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波系统是无损探伤加速器的重要部件之一,它产生频率2 998 MHz、脉冲功率2.6 MW的射频信号,并经传输波导馈入加速管,在加速管内形成驻波电磁场,加速电子到能量9 MeV。 为了保证磁控管稳定工作和运行,采用高功率四端环行器隔离加速管的反射,采用紧凑型定向耦合器分别对入射与反射的射频信号取样,监测功率电平、频率与微波包络波形,同时为自动频率控制装置提供鉴相信号,使磁控管工作频率自动跟踪加速管的谐振频率,从而获得稳定的能量与最大剂量率输出。波导系统充入0.18 MPa的六氟化硫,防止射频电击穿,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该系统提供…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制中的100 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微波系统中,功率分配器和加速波导的终端均需要高功率微波负载,用来吸收剩余的微波功率,减少高频能量的反射及向空间辐射,以保证人身安全及设备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环形磁化系统(TOMAS)是一个简单的磁化环,它用微波产生的等离子体来研究壁处理方法。在TOMAS装置中,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是用频率为2.45GHz的微波和相应的共振磁场为87.6mT产生的。本文描述该装置和用甲烷等离子体膜沉积的第一次运行经验。  相似文献   

4.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低杂波耦合结构——多结波导阵天线。在这种天线中,功率分配是通过矩形波导的E面结来实现的,相邻波导间的相位差则利用在子波导中插入不同长度的聚四氟乙烯介质块来获得。使用这种多结波导阵天线,我们在HT—6M托卡马克装置上成功地开展了低杂波电流驱动实验,取得了ηCD=0.55(1O~(13)cm~(-3)·m·kA/kW)的好结果,并在很低的微波功率水平下观察到了对MHD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微波系统是10MeV加速器的重要部件之一,速调管产生频率2856MHz、脉冲功率5MW的射频信号,经传输波导通过耦合器馈入加速管,在加速管内形成行波加速场,加速电子束到设计能量。为了保证加速管工作在行波状态,剩余的微波功率用水负载加以吸收。  相似文献   

6.
由两道8mm波段,一道4mm和一道2mm波段组成的四道微波干涉仪已经用在HL-1装置的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测量上。2mm微波干涉仪测到了接近5×10~(13)(cm~(-3))的平均电子密度。在多道微波干涉仪的可测密度范围内,我们测得了HL-1装置等离子体小圆截面上的电子密度分布。利用微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由两道8mm波段,一道4mm和一道2mm波段组成的四道微波干涉仪已经用在HL-1装置的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测量上。2mm微波干涉仪测到了接近5×10~(13)(cm~(-3))的平均电子密度。在多道微波干涉仪的可测密度范围内,我们测得了HL-1装置等离子体小圆截面上的电子密度分布。利用微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HT-72.45GHz低混杂波系统利用相控波导阵列将微波能量耦合到等离子体中。本工作基于二维线性耦合理论,主要利用Step+Ramp的等离子体密度剖面模型,详细分析了HT-7装置上各种关键参数(如边缘密度、密度梯度、相邻主波导相位差等)下低杂波波导阵列天线的耦合特性。分析表明,通过调节主波导之间-90°~90°的相差,天线的n谱可在1.93~3.15之间灵活调节;当天线口边缘密度为0.5×1018~2×1018m-3时,波导阵天线的反射系数可保持在5%以下,方向性系数很大;主波导之间相位差的改变对波导阵的驱动效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前期试验和资料的分析,结合微波电场分布与实测温场分布对比结果,利用Ansoft HFSS软件进行了200 L规模微波桶内干燥装置的设计。并利用200 L规模微波桶内干燥装置开展试验研究,研究表明,HFSS软件的模拟结果可以指导实际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0.
微波系统是无损探伤电子直线加速器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它包括微波的产生、传输、监测以及保证系统稳定工作的充气装置和自动频率控制装置。 MG5193型磁控管工作频率2998MHz,输出脉冲功率2.6MW,平均功率2.6kW,经过方圆转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原静止式微波激活氚标记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建立了全部采用无油真空活门、专用于微波激活氚标记的真空装置。利用微型离心式风机或玻璃往复式循环泵使氚气在标记系统中实现强制循环,并由两台微波发生器分别驱动Evenson式和Mccarrol式两个谐振腔同  相似文献   

