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毛冬梅 《工矿自动化》2013,39(5):103-105
针对大屯选煤厂浮选系统因采用人工调节方式而存在浮选效果差、药剂含量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浮选自动控制系统的改造方案,主要介绍了系统中浮选自动加药控制系统和絮凝剂自动添加系统2个部分的实现。实践表明,改造后的浮选自动控制系统减少了吨煤消耗的浮选药剂量,提高了浮选尾矿的灰分和浮选精煤回收率,并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  相似文献   

2.
在浮选自动化系统中 ,为保证浮选药剂的准确添加 ,药剂流量的测量非常关键。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电容式微差压变送器测量微小流量的装置及其工作原理、药剂测量管路的设计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1概述煤泥浮选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在选煤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浮选过程主要是从直径0.5mm以下煤泥中分选精煤的过程。它的主要过程是在煤泥中加入适量的捕收剂和起泡剂,进行充分搅拌,产生足够量的药剂气泡,并使精煤粘结在气泡表面,通过浮选机的刮泡机构...  相似文献   

4.
在浮选生产中,泡沫表面的气泡尺寸分布特征与浮选工况紧密相关。针对浮选药剂添加量变化会动态改变气泡尺寸分布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气泡尺寸动态概率密度函数统计特征的自动评估铜粗选药剂添加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B样条基函数方法获得PDF权值向量以表征气泡尺寸的分布特征,然后采用层次聚类方法中的最远邻聚类和模糊C-均值聚类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典型药剂添加量下气泡尺寸分布的权值向量进行特征学习,最后利用贝叶斯推理方法获得药剂添加量状态的评估结果。工业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时获得气泡尺寸概率密度函数,有效地实现药剂添加量状态的自动评估。  相似文献   

5.
针对矿物浮选过程泡沫大小分布随着药剂量的改变而动态变化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泡沫大小动态分布特征的具有自学习功能的浮选生产过程加药量健康状态统计模式识别方法.首先,通过泡沫图像分割、气泡尺寸分布核密度估计获得浮选气泡大小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采用无监督的最远邻聚类方法获得典型药剂量添加状态下的气泡尺寸统计分布特征集;然后,采用简单的贝叶斯推理方法获得测试时间段对应的药剂添加健康状态分析识别结果,并根据浮选生产工况状态的动态变化对各典型药剂状态下的气泡大小统计分布特征集进行在线学习修正.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实时获取泡沫尺寸分布的动态变化,实现浮选药剂操作健康状态的自动识别与评价,为进一步实现浮选生产过程的加药量优化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许多液位检测仪器都不能正确测量浮选机内浆体的液位这一问题,研制了浮选浆位仪,它采用导电率法,根据煤浆、矿化泡沫层和空气的导电率不同,得到了三种介质的相界面,从而求得浮选煤浆的液面和泡沫层的厚度。基于浮选浆位仪设计的浮选测控系统,实现了浮选过程的优化控制,通过在淮北选煤厂的现场使用表明,浮选浆位仪能适应浮选生产环境,并能有效地测量浮选机内的浆位;同时浮选控制系统根据其测量结果,对浮选过程进行反馈控制;使浮选生产获得了较高的精煤产率,并降低了浮选药剂用量。  相似文献   

7.
山西某选煤厂煤泥采用二次浮选工艺,浮选尾矿中存在的“跑煤”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选煤厂精煤产率。对浮选尾矿以及分级旋流器底流中粒径、灰分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浮选尾矿、分级旋流器底流中粒径>25mm的物料占比分别为25.10%、19.72%,灰分分别为7.82%、7.56%,虽然分级旋流器可回收一定量的尾矿精煤,但尾流中粒径>25mm的低灰分物料占比仍较高。为此,提出用高频细筛对分级旋流器底流进行分级处理,从而实现对粒径>25mm的低灰分物料高效回收。改造完成后,对高频细筛筛上物粒径、灰分成分进行分析,筛上物中粒径>0.25mm精煤产率达到54.49%、灰分为7.72%。通过采用高频细筛可提高浮选尾矿中精煤回收效率,现场应用后年可增加精煤产率约0.20%、创造经济价值约1560万元。  相似文献   

