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关于城市水系规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洪涝灾害、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城市水系规划旨在水系利用与保护、涉水工程协调,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水问题,不同城市的水系规划存在较大差别,而在规划内容上有向全面、复合型水系统规划发展的趋势。基于近10年内我国城市水系规划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城市水系规划的类别与特点,提出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原则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州南沙新区“六位一体”水系规划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水系规划旨在利用与保护水系,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水问题,从而为城市整体规划提供支撑。文章以广州南沙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南沙新区城市水系规划导则》,在分析区域水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区域存在的水问题,并根据水系规划的目标和定位,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空间、水交通、水管理和水经济六个方面探寻水系规划策略,进而从城乡水系、片区水系和功能区水系三个层次总结水系规划指引,希望能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城市水系规划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灵凤 《城市规划》2016,(3):95-102
山地城市水系在资源特色、空间特征、生态服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异于平原城市的特性,也因此带来系统破碎、用地割裂、生态防护不足等问题。山地城市水系规划对促进山地"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山地城市水系特征及建设面临的问题,从城市规划区、小流域、河段三个空间尺度提出山地城市水系规划方法,探索山地城市水系在系统组织、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中的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水系规划的多功能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敏 《华中建筑》2009,27(6):206-210
通过对我国城市水系治理的现状分析,结合实际城市水系规划的案例,提出了城市水系规划应具有多功能效应。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水系空间经常被侵占,导致城市内涝、水体污染、水生态破坏、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凸显。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带来系统化治理的思路,可有效解决城市水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厦门市苏厝溪流域为例,通过分析现状水系规划建设面临的问题,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要求,统筹城市空间与水系的关系,提出了水系全生命周期建设的策略及系统治理水系的措施,以解决城市开发过程中的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及水资源问题。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水系规划编制方法,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前期的规划管控、实施中的水系建设及后期的景观营造,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蓝世萍  曾伟先 《规划师》2007,23(9):22-24
水系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塑造城市景观空间环境的载体,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水系规划应坚持自然生态、多样性、亲水性等原则,注重对生态堤岸、自然生态景观的塑造,加强对水系和环境质量的保护,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以构建独具地方特色的城市水系环境.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山地水系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从实践角度出发,即在明确山地城市水系规划局限的情况下,提出海绵城市理论下的水系规划路径与实践方法,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婧 《城市规划》2018,(6):100-104
健康的水系是承载水系统多重功能的重要载体,是城市中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由于城市水系承担着生物栖息地、饮用水供给、行洪蓄洪、排水防涝、水质净化、景观游憩、航运等多重功能,如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水系及滨水空间规划中统筹协调多功能,实现水系可持续保护与利用是当前水系规划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50513-2009(2016年版)的修订为契机,结合规划编制案例,从生态优先、多功能统筹、空间协调等方面,探索将海绵城市理念落实到水系规划编制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伟玉 《城市建筑》2014,(9):356-356
城市水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笔者结合当前城市生态水系规划的现状,对水系的多功能效应进行了探讨,以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梁励韵  刘晖 《华中建筑》2012,(1):106-110
该文以佛山城市水系规划为例,总结了城市连绵区水系的自然特征和管理现状,探索在高度城市化的珠江三角洲网河区编制城市水系规划面临的难点和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从水体功能区划、岸线利用、滨水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若干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黄雯 《规划师》2005,21(8):91-94
美国的城市设计控制政策是以设计审查制度为核心,以设计导则为方向与依据,以区划法为依托的控制政策,它是美国规划体系发展过程中的新事物,旨在弥补区划法对城市形象、环境质量等不可量化因素控制的不足。给城市建设以美学与感观上的控制,以创造更好的城市空间形态与宜人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城市设计与现有规划体系衔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  魏羽力 《规划师》2007,23(6):87-89
目前,我国在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体系的衔接处理上,主要有三种思路可供选择:根据一体化理念,城市设计可作为各层次规划的必要构成,系统地纳入城市规划体系;根据专项化理念,城市设计参照专项规划的运行方式和审批办法,单独开展编制工作;根据双重化理念,城市设计可参与基础性研究,并将其成果纳入城市规划进行编制和审批.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城市增长边界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黄明华  田晓晴 《规划师》2008,24(6):13-15
2006年新版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及中心城区规划中要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用以限制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划定城市的建设范围.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是西方国家在对城市蔓延式发展反思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技术解决措施和空间政策响应,当前已成为美国控制城市蔓延发展最成功的技术手段和政策工具之一.我国与美国在发展阶段、土地制度、政治制度方面均存在差异,为了确保城市增长边界概念引入后与现有规划体制相适应,应坚持区域统筹发展原则,选择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线的确定模式,保障城市增长边界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钟苗  荆万里 《华中建筑》2008,26(11):84-87
结合我国当前市场经济、规划体制和社会环境的条件背景下城市设计导则编制的基本需求,该文尝试探讨了具有一定本土适应性的导则编制体系及作用方式,以层次递进的导则控制体系、强化管理手段与导控兼施的控制方式,实现城市设计成果的动态适应。  相似文献   

15.
城市设计导则可控体系的理性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设计体系中针对如何实现空间环境设计的具体指引和控制框架,是一种由设计性语言转译而来的管理性语言。随着现代城市发展内容的不断深入和复杂化,在城市设计体系不够完善,其地位、作用尚不明朗的前提下,导则设计更应超越可变性内容的限定,转而提供一种“理性”的控制框架,限定出城市建设及其管理的可变性范围,为后续的设计与建设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本文以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导则、佛山市中心组团新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为例研究,尝试建构一种理性的可控框架,提出将城市设计导则体系中的可控因素进行针对项目的重要性排序、明确导控类型、并形成引导城市建设的有效管理工具和综合作用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设计可以通过物质形态设计优化城市空间环境,减少城市开发对自然水循环的影响,促进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澳大利亚水敏性城市设计将城市设计与城市水文管理相整合,在设计对策、规划实施、项目实践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城市设计相关研究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城市水域空间作为一个独特的空间,一直以来都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点和亮点所在。该文通过对“海口市东海岸地区城市设计国际招标”整个设计过程的回顾,对东海岸地区的水域景观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该设计中不同水域空间的设计特色,探讨了城市水域空间的多样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城市和建筑群可对气候产 生重要影响,例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和暴 雨等。科学准确地评估城市对气候的影响并 据此提出规划改善对策已成为建设生态城市 和宜居环境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可 用于城市气候评估的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 发现以CFD耦合模型和WRF为代表的中尺 度气象模型具有优势,前者更适合建筑、城 市设计和详规尺度;后者更适合城市总规尺 度;利用GIS平台将气候评估结果与城市信 息数据库进行叠加分析或者绘制城市气候图 可以更好地对接规划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19.
校园设计导则作为基本原则贯穿校园设计的策划、规划到建筑单体设计程序,是整合校园整体设计的重要方法。本文以云南昭通师范专科学院新校区设计导则为例,详细介绍了其系统制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GIS在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勤  马建林  赵江波 《城市勘测》2010,(3):20-22,26
探讨了义乌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UPMIS)中GIS的技术路线和实际应用,以OpenGIS作为UPMIS的GIS应用框架,实现GIS与规划管理业务的无缝结合,在规划道路网、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管理、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审批和多媒体数据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