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丝绸》1996,(7)
关于制丝厂适煮工艺条件确定方法研究(摘登)技术篇编者按:“关于制丝厂适煮工艺条件确定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是日本针对自动禄普及生产带来的现实问题即如何针对原料茧质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确定适煮工艺所进行的研究,该课题取得了卓越成果,研究报告书已由余雷...  相似文献   

2.
《丝绸》1978,(8)
目前一些丝厂在使用元盘煮茧机(下称元机)时,存在着缫折大于循环式煮茧机(下称长机)的缺点,影响了元机的使用和推广。关于如何降低元机煮茧的缫折,我厂做了一些试验,并在生产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原来的煮茧工艺元机最早的煮茧工艺是“全水煮”。这个煮茧工艺的明显缺点是绪丝多、缫折大,与长机比较,春茧缫折大10公斤以上,夏秋  相似文献   

3.
张爱平  张军会 《丝绸》2002,(3):46-46
煮茧是制丝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煮茧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缫丝的产、质、耗 ,尤其对缫丝的缫折、生丝洁净影响很大。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 ,同样的市场原料茧 ,谁的生产成本低则谁的利润就高。在制丝生产中 ,原料茧成本占总成本的 75 %以上 ,故降低原料成本是降低总成本的关键。降低原料成本必须降低缫折 (消耗 ) ,这与优化煮茧工艺有关。为此 ,运用科学的方法来优选特殊原料茧 (茧型小、茧层薄、缩皱松、薄头多 )的煮茧工艺是厂丝生产中的主要课题。1 煮茧工艺试验在通过初试的基础上 ,确定是否触蒸处理、助剂使用部位、…  相似文献   

4.
丝厂立缫工艺设计在进行(竹或)速设计时,一般都是由解舒丝长来确定,首先是根据解舒丝长与缫制定粒来确定添绪次数。传统的设计方法是根据所缫庄口的茧质情况,由解舒丝长与缫制定粒,从省丝绸总公司制订的《工艺设计办法》表中查出添绪次数,然后确定(竹或)速为:  相似文献   

5.
我厂1989年3月投产的88春临江上车全型茧庄口,从生产成绩看,缫折特别大,分析其原因为:(1)茧层率低于其它庄口茧;(2)解舒率特别低,(3)内层落结多,且不易索得正绪,蛹衣量高达45mg/粒。除茧层率低已无法改变外,后两个原因与煮茧程度关系很大。分析原煮茧配温工艺(见表1)后认为,在全回煮茧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各部温度偏低,配温曲线特别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蚕茧检定机构及制丝厂试样(以下简称试样),大多采用以立缫测试蚕茧性能来确定茧级(茧价)及制定生产工艺参数。在立缫机时代,试样与实缫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矛盾反映也不很突出,但随着我国自动缫时代的到来,试样与实际生产的差距则日  相似文献   

7.
孙秀美 《丝绸》2001,(12):24-25
围绕采用三眠茧原料在自动缫丝机上缫制16dtex细纤度规格生丝的试产过程,重点介绍了茧质调查,煮茧,缫线,复摇的工艺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8.
生丝的成本75%左右来自原料,原料茧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丝厂的经济效益。由于蚕品种、饲养、收烘等原因,使茧质下降。特别是解舒差,内印茧率高,严重影响生丝的产质量。笔者认为对差原料茧,采用分缫缫丝工艺设计方法,能充分利用原料,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丝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缫丝工业中,为提高煮茧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在循环式煮茧机上增设上槽浸溃部,就是一项减小缫折的有效措施。去年邳县缫丝厂学习了兄弟厂的经验,在原有的循环式煮茧机上增设了上槽浸渍部,经试用了一段时间后,发挥了它的优越性。例如,邳县缫丝厂在1983年5月缫用九庄秋茧原料时(该原料的特点是茧形小,抗煮能力弱,解舒率为70%,计划光折是297公斤),由于一开始没采用上槽浸渍,根据小组缫(600绪)三天的平均成绩进行分析,发现实缫平均光折达305公斤,比计划光折大8公斤。采用了上槽浸渍煮茧工艺;并进一步加强了工艺管理工作后,与小组缫  相似文献   