8.
浮选过程有严重的非线性、强耦合性等问题,目前仍没有精确的数学模型描述浮选状态;通过研究赤铁矿阳离子反浮选控制工艺过程,提出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泡沫图像纹理特征参数,采用粗糙集和LVQ神经网络理论建立控制药剂加入量的数学模型;经过现场应用与仿真对比,基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模型可以满足浮选控制的要求,较好地解决了浮选过程的自动控制问题,为最终建立可以应用于企业生产的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采用粗糙集并基于LVQ神经网络理论建立药剂添加量控制模型,基于图像处理的控制模型识别准确度在正常状态下能达到83.3%的准确率,可以满足企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汪家寨选煤厂煤泥含量大、灰分较高,在-0.5mm粒级煤泥混合浮选工艺中出现了跑粗或细泥夹带现象。为了充分回收煤泥中的可燃体,利用煤泥筛分、浮沉试验及分步释放试验对该厂的煤泥性质进行了分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别对煤泥混合浮选、分级浮选与二次浮选3种流程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浮选工艺最适宜该厂的煤泥浮选,可有效降低高灰细泥对精煤的影响,降低浮精灰分;该厂最佳浮选条件为煤泥入浮浓度为80g/L、煤油耗量为240g/t、2号油耗量为120g/t,浮选完善指标为45.63,浮选精煤产率为69.93%,灰分为11.88%,各因素的主次关系为2号油耗量>煤泥入浮浓度>煤油耗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图象识别的浮选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通过提取煤浮选泡沫层图象的特征量 ,建立数学模型预测精煤泡沫的灰份和浓度 ;将泡沫图象按结构进行分类 ,利用泡沫结构特征识别的LVQ神经网络模型建立浮选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霍尔辛赫选煤厂煤泥分选流程;通过分析及试验,找出了螺旋分选机分选出的精煤灰分升高的原因;通过在管路上增加一个三通并设置闸阀,对煤泥分选系统进行了改造。煤泥分选系统改造前后螺旋分选机截取器在相同位置时的精煤灰分分别为11.71%和8.67%,可见精煤灰分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顺和选煤厂将快开压滤机控制程序从现场控制柜“搬家”到室内上位机,使用西门子WinCC组态软件设计集控系统操作界面,并对PLC控制程序进行优化设计,增加物料运输设备控制和入料液位监控功能,通过工业以太网实现了快开压滤机在上位机上集中控制,改善了压滤机操作环境,避免了岗位司机现场操作时受到快开压滤机的高噪音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3.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矿用隔爆型馈电开关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基于ARM7的嵌入式系统集成到矿用隔爆型馈电开关中,实现了井下矿用隔爆型馈电开关现场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井下工业以太网的快速接入;地面监控站利用套接字编程,实现了与嵌入式馈电开关监控系统的交互;利用ASP.NET构建基于B/S架构的Web服务平台,实现了馈电开关的信息查询和远程智能监控。基于ARM7嵌入式系统的矿用隔爆型馈电开关监控系统提高了井下馈电开关的操控水平,也为煤矿井下其它电气设备的智能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健 《工矿自动化》2012,38(9):12-15
针对基于轨道衡计量方式和人工或单片机控制方式的传统煤矿装车系统存在的速度慢、精度低等问题,介绍了一种铁路快速定量装车站的组成及工艺流程,阐述了该装车站控制系统的配置以及定量装车、自动给料控制策略,并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工业性测试。采用该控制系统后,快速定量装车站对单节车厢及整列列车的装车精度均小于0.1%,单节装车时间小于45s,实现了快速精确装车。  相似文献   

15.
MPS系统是模拟实际工业生产中复杂控制过程的教学实训装置.该装置采用德国先进技术,集电气技术、PLC编程、传感器、气动等技术为一体,解决了学生不能在实际生产线上操作训练的问题.多数教学装置厂家给出的各站参考程序均通过辅助继电器编程,程序步数多,程序结构繁杂,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基于此给出了上料检测站的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方...  相似文献   

16.
煤矿监控系统本质安全型互连认证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煤矿监控系统结构复杂多变、互连设备类型众多且不断增加的特点,分析了我国传统的本质安全型互连系统认证方法、国外的接口参数认证方法和系列本质安全型标准对我国煤矿监控系统本质安全型互连认证的适用性,指出目前煤矿监控系统本质安全性能的判定依据只能是GB3836.4-2000 equ IEC60079-11:1999,提出了煤矿监控系统非总线型接口设备本质安全型互连认证采用参数认证方法、总线型接口设备本质安全型互连认证目前应采用系统认证方法的方案,详细介绍了参数认证方法和系统认证方法的实施要点及未来实现总线型接口设备本质安全型互连参数认证的途径;还提出了煤矿监控系统接口设备的设计原则,以及煤矿监控系统本质安全型互连认证方法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该文有助于煤矿监控系统接口设备本质安全型互连参数认证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薄煤层开采一直成为长期困扰我国煤炭行业的一个难题。为了彻底解决薄煤层的开采问题,必须在自动化采煤方面下功夫。而自动化采煤的核心就是采煤机的自动化,但采煤机的自动化又取决于采煤机的控制系统。因此,研制高可靠性的薄煤层自动化采煤机控制系统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薄煤层采煤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可编程序控制器在电厂输煤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某发电厂输煤系统的设计流程、总体结构和软件结构。该系统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三级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网络、综合实时管理系统和图形监控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电厂输煤系统的自动控制和监测。在下位机控制软件编程中,采用级式语言编程,有效地缩短了系统扫描时间和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主要分析33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炉协调控制方式系统(CCS)的基本控制方式、特点及机组在协调控制中煤量控制和煤量计算。CFB锅炉特性是具有较大的延迟和惯性,为了提高锅炉负荷的响应能力及消除煤量计算的误差,对燃料控制系统及给煤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燃料控制系统采用串级控制系统,该系统由燃料主控、偏置、给煤机控制等部分组成,保证相应负荷对煤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