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朝山水电站地下厂房顶拱开挖施工中,通过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现场试验研究,对t4凝灰岩夹层出露的Ⅳ类围岩地段,采用树脂锚杆及湿喷钢纤维加钢筋肋拱混凝土支护方案,取代了钢筋混凝土衬砌方案,解决了地下厂房关键性技术问题。施工中严格控制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及其施工工艺。观测结果表明。该支护技术安全可靠,保证了地下厂房顶层开挖支护的施工安全和工程永久安全。  相似文献   

2.
胡建立 《四川水力发电》2004,23(4):85-86,99
介绍了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在支护前的配合比试验研究以及在支护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根据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所具有的性能(良好的韧性和延性),阐述了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在地下洞室支护中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叙述小湾水电站地下厂房工程湿喷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过程,以及在喷射支护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尤其是施工工艺的控制;由于加强质量检查,采取现场钻芯检测厚度和强度等措施,从而保证了喷混凝土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俊平 《山西水利》2007,23(3):73-75
针对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和主变室复杂的地质条件,采用了喷射钢纤维混凝土进行支护。工艺试验和施工实践证明,在大跨度的洞室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进行支护,既节约了时间,又保证了安全施工,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彭尚仕  杨华全  石妍 《人民长江》2012,43(11):59-61
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地下电站主厂房顶拱和部分边墙的永久支护采用预应力锚杆和湿法喷射的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了给施工提供技术参考,开展了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初步设计的18组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良好,坍落度为110~140 mm;采用8604(液)和SA160(液)速凝剂,混凝土的性能差别不大;佳密克斯和哈瑞克斯钢纤维混凝土强度优于汉森钢纤维混凝土。根据试验结果及拟合的回归方程,推荐施工中采用水灰比为0.49的一级配钢纤维喷射混凝土,现场检测的喷射混凝土实际抗压强度满足C25的设计强度等级。  相似文献   

6.
喷射混凝土技术,已经成为地下工程和岩土工程支护中最有效的支护手段之一,它可以配合其它支护构件或单独地作为结构的永久性支护.结合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单层衬砌的研究现状、单层衬砌支护机理以及湿喷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特性等,介绍了在宜昌-巴东高速公路峡口隧道斜井中的应用,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结合官地水电站地下厂房工程实例,介绍在高地应力区大型地下洞室一期支护中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取得成功,以及对钢纤维的技术要求和具体的施工工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洞挖石方过程中所遇到的地质条件良好地段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进行永久支护,支护要求密贴、高强和柔性。从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力学特性、技术经济指标、材料使用、施工工艺等方面对喷射钢纤维混凝土进行了阐述。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经本工程应用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湿喷钢纤维混凝土在拉西瓦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喷混凝土是地下洞室开挖支护最基本的方式。传统的干喷工艺存在粉尘大、回弹高、混凝土质量不稳定等缺陷。根据湿喷钢纤维混凝土在拉西瓦水电站地下洞室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湿喷技术在支护工程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钢纤维喷混凝土在引水隧洞永久支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隧洞工程中钢纤维喷混凝土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瑞典、挪威、比利时、德国、加拿大、南非、法国、美国、西班牙、芬兰和日本等国均制定了相应的设计和施工规范,大量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作为隧道的初期支护和永久支护.简要介绍了钢纤维喷混凝土在支护前的配合比试验以及在支护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尤其是对施工工艺的控制,并对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在地下洞室永久支护中的应用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通过该工程实践,将对其推广应用有进一步的促进.  相似文献   

