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将聚吡咯导电材料应用于纺织领域,开发具有优良导电性及导电稳定性的功能性纺织面料,利用氢氧化钠/尿素体系对棉针织物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将聚吡咯沉积于改性的棉针织物表面制备导电织物,探讨了吡咯单体浓度、氧化剂用量、掺杂剂浓度、掺杂剂种类、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对织物导电性的影响。将织物在空气、水中的导电稳定性进行对比,筛选出合适的掺杂剂。结果表明:5-磺基水杨酸钠(浓度0.015 mol/L)为掺杂剂,吡咯浓度为0.3 mol/L,氯化铁浓度为0.4 mol/L,在0 ℃下聚合反应4 h时,聚吡咯涂层后棉织物的表面方阻可降为1.4 Ω/□,而且涂层织物在空气中的导电稳定性好于其在水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周兆懿 《印染》2011,37(20)
以盐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采用两步法制备了聚苯胺/棉复合织物.探讨了氧化过程中,过硫酸铵浓度对复合织物导电性能、电磁屏蔽效能以及聚苯胺质量增加率的影响,同时还利用衰减全反射法(ATR)、X射线衍射法(XRD)以及光学显微镜对聚苯胺/棉复合织物的红外光谱、结晶度以及表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观察.结果表明,APS浓度为0.2 mol/L时,复合织物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效能最好,且聚苯胺与棉织物结合良好,而氧化聚合后复合织物中棉纤维的晶型结构未发生变化,结晶度升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原位聚合法制备PPy/PTT复合织物的工艺,探讨了PTT针织物减量率、氧化剂(FeCl_3·6H_2O)浓度等因素对原位聚合后PPy/PTT复合材料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减量率10%,掺杂剂浓度0.1 mol/L、n(氧化剂)∶n(吡咯)=1∶1时,制得的PPy/PTT复合材料导电性能良好,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测试结果确定了PPy/PTT复合材料上聚吡咯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王利君  毛鹏丽 《纺织学报》2018,39(9):95-101
为获得具备吸波特性的防电磁辐射织物,采用液相化学氧化法制备聚吡咯/棉高分子涂覆类织物,借助法兰同轴法测试织物电磁屏蔽效能,运用KES织物风格仪分析织物物理力学性能,在综合考察制备工艺对织物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以及织物经吡咯处理后的风格变化的基础上,获得最优制备工艺参数。同时,分析了织物电导率、厚度、电磁波频率以及表面孔洞面积对聚吡咯/棉复合织物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聚吡咯/棉复合织物及表面具有孔洞的复合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织物电导率、厚度的增加,屏蔽效能随之增加;随着电磁波频率的增加,电磁屏蔽效能呈现下降趋势;孔洞大小对电磁屏蔽效能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涤纶织物为基底材料,FeCl3为氧化剂,通过原位聚合吸附法制备聚吡咯/涤纶导电复合织物。探讨了氧化剂浓度、吡咯单体浓度、掺杂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各因素对织物导电性的影响,并通过SEM观察导电聚合物织物的表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制备性能良好的导电高聚物织物。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聚吡咯复合织物的导电性和疏水性,采用不同软模板制备聚吡咯复合棉及涤纶织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测试了聚吡咯/棉织物和聚吡咯/涤纶织物的表面电阻、电导率、接触角、K/S值、干摩擦等级以及断裂强力等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制备聚吡咯/棉织物和聚吡咯/涤纶织物电导率最高的软模板均为蒽醌-2-磺酸钠盐,聚吡咯/棉织物电导率较大;棉织物以甲基橙为软模板,涤纶织物以木质素磺酸钠为软模板时疏水效果最好;棉织物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软模板时耐摩擦等级效果最好,聚吡咯/涤纶织物的干摩擦等级均很低,需要进一步提高其耐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制备高效吸波型电磁屏蔽织物,采用层层组装法在棉织物表面构筑氧化石墨烯/聚吡咯(GO/PPy)功能膜。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GO/PPy涂层织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万用表和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织物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结果表明:织物的阳离子化处理有利于氧化石墨烯和聚吡咯的沉积,适宜的GO质量浓度(0.4 g/L)有利于提升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随着组装层数的增加,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增加,当组装层数为20时,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达到39.2 dB,可屏蔽99.98%的电磁能;织物对电磁波的吸收率始终大于50%,其主要的屏蔽机制为吸收而非反射。