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l—Zn—Mg—Sc系热强可焊铝合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钪加入Al-Zn-Mg系合金中,可显著改善该系合金的许多重要的技术特性和使用性能。01970和01975合金就是在Al-Zn-Mg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强可焊热强铝合金。不含钪的Al-Zn-Mg系合金尽管含有多种过渡金属元素锆和钛,以及铜,并使锌和镁的成分最佳比,各含2.6%,从而使合金的可焊性增强,但由于铜的加入,使合金焊接时生成裂纹的倾向增大了。采用添加钪元素后,将使由铜引起的焊接裂纹倾向完全消失。由于采用钪合金化元素,还进一步保证了晶粒的细化,保证了该合金系即使在铜含量处于高位时,也具有较高的抗焊接热裂纹特性。现将01970和01…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Al-5.5Cu-4.5Zn-0.8Mg合金挤压棒经过465℃淬火后再以不同的时效制度处理,合金组织和性能变化的规律.固溶处理后合金组织中存在着较多的未溶相质点;时效时在α相基底上形成脱溶物晶核的同时,未溶相质点作为脱溶过程中化合物析出依附物而长大,在采用120℃/6小时 150℃/14小时双级时效制度的情况下,脱溶物质点的总数要比采用130℃/20小时时效的多一些.130℃时效时,合金强度(σ_b)最多能够达到382兆帕,而双级时效后σ_b最大值为404兆帕,平均值约为398兆帕,高于技术条件的要求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通过微孔漫射器的氯-氮混合气体除气和陶瓷滤床过滤对Al-Mg及Al-Zn-Mg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应力腐蚀开裂性能的影响,还研究了微量Li对这些性能的影响,为研究其应力腐蚀行为,“C”形试样是按ASTM G38标准制作的。改进的除气和过滤法可减少氢含量,细化晶粒、改善抗应力腐烛性能,因而最终增加了这些合金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4.
Al—Zn—Li—Mg—Cu合金在433K的时效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透射电镜(TEM)和Vickers硬度计研究了Al-Zn-Li-Mg-Cu合金在433K的人工时效行为,结果表明,在等温时效动曲线上存在双阶硬化行为。第一阶段硬化起因子合金基体上沉淀析出的δ′相(AlLi) 时效强化效果来自δ′相;随着时效的进行,到达第二时效硬化峰,在合金基体上除了δ′相外,大量析出一种具有准晶结构的沉硬化相(命名为X相),此时,时铲强化效果来处自δ′相和X相,在X相的周围存在无δ′相析出区,表明X相含有Li原子,X相呈棒状,棒的长轴与基体的<110>Al方向一致,EDS测试表明,X相富集Cu,Zn和Mg。  相似文献   

5.
喷射成形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利用喷射成形工艺制备了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材料,研究了热挤压工艺与热处理工艺对材料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峰时效的情况下材料表现出了高的力学性能指标,抗拉强度达到754MPa,屈服强度达到722MPa,断裂延伸率达到8%,与采用传统铸造变形工艺制备的同类合金相比(σb≥610MPa,σ0.2≥580MPa,δ≥4%),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合金性能的提高与其基体中呈弥散分布的Mg7Zn3相有很大的关系,合金的主要强化机制是沉淀强化。  相似文献   

6.
7.
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的缝隙腐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有利民化学方法研究了Cu-Zn-Al形状记忆合金及其BTA钝化处理试样在Hank′s人工体液中的缝隙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人工体液中,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的耐缝隙腐蚀性能优于未进行热处理的Cu-Zn-Al合金,其作用机理是单相马氏体组织改善了合金的电化学行为,抑制了活性溶解,缝隙腐蚀的发生是由于形成了金属离子浓差电池。经BTA钝化后,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的耐缝隙腐蚀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RRA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已将回归应用于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RRA处理上。RRA即回归再时效处理,分三个阶段(T6状态、回归、再时效)。在RRA基础上又开发出T77处理,使7150合金和7055新合金的强度和耐蚀性有最佳的结合,并将在波音777客机上制做零部件。  相似文献   

