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为研究西梅浸膏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采用固相微萃取对西梅浸膏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富集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20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5-羟甲基糠醛和苯乙酸庚酯,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13.96%和6.30%.  相似文献   

2.
建立使用搅拌棒磁子萃取和热脱附系统,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葫芦巴酊剂挥发性成分的方法。考察了溶剂与搅拌棒磁子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发现用水作溶剂,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树脂搅拌棒磁子是最佳萃取和吸附条件。葫芦巴酊剂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棕榈酸乙酯(21.81%)、苯乙酸苯乙酯(19.94%)、戊酸(6.58%)、硬脂酸乙酯(5.06%)、己酸(4.40%)、辛酸乙酯(2.96%)、肉豆蔻酸乙酯(2.87%)、十五酸乙酯(2.30%)、苯乙酸乙酯(2.27%)、月桂酸乙酯(2.18%)、癸酸乙酯(1.94%)、壬酸乙酯(1.26%)、苯甲酸苄酯(1.26%)、香兰素(1.06%)和己酸乙酯(1.05%)等。  相似文献   

3.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安息香膏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通过在两种不同极性色谱柱上的比较试验,确定了适合安息香膏分析的色谱柱条件。通过质谱库检索,辅以参考文献和英文版精油数据库(ESO2006版)比对,解析并确定了精油中的26种组分。极性柱上检出12个组分,主要成分包括苯甲酸苄酯(38.77%)、苯甲醇(37.24%)、苯甲酸(10.81%)、肉桂酸(7.42%)、肉桂酸苄酯(1.64%)、乙基香兰素(1.44%)。弱极性柱上检出25个组分,主要成分包括苯甲酸苄酯(21.83%)、乙基香兰素(19.93%)、肉桂酸(17.09%)、肉桂酸肉桂酯(13.16%)、肉桂酸苄酯(5.16%)、苯甲酸(2.73%)。两种不同极性色谱柱上检测并确认了11种共有组分。  相似文献   

4.
《云南化工》2017,(6):66-68
以新鲜辣木根为原料,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辣木根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辣木根茎挥发性成分以烯烃、酚、酯为主,并含有苯甲醛和苯乙氰。共鉴定出24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为87.977%。异硫氰酸苄酯含量最多,相对含量为28.227%;其次,苯乙氰的相对含量为27.032%。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研究,分析新鲜辣木根茎挥发性成分组成,并分析其挥发性成分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含的成分,从而判断辣木根作为食用物品是否可行。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分析了春黄菊提取物中主要挥发性成分,并通过香气活力值鉴定了春黄菊提取物中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春黄菊提取物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醇类(35.313%)和酯类(22.658%),其中,花椒素(15.068%)、7-甲氧基香豆素(13.617%)和4,5,9,10-脱氢异长烯烃(10.228%)等成分含量较高;春黄菊提取物中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为大马酮、香兰素、苯乙酸、香豆素、乙酸、癸酸乙酯、威士忌内酯、肉桂酸乙酯、异丁酸甲酯、愈创木酚、苯乙醛、己酸、亚麻酸。  相似文献   

6.
研究蒲公英鲜花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吸附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蒲公英鲜花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了65个组分,鉴定出了45个组分,占挥发性成分的(98.16%)。含量超2%以上的组分有乙醇(18.29%),十一烯(26.40%),2-甲基-1-丁醇(3.34%),苯乙醇(6.34%),苯乙腈(14.35%),丁香酚(8.92%),3-羟基-1-丁酮(2.51%),对甲氧基苯乙烯酯(2.1%)等。通过对蒲公英鲜花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蒲公英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泰国蒌叶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国蒌叶精油 (Betlevineoil)是由从泰国蒌叶藤叶用水蒸汽蒸馏而得精油 ,湿料计含油率约为 0 .2 % ,利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技术对泰国蒌叶精油 (Betlevineoi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析 ,色谱分离出 6 4种成份 ,其中检测鉴定 58种成分 ,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酸丁香酚酯 (Acetyleugenol) 31.76 8%、反式 异丁香酚 (trans Isoeugenol) 2 8.32 2 %、乙酸 4 烯丙基苯酚酯 (4 Allylphenylacetate) 8.0 53%、乙位石竹烯 (beta Caryophyl lene) 3.0 6 3%、大根香叶烯 (Germacrene d) 2 .917%、甲位紫穗槐烯 (alpha Amorphene) 2 .52 0 %、甲位杜松醇 (alpha Cadinol) 2 .4 36 %、甲基黑椒酚 (Chavicol) 1.994 %。泰国蒌叶精油有药效 ,在泰国当地有传对爱滋病及爱滋病带菌者有疗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4家公司不同蜂蜡净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比对及标准品验证,共检出186个化合物。其中,样品A与B的香气特征和挥发性组分类似,疑为调配精油,共同检出的物质有107种,主要成分包括乙酸香叶酯、(E)-大茴香脑、苯甲醇、香兰素、苯乙酸苯乙酯等;样品C与D的香气特征和挥发性组分类似,为天然精油,共同检出的物质有83种,主要成分包括棕榈酸乙酯、苯甲酸、硬脂酸乙酯、亚油酸、棕榈酸等。研究结果为蜂蜡净油的产品开发和品质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生物技术制备天然枣香料的香味化合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生物技术制备的天然枣香料挥发性香味化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 6 8种组分 ,确认了其中的 6 3种成分 ,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 ,其主要成分为 :β 苯乙醇 (37 2 9%)、异戊醇 (13 0 9%)、乳酸乙酯 (8 30 %)、辛酸 (4 5 2 %)、糠醛 (2 0 1%)、苯甲醇 (1 2 0 %)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采集烘焙咖啡中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其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37种主要的挥发性成分,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组分分别为糠醇(19.42%)、对乙烯基愈创木酚(8.49%)、1-(1-丙炔)-2-环己烯-1-醇(7.12%)、棕榈酸(6.14%)和2-甲基吡嗪(4.94%)。采用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烘焙咖啡挥发性成分定性分析方法,定性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1.
蓝桉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乙醚为溶剂提取云南产蓝桉干叶的挥发油,经气相-质谱联用仪分析,得到57种组分,确定了其中54个化合物的结构,主要成分是1,8-桉叶素(68.61%),α-蒎烯(10.24%),别香橙烯(5.27%),乙酸松油酯(4.05%),香橙烯(1.45%),(-)-蓝桉醇(1.26%),α-松油醇(1.02%)等。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所鉴定成分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9.69%。  相似文献   

