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漕河渡槽槽身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及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漕河渡槽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上的一座大型交叉建筑物,槽身混凝土设计指标为C50W6F200,属高强高性能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具备高工作性能(低坍落度、高流态、稳定泵送)、高抗裂性能(低收缩)、高抗渗性能、高抗冻性能及防止碱骨料反应的高耐久性能。本文通过掺用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高性能引气剂、优质粉煤灰以及改善骨料质量、优化骨料级配等技术手段,对C50渡槽槽身混凝土进行了配合比优化及性能试验研究,为工程施工推荐了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抗裂、抗渗、抗冻性能,经济合理的施工配合比。施工实践证明,渡槽槽身混凝土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2.
危加阳 《人民长江》2007,38(8):178-180
长期以来,人们对工程仅要求和注重混凝土强度,而忽视了由于追求混凝土早强、高强及生产质量下降、使用环境恶劣等原因引起的混凝土过早劣化现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主要以满足强度要求进行.混凝土的过早劣化迫使人们注重其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为主要指标,对不同的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有不同的"特殊性能组合".抗渗性是普通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指标,然而具有高抗渗性的高性能混凝土的某些侵蚀性离子仍能在其中扩散,用侵蚀性离子的扩散性(以扩散系数表示)来评定其耐久性更为合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耐久性为目标,即满足侵蚀性离子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低扩散性.高性能混凝土不是混凝土的一个品种,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填充包裹理论等仍适用,其施工、养护、验收等与普通混凝土相同.  相似文献   

3.
大坝防渗心墙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壁庄水库副坝防渗心墙加固工程所需高性能混凝土,要求和易性好、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抗渗性能好、低弹模和高抗拉强度。为了满足该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在选材上掺加了粉煤灰、膨润土、黏土和外加剂等掺和料。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经4个阶段的试验研究:混凝土配合比综合试验、掺和料对比试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试验和微调试验,分析了各材料对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材料的最佳配合比及成型混凝土的性能测试指标,说明了该高性能混凝土满足性能要求。最后,经应用验证了该高性能混凝土满足工程需要,所建大坝加固防渗心墙满足设计指标,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4.
樟洋渡槽槽身采用现浇U形薄壳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标号高,槽身壁薄,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很高,为了保证渡槽的施工质量,工程项目部聘请了国内混凝土专家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专题的技术攻关,最后选定混凝土的最佳配合比。  相似文献   

5.
原材料是决定混凝土性能的主要因素,材料的变化将导致混凝土性能的波动。为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抗冻性、抗渗性等要求和施工和易性的需要,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必须进行优选试验。详细介绍了吉沙水电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原材料的检测、外加剂的选用及混凝土配制强度等,可供以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人们对工程仅要求和注重强度,忽视了由于追求水泥早强、高强及生产质量下降、使用环境恶劣等原因引起的混凝土过早劣化现象,此时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也主要以满足强度要求进行.混凝土的过早劣化迫使人们注重其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为主要指标.对不同的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有不同的"特殊性能组合".抗渗性是普通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指标,然而在具有高抗渗性的高性能混凝土中某些侵蚀性离子仍能在其中扩散,对此用侵蚀性离子的扩散性(以扩散系数表示)来评定其耐久性更为合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耐久性为目标,即满足侵蚀性离子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低扩散性.  相似文献   

7.
高性能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的传统组分中,掺入化学外加剂及矿物外加剂,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各的混凝土,具有低水胶比,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施工管理技术人员要严格控制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除应满足相应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外,还应根据混凝土酎久性要求,提出原材料品种、性能的特殊要求,确定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配合比.  相似文献   