9.
Al—Mg合金的挤压铸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挤压铸造方法研究了压力对Al-M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获得合格铸件所需的最小压力。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升高,Al-6%Mg合金的机械性能提高。对Al-6%Mg合金,其最低压力值应大于85MPa,才能获得组织致密的铸件;压力可提高β(Al3Mg2)相在α(Al)中的溶解度;在一定压力条件下,随着Mg含量的提高,挤压铸造Al-Mg合金的强度升高而延伸率下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电阻和膨胀方法研究了三种Cu-Zn-Al形状记忆合金在马氏体状态的塑性变形对马氏体转变温度、相变过程及转变循环滞后的影响。其中两种合金相变温度较高,在室温下即为马氏体状态。第三种合金A_f温度远低于室温。讨论了“第一次循环效应”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佟长青 《轻金属》1990,(6):61-64,F001
本工作研究了六种含Ce最不同的Al-Mg-Si合金型材的使用性能。结果表明,铈不仅能够提高该合金淬火人工时效状态型材的强度和塑性,同时不降低导电性能。但是,含Ce量高于0.05%时,随其含量增加而降低抗腐性能。  相似文献   

12.
添加微量Sb对Mg—9Al—0.8Zn合金蠕变抗力及微观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Mg-9Al-0.8Zn-(0.1,0.4,0.7)Sb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及其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添加微量Sb可以显著提高Mg-9Al-0.8Zn(AZ91)合金在150-200℃区间的蠕变寿命,大幅度降低其稳态蠕变速率。使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分析了高温形变前后试样的显微组织及变化,在此基础上探讨了AZ91合金高温蠕变机制及添加Sb对其抗蠕变性能的改善机理。  相似文献   

13.
Zr对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示差扫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研究了Zr对Cu-Zn-Al合金高温相变、马氏体正逆转变以及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Zr0.35wt-%时,能有效地抑制α,γ相析出,促进β_2→DO_3→18RM转变。(M_s-M_f)及(A_s-A_f)温度区间较窄,马氏体相变激活能最低,马氏体变体间界面的可动性好,形状记忆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Al—Zn—Mg系合金中,Zn、Mg是控制时效硬化过程的主要元素。在合金中,Zn、Mg含量增加,合金的强度随之增加,当Zn、Mg总含量达11~12%时,可获得最高抗拉强度,但合金的塑性大大下降。zn、Mg总含量<8%,zn、Mg的比值<2时,合金的结晶范围小,低熔点共晶较少,是合金组织与性能的满意结合。Al—Zn—Mg系合金的淬火敏感性低,为其淬火加热规范的选择提供了  相似文献   

18.
使用俄歇电子光谱仪对合金添加剂在新淬火,未充分时效、峰值时效和过时效状态的三元Al—5.5%Zn—2.5%Mg合金晶界处的含量分布情况进行了测量。AES深度分布图示出了Mg和Zn在晶界处的明显偏析,它与以前对相同合金的测量结果完全不同。还发现,这种明显的矛盾,可通过AES光谱的等离子损失特点来阐明晶界偏析情况面得到解决。用AES等离子损耗测量方法,即可测定Mg和Zn在晶界处的偏析,又能测定合金添加剂周围的冶金环境。还指出,过时效的Al合金试样,仅有部分Mg(占晶界处总Mg含量的一部分)进入了MgZn_2沉淀相,余者则集中分布在界面处的几个原子层内。  相似文献   

19.
Dion.  JL 彭规锦 《铸造》1990,(5):42-45
引言近些年,由加拿大罗兰达研究中心开发出的 3种Zn-Al合金,其化学成分和凝固温度范围分别见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20.
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RRA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已将回归应用于Al-Zn-Mg-Cu系高铝合金RRA处理上,RRA即回归再时效处理,分三个阶段(T6状态,回归,再时效)在RRA基础又开发出T77处理,使7150合金和7055新合金的强度和耐蚀性有最佳的结合,并将在波音77客机上制做零部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