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蓄热式热交换器的可用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饶荣水 《工业炉》2000,22(3):1-4
本文把可用能分析的方法引入到蓄热式热交换器热工特性的研究中,提出的可用能效率综合了传热和流动两方面的因素。研究表明可用能效率比温度效率和热效率能更真实反映蓄热式热交换器的热工行为,并可用于指导蓄热式热交换器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李朝祥  陆钟武  蔡九菊  刘威 《钢铁》2000,35(1):55-59
利用热交换器内固体温度分布特征值σ^2的数学表达式和固体温度前沿扩展的分析得出的蓄热式热交换器效率的计算式,讨论了影响该热交换器效率的若干因素及定量关系,为蓄热式热交换器热工行为的进一步研究、优化设计方法的建立,以及现有蓄热式热交换器热工行为的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依据蓄热式热交换器的换热实验,证实了在结构一定时,换向时间和流经热交换器截面的流量,是影响蓄热式热交换器换热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得出的热交换器效率的计算式可国精确地描述效率和换向时间之间的定量关系。为蓄热式热交换器的进一步理论研究、设计和操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书从实用观点出发,阐述了用于蓄热式热交换器的各种热交换理论和热工计算方法(包括分析解法、图解法和数值解法、数值解法还附有计算机程序);介绍了蓄热式热风炉各部位的砌筑结构、附属设备以及蓄热式热风炉废气热量回收装置;同时,在介绍了选择热风炉最佳操作参数和各种操作  相似文献   

5.
填充床蓄热式热交换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蓄热式热交换器的换热实验,揭示了在结构一定时,换向时间和通过热交换器截面的流量是影响蓄热式热交换器换热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定性关系。为蓄热式热交换器的进一步研究、设计和操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工业炉》1988,(2)
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项钟庸、郭庆弟编著的《蓄热式热风炉》一书即将出版。全书380千字,大32开,共402页,书价3.55元。本书阐述了蓄热式热交换器的各种热交换理论和热工计算方法(包括解析法、图解法和数值解法,数值解法还附有计算机程序),各种计算法为最佳化设计提供了可能性。介绍了蓄热式热风炉各部位的耐火材料砌筑结构、钢结构和附属设备。  相似文献   

7.
饶荣水 《冶金能源》2001,20(5):21-25
分析了蓄热式交换器传热和流动过程的不可逆性,提出了熵产数的概念。研究了传热熵产数和流动熵产数随蓄热式热交换器的入口温度比、水当量比及传热单元数的变化规律,指明了降低不可逆损失的方向,提出了进行蓄热式热交换器设计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陶瓷蓄热式热交换器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侯长连  吴雅卿 《钢铁》1992,27(7):64-67,63
介绍了一种结构新颖的陶瓷蓄热式热交换器。它采用耐火球作蓄热体、气缸驱动、自动换向,并可自身吹扫、自动保护,温度效率可达75%,与常规换热器相比,体积小、造价低、便于维修。  相似文献   

9.
由Midland—Ross公司Ross—Waldron分部制造的Econo—Therm蓄热式热交换器,在从热烟气中回收热量并将其用于空气和工艺排气的预热方面,具有很多优点。 这些优点中较突出的是: 换热效率高——流化床热交换器的效率约85%,而常规热交换器的效率仅55%左右。 完全不用管子,也不用清扫管子的器具。  相似文献   

10.
由冶金部鞍山热能研究院和抚顺钢厂共同研制的陶瓷蓄热式热交换器,于1991年9月26日在抚顺市通过了冶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详细审查了该热交换器的研制报告及生产使用报告,并到使用现场观看了运行情况,最后通过了该项目的技术鉴定,并认为该热交换器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对目前常用的几种余热回收换热器热()经济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将优化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给出了热价、价和电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的有关结论可为工程上余热回收换热器的最佳经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填充床蓄热式热交换器的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朝祥 《钢铁》2003,38(10):47-49,72
对蓄热式热交换器的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直径的小球,在较小堆积高度及小流量下的运动阻力特性,与常规计算方法的结果有较大差别,同时给出了在较小堆积高度及小流量下的阻力特性规律。为蓄热式交换器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时选  杜梅芳  赵梦然  郭欣维  于娟 《钢铁》2019,54(6):114-120
 根据某钢厂的干熄焦余热回收与利用系统的工艺流程,绘制了能流图和流图。采用热平衡和平衡对干熄焦系统的余热转化效率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熄炉、余热锅炉的热效率分别为82.39%、67.35%,效率分别为82.13%、65.77%,整个系统的热效率和效率分别为74.33%、55.32%。通过分析发现,影响余热回收和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干熄炉和余热锅炉的内部换热损失,对此提出了一些优化措施,以提高干熄焦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蓄热式热交换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热工理论和概念,对蓄热式热交换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和分析。概述了蓄热式热交换技术应用于工业加热的突出优点,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蓄热式热交换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殷利 《冶金能源》2002,21(1):35-37,48
将轧钢加热炉的经济热负荷与换热器的优化设计相结合,为提高炉子和换热器系统的综合经济效益,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独立焦化厂的干熄焦余热发电系统,为提高余热回收质量,采用热平衡分析法与火用平衡分析法对干熄炉系统的余热回收效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干熄炉系统实际工况下的热效率与火用效率分别为79.59%和84.81%,低于设计工况的81.75%和89.06%。实际工况下干熄炉内部换热火用损失为9.88%,高于设计工况下的5.46%。分析表明焦炭烧损率是影响干熄炉系统火用效率的主要因素,干熄炉内部换热火用损失降低了干熄炉余热回收效率。优化循环气体的成分、含量和流速是提高干熄炉系统能量回收效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