Ni损失率分别达到98.7%,95.6%,96.2%和3.47%。在pH值为8.2,反应温度为85℃的条件下,Ni的沉淀率为97.5%;XRD物相分析表明,P/Ni物质的量比是影响Ni(H2PO2)2·6H2O合成反应速率、产率和纯度的重要因素。在P/Ni物质的量比为2.4,反应温度为6...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溶液法制备了K2Ba[B4O5(OH)4]2·8H2O,并将其进行热处理制备得到了KBaB5O9,利用XRD、FT-IR、TG-DTA-DTG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了由K2Ba[B4O5(OH)4]2·8H2O热处理制备KBaB5O9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过程,其物相变化经历脱结晶水、脱羟基、重结晶、再分解、熔融再结晶5个阶段,其中结晶水的脱失分两步进行。运用Kissinger法、Flynn-Wall-Ozawa法、Šatava-Šesták法对K2Ba[B4O5(OH)4]2·8H2O结晶水第二步脱失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可知K2Ba[B4O5(OH)4]2·8H2O结晶水第二步脱失过程的活化能Es为151.94 kJ/mol,指前因子的对数值lg As为21.25 min-1,机理函数G(α)=(1-2α/3)-(1-α)2/3(其中α为转化率)。  相似文献   

13.
以Bi(NO3)3·5H2O、Co(CH3COO)2·4H2O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水热法制备了Co3O4-Bi2O2CO3异质结构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荧光光谱(PL)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复合型催化剂进行了理化性能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引入Co3O4没有改变Bi2O2CO3物相结构,但促进了Bi2O2CO3 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提高了Bi2O2CO3表面吸附氧物种的数量,抑制了光生载流子复合。复合光催化剂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脱色实验显示引入Co3O4能够明显提高Bi2O2CO3催化剂的光催化脱色能力。尤其是Co3O4引入量为0.6%的Co3O4-Bi2O2CO3样品对罗丹明B染料的光催化脱色率可达到97%(模拟日光照射30min)。本文为复合型光催化剂制备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技术路线,制备的新型半导体复合光催化剂Co3O4-Bi2O2CO3在环境净化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以Al2O3质量分数为10%的Al2O3-SiO2复合氧化物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一系列不同Ni负载量的Ni/Al2O3-SiO2催化剂。运用BET、XRD、H2-TPR和NH3-TPD-MS方法研究催化剂表面性质随活性金属Ni负载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催化剂表面性质的变化对其顺酐加氢活性、选择性及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i/Al2O3-SiO2催化剂中的Ni质量分数由5.0%增加至12.5%时,γ-丁内酯收率由7.9%快速增至38.9%,进一步增加Ni质量分数至20.0%,γ-丁内酯收率增加趋于平缓。催化剂中Ni活性物种与催化剂酸性中心的数量是影响催化剂顺酐加氢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浓硫酸焙烧过程及其非等温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康  薛济来  刘亮  罗文博  缪骏  朱骏 《化工学报》2015,66(4):1337-1343
粉煤灰浓硫酸焙烧法提取Al2O3工艺中焙烧过程十分重要,研究发现适当提升硫酸浓度、酸灰质量比和温度可增大Al转化率,而延长焙烧时间影响并不显著;在硫酸浓度80%、酸灰质量比1.5:1、温度270℃和时间60 min条件下,Al转化率可达92 %~95%。TG/DSC与XRD分析表明,焙烧过程反应主要分为3个阶段:80~206℃时形成中间产物Al(HSO4)3及H2O气化;206~241℃时生成Al(HSO4)3及Al2(SO4)3·H2O;241~304℃时由Al2(SO4)3·H2O和Al(HSO4)3二者分解转化成Al2(SO4)3。由Kissinger微分法与Ozawa积分法分别计算出3个阶段表观活化能后取二者平均值,分别为52.61、74.11、96.08 kJ·mol-1,并获得频率因子、反应级数和动力学方程,所获结果可为粉煤灰硫酸焙烧法提取Al2O3焙烧工艺设计和过程优化提供理论参考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以NiCl2·6H2O和NH3·H2O为原料,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借助表面活性剂CTAB成功合成了β-Ni(OH)2。研究表明,该材料具有以纳米片相互穿插构成的花状分层微米球结构,比表面积高达45 m2?g-1。电化学测试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3 A?g-1的充放电电流密度下,Ni(OH)2的比容量达到505 C?g-1,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石斌  成文文  李志祥 《化工进展》2015,34(10):3671-3675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分别将Ni(NO3)2、NiCl2、NiSO4 3种镍前体浸渍于A12O3或SiO2载体上,然后通过H2高温还原法制备了负载型镍基催化剂,考察了镍前体、载体种类、镍负载量、反应条件等对镍基催化剂苯酚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3种镍前体,在H2高温还原体系中Ni(NO3)2最容易被还原,制备的镍基催化剂苯酚加氢活性最高。SiO2负载的镍基催化剂活性远高于γ-Al2O3催化剂。适宜的Ni负载量有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和催化活性的提高。镍基催化剂的苯酚加氢产物以环己醇为主,相对缓和的反应条件更容易生成环己酮。在非极性溶剂正庚烷或环己烷存在下,苯酚加氢反应速率远远高于极性溶剂水或乙醇存在下的结果,而且环己酮的选择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以Bi(NO33·5H2O和Na2WO4·2H2O为前驱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Bi2WO6/Bi2O2CO3异质结,利用XRD、XPS、SEM、TEM、BET、FT-IR、UV-Vis、PL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分析。以环丙沙星和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在可见光下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并探究了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Bi2WO6/Bi2O2CO3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远高于纯Bi2WO6和纯Bi2O2CO3,原因是Bi2WO6和Bi2O2CO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和沉淀两步合成法制备AgBr/Zn3(OH)2V2O7·2H2O催化剂,研究其在可见光下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的性能,并考察催化剂用量、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pH值以及盐浓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评价AgBr/Zn3(OH)2V2O7·2H2O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在前驱液pH为10、120 ℃水热10 h、Ag与Br物质的量比为0.20条件下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反应120 min后,1.0 g·L-1的催化剂对10 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脱色率达到85.2%。NaCl对亚甲基蓝的降解起抑制作用,Na2SO4对亚甲基蓝的降解起促进作用。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光照120 min后的亚甲基蓝溶液脱色率可达66.4%。催化剂对不同初始浓度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H2O2/Fe2(MoO4)3体系脱硝过程中H2O2吸附分解及NO氧化行为,基于DFT方法首次计算了H2O2和NO分子单独及二者同时在Fe2(MoO4)3表面的吸附构型,并通过考察吸附能、Mulliken电荷及氧化路径等特性揭示H2O2催化分解和NO氧化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H2O2在Fe2(MoO4)3表面易分解为活性自由基,而NO则以分子形式吸附;H2O2和NO共吸附时,H2O2优先吸附于催化剂表面并随后分解,NO则分别被H2O2分解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