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章以阿拉善左旗超采较为严重的腰坝滩灌区为例,采用地下水均衡分析和MODFLOW数值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腰坝滩灌区地下水可开采量评价。结果表明,腰坝滩灌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3 192. 34万m3/a。  相似文献   

2.
黄河悬河段影响带远景水源地可采资源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简要介绍河南省黄河影响带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FEFLOW软件建立了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流模型,计算出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为28.35亿m^3/年,可开采量为19.43亿m^3/年。首次选择了9个水源地的有利开采地段,并通过地下水模型评价,在新增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133万m^3/年的条件下,预测浅层地下水位最大降深小于20m,开采5—10年后地下水趋于稳定,新增允许开采量的62.58%来自黄河水的补给。研究表明,黄河对研究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远景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3.
经过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设计了3种开采方式:廊道、辐射井、渗流井。建立研究区的地下水流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出廊道、辐射井、渗流井的允许开采量分别为:0.65、0.68、1.18万m3/d。通过对比分析,表明渗流井与相同技术条件下的廊道及辐射井相比,出水量大,供水保证率高,并且在建议开采量下含水层的水位降深在允许范围内。最终选定渗流井作为张家川水源地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对研究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玮  张戈  秦宇鹏 《人民长江》2006,37(7):15-16
在分析现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理想模型法计算区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其方法为:通过水均衡研究,着重分析开采条件下可能的补给增量及排泄减量;针对具体条件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式;对可开采量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区,使每一分区内各开采井单井可开采量可认为是相同的;采用理想数值模型,计算稳定条件下满足环境约束条件的最大单井可开采量及相应的影响半径,进而计算各分区布井总数、可开采量以及整个评价区的潜在开采量.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适用于地下水侧向径流滞缓、以垂向交换量为主的地区区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  相似文献   

5.
在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后,设计了3种常用开采方案:廊道、辐射井和渗流井.通过引入等效渗透系数的概念构建3种取水建筑物的“渗流-管流”耦合模型,从而进行开采量的计算.计算出研究区在廊道、辐射井、渗流井的作用下允许开采量分别1.49、1.9、2.87万m3/d.计算结果表明:渗流井与相同技术条件下的廊道及辐射井相比,取水结构的出水量大,供水保证率高,并且在建议开采量下含水层的水位降深在允许范围内.最终以取水效率高为目标,确定神木县刘家湾水源地采用渗流井方式开采地下水,对研究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世艳  杨国勇 《山东水利》2007,(11):19-21,27
分析了济宁黄金屯地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建立了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用数值法评价了水源地第四系孔隙水的允许开采量,提出了两种开采方案:(1)以现有开采井为抽水井,开采量为1.0×104m3/d;(2)水源地扩大开采规模,新增3眼抽水井,开采量为1.8×104m3/d,分析了两种开采方案下的地下水水量平衡表,对开采方案进行了论证,并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缺少有关资料情况下,对含水层比较均匀的灌区.利用抽水试验方法来计算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  相似文献   

8.
林甸灌区是我省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它的建设为灌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水利保障。文章对该灌区地下水类型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论证分析,确定了该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量及可开采量,并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阜阳市农灌区水文地质条件和浅层地下水运动特点,建立区域浅层地下水多年调节计算模型,通过调节地下水开采量使调节计算末期地下水位埋深能够恢复到起调埋深,达到多年水均衡,得到阜阳市浅层地下水安全开采系数与安全开采量。1956—2010年长系列的计算结果表明,阜阳市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7.856亿m3,安全开采系数为0.469,安全开采量为8.374亿m3;结合以农灌区为主的阜阳市用水过程特点,采用等比例法对浅层地下水安全开采量进行年内分配,确定了阜阳市浅层地下水的年内逐月安全开采过程。  相似文献   