12.
茗荷嫩茎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志伟  余爱农 《精细化工》2008,25(3):234-237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茗荷嫩茎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离并分析鉴定其各成分及相对质量分数。共鉴定出4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6.5%。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w(正十六烷酸)=17.39%、w(石竹烯氧化物)=11.21%、w(4-异丙基-2-环己烯-1-酮)=10.93%、w(二十三烷)=7.81%、w(桃金娘烯醇)=4.54%、w(三环[5.4.0.0(1,3)]十一烷)=3.55%、w(松香芹醇)=3.05%、w(1,2-15,16-二环氧十六烷)=2.77%、w(9,12-十八碳二烯酸)=2.41%、w(对-1-薄荷烯-8-醇)=2.34%、w(9-油酸酰胺)=2.20%、w(对二甲苯)=1.85%、w(冰片)=1.56%等。  相似文献   

13.
胡怀生 《广东化工》2013,(22):126-127,104
文章采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花椒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离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可得花椒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β-月桂烯(1.94192%)、柠檬烯(12.25932%)、沉香醇(14.96057%),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13.3886%),2-氨基苯甲酸-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酯(20.0481%),乙酸松油酯(5.8074%).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搅拌棒吸附萃取-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可可提取物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其中,PDMS型搅拌磁子检出72个化合物,峰面积相对百分比大于1%的化合物有:异戊酸(25.28%)、异戊醛丙二醇缩醛(14.57%)、乙酸苄酯(10.60%)、1,2-丙二醇(9.17%)、苯乙醇(9.00%)、二苯丙酮(5.00%)、苯乙酸苯乙酯(4.50%)、异戊酸异戊酯(3.63%)、2,3,5-三甲基吡嗪(2.34%)、2-甲氧基-3-甲基吡嗪(2.29%)、可可醛(1.53%)、亚油酸乙酯(1.25%)和乙酸(1.10%),EG-Silicone型磁子检出57个化合物,峰面积相对百分比大于1%的化合物有:2,3,5-三甲基吡嗪(63.59%)、乙酸(12.06%)、异戊醛丙二醇缩醛(4.96%)、乙酸苄酯(3.92%)、棕榈酸(1.89%)、愈创木酚(1.41%)、异戊酸(1.08%)、二苯丙酮(1.08%)和甘油(1.01%),并对致香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为可可提取物的开发、调香应用和质量监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云南化工》2017,(4):13-17
采用GC/MS联用法研究了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灰毛莸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同时结合WILEY、NIST谱图库检索出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在所给的分析条件下,共分离并鉴定出70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反-(-)-2(10)-蒎烯-3-醇乙酸酯、(+)-柠檬烯、L-香芹醇、异香芹醇、左旋-β-蒎烯、β-蒎烯、桃金娘烯醇、L-香芹酮等,占挥发油总质量的80.88%,其结果为该植物挥发油的生理活性研究和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油用GC/MS分析法鉴定出六十七个成分 ,占全部精油的 97%以上 ,其中未见文献报道的玫瑰呋喃Rose furan( 5 1 .7% )、环氧玫瑰呋喃Rosefuranepoxide ( 2 0 .6% )为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香紫苏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指纹图谱,根据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验证,或参照标准化合物及文献报道,共定性了183个物质,占峰面积的96.75%,其中正构烷烃、芳香环物质和非芳香环物质在DB-Petro×DB- 17ht柱系统上实现了明显的族组分分离,主要成分为乙酸芳樟酯(15.11%)、芳樟醇(9.32%...  相似文献   

18.
《云南化工》2019,(8):73-7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及水蒸气蒸馏方法分别提取新鲜蒜头果果皮中的挥发性成分,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百分含量。从水蒸气蒸馏中分别鉴定出9种成分,分别占总量的96.62%和99.80%,这些成分主要是为苯甲醛、α-羟基-苯乙腈、苯甲醇、4-羟甲基苯甲酸甲酯和2-羟基-丙烷腈等成分。结果表明,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得到的挥发油得率(为1.23%)较水蒸气蒸馏方法 (为0.92%)高,所鉴定出来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占总量的比例较水蒸气蒸馏方法高,因此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更适用于蒜头果果皮精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奇楠沉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田  彭海刚 《广东化工》2012,(4):257-258,25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奇楠沉香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手段对奇楠沉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本实验从奇楠沉香挥发油分离鉴定出36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57%,其中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76.31%。奇楠沉香挥发油中含有的沉香特征性倍半萜类成分白木香醛、α-沉香呋喃和沉香螺旋醇的含量分别为36.31%、3.18%和1.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