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进行嵌入式系统的软件设计过程中,应用层GUI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由于实时操作系统的引入,用户界面的设计就从传统的顺序执行变成了以消息驱动方式进行用户界面响应.采用了OOP的思想,构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通讯终端系统(包括GSM通讯终端,PHS通讯终端,CDMA通讯终端)软件设计中通用的GUI模型,并给出了在C语言开发工具下的实现,以一个待机状态下主菜单界面讲述了模型中状态迁移的具体实现过程.该GUI模型具有结构简单,实现方便,便于扩展等特点,目前已用于笔者开发的PHS移动终端的系统软件中,实践证明该模型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自适应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是应用系统能否成功实施与使用的关键,基于此提出了将多Agent系统引入用户界面设计中.分析了交互Agent模型的性质、作用和结构,讨论了几种典型界面模型的特点.实现了一种通过广义状态转移网络学习、进化、预测用户行为并能自主动作的自适应界面Agent模型,并结合应用实例说明了其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开发了一个运行于MATLAB环境的极点配置和状态观测器设计GUI辅助工具,帮助设计人员快捷、直观地完成相应的系统设计与仿真任务.在论述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以Matlab GUIDE为开发手段,进行该GUI辅助工具的设计.该设计的图形用户界面由GUIDE中的控件编辑、组合而成,控制算法通过调用Control System Toolbox中的命令函数来实现,为了实现不同控件callback subfunction代码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global将要求共享的变量申明为全局变量.该GUI辅助工具可以做为Matlab SISO Design Tool 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
由于周期性边界条件和cooper算法划分网格的需要,在GAMBIT中需要做面链接。为了在用户界面(GUI)中减少设计人员做面链接时的大量手工劳动和重复劳动,为了在文本界面(TUI)中实现面链接自动化,采用自上而下的软件设计方法和journal file技术,设计了一个面链接自动化的模型。利用该模型对43个叶片的前向多翼离心风扇的面链接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用户界面(GUI)中鼠标点击次数从187次减少到7次,大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而在文本界面(TUI)中,实现了自动化面链接。该测试在GAMBIT2.3.16通过,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5.
赵欣  陈道蓄 《计算机工程》1999,25(1):9-10,56
描述了一个“升放式Java可视化用户界面开发工具”,重点描述了该系统的通用接口模型及其动态扩充模型的设计思想、组成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基于嵌入式ARM-Linux和ZigBee的自动煮糖控制系统GUI的设计与实现过程,并给出了国际化以及不同语言之间动态切换的详细步骤.系统已成功运用并且运行良好,良好的图形化用户界面有利于现场操作,提高人机交互程度,能够满足工艺的要求.同时也为嵌入式领域中的GUI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7.
OPE模型是一种较好的用户界面模型,它用面对象的方法将弹出式状态转换网络模型和事件处理器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户界面的设计,实现变得相当规范和容易,本文在简单地介绍了OPE模型后,针对OPE在描述层菜单时需要较多的状态转换规则的问题,提出了可变状态的概念,并将此概念了引入了微机版UIMS系统-Fastool中(Fastool是OPE模型一个特例的实现),使Fastool在被用来描述层次菜单时更简  相似文献   

8.
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即面向用户的计算机接口的图形化表示。本文主要介绍了GUI的艺术设计要点,并且提出如何设计一个生动的,合理的,艺术性的,清晰的图形化用户界面的建议和方法。尤其强调了在设计用户界面的过程中形式美感的构成与追求设计细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用户管理是保证CSCW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根据CSCW环境下用户界面管理的需求设计了动态用户管理模型,并在用户身份认证、用户权限管理和用户界面生成等三个方面对其实现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了已有的一些用于描述和控制用户界面的模型之后,提出了一个新的用户面模型-基于网络叠加运算的用户界面模型(OPE)模型,该模型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以及网络叠加运算使事件处理器模型和状态转换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本文系统全面地对OPE模型及与此相关的概念进行了,根据该模型形成的一个用户界面管理系统(Fastool)已在SGI的UNIX环境和微机的DOS环境下实现,并已得到了很好  相似文献   

11.
情景化设计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起到了提高信息传输和接收速率的作用,使信息的传达更加顺畅。情景化设计适用于各种形式的展示空间,比如博览会、展览会、博物馆、商业卖场、橱窗展示等等。情景化设计可以准确体现展示主题,并且能够满足目标观众的各种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总结出情景化设计应用在展示设计中的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对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仿生设计,符号设计等常用手段的影响深远,并且这三种手段已经影响了彼此。本文通过大量例证分析的方法,从研究三者之间迥异,到探析两者之间的结合,直至挖掘三者之间的结合产物,从而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它们,应用于设计,创造出更好的设计,服务于生活,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变压器CAD系统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案和关键技术.该系统基于VB和AutoCAD的VBA技术开发.实现了优化计算.统计报表和参数化绘图的自动生成.系统运行稳定,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情景交融是园林景观设计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文章介绍园林景观设计中情景化设计的概念,提出从主体感官体验出发,注重“五感设计”,从设计过程出发通过立意、命名、取材、造景手法,强调以情入景,实现传情达意、情景交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叙述性设计方法是一种沟通艺术领域理性与非理性的尝试,在设计领域正逐渐发挥其作用。本文简述了叙述性设计的概念和源起,并进一步归纳了叙述性设计的主要理念和方法。同时,试图以产品的使用过程为切入点,为叙述性设计理念与产品设计的结合寻找新的契机,为产品设计表达提供新的动力和灵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类比设计法进行分析,接着介绍了它的创新点及与其他方法的区别,着重分析了类比法的分类以及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类比法的不足之处和它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work, a sampled-data nonlinear observer is designed using a continuous-time design coupled with an inter-sample output predictor. The proposed sampled-data observer is a hybrid system. It is shown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robustness properties of the continuous-time design are inherited by the sampled-data design, as long as the sampling period is not too large. The approach is applied to linear systems and to triangular globally Lipschitz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eep submicron (DSM) VLSI circuit designs, many issues such as time closure and power consumption are making the physical designs more and more challenging. In this review paper we provide readers with some recent progress of the VLSI physical designs.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floorplanning and placement, interconnect effects, modeling and delay, buffer insertion and wire sizing, circuit order reduction, power grid analysis, parasitic extraction, and clock signal distribution are briefly reviewed.  相似文献   

19.
设计素描在设计艺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设计素描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分类,并从设计素描的造型功能、视觉思维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阐述了设计素描在设计创作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审美特色和思维方式,为我们认识、理解和感悟设计素描在设计创作中的作用提供了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严华  张欲蓉 《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21(5):172-175,108
为了应对系统中通讯接口的日益多样化,基于设计模式提出了统一接口模型和数据到达通知模型,使数据源层的通讯接口解耦于领域层的功能模块,实现了接口的动态配置和同构冗余,并以一个电子对抗领域的典型干扰系统为例,说明了两个模型的设计思路、使用方法和关键代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