10.
岳中奇 《陕西水利》2012,(4):157-158
通过收集资料,分析泾惠渠灌区气象因素及水文地质条件,选取75%水平年,根据水均衡法理论对该灌区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和定量计算,同时对地下水疏干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计算评价,评价结果可为灌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白龟山南灌区多年地下水均衡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其补给量,消耗量以及可开采量,对今后白龟山南灌区改造,保护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格达湖水源地地下水是五家渠灌区农业灌溉、城市生活及生态用水的重要水源。运用动态分析法和水均衡法对青格达湖水源地300 m深度内的地下水可开采量进行计算分析,通过优选得出水源地地下水可开采量为5 171×10~4m~3/a。  相似文献   

13.
从研究内蒙古牧区地下水赋存分布规律和宜灌区分布入手,对牧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进行预测。牧区地下水宜灌区面积为22.72万km2,地下水现状开采量仅占宜灌区可开采量的37.5%。现状仍有余水43.59亿m3,若将其80%的水量用于灌溉,则还可发展节水型饲草料地灌溉面积116万hm2。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对其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进行计算,并对允许开采量的保证程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人民黄河》2014,(12):58-61
为了对内蒙古巴彦浩特水源地地下水资源状况进行评价,对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总量、可开采量及水质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水均衡法计算得到巴彦浩特地下水总补给量为687.573万m3/a,总排泄量为728.673万m3/a,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的差值为41.100万m3/a,占总排泄量的5.98%,计算结果与实际比较符合;采用开采系数法、抽水试验法、水位恢复法计算得出地下水可开采量分别为541.858万、596.758万、621.234万m3/a,选取最小值作为水源地可开采量;开采井的水混合后的水质分析表明,氯化物含量超标,供水过程中应对氯化物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6.
在对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和动态特征,对潜水和承压水资源量分别进行计算,对2015年进行供需平衡分析,采用开采强度法对地下水开采进行预测分析计算,采用水位恢复法预测地下水状况。计算结果表明:论证单元区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12 320.25万m3/a,可开采资源量为10 472.26万m3,总需水量为8 719.4万m3,需水量小于可开采量,各论证区可开采量均有剩余。采用开采强度法对水源地进行水位降深预测,在无补给且连续24天开采情况下,最大水位降深为1.82m,平均水位降深1.37m。从停止开采的24小时内动水位恢复迅速,从第10天以后水位回升缓慢,到第120天基本回复至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资源量是在地下水不断补给、储存和消耗的循环过程中形成的。从供水和保护环境出发,以及长期稳定开发利用,资源的利用应限于可更新和恢复的那部分水。通过对昭平台灌区地下水均衡趋势的分析计算,计算其各个均衡区补给量、排泄量以及开采量,对以后昭平台灌区节水改造,保护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河灌区地下水资源初始配置既要保障经济社会用水,又要考虑生态的可承受地下水位。在地下水资源初始配置过程中,应根据水资源可配置量以及灌区特点,建立不同行业水资源的配置方案,并采取先进行地表水的水权分配,不足部分将地下水作为补充的原则进行地下水水权分配。根据该方法提出了党河灌区允许开采量、最优开采量条件下地下水水权初始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9.
《人民黄河》2014,(9):66-69
对鄂尔多斯市白垩系深层地下水的总储量和可更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利用同位素技术和地球化学方法确定了地下水的更新速率,计算出最大允许开采量为3.24亿m3/a。根据对已有供水水源地的统计分析,确定深层水的持续开采量为1.78亿m3/a。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同位素技术和地球化学方法确定地下水的更新速率,是评价深层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持续开采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可持续开采量评价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西官井灌区地下水资源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梅 《东北水利水电》2012,30(3):45-47,52
西官井灌区地处干旱、半干旱低山丘陵区,由于山丘区降水量小,地下水补给量少,含水层厚度分布不均匀,造成地下水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不均匀,所以合理计算地下水资源是规划发展井灌区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最佳灌溉面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重要依据.文中 主要介绍了西官井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几种计算方法,用地下水补给量与设计开采量进行均衡计算,从而评价出井灌区地下水补给量对开采量的满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