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Planning》2019,(5)
从2017年初以来,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控制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文件,把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上升到了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高度。这一系列文件的密集出台,对地方政府今后筹集建设发展资金产生了长期的影响,地方平台公司的市场化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本文梳理了地方平台公司的历史沿革,并对其转型发展难点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3):70-7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积聚,是造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隐患。虽然地方政府已经剥离了投融资平台债务以及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但是投融资平台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城投公司债务存量是影响其转型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市场化转型时期,有效防范和治理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对实现平台公司顺利转型及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公开发债的数据深入分析投融资平台转型期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十二五"时期我国各地区的投融资平台风险由中度风险向高风险演变,风险增速呈现递增趋势,平台债务风险的不断积聚值得高度警惕,尤其是西部地区;平台债务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地区,其债务风险与地区发展水平大致呈现负相关关系;基于平台债务风险的区域积聚现状,未来防范平台债务风险的重点应在区域联防,防范平台风险集中爆发。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防范和化解地区平台债务风险,这在平台公司实现顺利转型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从政府层面看,土地出让金、固定资产投资及财政分权度对平台公司转型产生显著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继续实施"开前门,堵后门"的政策,规范政府融资模式,转变融资观念;在改革官员激励机制方面,必须破除唯GDP论;继续完善财政体制,将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可采取"适当下放财权并上移事权"的组合措施;投融资平台公司要切实改革自身的内部治理结构,打破与政府的依附关系,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经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从而实现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7)
融资平台有助于提高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能力,推进城市开发建设,但由于运行和监管体制存在漏洞,融资平台债务繁重,面临巨大的债务风险,无法实现持续融资。本文通过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提出为改善融资平台现状而转型的必要性,并借鉴其他国家融资方法和融资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融资平台发展路径,为我国地方政府解决融资平台融资能力不足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杨蕾 《建筑设计管理》2021,38(11):34-37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社会化建设进程飞速发展,经济建设牵引着我国各行各业转型,投融资平台公司作为承担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项目主体的国有企业,在经济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为公共事业运营筹集资金,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也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压力,向市场化转型势在必行,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平台公司转型发展,提高公司可持续融资能力.本文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处置、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与投融资创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加快推进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既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步骤,也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西部地区某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公司改革探索为例,分析该平台公司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提出平台转型应妥善分类处置存量债务、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回归市场主体职能、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等建议,为当前的地方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4)
中国债券市场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特别是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通过平台公司来发行城投债,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募集资金。同时,地方政府的大力举债也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如何正确解读债券融资工具,分清市政债券与中国式市政债券——城投债的区别和联系,会有助于社会正确认识债券市场,理解各种债券融资工具的特点与优势,规范地方政府平台融资模式,从而促进中国债券市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4)
这些年随着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弥补建设资金的巨大不足,各类政府投融资平台纷纷出现,这些投融资的平台出现极大的缓解了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的短缺,但是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不断成长,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不断飙升,其偿债能力堪忧,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不稳定因素。本文对于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进行了分析,概括分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风险,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于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偿债能力的路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有限制地赋予了省级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债务的权力。但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中最大的一部分,绝大多数集中在县级平台,需要经过省级政府在有限额的范围内代为举借,并不能解决目前融资平台债务的宏观及微观风险。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和微观风险管理角度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进行分析。建议在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制度框架尚未建立之前,要解决好融资平台的债务存量问题,创新融资平台管理模式,防范债务风险,提升融资平台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5)
<正>一、财政经营性资金资本化管理的背景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2009年以来,在国家刺激经济复苏一系列政策牵引下,地方政府依托资源垄断优势和政府信用,纷纷建立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大量债务融资活动,用作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项目建设。这一独特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有效缓解了地方经济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在落实政府意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政府投融资平台数量和融资投资呈现超常发展的同时,其风险也开始逐渐显现。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7万亿元人民币。考虑或有债务后,全国各级政府债务约30.28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7.9万亿元。为此,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
<正>一、研究背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推动了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并且为地方政府如火如荼的开展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然而,在经济繁荣的背后,负债经营积聚的债务风险却日益凸显。据统计2013年6月底我国政府债务已达21万亿元。在美国次贷危机的警示下,中央曾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了清理、规范,之后融资平台的风险暂时得到缓解。然而伴随着"稳增长"的发展基调,地方基建投资冲动再次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