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2014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经编机和整经机的参展情况及技术特征。指出:应用最广泛并且具有高效产能的特里科经编机是本届展会的热点,国外经编机在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上仍然保持着绝对优势,国内经编机尽管在编织速度上有了提高,但是在整体水平上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弹性和非弹性花边、提花装饰织物领域,近年来市场竞争一直比较激烈,产品正朝着高档次、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市场的需求推动了多梳贾卡拉舍尔经编机的发展,国外在机器的整体性能、新机构的应用和所能适应编织的原料等方面还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国内产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不仅种类多而且整体水平较高,所能编织的织物包括了当前市场上流行的经编间隔(提花)织物、经编绒类、毛毯类织物以及无缝成形织物;国内产单针床弹性、贾卡以及网眼拉舍尔经编机展示了相当高的水平,预示着传统的弹性织物、贾卡提花织物以及网眼织物仍然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
经编网眼织物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对垫纱数码及穿纱规律等归纳性设计方法的讨论,缺乏对网眼织物真实外观形态的模拟。因此,文章分析了常用的网眼织物组织结构的垫纱运动,进而明确网眼织物变形的主要原因为线圈间的力学作用;建立了基本的线圈模型,以六角网、菱形网和方格网3种网眼织物为实例进行力学分析,阐述网眼的变形原因并得到其模拟仿真的效果图;对高速经编机的网眼织物变形分析为工艺生产提供了网眼形态预测的理论依据,将节省工艺生产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现代贾卡经编机结构原理与产品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卡经编机是生产网眼类装饰织物的主要设备,其产品主要用于室内装饰和装饰性妇女内衣面料及其花边辅料等。贾卡经编机的发展经历从机械式到电子式,从有绳控制到无绳控制,新一代Piezo贾卡提花系统的使用,使得贾卡经编技术更趋完善,贾卡原理得到进一步扩展,其产品更加精致和完美。本文将重点介绍现代贾卡经编技术的发展、工艺、机器结构原理以及花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编网眼织物设计的研究都只是进行规律性概括,缺乏从数学角度进行描述。为此,对变化经平类网眼织物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种变化经平类网眼织物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经编网眼织物穿经循环纵行数、组织循环横列数与垫纱组织、最大垫纱数码及基础组织针数等参数的数学关系,并在已知穿经循环针数,组织循环针数,移针针数等条件情况下,通过简单计算判断网眼织物分布类型以及网眼位置,为该类网眼织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有效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经编双贾卡鞋材网眼提花效应简单、网眼大小变化受限的问题,通过分析双贾卡间隔织物网眼形成原理与穿透网眼效应和透色网眼效应两种贾卡网眼提花的设计思路、制作方法以及对应织物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将穿透网眼和透色网眼结合的经编双贾卡网眼提花设计方法,以在织物表面呈现多种双色效应。同时利用线圈延展线与间隔丝间牵拉作用,在透孔中心形成牵拉网层,实现增强鞋材穿着适应性而不降低网眼织物抗撕裂性能的效果,为经编双贾卡鞋材的网眼提花产品设计提供更多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采用经编间隔编织技术构建具有较好负泊松比效果的三维结构,对负泊松比经编间隔六角网眼织物的结构建立几何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并采用拉舍尔双针床经编机进行试样织造。综合数学模拟计算和实际织造效果表明:经编间隔六角网眼织物的负泊松比性能主要取决于初始状态下3个轴向(尤其是y轴向)的收缩变形,在织造工艺参数方面主要由原料粗细、经编机机号、织物密度、网眼织物的组织,以及线圈纵行的歪斜角度决定,同时也受原料和织物刚度、间隔纱倒伏性的影响;间隔纱组织的连续同向垫纱更有利于织物y 轴向的收缩变形,即更易于获得明显的负泊松比效果。  相似文献   

7.
