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英  王永生 《陕西化工》2010,(3):453-455
研究了α-萘酚与TritonX.100之间的共振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建立了TritonX-100共振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α-萘酚的新方法。在pH7.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在300.8nm,TritonX-100的荧光猝灭强度与α-萘酚浓度成正比,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36~1.80μg/L,方法的检出限为0.12ng/mL,RSD为0.7%-1.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0.9%(n=6)。该方法已用于尿样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pH=5.0溶液中,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MB)作用下,曙红Y-藏红T能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使藏红T荧光增强,亚硝酸盐的加入使藏红T在577 nm处发生荧光猝灭,其荧光猝灭程度与亚硝酸根的含量呈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能量转移荧光测定痕量亚硝酸盐的新方法。亚硝酸根浓度在1.0×10-7~5.0×10-6 mol/L范围内与荧光猝灭程度呈线性响应,方法检出限为8.0×10-9 mol/L。对1.0×10-6 mol/L的亚硝酸根标准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RSD为3.5%。将该体系应用于水样中亚硝酸盐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在pH 1. 0的溶液中,四环素对聚酰胺-胺(PAMAM)的荧光有显著的猝灭作用,结合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发现,动态猝灭、静态猝灭和能量转移猝灭共同导致了PAMAM的荧光猝灭现象。且四环素浓度在0. 000 25~0. 125 mg/mL范围内与lg(F_0/F)(F_0是加入四环素前PAMAM的荧光强度,F是加入猝灭剂四环素后PAMAM的荧光强度)存在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lg(F_0/F)=11. 808c+0. 002 9 (c为四环素浓度,mg/mL),相关系数为0. 999 4,据此建立了一种通过猝灭PAMAM的荧光来定量测定四环素的方法。方法已被成功用于尿样中四环素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6%~102%之间,方法检出限为12. 5 ng/mL。荧光猝灭法测定尿样中四环素的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回收率高,能满足尿样中痕量四环素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α-葡萄糖苷酶(α-Glu)催化底物2-O-α-D-吡喃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AA2G)水解和银纳米粒子(AgNPs)在碳纳米点(CNDs)表面的原位生成过程,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的荧光分析方法用于α-Glu活性的检测。α-Glu催化AA2G水解产生具有强还原性的抗坏血酸(AA);Ag+通过静电相互作用附着在CNDs表面,并被AA还原在CNDs表面原位生成AgNPs,同时由于二者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CNDs的荧光猝灭;荧光猝灭的程度与α-Glu的活性有关,由此可对α-Glu活性进行定量检测。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检测α-Glu的线性范围为0.1~2 U/mL和2.5~6 U/mL,检出限(S/N=3)为0.018 U/mL。常见的蛋白和生物酶对α-Glu检测无明显干扰,该荧光探针的选择性良好,在复杂样品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与α-Glu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弱碱性介质中,α-萘酚被双乙酰氧化为α-萘醌,α-萘醌与肌酸生成荧光化合物,该化合物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生成离子缔合物,使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增强,在1.44×10-9~2.00×10-7mol/L范围内,共振光散射强度(RLS)与α-萘酚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186.9c(×10-8mol/L)+84.89,r=0.999 1,检出限为4.31×10-10mol/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6.0%~104.0%,RSD=0.80%~3.42%,该方法可用于尿液中痕量萘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能量转移建立了溶菌酶荧光猝灭法测定槲皮素。荧光猝灭法研究了不同外界因素如溶菌酶浓度、最佳反应时间、pH及温度对槲皮素猝灭溶菌酶荧光的影响。淡竹叶、夏枯草提取液对溶菌酶的荧光均可产生强猝灭作用,槲皮素对溶菌酶荧光猝灭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8×10~(-7)~2×10~(-5)mol·L~(-1),相关系数R~2=0.9936检出限为1.31×10~(-6)mol·L~(-1)。并对夏枯草、淡竹叶两种样品黄酮含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荧光猝灭光谱(FS)、圆二色光谱(CD)、红外光谱(IR)研究了鹅掌楸碱(L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通过研究发现,鹅掌楸碱和BSA的相互作用机制为静态猝灭。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及热力学参数,根据热力学参数推断静电作用力是维系复合物稳定的主要作用力;通过探针反应判断结合位点在SiteⅠ处。根据F9ster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理论,计算结合距离r=2.58 nm,说明二者之间形成了LA-BSA配合物。通过同步荧光、圆二色及红外光谱证实了鹅掌楸碱的结合导致了BSA的构象发生了改变。红外曲线拟合定量计算结果显示,BSA的α-螺旋百分含量由50.8%降低到46.5%,表明药物的存在明显改变了BSA的二级结构。  相似文献   