11.
对梧州防洪堤堤基土进行了室内直接剪切试验、残余剪、三轴剪切试验、原位剪切试验及计算机模拟试验,通过对滑动带土体及非滑带土体进行计算,证明了原位直接剪切试验结果与实际边坡状态相符.当原位试验方法难以实施时,三轴试验是可靠性较高的试验,结果有利于工程安全.在缺乏原位试验与三轴试验数据时,直接剪切试验与室内直剪残余剪试验结果应适当降低,降低的程度与土质条件等工程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2.
静水压试验是管道工程检验的一道重要关口,为了检查禹门口东扩工程输水主管线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的工程质量,拟定了其管道静水压试验方案。该工程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直径为2 000 mm,试验管段长度为958.397 m,试验管段位于2号检修阀至木赞灌区分水口间。文中详细论述了试验的原则,试验的技术要求,试验段选择的技术依据,试验的准备工作和具体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3.
 以某水电站坝址左岸堆积体为例,采用室内土工试验中大剪试验和三轴试验 2 种试验方法,测得碎石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三轴试验比大剪试验测得的碎石土抗剪强度参数值更真实、准确。并进一步提出 2 种试验结果的适用条件:大剪试验中的快剪适用于渗透系数小、受荷速度快的高塑性粘土,各向异性且剪破面未知的土体不宜采用快剪,对于渗透性较强的粗粒土 , 快剪的结果较三轴试验差异较大;三轴试验中的不固结不排水试验适合于一般粘性土、砂类土,但特易扰动土除外 , 其试验结果较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4.
因风化花岗岩具有结构性强,遇水软化、常规钻探取原状土样难等特点,所以通过常规土工试验获得的风化花岗岩的抗剪强度和变形参数往往偏小很多。为了合理确定风化花岗岩的抗剪强度和变形参数,以福建平潭某工程为项目背景,对福建平潭地区具有代表性且结构性强的风化花岗岩地层开展了旁压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剪切波速测试和平板载荷试验等系列原位力学特性试验研究,通过相关理论对原位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推算了风化花岗岩的抗剪强度和变形参数。将旁压试验计算结果与平板载荷试验及室内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和验证,发现旁压试验计算结果与平板载荷试验推算的结果较为一致且明显大于室内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旁压试验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深部风化花岗岩的原状特性,利用旁压试验结果推算风化花岗岩的抗剪强度和变形参数是合理的。针对风化花岗岩,旁压试验是值得广泛推广应用的一种原位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15.
 粗粒土是土石坝的主要填坝材料,其力学特性研究是土力学热点之一,一般采用三轴试验来研究粗粒土的力学性质,由于试验方法的限制,很难观察到三轴试验过程中颗粒的运动。为了获得试验过程中颗粒的运动规律,研究粗粒土的细观变形机理,设计并开展了粗粒土二维模型试验。二维模型试验过程中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颗粒的运动,能定性地分析试样的受力变形特征。试验结果表明:①峰值偏应力随侧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峰后略有软化现象,体变随应变的发展先剪缩后剪胀,侧压力越小剪胀性越明显;②抗剪强度包线呈很好的线性关系;③颗粒破碎率随侧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在很小的侧压力下,就有颗粒破碎发生;④试样破坏时有较明显的剪切带。模型试验的上述规律和三轴试验成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二维模型试验能够反映三轴试验过程。  相似文献   

16.
帷幕灌浆试验是帷幕灌浆施工的重要依据,文中结合双乳山左岸帷幕灌浆试验,介绍了灌浆试验的施工方法,通过10个灌浆孔的透水率、单位注入量和1个检查孔的压水试验对灌浆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堆石料蠕变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堆石料是土石坝的主要填筑材料,其蠕变特性研究是土力学热点之一。蠕变试验的方法主要有三轴试验和单向压缩试验两种。三轴试验是研究堆石料常用的试验方法,其轴向变形主要是偏应力引起的剪切变形。而单向压缩试验,作为一种可以研究 K0 状态下堆石料的蠕变特性的试验方法,目前对此的研究较少。应用大型三轴仪(Ф300mm) 和大型叠环式固结渗透仪(Ф500 mm) ,选用双江口堆石料,分别进行了堆石料的蠕变试验,成果表明两种蠕变试验的剩余蠕变量与时间的关系都可以采用幂函数准确表达。三轴试验成果验证了九参数蠕变模型的通用性,根据单向压缩试验成果提出了简单的经验公式。最后对两种试验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单向压缩蠕变可以视为应力水平为 0.4 时的三轴蠕变,其不能反映应力水平对堆石料蠕变特性的影响。因此,要对堆石料进行蠕变研究,宜采用三轴蠕变试验。  相似文献   

18.
微水试验是进行岩土体渗透性测试的重要技术手段与方法。选取北京大兴隐伏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作为目标层,依据现场条件选择生产井,利用水位自动监测装置记录停泵水位恢复法,HSZK振荡试验法与注水试验法进行微水试验应用研究,发现获得的目标层渗透系数小于传统抽水试验结果。分析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试验方法的影响半径不同,而微水试验结果更能体现试验点岩土体的渗透性。此外,在裂隙与岩溶介质中运用微水试验要尽量减小、避免皮肤效应的影响,选择试验方法时要保证水位瞬时变化的实现,对于主裂隙,可以借助栓塞进行分段试验。  相似文献   

19.
廖品忠  艾凯  王国军 《人民长江》2016,47(15):87-90
为了解深圳抽水蓄能电站高压隧洞裂隙密集区岩体变形特性,针对衬砌前隧洞围岩开展了钻孔变形和岩体声波试验工作。与前期勘探平硐内承压板变形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裂隙产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认为陡倾角裂隙对钻孔变形试验结果影响较大、裂隙区的岩体变形模量普遍降低。研究成果对提高岩体现场变形试验的准确性及代表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粘性土基坑开挖的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润  严驰  徐余  阎澍旺 《水利学报》1999,30(12):0059-0064
本文详细描述了大型室内粘性土柔性板桩模型试验从设计、准备、试验到数据采集的全过程,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分析。考虑到土体中裂缝的存在将会对板桩的受力和变形产生影响,引进了断裂力学的基本思想并推导了土体开裂后的本构关系,开发出弹塑性有限元程序对模型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