10.
刘丰香  孙红伟  王艳丽 《丝绸》2000,(12):30-31
根据自动缫生产中茧内层落绪增多对缫折和生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认为降低茧内层落绪应作为丝厂考核煮茧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并提出降低茧内层落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蚕茧检定机构及制丝厂试样(以下简称试样)。大多采用以立缫测试蚕茧性能来确定茧级(茧价)及制定生产工艺参数。在立缫机时代,试样与实缫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反映的矛盾也不很突出,但随着我国自动缫时代的到来.试样与实际生产的差距则日渐明显。为此.本文就桑蚕茧试样与实缫差距问题谈几点拙见,以达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技术问答     
《丝绸》1985,(4)
江西广丰县丝绸厂周次华问急烘春茧如何减少缫制损失? 苏州江南丝厂钱文康答。根据这批原料茧质资料提出看法,供参考。烘茧时高温急干,往往会造成丝胶从易溶性向难溶性过渡,丝素受到损伤,致使茧丝脆弱,造成煮茧困难,缫丝落绪增加,解舒率下降。因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试验。煮茧1.煮前对干茧进行补湿,使丝胶适当还性,有利煮熟。方法:(1)煮茧机上槽盖板可延伸到接近加茧处,使茧在渗透前多接触废热湿蒸气;(2)将干茧整包或散堆放置在基本密闭的室内,用湿蒸气布湿,放置的时间,可视湿度情况掌握,不使茧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蚕茧检定机构及制丝厂试样(以下简称试样),大多以立缫测试蚕茧性能来确定茧级(茧价)及制定生产工艺参数。在立缫机时代,试样与实缫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矛盾反映的也不很突出,但随着我国自动缫丝机的普遍使用,试样与实际生产的差距日渐明显。贸易双方常常对茧检机构提供的茧质检定报告的准确性提出质疑,而缫丝企业因采用立缫测  相似文献   

14.
《丝绸》1986,(6)
在立缫工艺设计中,经常会碰到原料茧的平均纤度不能用整数定粒缫制的情况,现行的工艺设计中就采用并庄缫、分型缫、缫制特殊规格生丝的办法来解决原料茧纤度尴尬的问题,给立缫工艺设计带来很多困难。近几年来我厂创造了一种“立缫数控定纤缫丝工艺”,自79年开始,通过六个庄口在全厂120台立缫机中作大面积生产试验结果证明:对尴尬纤度原料,采用此法,都能缫制出22.2/24.4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制丝厂适煮工艺条件确定方法的研究(摘登)(续上期)五、工厂煮茧实例应用例1标准型煮茧机生产要求:减少绪丝量,提高清洁洁净,特别是减少环类。1.工厂现状(1)原料茧:春茧70%,解舒率71%;早秋茧30%,解舒率54%。(2)煮茧工艺:第一浸渍温度...  相似文献   

16.
许祥松  崔广珠 《丝绸》1999,(1):53-53
我厂是生产白厂丝的中型企业,现有职工600人,技术管理人员30人,共有立缫机180台套,D301A型自动缫5组100台套,年产白厂丝180t。从投产以来,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宗旨,充分发挥QC小组作用,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我厂在立缫机上缫制1997年度春次茧时,煮茧采用温差渗透老方法,经一周实缫及煮茧测试统计,瘪茧率占20%,中内层落绪占78%,丝胶溶失率72%,缫折3355kg,效益受损。经本厂QC小组从人员、设备、原料、方法、环境五大要素进行分析,画出因果主次图,分析造成缫折大的原因主要是①煮…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制丝厂适煮工艺条件确定方法的研究(摘登)研究篇(续上期)一、工厂的煮茧特性分析煮茧因为和影响茧的解舒、出丝率、类节等生产成绩的各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工厂都各自规定了自己的技术体系,努力提高生产成绩。近年来,原料茧的多样复杂化正在扩大,因此希望开...  相似文献   

18.
真空渗透煮茧技术在立缫上的应用孔祥富(山东莱芜制丝厂)自动缫丝机的推广应用大有取代立缫机之势,但目前立缫机所占的比例仍很大。真空渗透煮茧技术在自动缫丝机上已经广泛应用,但在立缫机上还有待于推广。我厂于1995年5月为立缫车间安装试用了一套机外渗透设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现行工艺所缫鲜茧丝在织造时不耐磨、易发白、起毛的现象,以同一产地的蚕茧为原料,分别采用鲜茧不煮茧、鲜茧煮茧、干茧煮茧工艺缫制生丝,对所缫生丝的各项质量指标和原料消耗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浸渍前后的拉伸性能和抱合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对鲜茧进行煮茧工艺处理后,可明显提高浸渍后的抱合性能,满足高速织机织造要求,相比同庄口干茧丝和鲜茧不煮茧缫丝所耗原料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20.
沈健 《丝绸》1991,(8):17-18
D301A型自动缫丝机经实缫生产一年半,机械运行正常。局验生丝平均品位31dtex(27/29D)为3A52,23dtex(20/22D)为3A06。缫折小于试样成绩。文章对原料茧质和生丝品质,工艺参数及运行情况作了介绍。实践表明该机均匀二度变化少,适应缫制较粗规格生丝;生产效率高,综合经济效益比立缫提高—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