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导电织物对电磁波的阻抗匹配性,减少电磁波的二次污染,在棉织物中引入磁损耗材料中空Fe3O4纳米球,并通过层层组装的方法将其与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MXene)结合制备中空磁性Fe3O4纳米球/MXene复合棉织物,探究中空磁性Fe3O4纳米球对复合棉织物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借助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中空磁性Fe3O4纳米球/MXene复合棉织物的形貌结构和电磁屏蔽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水热合成制备的Fe3O4具有中空球状形貌和尖晶石晶体结构,颗粒尺寸较为均匀,为(271.9±4.6) nm;随着Fe3O4/MXene负载循环次数的增加,复合棉织物的方阻逐渐减小,最低为(10.5±1.7)Ω/,并展现出较好的透气性;复合棉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也逐渐增强,最高电磁屏蔽效能可达...  相似文献   

9.
于媛媛  高莹  李亮  刘让同 《印染》2022,(7):16-19
为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及屏蔽效能,通过液相原位聚合法,利用聚吡咯(PPy)修饰聚丙烯(PP)基熔喷非织造布,制备具有导电和电磁屏蔽功能的PP/PPy复合织物。结果表明:随着吡咯浓度的增加,复合织物的表面结构均匀性、润湿性能均有所改变,热稳定性能有所提高;复合织物的电阻有下降的趋势,吡咯浓度为0.8 mol/L时,导电性能最好,与形貌和润湿性观察结果一致;织物的介电损耗增加,使屏蔽效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屏蔽效能与聚吡咯的含量成正比,且屏蔽效能较低,在10 dB左右波动。  相似文献   

10.
陈莹  方浩霞 《纺织学报》2021,42(10):115-119
为提高纺织品的多功能性如导电和疏水性等,在棉织物表面合成了疏水导电高分子材料聚吡咯。通过加入低表面能的掺杂剂来调控聚吡咯的疏水性与导电性,并对聚吡咯整理棉织物的表观形貌、电导率、接触角及K/S值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木质素磺酸钠(LGS)为模板,掺杂 0.025 mol/L全氟辛基磺酸钾(KPFOS)制得的聚吡咯整理棉织物疏水性能最佳,且达到超疏水状态;以蒽醌-2-磺酸钠盐(AQS)为软模板、掺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 的聚吡咯复合棉织物电导率最大。以AQS为软模板且以0.01 mol/L DBSA掺杂的聚吡咯整理棉织物综合性能较好: 接触角为131.2°,电导率为61.4 S/cm。因此通过模板的微观形貌控制以及烷基链或全氟烷基链的掺杂,可得到同时具备良好导电和疏水性能的聚吡咯整理棉织物,但其掺杂剂的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聚吡咯导电织物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智能纺织品,利用正交试验和可拓学与灰度分析相合的可拓灰局势决策方法,分析导电聚吡咯织物服用性能的最佳制备参数组合,得出导电聚吡咯织物服用性能的最佳参数组合是:掺杂剂浓度为0.02 mol/L、氧化剂浓度为0.3 mol/L、基布为纯棉罗纹组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了碱减量处理前后涤纶织物经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吡咯导电织物的制备条件及性能研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了制得复合织物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和元素原子数分数,确定聚吡咯的存在,并分析了碱减量处理、掺杂剂以及氧化剂等因素对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织物进行碱处理以及控制反应中掺杂剂、氧化剂的浓度等条件,可以制备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聚吡咯导电涤纶织物,并且导电织物的耐洗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为制备轻质高效的吸波型电磁屏蔽织物,采用层层组装方法在棉织物表面涂层氧化石墨烯/聚苯胺(GO/PANI)电磁屏蔽功能膜。研究苯胺单体浓度、氧化石墨烯质量浓度、组装层数对整理棉织物电性能及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屏蔽电磁能的吸收率、反射率以及吸收屏蔽效能和反射屏蔽效能。结果表明:苯胺单体浓度和组装层数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棉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而随着氧化石墨烯质量浓度的增加,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先增加后减小;组装4层GO/PANI功能膜后棉织物的屏蔽效能达到19.91 dB,可屏蔽98.98%的电磁能,其吸收率达到57.63%,而反射率为41.35%,主要屏蔽机制是吸收。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吡咯化学气相沉积法和聚吡咯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聚吡咯导电织物,通过实验观察两种方法制备导电织物性能上的区别.研究氧化剂、掺杂剂对导电织物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剂浓度越大,制备的导电织物导电性越好,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织物表面比电阻值不随浓度的增加而变小.掺杂剂浓度的变化,对织物表面比电阻值大小影响不是很大.相比之下,采用化学气相法制备的导电织物,织物导电性好,而且纤维表面光滑、均匀,其受刺激的响应灵敏度较好.  相似文献   

15.