8.
替硝唑对碳量子点的荧光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在pH值=7.10的PBS缓冲溶液中,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强度与替硝唑浓度在8.0×10~(-7)~2.0×10~(-5) mol/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方法检出限为2.3×10~(-7) mol/L。该方法用于样品中替硝唑的测定,回收率为96.2%~101.8%。通过比对碳量子点和碳量子点-替硝唑体系的荧光寿命和吸收光谱的变化以及改变温度环境后体系猝灭常数的变化趋势,确定该碳量子点与替硝唑的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  相似文献   

9.
采用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5-磺基水杨酸(SSA)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结果表明,SSA可以猝灭BSA的荧光且使BSA荧光发射峰蓝移,但峰形未改变;随SSA浓度的增大,BSA紫外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红移且强度逐渐增强;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计算得到BSA-SSA体系中供体(BSA)与受体分子(SSA)间距离为2.42nm。  相似文献   

10.
《化学试剂》2021,43(5):660-665
建立浊点萃取-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水样中无机砷形态的新方法。以派洛宁B为配合剂、Triton X-114为萃取剂,对As(Ⅲ)进行萃取。选择溶液pH值、派洛宁B用量、Triton X-114用量以及水浴温度为自变量,荧光值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分析和Box-Behnken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荧光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荧光值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H派洛宁B用量Triton X-114用量,且Triton X-114用量与pH、水浴温度存在交互作用。在最优条件下,As(Ⅲ)在0.4~4.0μg/L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025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37%(n=6),对于50 mL样品溶液,富集倍数为9.4倍。方法成功用于水样中无机砷形态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6.7%~105%,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王康林  于少明  陈敏 《广州化工》2010,38(12):22-24,36
目前工业上和军事上广泛使用的三硝基甲苯(TNT)类爆炸物,是一类高度有毒致癌物,若从土壤渗透到地下水中,则会危及人们的健康。检测硝基苯类爆炸物的方法有色谱质谱法,比色法,荧光猝灭法,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电化学法,表面等离子共振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痕量爆炸物的检测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其应用前景,并对各种方法的检测原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对硝酮化合物猝灭9-氰蒽荧光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的9-氰蒽/硝酮体系可能经历包括电子转移、能量转移及竞争吸收等不同的猝灭过程。其中α,N-二苯基硝酮对荧光猝灭遵循电子转移机制,分别形成猝灭剂和敏化剂的离子自由基,但硝酮正离子自由基不能导致环化反应发生,结果还表明:硝酮化合物的四π电子1,3偶极结构在猝灭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因此当光环化反应破环1,3偶极结构生成氧氮丙啶时,即失去其原有的猝灭能力,导致已被猝灭的荧光重新回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法(RAFT)合成了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聚苯乙烯-聚丙烯酸-聚苯乙烯(PS-PAA-PS),通过非均相合成法合成了叶酸修饰的聚苯乙烯-聚丙烯酸-聚苯乙烯聚合物FA/PS-PAA-PS,并用红外光谱证明其结构。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FA/PS-PAA-P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FA/PS-PAA-PS通过静态猝灭过程使得BSA荧光强度减弱,在22℃和30℃下,FA/PS-PAA-PS与BSA结合常数分别为1.2252×1014mol.L-1和1.0645×1014mol.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4124和1.2573,通过计算反应热力学参数值,可推断FA/PS-PAA-PS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到FA/PS-PAA-PS与BSA的结合距离为r=3.75 nm,表明FA/PS-PAA-PS与BSA之间发生了能量转移,BSA在FA/PS-PAA-PS的作用下发生的荧光猝灭属于非辐射能量转移的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综合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圆二色谱等方法研究了抗肿瘤药物甘氨酸-水杨醛席夫碱和邻菲咯啉混合配体的铜(Ⅱ)配合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的分析表明铜(Ⅱ)配合物能有效猝灭BSA的内源荧光。猝灭过程同时表现出动态猝灭特征和静态猝灭特征,猝灭机制为混合机制。圆二色谱结果表明随着铜配物的加入,能引起BSA的构象发生改变,其α-螺旋含量有所减少,肽链结构有所伸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无细胞百日咳纯化抗原中Triton X-100残留量,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 HPLC条件:Agilent SB 300 C18色谱柱(规格: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纯化水与甲醇的体积比为20﹕80;检测波长:225 nm;色谱柱温:30℃;流速:0.8 ml/min;进样量:10μl。对方法的系统适应性、专属性、线性、准确性、精密性、耐用性及定量限进行验证,并用建立的方法检测6批无细胞百日咳纯化抗原中的Triton X-100残留量。结果该方法检测6份10μg/ml Triton X-100的理论塔板数在1 550~1 580之间,Triton X-100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分别为2.59%和0.04%;12μg/ml的Triton X-100溶液和无细胞百日咳纯化抗原样品中,Triton X-100能与其他物质完全分离;在2~30μg/ml范围内,Triton X-100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01);该方法检测不同浓度Triton X-100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均在98%~102%之间,RSD均不超过2%;同一实验人员在不同工作日和不同检测人员在同一工作日用该方法检测供试品中Triton X-100含量的RSD均小于4%;改变流动相的甲醇比例和柱温后,6次检测值的RSD分别为0.95%和0.51%;定量限可达0.5μg/ml。该方法检测6批无细胞百日咳纯化抗原中的Triton X-100残留量均较低。结论建立的HPLC法系统适应性、专属性、线性、准确性、精密性、耐用性良好,可用于无细胞百日咳纯化抗原中Triton X-100残留量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对硝酮化合物猝灭-氰蒽荧光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的9-氰蒽/硝酮体系可能经历包括电子转移,能量转移及竞争吸收等不同的猝灭过程,其中α,N-二苯基硝酮对荧光猝灭遵循电子转移机制,分别形成猝灭剂和敏化剂的离子自由基,但硝酮正离子自由不能导致环化反应发生。结果还表明:硝酮化合物的四π电子1,3偶极结构在猝灭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因此当光环化反应破环1,3偶极结构生成氧氮丙啶时,即失去其原有的猝灭能  相似文献   

