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Planning》2014,(20)
中国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独树一帜,被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原因在于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丰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2.
园林·园林艺术·园林美和园林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园林美学涉及的园林、园林艺术、园林美的概念作了简明的论述,认为园林美是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相互融和而构成的一种特殊的美的形态,指出了园林美学的研究内容,并扼要地回顾了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3.
王玏  魏雷  赵鸣 《华中建筑》2012,(5):105-107
中国古典园林的完成多与画家有关,许多园林理论也与画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该文以王维的画论《山水诀》为研究基础,通过系统分析其画理,结合辋川别业这一园林实例,探讨了《山水诀》中的相关绘画布局理论与园林布局美学之间的关系,并总结了《山水诀》中的园林美学观点。希望通过对传统画理与园林美学的研究,在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式园林的工作中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黑格尔《美学》中译本正文与朱光潜先生所作注释中,均可看出黑格尔对受中国元素影响的18-19世纪欧洲园林评价不高,并且其中可能存在对中国传统园林美学价值的误读与遮蔽。作为传统园林代表的明清江南私园具有自成体系的美学特征,与黑格尔《美学》体系有相恰之处,也有超越之处。黑格尔哲学与美学体系在中国具有巨大影响,借鉴其角度来看江南私园空间,可以为对后者的普适性解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有利于东西方园林美学的沟通,并为传统园林手法的当代运用提供参考原则。  相似文献   

5.
徐永利 《古建园林技术》2019,(144):53-55转74
从黑格尔《美学》中译本正文与朱光潜先生所作注释中,均可看出黑格尔对受中国元素影响的 18-19 世纪欧洲园林评价不高,并且其中可能存在对中国传统园林美学价值的误读与遮蔽。作为传统园林代表的明清江南私园具有自成体系的美学特征,与黑格尔《美学》体系有相恰之处,也有超越之处。黑格尔哲学与美学体系在中国具有巨大影响,借鉴其角度来看江南私园空间,可以为对后者的普适性解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有利于东西方园林美学的沟通,并为传统园林手法的当代运用提供参考原则。  相似文献   

6.
徐永利 《古建园林技术》2019,(143):59-62转下期
从黑格尔《美学》中译本正文与朱光潜先生所作注释中,均可看出黑格尔对受中国元素影响的 18-19 世纪欧洲园林评价不高,并且其中可能存在对中国传统园林美学价值的误读与遮蔽。作为传统园林代表的明清江南私园具有自成体系的美学特征,与黑格尔《美学》体系有相恰之处,也有超越之处。黑格尔哲学与美学体系在中国具有巨大影响,借鉴其角度来看江南私园空间,可以为对后者的普适性解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有利于东西方园林美学的沟通,并为传统园林手法的当代运用提供参考原则。  相似文献   

7.
李旭佳 《华中建筑》2009,27(7):178-181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史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无论在园林结构还是表意手段上都与西方古典园林以及日本古典园林有着很大的差别。究其根源,则不可不察中国特有的文化氛围。儒、释、道三家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思想框架,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对中国园林施以影响:“道”之自然为其提供形象化的基础,“佛”之自我为其提供抽象化的依据,“儒”家的中庸思想则在二者之间提供了适当的“度”,来取得平衡。中国园林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创造出了别具特色的园林美学。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4)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散发的园林美让后人流连忘返。园林审美考察课程的设立对园林课程体系的设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理论学习角度而言,园林美学课程可以使学生对园林审美进行初步的理论学习;从审美考察角度而言,园林美学课程显然不能满足教师对学生园林审美实践的要求。文章对园林审美考察教学方法、如何进行审美考察等进行深入分析,目的是使学生在园林审美考察教学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解决旅游式的园林审美考察所带来的问题,以更好地完成园林考察审美课程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高穗 《四川建筑》2005,25(5):13-15
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之美,将个体融入自然之中,充分体现了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在唯理主义的指导下,追求对自然的征服和驾驭.中国与法国的古典园林作为东西方园林艺术的代表,其园林美学思想,造园风格等都烙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比两者的特色,将会对古典园林的保护与发展有更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的建造特点,从历史学、园林美学、园林哲学等角度,对中日园林的造园思想和意境表达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中日园林产生的文化背景和自然因素,对古典园林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洪海  唐安惠 《山西建筑》2007,33(29):351-352
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分布,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几种造园手法,展示了我国古典园林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促进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研究,从而推动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园林”的概念出发,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做了初步的探讨。指出在继承中国古典园林优秀成果的同时,更应该结合当前实际,努力使中国当代园林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庭风 《中国园林》2002,18(1):61-64
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和日本的古典园林进行了造园环境、园林历史、园林类型、造园思想、造园手法和园林游览等6个方面的比较,从而得出,中日古典园林在6个方面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人间仙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追求与力图体验的美好空间,是生活的一类审美理想。名山及苑囿园林游憩,即这类追求和理想的模糊实现。此前,有关中国园林史的研究论及园林起源与宗教关系时,多谈到秦汉方士神仙说的影响,例如将所谓海上“三神山”引入帝王苑囿,其实在此种建构思想产生之前,还有一个将仙境从天上搬到地下的转换过程。本文通过研究传统经典文献中的相关记述,解析这种神仙空间的思想转换,认为在巫、方士及神仙家虚拟仙界基础之上,由一统天下的绝对集权统治者及其政治文士,促使并形成仙界从“天上”到人间的转换。真正的生命享受的仙境,还是在人间。这一唯物实在的仙境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历史上的游观风景的审美与建设。  相似文献   

15.
传统乡土园林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乡土园林较之城镇中古典园林更具率真性与自然性,其归真返璞的意义更高于其他类型的园林,也更贴近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对传统乡土园林环境进行专题研究,总结其理论精华,在继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构建现代村镇园林与环境规划设计的新理论体系,对正确和科学地指导现代村镇园林环境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进选  付晓渝 《山西建筑》2007,33(6):350-352
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植物,从其植物的选用特点及配置特点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苏州古典园林充分发挥出了自身的地域特色,创造出了风格鲜明的江南园林,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私家园林的代表流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园林蕴含丰富而独特的健康思想与经营理念,其理论与思想有待深入阐释与梳理归纳。通过查阅古籍资料、结合传统医学理论,挖掘与分析古典园林营建中康养思想的生成环境与养生内涵,并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例,探析其在健康思想引导下的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为目的的园林建构活动与健康生活。从健康科学含义出发论及知觉、感觉、肌体三大方面,从健康环境决策、健康园景营建、健康园居生活等方面进行论证,进而获得现代语境中古典园林健康思维的生成机制,并对其在当代健康园林设计中的理论价值进行总结与展望。研究成果对充实当代健康园林理论,促进以健康中国为导向的风景园林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韩璐 《山西建筑》2010,36(24):353-354,366
详细介绍了大唐芙蓉园的规模、布局、风格、特点,深入分析了中国园林的兴起及发展历程,归纳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探讨了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内在联系及自身特色,以期对现代园林设计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要宇 《山西建筑》2006,32(16):328-329
研究分析了苏州留园对我国古典园林的处理手法和艺术风格的提炼和升华,弘扬了我国古代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以宏顺梅园为例,探讨了如何将中华古老的梅花文化融入园林设计与梅园景观建造之中,通过园林造景要素符号的变形、夸张、寓意、组合,达到外在的梅花园林景观形象与内在的梅花文化趣味的妙合,从而创造出高文化品位、耐人寻味的梅园景观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