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疆盐湖区域养殖盐藻与提取β,β—胡萝卜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新疆盐湖区域气候条件和资源情况建立了一套盐藻养殖和提取β,β-胡萝卜素的工艺方法.对盐藻中β,β-胡萝卜素的功能和积累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以石油醚为溶剂从螺旋藻中提取β-胡萝卜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固液比130,提取时间50min,提取温度70℃,且一次性提取有较高的提取率,其它色素在本实验条件下对提取β-胡萝卜素的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应用三孢布拉霉生产β-胡萝卜素的发酵工艺.首先用 Plackett-Burman筛选出影响β-胡萝卜素产量最为重要的3个因素,即玉米粉、玉米浆粉、MnSO4·H2O,接着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β-胡萝卜素最大产量区域,然后根据最陡爬坡实验的结果用RSM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得到了一个稳定的工艺条件,β-胡萝卜素产量达到2.55 g/L,比优化前提高了39%.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应用三孢布拉霉生产β-胡萝卜素的发酵工艺.首先用Plackett-Burman筛选出影响β-胡萝卜素产量最为重要的3个因素,即玉米粉、玉米浆粉、MnSO4.H2O,接着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β-胡萝卜素最大产量区域,然后根据最陡爬坡实验的结果用RSM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得到了一个稳定的工艺条件,β-胡萝卜素产量达到2.55 g/L,比优化前提高了39%.  相似文献   

5.
对以石油醚为溶剂从螺旋藻中提取β-胡萝卜素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固液为1:30,提取时间50min,提取温度70℃,且一次性提取有较高的提取率,其它色素在本实验条件下对提取β-胡萝卜素的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胡萝卜中β-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采用有机溶剂索式抽提法提取,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分析了在提取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大的3个因素:温度、时间以及固液比对提取液中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提取条件,正交试验得出提取条件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用有机溶剂丙酮+石油醚(1∶4)在60℃水浴中固液比1∶5抽提2 h的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景天三七为原料,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分析β-谷甾醇的含量,以β-谷甾醇提取率为指标,分别研究了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景天三七中β-谷甾醇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90%,液料比12 1 m L/g,超声温度为55℃,超声时间19 min,景天三七中β-谷甾醇的提取率为0.152%.此提取工艺可为工业提取β-谷甾醇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仍存在产物含量低、代谢调控方法单一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三孢布拉氏霉菌菌丝体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通过向初始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代谢调节剂,探究其对三孢布拉氏霉菌产β-胡萝卜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5%的丙酮酸钠、0.1%的Span-20、0.1%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3%的甘油均能提高β-胡萝卜素含量,其中抗氧化剂BHT的促进作用最大,β-胡萝卜素含量达到4.25mg/g,相比空白组提高了72.1%。不同浓度的液体石蜡对β-胡萝卜素含量没有促进作用,但其促进生物量的增大,使β-胡萝卜素的产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胡萝卜制汁过程中造成β-胡萝卜素损失的因素,分析了去皮、热烫。脱气、杀菌等主要加工工序对β-胡萝卜素保存率的影响,筛选出β-胡萝卜素损失最小的最佳工艺条件,使β-胡萝卜素保存率可达82.3%。  相似文献   

10.
提高胡萝卜汁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辅助技术,对提高胡萝卜汁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微波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即微波输出功率600W,料液比1∶3,处理时间58s,处理次数3次,β-胡萝卜素(与对照相比)平均增长率为117.25%。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胡萝卜制汁过程中造成β-胡萝卜素损失的因素,分析了去皮,热烫,脱气,杀菌等主要加工工序对β-胡萝卜素保存率的影响,筛选出β-胡萝卜素损失最小的最佳工艺条件、使β-胡萝卜素保存率可达82.3%。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脱水胡萝卜加工工艺流程中的热烫条件进行设计筛选,研究不同热烫条件对过氧化物酶(POD)、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含量、保存率及褐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于90℃热烫6 min,胡萝卜中的POD完全失活,维生素C保存率为62.73%,β-胡萝卜素保存率为87.10%,所产生的褐变度最小.  相似文献   

13.
通过保温提取法,优选出冠突散囊菌所产黄色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30,温度60℃,提取时间1h,最高得率可达0.83%.通过TLC法、HPLC法、紫外光谱及红外光谱法,选取伊胡萝卜素、番茄红素为标准品,进行黄色系物质结构验证分析及可能结构预测。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茵黄色系物质最大吸收波长为394nm,含有CO、C=C,不含C≡C,因此不是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可能是叶黄素一类.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牛蒡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牛蒡根中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牛蒡根胡萝卜素提取率为响应值做响应面和等高线图,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牛蒡根胡萝卜素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功率70 kW,提取溶剂为丙酮-石油醚(体积比为1∶2),牛蒡粉粒度为60目,提取2次,温度49.2℃,时间41.8 min,液固比22.8 mL/g,该条件下得到的最大提取率为5.073μg/g。  相似文献   

15.
多种辅助方法复合处理提高β-胡萝卜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冻融、酶法、超声波、微波四种辅助方法复合处理对提高胡萝卜汁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法→冻融法→微波法→酶法,并以此先后顺序对胡萝卜浆液进行处理,所得胡萝卜汁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与空白相比,β-胡萝卜素提取率增加269%。  相似文献   

16.
以燕麦麸为原料,采用黑曲霉固体发酵法提取β-葡聚糖。对黑曲霉的菌龄、接种量、发酵温度、培养时间等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燕麦麸中β-葡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燕麦麸用量20g,黑曲霉种子液菌龄10h,接种量15mL,发酵温度30℃,培养时间10h。结果表明,β-葡聚糖的提取率为6.28%,纯度为52.53%,相对分子质量为2.8×106。  相似文献   

17.
红花红色素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红花中提取了红花红色素,研究了该色素对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以此来评价红花红色素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红花红色素对超氧自由基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氧化体系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樟树花生植株和花生芽为原料,测定了各组分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发现花生根部的白藜芦醇含量较高,确定了花生根作为提取白藜芦醇的原料。以花生根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超声波下提取白藜芦醇的影响因素,以及酶和β-环糊精对于提取白藜芦醇的影响,通过比较白藜芦醇的含量,得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70%乙醇,料液比1:60(g·mL-1),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50 min,超声功率80 W,纤维素酶添加量2%,β-环状糊精用量1:0.075(g·mmol-1)时,白藜芦醇的提取率为0.699%。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提取燕麦中β-葡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到的燕麦β-葡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分别考察pH值、液料比、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由此知提取燕麦中的β-葡聚糖的较佳工艺是,液料比为25,pH值为11时80℃水浴提取4h.用凝胶色谱测定纯化后β-葡聚糖平均分子量,得其平均分子量为9.697×10^5D.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以乳清分离蛋白、热处理乳清分离蛋白、乳清分离蛋白与麦芽糖糊精的混合物和美拉德反应复合物为乳化剂,制备β-胡萝卜素纳米乳,并考察其乳滴粒径分布及β-胡萝卜素的降解。结果表明:乳清分离蛋白与麦芽糖糊精共价复合后,形成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更小,但复合物加速纳米乳中β-胡萝卜素的降解。而热处理乳清分离蛋白能显著抑制纳米乳中β-胡萝卜素的降解,其机制可能是蛋白质大分子聚集体的形成对β-胡萝卜素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