17.
荧光光谱研究吡虫啉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根成  王彦卿  张红梅  陶为华  唐树和 《化学世界》2006,47(12):730-733,761
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农药吡虫啉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农药分子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及结合热力学参数,热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上述作用过程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农药分子与BSA之间以氢键和范德华作用力为主;根据F rster能量转移理论,测得供体与受体间结合距离r与能量转移效率E;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农药分子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含蒽核心的第一代π-共轭不对称树状化合物PD-G1的光学性质研究发现:相对G-OH,共轭长度的增加导致了其在吸光、荧光发射强度与范围的提升,蒽核部分的吸光强度的增加,表明其能量漏斗效应; 荧光猝灭实验表明,能与缺电子化合物硝基苯、富电子化合物对二甲氧基苯形成离子对产生荧光猝灭(猝灭常数分别为144和169 L/mol),说明能同时作为电子受体与电子供体,且对2,4,6-三硝基甲苯(TNT)显示出良好的猝灭响应性,其猝灭常数能达到约557 L/mol,猝灭效率能达到74%,因此在光捕获、发光及荧光传感材料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木质素磺酸钠(LS)为原料,聚乙烯醇为黏合剂,制备了木质素磺酸钠荧光膜。通过荧光光谱仪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LS的形态和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硝基化合物和无硝基化合物对LS的荧光猝灭作用及猝灭机理,并将木质素磺酸钠荧光膜应用于硝基爆炸物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LS随着制备溶剂中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其荧光发射峰强度增加,分子之间发生缓慢聚集,且聚集体颗粒变大,具有聚集诱导发射(AIE)性质;硝基苯和对硝基苯酚均对LS的荧光猝灭程度高达90%,间二硝基苯对LS的荧光猝灭程度也有56%;苯、甲苯、苯酚、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醛和邻苯二甲醛等无硝基化合物对LS的荧光猝灭作用几乎没有。LS对硝基苯、间二硝基苯和对硝基苯酚等硝基化合物显示出专一、特异的高灵敏检测性能,该现象主要由光诱导电子转移机制造成的。浸泡过硝基苯/乙醇溶液、间二硝基苯/乙醇溶液和对硝基苯酚/乙醇溶液的木质素磺酸钠荧光膜的荧光猝灭程度分别为89%、 78%和100%。将硝基化合物溶液在荧光膜上涂写,在日光下观察不到笔迹存在,而在紫外光下能观察到笔迹部分有明显的荧光猝灭现象。  相似文献   

20.
黄小梅  邓祥 《化学试剂》2016,(6):543-546
在p H 7.4的0.20 mol/L Na 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阿魏酸与2,4,6-三硝基苯酚混合后,使得阿魏酸在激发波长355 nm、发射波长455 nm条件下荧光被猝灭,其相对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2,4,6-三硝基苯酚的浓度呈线性关系,从而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2,4,6-三硝基苯酚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0~100.00μmol/L,检出限为0.22μmol/L。本方法已用于环境水样中2,4,6-三硝基苯酚的检测,回收率为98.00%~102.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