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均质连续介质为假设建立高强混凝土多孔介质徐变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双轴应力组合对徐变效应的影响,以获得高强混凝土在双轴应力状态下的徐变发展规律,同时开展高强混凝土双轴徐变试验论证.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均表明徐变系数和应力状态密切相关,双轴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徐变系数小于单轴应力状态,且竖向应力对徐变系数影响较大;在试验和计算条件下,180 d双轴应力状态的徐变系数分别为相应单轴状态的73%和90%左右.  相似文献   

2.
根据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原理,自制1套用于干湿循环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徐变试验加载装置,以满足持续荷载与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粉煤灰混凝土徐变的试验要求。对轴心受压荷载级别为20%,7 d干8 d湿为一干湿循环周期条件下粉煤灰混凝土构件的徐变发展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长期浸泡在水中的条件相比,干湿循环作用将显著增大轴心受压粉煤灰混凝土构件的徐变变形,其主要体现在前4个干湿循环周期。  相似文献   

3.
大跨径桥梁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测试及其成果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建设中的应用.分析论述了减水剂、早强剂和硅粉3类外加剂对收缩徐变的影响,以及收缩徐变与试件等效厚度的关系;构件尺寸和湿度条件仅与干徐变和干缩有关.提出可采用相似曲线平移法进行湿度调整,在缺乏徐变与等效厚度关系资料时可借鉴已有成果作插值推算.  相似文献   

4.
收缩徐变微差应力为均匀微差和梯度微差分别所产生的应力之和,不能无视梯度微差应力的存在。本文推导了用以计算梯度微差应力的公式,既适用于预制部分在预应力作用下,其曲率滑梁长方向为常量时;又适用于预制部分承受自重以及施工荷钱后,其曲率为变量时。试验表明,有支撑施工的非预应力混凝土迭合梁的收缩徐变微差应力随龄期而增长,达到最大值后又随龄期而减少,以至到达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在短龄期的应力,其计算值尚须乘以0.5左右的折减系数。无支撑施工、一次加载的预应力混凝土迭合梁,除预制部分高度为10厘米的梁外,收缩徐变微差应力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一致。无支撑施工、二次加载的预应力混凝土迭合梁,预制部分底缘的收缩徐变微差的拉应力很小,在设计中可以忽略不计。为验证以上认识,进一步试验研究尚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粉煤灰混凝土的的广泛应用,普通混凝土徐变预测模型对粉煤灰混凝土的适用性也有待改善。基于粉煤灰混凝土徐变问题,对相关理论模型进行了总结,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现有混凝土徐变计算模型,利用试验数据,在ACI-209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坍落度和强度影响系数,建立了粉煤灰混凝土徐变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为指导实际工程应用及提高结构可靠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关于核电站安全壳混凝土收缩徐变的理论分析,主要内容是在弹性蠕变体理论基础上,利用积分中值定理,在考虑了混凝土的干缩、徐变和预应力钢筋松弛的耦合作用以及建造过程对材料性质变化的影响后,推导出计算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的干缩和徐变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安全壳预应力钢筋的长期预应力损失,这将对核电站安全壳的耐久性分析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强混凝土早龄期因受约束、自收缩、温度变形等而呈现较强的非线性徐变特性,需对其模型进行深入的研究。文章分析了国际常用的CEB-FIP1990模型、ACI 209模型和BP-2模型对早龄期徐变的适用性,结果可知,CEB-FIP1990模型和ACI 209模型不适用于拉伸徐变,BP-2模型可用于3-7d的早期拉伸徐变。结合混凝土老化理论和弹性徐变理论建立适用于拉伸徐变的指数形式徐变预测模型,用于结构受拉状态的徐变分析,经大量试验数据对比可知,该模型可将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可用于结构计算。  相似文献   

8.
采用断裂力学理论分析考虑徐变变形的材料内裂纹尖端实际能量释放率,研究持续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内微裂纹应变能累积规律,认为在相同应变能累积情况下,长期持续荷载和单轴荷载下微裂纹扩展演化状态相同。基于柔度张量等效假设建立了混凝土的非线性徐变模型,实际应用表明,此模型与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非线性徐变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反映混凝土损伤与徐变的耦合机理。  相似文献   

9.
《人民黄河》2017,(12):142-145
现行《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5150—2001)并未对高应力比条件下混凝土徐变试验棱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尺寸效应作出明确规定,因此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探讨棱柱体试件的尺寸效应问题。通过对15个同截面、不同高度的混凝土棱柱体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较系统研究了试件纵向高度与横向长度比值和抗压强度的关系,得到棱柱体试件抗压强度尺寸效应的临界尺寸。收集大量临界尺寸范围内混凝土棱柱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资料,建立了混凝土尺寸效应广义回归隐式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规范中抗压强度折算系数无法满足高应力比下徐变试验荷载加载要求,可利用本文建立的隐式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不同尺寸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比值进行高应力比下的徐变试验。  相似文献   

10.
用抗压混凝土试件进行不同高应力水平下受压与受拉徐变破坏的试验,测得试件单轴受压徐变的变形过程及破坏时间.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在应力强度因子超过0.9的持续荷载作用下会发生破坏,应力水平越高,混凝土发生破坏的时间越短;混凝土在长期持续荷载下的徐变变形为非线性徐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