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成像目标的红外隐身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甲车辆红外隐身效果评估是研制新型装甲车辆,提高其生存力和战斗力的关键技术之一.建立了利用识别概率进行装甲车辆隐身效果评估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目标与背景纹理相似度的红外图像目标识别概率计算模型,计算模拟红外图像中装甲车辆的识别概率.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可以对战车的红外隐身效果进行评估,结合目标与背景红外辐射特性模拟软件可以对研制中的新型装甲车辆的红外隐身方案以及现役型号装甲车辆红外隐身改进措施的隐身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
宫伏安  刘静梅 《红外》2010,31(2):35-38
阐述了舰艇红外隐身效果评估的意义。通过分析影响红外导引头对舰艇进行探测的因素,确定了舰艇红外隐身效果的评估要素和评估准则。根据数学仿真试验和外场试验的特点,提出了舰艇红外隐身效果的数学仿真试验评估方法和外场试验评估方法。以发现概率进行评估便于隐身效果分析。采用数学仿真和外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可保证评估的全面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3.
从光电隐身技术内涵入手,介绍了红外隐身和激光隐身的表征方法,对隐身材料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光电隐身的表征方法和具体应用,对光电隐身效果的测量与评估做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激光与红外隐身的外场测量与效果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胡婷  徐泰燕 《激光杂志》2021,42(12):202-206
当前方法的目标隐身效果评估误差较大,无法满足实际应用要求,为了提高隐身效果评估的精度,提出了基于红外传感器的目标隐身效果评估数学模型.分析影响目标隐身效果评估精度的因素,通过红外传感器采集目标隐身效果评估数据,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目标隐身效果评估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模型可以获得理想的目标隐身效果评估结果,降低了目标隐身效果评估的误差,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超哲  李慎波  黄聪会  柴世杰  贾文铜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10):1004004-1004004(9)
评估飞机成像目标的红外隐身效果,对飞机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隐身反隐身作战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一种飞机成像目标红外隐身效果的评估方法:结合成像探测器工作原理,考虑图像处理各个阶段的算法特点,基于多种图像特征,制定出能反映背景影响和诱饵干扰影响的飞机成像目标红外隐身效果评估指标;通过建立红外成像探测器仿真模型,验证了所制定的评估指标的合理性;最后依据评估指标评估了采用不同隐身技术和施放诱饵干扰对飞机隐身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一些对飞机隐身和反隐身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激光与红外隐身效果的测量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光电隐身效果的测量与评估方法做了初步探讨.从隐身材料和隐身设计出发,介绍了光电隐身性能的表征主要技术内容,提出了激光与红外隐身效果的外场测量与效果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隐身效率的红外隐身性能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定量描述红外隐身材料性能,进而评价装备的红外隐身效果,从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出发,结合热成像系统的视距估算理论及静态性能理论,提出了目标"隐身效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红外隐身性能评估模型.对某装备在不同观测等级下和不同探测概率下的隐身效率进行了分析计算,从理论上模拟了红外探测系统对隐身装备的探测情况,实现了对装备隐身性能的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8.
舰艇雷达波隐身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简述了舰艇雷达波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从分析舰艇雷达波隐身机理入手,论述了舰艇雷达隐身的主要技术途径,特别指出实现外形隐身是新型舰艇设计中最为有效的隐身途径,最后提出了雷达隐身效果评估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9.
红外智能梯度隐身涂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热融合型红外隐身涂层用于战场的限制条件,提出了具有较好环境适应性的红外隐身材料的设计理念;从涂料性能和涂层结构两方面给出了隐身涂层的改进措施,采用梯度功能涂层的设计方法实现了目标温度的逐级补偿调控,研发了红外智能梯度隐身涂层(IIGSC).该涂层实现了对目标温度的逐级补偿控温,使热隐身性能更加优越,环境温度适应性更好.首次提出隐身涂层的灵敏度和环境适应性,对隐身涂层的灵敏性进行了强化研究,同时对隐身性能进行了评价,隐身效率可达59.5%.  相似文献   