聚吡咯导电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吡咯化学气相沉积法和聚吡咯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聚吡咯导电织物,通过实验观察两种方法制备导电织物性能上的区别。研究氧化剂、掺杂剂对导电织物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剂浓度越大,制备的导电织物导电性越好,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织物表面比电阻值不随浓度的增加而变小。掺杂剂浓度的变化,对织物表面比电阻值大小影响不是很大。相比之下,采用化学气相法制备的导电织物,织物导电性好,而且纤维表面光滑、均匀,其受刺激的响应灵敏度较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磁波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开发成本低、无污染、高性能的吸波材料对民用和军用领域都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聚吡咯基磁性颗粒复合吸波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聚吡咯与Fe3O4、聚吡咯与铁氧体、聚吡咯与磁性金属,以及聚吡咯基磁性电磁防护织物的研究进展,并对聚吡咯基磁性复合吸波材料及其纺织品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聚苯胺用于纯棉织物电磁防护功能整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棉织物表面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法生成一层导电聚苯胺,由此设计出一种具有良好电磁屏蔽效能的织物。对制备具有较高电导率聚苯胺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电磁辐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为了解决该问题,选用羊毛织物作为基布,以吡咯作为单体,三氯化铁作为氧化剂和掺杂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吡咯/羊毛复合织物。探讨了聚吡咯/羊毛复合织物的介电性能,测试其表面电阻、电阻率、电导率和静态接触角,并对其外观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吡咯/羊毛复合织物具有良好的极化能力、损耗能力和衰减能力,且介电性能、导电性能和亲水性能优异。该聚吡咯/羊毛复合织物生产工艺简单,不存在产生二次辐射污染的问题,且聚吡咯处理到羊毛织物上不会影响其原本的服用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纯棉织物导湿速干性差、吸湿后衣服与皮肤严重的黏着性等问题,以Coolmax纱线和防紫外竹/棉混纺纱线为原料,设计开发4种不同组织结构的防紫外吸湿速干织物,测试4种不同组织结构织物的基本服用性能、吸湿速干性能和防紫外性能.结果 表明:这4种组织织物均具有较好的防紫外吸湿速干性能.其中,缎纹组织为综合性能最佳的织物...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苯胺原位聚合在开发导电棉织物方面的研究。采用过硫酸铵作为氧化剂,盐酸作为掺杂剂,采用苯胺单体原位聚合生成原位聚苯胺并处理棉平纹机织物。聚苯胺/棉基布的该聚合方式在循环水浴中进行,以保持所需的聚合温度。研究了影响导电织物性能的合成参数,如单体浓度、氧化剂浓度、单体与氧化剂摩尔比、聚合时间及聚合温度等。从导电性、表面形态、物理与力学性能方面对涂覆聚苯胺的棉织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所得棉织物的电导率为10~(-5)~10~(-3)S/cm;最优聚合条件为聚合温度5℃、聚合时间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