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综述了镁合金化学转化膜如铬酸盐转化膜、磷酸盐转化膜、锰酸盐/高锰酸盐转化膜、锡酸盐转化膜、稀土转化膜、植酸转化膜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这些化学转化工艺存在的不足,并展望镁合金表面化学转化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镁合金表面有机物转化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镁合金表面有机化合物转化处理技术的现状、工艺、成膜机理、转化膜特性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植酸转化膜、单宁酸转化膜、自组装转化膜和有机金属化合物转化膜等工艺的研究现状,展望了镁合金有机化合物转化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铝合金非六价铬化学转化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几种铝合金非六价铬化学转化处理工艺,包括磷化、钛/锆系转化、钼酸盐转化、稀土盐转化、三价铬转化和有机硅烷转化的发展现状。指出铝合金非六价铬化学转化的工业化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以转化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为变量建立天然气转化的摩尔反应方程,分析天然气蒸汽转化及纯氧转化工艺的转化气量/天然气量、蒸汽分解率、转化气中氢含量及甲烷含量与转化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天然气、蒸汽转化工艺技术的最新进展。开发和应用绝热预转化工艺、预转化炉、转化换热器及组合式自热转化炉等新型转化技术,可改善管式一段转化炉的操作条件,节省燃料消耗,降低整个氨厂的能耗。在转化段引入一种新型的高温、高压预热气体工艺——里格特工艺,节能效果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6.
郑伟  刘万青  饶丹 《安徽化工》2010,36(z2):13-16
由于六价铬的剧毒性和可能存在的致癌因素,为了减少有毒废水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开发实用性强、环境友好型铝合金无铬化学转化膜将是化学转化工艺发展的方向。综述了几类铝合金无铬化学转化膜,包括锆钛类化学转化膜、稀土金属盐类化学转化膜、有机酸类化学转化膜、钴盐类化学转化膜、钼酸盐类化学转化膜、锰酸盐类化学转化膜、云母石类化学转化膜并详细阐述了各类工艺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7.
AZ91镁合金表面铈盐-硅烷转化膜对比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的浸泡处理,制备了单纯铈盐转化膜、KH560硅烷转化膜、铈盐硅烷转化膜和硅烷铈盐4种转化膜,结合FT-IR、SEM、EDS、Tafel、EIS等分析手段,对比考察了4种转化膜对镁合金耐腐蚀能力的情况,结果表明:铈盐转化膜和硅烷转化膜之间没有相互影响,均具有独立成膜的能力;铈盐硅烷转化膜和硅烷铈盐转化膜比单纯的铈盐转化膜和单纯的硅烷转化膜具有更好的耐腐蚀能力;铈盐硅烷转化膜和硅烷铈盐转化膜耐腐蚀能力的差别和原因,尚需要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铝及其合金的无铬化学转化处理工艺,包括波美处理法、稀土盐转化处理法、钛/锆盐转化处理法、钼酸盐转化处理法、有机酸转化处理法、硅烷转化处理法六种方法,并对铝及其合金无铬化学转化工艺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蒋瑞  任喜金 《中氮肥》2012,(1):54-57
天然气转化制取合成气有多种生产工艺,其中自热式换热转化以美国KBR、英国ICI、俄罗斯TANDEM转化工艺应用为主。我公司结合技改目标以及各转化工艺的特点,选用了俄罗斯GIAP公司的TANDEM转化工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预转化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并就预转化炉的选材、强度计算、焊缝结构等设计问题进行了论述。通过预转化可降低转化炉管的热负荷 ,提高转化效率 ,达到提高产量、降低能耗、延长转化炉生产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赵云鹏 《辽宁化工》2009,38(8):545-547,553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研究的催化剂体系有多种,包括铜基催化剂、贵金属为主要活性组分的负载型催化剂以及其他类型催化剂。其中,对铜基催化剂的研究较多,其催化性能也较好。目前选用的铜基催化剂以Cu—Zn系催化剂为主,综述了包括CuO—ZnO—Al2O3、CuO—ZnO—ZrO2、CuO—ZnO—SiO2等典型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二甲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环境友好有机介成中间体,利用CO2合成碳酸二甲酯能有效利用C02资源,在环境保护和绿色合成化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利用CO2合成碳酸二甲酯有机金属催化剂、氧化物催化剂、碱催化剂、负载型金属催化剂、醋酸盐催化剂及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CO_2加氢合成二甲醚反应产物的快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DX-101和GDX-401耦合双柱,可有效、快速、方便地分析出CO2加氢合成二甲醚反应产物气中CO、CO2、水、甲醇、二甲醚等。考察了柱温、载气流速等对保留时间和分离度的影响,测定了相对物质的量校正因子,并应用于CO2加氢合成二甲醚催化剂评选,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对一种煤质活性炭吸附脱附含氮混合气中CO2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活性炭对CO2的平衡吸附量,实验对比了不同稀释气体下CO2的动态吸附容量,对含氮混合气中影响CO2吸附选择性的因素进行了实验分析。考察了脱附条件对活性炭CO2吸附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活性炭吸附CO2容量大,对CO2的吸附选择性也比较高,是性能优良的变压吸附脱碳用吸附剂。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C301型铜基催化剂上由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合成甲醇的本征动力学.实验在合成甲醇工业操作条件下进行.选择由一氧化碳和由二氧化碳合成甲醇为该系统的两个独立反应,给出了这—对反应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6.
周建斌  郭斌  高洁 《河北化工》2006,29(10):27-29,62
二氧化碳是含碳化合物的最终氧化产物,造成了全球性的温室效应.概述了二氧化碳利用的研究动态,介绍了二氧化碳与水催化转化制合成气的方法.提出了化学法中催化剂的选择原则及二氧化碳化学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国内外以超临界CO2为介质的含氟聚合物的聚合反应研究,其中涉及氟烷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均聚和共聚,可熔融加工的四氟乙烯聚合物,离子交换树脂等。研究表明超临界CO2具有一般有机溶剂不具备的优点,在含氟聚合物的合成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陈健 《贵州化工》2011,36(3):23-26
二氧化碳废气的资源化利用是煤制合成氨生产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介绍了二氧化碳的主要应用,提出了煤制合成氨副产二氧化碳废气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碳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丽  李忠  谢克昌 《工业催化》2003,11(4):44-48
由CO2合成碳酸二甲酯(DMC)是一条对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都具有吸引力的工业路线。综述了以CO2为原料的两种合成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的最新研究。着重论述直接法合成中的催化剂以及反应条件对DMC收率的影响。CO2直接合成DMC有望成为一条重要的工业路线。  相似文献   

20.
Consumption of fossil fuel resources throughout the industrial era has resulted in an enormous increase in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in the atmospher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committed to reducing the atmospheric load of greenhouse gases and ratified the Kyoto Protocol. Chemical utilization of carbon dioxide captured from large scale stationary sources is one possible pathway to decrease the rate of emissions. Catalysi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se carbon dioxide utilization reactions. In this paper, the production of synthesis gas from carbon dioxide-containing secondary gases and carbon dioxide hydrogenation to methanol over copper-based zirconia-containing catalys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Pathways of carbon dioxide utilization are outlined, research done on carbon dioxide hydrogenation over copper-based zirconia-containing catalysts is reviewed, and the challenges of these reactions are reported. It is argued that direct utilization of secondary carbon dioxide from industrial sources can be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 developing sustainable industrial practices and a critical part in sustainable energy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