12.
在HT-7托卡马克放电实验中,使用N∥谱实时可调,频率在等离子体低混杂波频率范围,功率达150-200kW的大功率微波,辅助托卡马克装置的加热场进行了等离子体放电。在低环电压下实现了托卡马克的成功启动。使用这种方法使HT-7装置的启动环电压由通常的20V左右下降到5V以下。这相当于实现了放电启动的最大加热场副边场强由2.5-3V/m降低到0.6V/m左右。实验还观察到,在这种微波辅助低环电压启动条件下,气体电离过程和等离子体电流建立过程中的伏秒数的消耗,初始等离子体的辐射等一系列不同于单纯欧姆放电过程的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行波加速器中,为使微波功率以较小的反射馈入加速管中,及将剩余的功率耦合到输出波导中,均需用耦合器实现阻抗匹配和波形转换。对于这样的耦合器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必须与输入波导很好的匹配,以利于耦合进最大的功率,以达到最大的加速梯度;2)必须工作在谐振频率,且要求功率是以恰当的相位在结构中前进;3)对束流必须有最小的负作用;4)耦合器的表面场不能高于内部场。  相似文献   

14.
微波放电激活氚标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流气式双谐振腔微波放电激活氚标记方法,所建立的微波氘标记装置中,使用特制的玻璃往复泵实现了氚气的强制循环,使用两台微波发生器分别驱动两个谐振腔,诱导氚等离子体的产生,以进行氚标记。 研究了在微波氚标记时溴代环磷酸腺苷的脱卤和脱氢睾丸酮的加成作用,以期利用它们来合成高比活度的氚标记化合物。讨论了引入钯催化剂对微波氚标记,及微波氚标记过程中脱卤和加成作用的影响。介绍了一个样品进行多次重复微波标记的技术,用这种改进的微波氚标记方法可以同时合成多种氚标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原子能科学技术》2005,39(1):32-32
本实用新型的微波等离子体炬全谱仪属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用多波长同时检测的光谱装置。其结构包括微波功率源系统、样品引入系统、微波等离子体炬系统、光路系统、分光检测系统和计算机系统。微波功率源系统设计为内置水冷式;光路系统由凹面反射镜和光纤组成;分光检测系统采用平像场光栅与紫外增强阵列检测器相配合,  相似文献   

16.
低能强流离子束装置的远端控制采用计算机控制。控制系统由100kV电位台架前端控制、60kV电位台架前端控制以及地电位控制台架构成。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100kV电位台架上被控制设备有微波电源、励磁磁场电源和进气控制组成;60kv电位台架上有螺线管电源、开关磁铁电源、前抑制电源、分子泵电源、  相似文献   

17.
采用2.5、5、10、15和20 mW/cm2强度微波辐射HeLa细胞20 min,观察了不同强度微波辐射对HeLa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微波辐射的细胞生长受到抑制,数量明显减少,细胞皱缩变形,体积缩小。随着微波辐射强度的增加,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呈现剂量依赖性。5、10和20 mW/cm2微波辐射的HeLa细胞培养24 h后,G2/M期的比例分别为11.6%、14.5%和18.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微波辐射可将细胞阻滞于G2/M期。微波辐射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水平下降,Bax和Caspase-3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证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cl-2表达水平下调,Bax和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承担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优先发展项目“核电站废物最小化技术”之“浓缩液、废树脂干燥装置研究”课题研究中,三废治理研究所的高超等人采用国内放射性三废处理领域未用过的微波技术开展废树脂桶内干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清华大学微型脉冲强子源的速调管快速驻波比保护系统。该保护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速调管输出波导内驻波比进行检测。若驻波比大于设定阈值,则系统动作,在1μs内切断速调管前级微波信号源和系统触发信号,同时向CPHS安全连锁系统发出连锁信号,从而保护速调管避免因反射信号过大而损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核科学与核技术的发展,高丰度同位素的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极大地限制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发展高产额、高效率的电磁同位素分离装置。离子源作为电磁同位素分离器中的关键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目标同位素的分离与产额。设计了一台2.45 GHz微波驱动的离子源用于稳定同位素电磁分离器的注入,目标是在引出能量40 keV下产生20 emA Xe+及5 emA Mo+。为了获得高密度等离子体,设计了双线包螺线管产生放电磁场,并通过仿真软件CST微波模块计算优化了高耦合效率的磁场位型和匹配波导。为了产生强流金属离子束,设计了内置放电室坩埚熔化金属氧化物。模拟结果表明:当加热丝电流为70 A时,坩埚温度最高为917℃,可以高效地产生金属钼蒸气,进入放电室进行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