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Planning》2019,(24)
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各地区为发展经济,补齐财政资金收支缺口,各地方政府开始通过融资平台进行融资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政府的建设资金需求,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几十年过去,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问题也不断的出现,各地区为政绩考虑,出现乱建项目、融资过度问题,造成不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浪费,由于融资过量,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近年来中央密集出台文件,剥离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平台公司将面临市场化转型。因此,本文就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提出一些浅在的解析,希望能对正在或准备转型中的平台公司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既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步骤,也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西部地区某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公司改革探索为例,分析该平台公司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提出平台转型应妥善分类处置存量债务、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回归市场主体职能、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等建议,为当前的地方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3):70-7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积聚,是造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隐患。虽然地方政府已经剥离了投融资平台债务以及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但是投融资平台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城投公司债务存量是影响其转型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市场化转型时期,有效防范和治理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对实现平台公司顺利转型及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公开发债的数据深入分析投融资平台转型期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十二五"时期我国各地区的投融资平台风险由中度风险向高风险演变,风险增速呈现递增趋势,平台债务风险的不断积聚值得高度警惕,尤其是西部地区;平台债务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地区,其债务风险与地区发展水平大致呈现负相关关系;基于平台债务风险的区域积聚现状,未来防范平台债务风险的重点应在区域联防,防范平台风险集中爆发。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防范和化解地区平台债务风险,这在平台公司实现顺利转型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从政府层面看,土地出让金、固定资产投资及财政分权度对平台公司转型产生显著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继续实施"开前门,堵后门"的政策,规范政府融资模式,转变融资观念;在改革官员激励机制方面,必须破除唯GDP论;继续完善财政体制,将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可采取"适当下放财权并上移事权"的组合措施;投融资平台公司要切实改革自身的内部治理结构,打破与政府的依附关系,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经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从而实现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4.
杨蕾 《建筑设计管理》2021,38(11):34-37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社会化建设进程飞速发展,经济建设牵引着我国各行各业转型,投融资平台公司作为承担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项目主体的国有企业,在经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为公共事业运营筹集资金,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也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压力,向市场化转型势在必行,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平台公司转型发展,提高公司可持续融资能力.本文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处置、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与投融资创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6)
近年来,为规范地方政府及平台公司融资行为,国务院、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下发多文,出台多策,逐步规范了地方政府及平台公司融资行为,基本抑制了融资规模非理性增长。为进一步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以湖南省株洲市为例开展调查,就政策变化对地方政府及平台公司投资、融资行为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2)
<正>中央为防范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明确要求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这意味着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信用被抽离,地方政府不再允许新增融资平台类隐性债务。而且预算法明确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方式。融资政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7)
地方政府平台公司作为经济实体,承担着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并且与地方财政资金往来密切。近年来随着举债规模的扩大,给平台公司带来一系列与地方财政资金往来账目问题,加剧了企业的债务风险和财务风险。本文分析了平台公司对财政往来账目构成的主要表现形式,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5)
2018年我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等文件,对化解和防范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提出了相应地要求。本文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从信息披露和全预口径预算监督的视角出发,认真分析造成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原因,通过构建中央、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的三方博弈模型,分析如何通过信息披露和全口径预算手段,实现对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防范,并给予博弈模型提出相应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2009年3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支持地方融资平台加快发展,导致融资平台债务总量猛增。2010年6月,国务院要求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清理规范,加上2011年银根持续收紧,融资平台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所有问题都暴露出来。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不够规范,地方财政负有较多债务连带责任,平台债务存在逾期风险,平台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平台负债规模增长过快过猛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地方政府本身的投资冲动而偿债机制并不完善的原因,也有融资平台公司体制和运作的原因,还有商业银行信贷审查不严的原因。在深入分析这些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改善平台公司的政策建议,一是地方政府要从根本上建立投资的理性控制机制,二是中央政府要调整分税制给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三是规范平台公司自身的运行机制,四是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严格审查,五是社会公众对政府投资项目应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城投企业转型而言,需要首先和地方政府厘清政府性债务的义务主体,需要地方政府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卸下历史包袱。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范控制债务风险的战略部署,规范地方政府相关融资业务,防止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7月9日,银保监会下发了《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15号文件。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