10.
红外隐身机理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康青 《红外技术》1996,18(1):25-27
本文对0.78 ̄14um红外波段隐身的现状作了综述,对红外隐身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近红外隐身与中、远红外隐身的不同技术要求,并对实现红外波段的复合隐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人工水雾的光学/红外伪装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分析人工水雾可见光遮蔽衰减原理和红外伪装性能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两栖装甲车辆为例,运用光学/红外伪装理论、热力学理论和Mie氏理论模拟计算了人工水雾的光学/红外伪装性能.  相似文献   

12.
装甲车辆与地面背景的热交互作用及红外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全面揭示装甲车辆与地面背景之间热交互作用对地面背景温度以及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装甲车辆和地面背景的温度和红外辐射特性的模型,重点考虑了装甲车辆与地面之间的传热。通过对地面和履带相关力学关系的引入,建立运动车辆和地面之间热学以及力学的模型,采用了动网格方法对车辆目标在运动后对地面所产生的沉陷现象及在地面上留下的热痕迹进行模拟仿真。基于红外辐射理论,综合考虑自身辐射、反射辐射以及大气传输特性,计算了车辆在3种不同状态下与地面背景之间的热交互作用及红外辐射特征分布,并比较了模拟温度与实验测量温度的误差,验证了模型的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地面目标的隐身设计和隐身技术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导弹发射车的一种红外伪装方法及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发射车的生存概率因素,阐明了单纯依靠回避运动和加强发射车的自身防护能力是难以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提出红外伪装网、红外烟幕弹被动伪装和主动伪装相结合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分析、评估,验证了该方法能够使发射车目标的生存概率大大提高。该方法对其它目标对抗红外成像制导武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热红外伪装的温差阈值影响因素多的问题,提出了利用背景温度起伏的统计特性计算背景热红外伪装的温差阈值的方法.通过一种典型的南方林地型背景温度野外测量试验,研究分析背景的热红外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得到了该地域热红外伪装的温差阈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地面机动目标的红外伪装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外热像仪对行驶中车辆的红外特征进行了实验测试和研究,在对传统红外伪装 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机动目标红外伪装的难点,提出了针对重要地面机动目标的新型红外伪装技术,并介绍了实验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以空中平台为主的红外成像探测技术,利用专用设备对运动中车辆的红外特征进行了实际测试,相对于传统的红外伪装技术,提出了抑制地面动目标红外特征的新技术,并在实验室进行了小样品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可以实现智能伪装,有效地防止空中红外成像探测.  相似文献   

17.
针对防空导弹装备红外伪装实施的局限性和零散性,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估其红外伪装能力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该体系基于伪装与侦察这对矛盾关系,从红外侦察能力、红外隐身能力、红外示假能力、环境支持能力、人员任职能力、维护保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7个方面系统分析防空导弹装备红外伪装能力,通过熵值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提出基于加权秩和比的综合评估方法,并对评估等级进行客观分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该评估体系及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防红外成像制导伪装技术途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外成像制导是目前精确制导武器中命中精度最高的成像制导方式之一,对战场目标构成严重威胁。论述了战场目标防红外成像制导伪装的必要性;在分析红外成像制导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伪装对抗技术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红外动态伪装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综合的红外动态伪装效果评估方法。根据红外侦测图像的特性,选择了亮度对比度、直方图特征、纹理特征和边缘形状特征等四种特征指标,分别统计背景图像与伪装图像之间四种特征的相似度。四种特征相似度在综合评估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不固定,特征权重分配依据伪装图像特征序列数据的信息熵的大小决定。最后累加单幅伪装图像的四种特征值与特征权重的乘积,作为该幅图像的综合评价结果。在红外动态伪装系统上进行了试验,通过采集背景图像和序列伪装图像,验证了效果评估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红外动态伪装效果的评估结果可为优化伪装设计算法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相关跟踪算法是红外成像末制导阶段的一种重要跟踪算法,针对该算法,提出一种动态红外迷彩伪装技术,该技术是可控的新型红外伪装手段,它是通过迅速降低目标与背景红外图像帧与帧之间相关度,从而使红外跟踪系统对地面目标的跟踪丢失。在分析红外跟踪系统的相关算法及动态红外伪装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帕尔帖效应的半导体制冷/制热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动态红外迷彩伪装技术,并研制了一套实现动态红外迷彩伪装的原理样机。最后,对该样机进行了综合测试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样机的相邻两帧红外图像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7,且次高峰与最高峰比较相似,因此该技术可以有效对抗红外系统的相关跟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