贾卡经编机是生产网眼类装饰织物的主要机器,其产品主要用于室内装饰和装饰性妇女内衣面料及其花边辅料等。贾卡经编机的发展经历了从机械式到电子式,从有绳控制到无绳控制,新一代匹艾州(Piezo)贾卡提花系统的使用,使得贾卡经编技术更趋完善,贾卡原理得到进一步扩展,其产品更加精致和完美。本文将重点介绍现代贾卡经编技术的发展、工艺、机器结构原理以及花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三、弹力网眼和花边织物采用弹性纱线生产的经编弹力网眼和花边织物非常受人欢迎。特别是在妇女胸衣、妇女紧身内衣行业,多梳栉拉舍尔经编机生产的华丽织物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由于弹性经编机目前已采用槽针进行编织,因此这类织物不仅仅局限于化纤丝与弹性纱线的交织,而且也可以采用棉纱线或短纤纱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经编网眼织物的形成、组织结构设计及性能特点。结合作者承担的项目,介绍了经编网眼织物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文章以经编网眼织物开发为例子,阐述了经编产业技术创新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基于电子横移的少梳经编网眼织物纹理简单、花型单一的设计现状,结合电子横移花高循环不受限制且垫纱数码变化丰富,以及经编网眼形成方法多变的特点,探讨电子横移对少梳经编网眼花型设计带来的可能变化,在总结少梳经编网眼花型的基本设计方法之后,提出了一种利用电子横移进行网眼多重组合形成图案的产品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RSJ4/1贾卡机花型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RSJ4/1贾卡机是一类用于生产具有精致的平坦效应、凹凸效应或网眼效应花纹织物的新型成圈型贾卡经编机,产品大量用于高档妇女内衣、紧身衣、运动休闲服及其他服用领域等。文章详细介绍了各种成圈型贾卡经编技术,并且探讨了这类产品的花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贾卡经编机是生产网眼类装饰织物的主要机器,其产品主要用于室内装饰和装饰性妇女内衣面料及其花边辅料等。贾卡经编机的发展经历了从机械式到电子式,从有绳控制到无绳控制,新一代匹艾州贾卡提花系统的使用,使得贾卡经编技术更趋完善,贾卡原理得到进一步扩展,其产品更加精致和完美。文章重点介绍现代贾卡经编机技术的发展、工艺、机器结构和原理以及花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编间隔织物是由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生产的一种三维立体织物,具有三层结构,即两个表面层和中间一个间隔层。两个表面层的织物通过间隔层的间隔纱连接在一起,这个由众多纱线支撑的大空间能在内外两层织物之间形成一个通风、透气的中间层,赋予了织物许多特殊的性能。实验以7种不同的经编间隔织物为研究对象,测试了织物的透气性、透湿性,结果表明网眼结构、密度小、纱线细的经编间隔织物透气透湿性能好。  相似文献   

14.
贾卡经编机是生产网眼类装饰织物的主要机器,其产品主要用于室内装饰和装饰性妇女内衣面料及其花边辅料等。贾卡经编机的发展,经历了从机械式到电子式,从有绳控制到无绳控制,新一代匹艾州贾卡提花系统的使用,使得贾卡经编技术更趋完善,贾卡原理得到进一步扩展,其产品更加精致和完美。文章介绍现代贾卡经编机技术的发展,工艺,机器结构和原理以及花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编网眼织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服装用、装饰用、产业用经编网眼织物。这些都建立在双梳经编网眼织物的基础上,因此掌握双梳经编网眼织物的分析方法,对于经编网眼织物的生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经编双梳对称网眼织物网眼形成的一般原则。详细说明了分析双梳对称网眼织物的一般步骤与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双梳对称网眼设计的一般步骤,并以实例的形式加以说明具体设计方法。为工厂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普通涤纶长丝和海岛纤维结构涤锦长丝,通过脱圈法开发经编网眼毛圈织物,利用海岛纤维结构改善化纤长丝织物的吸湿性能,并探索其作为洁净用纺织品的可行性。介绍织物组织结构设计和编织工艺参数,并测试分析织物的吸湿性能,包括芯吸高度、回潮率和接触角。通过与普通经编网眼织物进行性能对比得出,海岛纤维结构的经编毛圈织物具有较好的储水能力和吸湿能力,可作为洁净类纺织品,该研究为超吸湿类经编面料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洁净纺织品的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18.
李强 《针织工业》2018,(4):8-10
通过对经编网眼织物垫纱运动的分析以及网眼上下端点的受力分析,研究垫纱运动对经编织物网眼形状的影响,并通过经编CAD软件仿真结合实样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对称型经编网眼织物中,过渡横列垫纱运动的差异是造成网眼织物网眼上下部形状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总结出不同过渡横列垫纱运动所产生的网眼形状特色,为设计生产不同形状的网眼织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经编技术,特别是经编产业用织物及工业用布有了相当发展。经编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继续强调创新和竞争,机型新设计、不同织物新结构以及最终用途的新开发使经编技术在未来的世界纺织品市场上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经编织物方面的发展:已出现了许多目前尚不完全了解的生产经编织物之新方法,也出现了比现有工艺更为经济的经编生产方法。机器方面的发展:电子技术应用及适应新织物生产方法的经编机正在继续向前发展,经编机的许多机部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经编无缝上装的编织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经编无缝上装为研究对象,从其生产设备、软件辅助设计、经编服装造型特征出发,分析了无缝经编机的机构组成和织物基本组织结构,探讨了组成经编无缝织物的3大特殊组织的形成原理及单双色贾卡提花原理,并以T恤为例对经编无缝上装的工艺设计和上机编织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为经编无缝成衣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