8.
田艳 《陕西水利》2023,(7):117-120
水工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是控制水利工程质量最基础的环节之一,为满足高寒地区心墙坝对水工沥青混凝土各项性能的要求,以托帕水库工程为背景,结合丁朴荣公式原理,依次改变骨料级配指数、填料含量和油石比等配合比参数,进行水工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于孔隙率和间接拉伸强度及其对应的应变作为配合比评价指标,筛选出较优配合比,并进行单轴压缩、小梁弯曲、水稳定性、渗透性作为性能验证性试验,是否满足工程技术施工要求,可为高寒地区心墙配合比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因在设计、施工等方面面临诸多技术难题,被业界称为"新疆的三峡工程"。针对该工程泄水建筑物抗冲磨的具体要求,通过掺入高性能复合型混凝土改性剂,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配制了适合该工程施工并满足混凝土技术性能要求的C 40和C 50抗冲磨混凝土。在设计配合比时,通过减少混凝土中水泥胶凝材料的掺入量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以减少可能的温度裂缝,同时通过掺入高性能复合型混凝土改性剂来提高混凝土的致密度,经过现场验证,其工作性能和抗冲磨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使堵头混凝土施工满足工期及结构上的要求,混凝土采用掺M gO或M gO与UEA复掺技术,使混凝土达到适当的膨胀量,并逐步趋于稳定。通过近30多组各种材料的组合试验,得出了满足设计要求的施工和易性及强度等级而且性能较优的混凝土配合比。  相似文献   

11.
银盘电站按部位及功能分区,坝体内部采用碾压混凝土,坝体外部既有变态混凝土,也有常态混凝土;不同种类不同等级混凝土既要满足强度等级及变形性能要求,又要满足耐久性要求.介绍银盘电站纵向围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混凝土性能试验结果,设计满足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同时结合施工实际,对配合比的使用效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2.
头屯河水库放水涵洞作为水库泄流排沙的主要通道,运行多年,造成工作闸室和明流段底板磨损非常严重。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状况及施工条件,依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初步计算混凝土各种材料的用量,通过试配最终确定各种材料与水泥之间的比例关系,同时确定混凝土外加剂的最佳掺量,改善混凝土性能,满足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等要求。从而选出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性能良好,施工成本低,能够保证工程质量的最佳混凝土配合比。  相似文献   

13.
实验主要是采用铁矿石尾矿为骨料,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和易性要求的前提下,为节约施工成本和保护环境,提出了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的新的原材料取用渠道和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14.
抗冲磨混凝土配合比是水利工程枢纽溢洪道施工所依据的最重要技术参数之一。原材料的强度、性状及成分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其工作性能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为此,结合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溢洪道抗冲磨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从计算抗冲磨混凝土配合比的各种材料用量的研究入手,选用满足工程及规范要求,经济实惠的原材料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拌、再进行混凝土性能研究,选定最优的混凝土配合比。经溢洪道抗冲磨常态混凝土各方案配合比复核试验及相应的性能复核试验,最终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溢洪道抗冲磨混凝土施工推荐配合比。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乌江渡发电厂扩建工程混凝土的质量,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及施工配合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工程特点重点地讨论了外加剂的选择和应用试验,为扩建工程提供了切合实际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应用于工程后的抽样检测表明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外加剂优选及配合比设计,配制了满足三峡工程某码头吊梁设计及施工要求的超缓凝高强度混凝土,并研究了施工工艺对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混凝土具有轴拉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极限拉伸、抗压弹性模量、抗拉弹性模量、干缩率等力学及变形性能好,超缓凝,和易性优良且高流动性等特点。最后,对该混凝土的超缓凝高强度性能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世界在建的最高面板堆石坝,其左岸防淘墙墙体混凝土的浇筑须采用泵送的方式浇筑,向下泵送的深度在7~40 m之间,具有较大的施工难度,故混凝土在满足设计所要求的力学变形性能、耐久性能的同时,还必须满足良好施工和易性和粘聚性的要求.配合比试验和实际施工检测表明:左岸防淘墙混凝土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设计指标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为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要求以及和易性的需要,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优选试验。文中对丹东市三湾水利枢纽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试验研究,经综合分析比较,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地降低施工阶段水泥用量,有效地节约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9.
永圣渡槽是漳河灌区四干渠北干上的控制性工程,控制灌溉面积大,工程十分重要。本文依据永圣渡槽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及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采用多种检测和试验方法,对拟用于渡槽施工的各种原材料、主要技术性质以及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试验,对混凝土试块的干缩、抗冻、抗渗、抗硫酸盐侵蚀等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提出了用于渡槽槽身的混凝土最优配合比,为渡槽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广西梧州旺村电站门槽二期混凝土施工浇筑时对断面复杂,钢筋密集的关键部位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通过增加粉体材料适当增加浆体体积和通过添加外加剂的方法来改善浆体的粘聚性和流动性来配置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提出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思路且通过试验证明满足施工和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