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官场小说作为一种小说题材类型,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晚清谴责小说的出现意味着真正意义的官场小说的诞生,20世纪30-40年代国统区的政治讽刺小说和讽刺喜剧有力地推动了官场小说创作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官场小说的创作呈现出异常繁荣的局面,产生了“主旋律派”和“官场写实派”两大流派,标志着官场小说创作的又一高峰时期的来临。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的著作以简约、明朗、平白、蕴籍的语言风格开创一代文风.从海明威所创作的小说情节结构和叙事艺术两个方面来剖析这位伟大作家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3.
古典小说《三遂平妖传》作为中国神怪小说的开山之作,历来学者均从神怪小说的观念或作者与文本的考证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从小说魔幻书写的背后论证了其现实主义色彩;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小说中所传达的宗教信息与生活信息论证了小说是对现实生活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玛丽·巴顿》(1848)和《南方与北方》(1855)是英国工业革命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1810-1865)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以英国北部的工业城市为主要背景,描写了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人们的种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因此评论家们习惯上将两部作品归为工业题材小说。其实,由于创作背景和叙述视角的不同,作品体现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不同体验。本文从雷蒙德·威廉斯的“情感结构”理论入手,对盖斯凯尔夫人的小说《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进行比较和研究,从创作背景和叙述视点来分析并探讨盖斯凯尔夫人在不同时期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不同体验。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了林白小说创作过程中的转型问题。林白小说创作转型的表现,既有主题书写的变化,也有叙事形式的变化;林白小说创作转型的原因,既有社会现实的变动和女性写作的危机,也有作家自身的生命体验、艺术追求等方面的原因,而林白小说创作转型的现实意义和文学意义则在于其创作实践提供了一种人类可能性的存在图景,也为处于困境中的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时期小说创作呈现出两种新的独立的文学叙述方式与结构方式:意识流与生活流。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我国的“意识流”创作被单纯地看作一种技巧而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发展。在“生活流”小说创作中,由于知识分子放弃了干预生活的努力,从积极的人文立场上退却,一种极端世俗主义、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精神倾向在滋生、蔓延,应当引起人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甘肃乡土小说创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较大的突破,备受当代文坛关注.甘肃乡土小说呈现出较为独特的精神特征,展示了甘肃小说创作的文化品位,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当代乡土文学的发展格局.受作家自身因素和地域因素的影响,甘肃乡土作家需要进一步提升创作水平,促进乡土小说创作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论述了台湾新学“成熟期”与“战争期”的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杨逵的小说创作。笔认为杨逵的小说创作以高度的思想性将台湾新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中期以来,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真实观遭到了先锋派创作和新写实小说的严重挑战,真实性观念在两股新的文学潮流那里被赋予崭新的涵义.三种小说艺术真实观共生共荣,左右了80年代中期以后小说创作的想象空间和叙事走向.  相似文献   

10.
赵本夫小说中塑造了很多人事物景等灵异映像,用以表现其作品形象塑造的丰富性,拓宽作品的主题内涵,展现作者对乡土文化独特哲理思考,增强了作品的神秘魔幻色彩和诡异异质美感,开阔了乡土小说创作的理论范畴,丰富了乡土小说的创作实践,为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哈代小说大致分为性格与环境小说、罗曼斯和幻想作品以及精于结构的小说;它的基本框架是传统的现实主义,而其中表现出的,正是哈代小说的巨大社会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重复"是小说作品中常用的叙述手法之一,他与微观修辞中的"反复"辞格具有相似性,但亦有所区别.通过对小说重复现象的破译,可加深对小说结构的认识,为白话小说文体研究打开新的突破口.文中以重复叙述技巧为切入点,采用细读分析的方法,将西方现代小说理论与明清小说评点中的相关概念结合,对古代白话小说进行观照,归纳出意象、场景、情节三种重复叙述模式,并对各种重复现象对应的文本效果进行了具体解析.  相似文献   

13.
从作品塑造的女主人翁形象和传奇性情节两方面,分析了梁凤仪财经小说的艺术特点.小说中的女强人形象极富理想色彩,才貌具佳,传统美德与现代个性集于一身,身世离奇,经历不凡,小说的情节亦曲折多变,悬念迭至,结局往往出人意外,这是梁凤仪的财经小说所以畅销的两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狐是中国民间信仰的崇拜对象,狐故事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题材。不同历史阶段的古典小说中,狐形象经历了从“动物性”→“神性”→“妖性”→“人性”的嬗变。其中以唐代小说为代表,里面的狐形象经由了妖性狐向人性化狐的转变。中国古代小说中狐故事类型的嬗变一方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民间信仰从对象到内容的转变,一方面反映了古典小说创作观念由“实录”到“虚构”的逐步进化。  相似文献   

15.
田山花袋是明治时期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以大胆、冷静的笔触和新颖的艺术形式,深刻地揭露了人性的虚伪、丑恶以及明治时期社会与个人的冲突,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文通过对田山花袋的一些作品的分析,阐述了田山花袋小说的思想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哈代小说大致分为性格与环境小说、罗曼斯和幻想作品以及精于结构的小说;它的基本框架是传统的现实主义,而其中表现出的,正是哈代小说的巨大社会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何立伟的小说语言经历了从诗化、散文化向议论化、理性化的转变过程。主要表现为80年代小说语言讲究音韵节奏、含蓄内敛、优美的诗化,90年代以来小说语言注重日常语序、理性通俗、思辩抽象的议论化。  相似文献   

18.
《镜花缘》和《格列佛游记》是中西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两部小说都通过大胆的想象,利用虚构怪诞的情节和幻想讽刺的手法刻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作品中所描绘出的幻想世界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而现实的矛盾在幻想世界中则得到了更为集中突出的表现;同时两部作品对假学究、假儒生以及人性善恶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也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开明君主以及理想社会的向往和憧憬。就以上几点对两部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押沙龙,押沙龙!》是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现代小说艺术独一无二的一种艺术实验,这突出地表现在福克纳在小说叙事中尝试了一系列立体主义艺术手法,如多视角叙事、主观并置和拼贴等。主要探讨这部小说叙事中的立体主义拼贴艺术手法及其文本意义,这样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这部小说的丰富内涵以及在叙事艺术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试论贾平凹商州世界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出发,着重发掘其笔下女性形象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以图进一步对其小说艺术进行一次深层次的鉴赏和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