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实验条件对检测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为流式细胞术检测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筛选快速、灵敏、稳定的实验方法。方法: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将肺泡巨噬细胞分别与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质粒细菌〔E.coliDH5α(pJZ402rfp)〕及未转质粒细菌(E.coliDH5α)孵育,并选择〔E.coliDH5α(pJZ402rfp)〕与肺泡巨噬细胞按不同的细菌与细胞比例(50:1、100:1、200:1)、孵育时间(30min、60min、120min、180min)及培养溶液(PBS、Hanks、无血清1640)进行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E.coliDH5α(pJZ402rfp)具有稳定的红色荧光,用E.coliDH5α(pJZ402rfp)检测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比用E.coliDH5α获得更多的参数。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率随着细菌与细胞比例的增大而增加,而吞噬指数在细菌与细胞比例为100:1时为最高(P0.05);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率从30分钟到120分钟变化不大,但到180分钟吞噬率有明星的降低(P0.05),吞噬指数则在60分钟时最高,有显著差异(P0.05);Hanks液组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显著高于PBS组及1640组(P0.05)。结论:在室温(260C)以肺泡巨噬细胞与E.coliDH5α(pJZ402rfp)比为1:100的Hanks液中孵育1小时,是流式细胞术检测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快速、灵敏、稳定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杯状细胞分泌方式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对家兔气管、支气管、十二指肠、回肠与胆囊上皮内杯状细胞的分泌方式和过程进行了观察。发现在休止期杯状细胞表面低于其相邻的上皮细胞,顶部有长而密集的微绒毛。以后随分泌颗粒的形成和增多,逐渐向细胞顶端转移、集聚并压挤细胞顶部的细胞膜,使之逐渐向外膨出,微绒毛亦相继变短、变粗、数目减少终于消失。在细胞表面的细胞膜上出现小孔。然后胞膜局部下陷,小孔增多,状如筛孔,最后细胞表面变平。根据上述现象推断杯状细胞是以胞吐方式进行分泌,其表面微绒毛起到膜储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哺乳类红细胞成熟过程中自然排核现象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探讨红细胞自然去核机理的形态学基础,本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小鼠红细胞成熟过程中自然去核现象及相关的细微结构变化。贫血小鼠骨髓中晚幼缸细胞表面有微绒毛和皱襞,核异染色质聚集成异染色质块,胞质中细胞器退化,结构趋于简单。晚幼成红细胞经历一个特殊的排核过程,包括核偏位、出现细胞突起和伪足样结构,线粒体及其他细胞器团集于偏位核一方,胞核排出时表面带有一薄层胞质而并不完全裸露。伴随胞核排出的细胞表面最明显变化是微绒毛消失、小皱襞变成大皱襞。排核后的胞质体(网织红细胞)由不规则状逐渐演变为成熟红细胞的双凹盘状结构,排出的核表面先出现小孔或空洞,继而被巨噬细胞所吞噬。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5mM HMBA(环六亚甲基双乙酰胺)诱导处理人胃腺癌MGc80—3细胞系后,细胞骨架及表面形态结构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显示,MGc80—3细胞多呈球型,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边缘有大量的丝状和片状伪足(图1)。经HMBA诱导后,细胞表面变化显著,主要表现在细胞表面微绒毛和边缘伪足的大量减少甚至消失,出现一些突起或皱痕状结构。细胞的形态普遍趋于扁平铺展状,呈现出与人正常胃粘膜原代培养细胞相似的表面形态结构(图2)。细胞骨架整装电镜观察显示,MGc80-3细胞骨架结构松散,分布不均,纤维间常有断开和分叉现象(图3)。经诱导后细胞骨架纤维伸长,纤维结构致密、分布均匀,纤维间联接紧密,并有较多的纤维束状结构(图4),与对照组细胞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电子显微技术研究7例肺癌脑转移活检组织的超微病理形态特征,其中腺癌3例,鳞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肺泡细胞癌1例,另1例细胞学分类不清.电镜下肺腺癌细胞表面有疏密不一的微绒毛,胞浆内有典型的微腺腔,相邻癌细胞胞膜之间可见细胞连接;肺神经内分泌癌在胞浆内有大小不一,多少不等的核心致密的神经内分泌颗粒;肺泡细胞癌在细胞表面有微绒毛,胞浆内可见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特有的嗜锇板层体;鳞状细胞癌在相邻癌细胞膜表面可查见桥粒-张力原纤维复合体和胞浆内的张力原纤维.上述脑内转移性肺癌的电镜超微结构特征对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八例膀胱癌手术标本,经扫描电镜观察,见到粘膜表面呈结节状隆起,结节间的部分上皮细胞扁平,表面有极短小的微绒毛,边界清楚(图1)。结节表面的细胞有如胡乱堆砌在一起的鹅卵石一样,细胞呈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球形,有的细胞表面密集很长的微绒毛,微绒毛形状复杂,末端还可呈杵状(图2、3)。有的细胞仅有短小的微绒毛,有的细胞表面则具有各种形状的微褶(图4)。各型细胞的数目不一。很多人都在膀胱癌及实验性诱发的膀胱肿瘤细胞表面看到复杂形状的长微绒毛,且细胞呈不规则的鹅卵石样排列。也有人认为肿瘤细胞在恶性变过程中,微绒毛会脱落丢失,形成表面光滑的细胞。关于微绒毛问题,尚有不同看法。我们在大部分病例中,都找到有长绒毛的细胞,在同一份标本中,往往能找到不同类型的细胞,这可能  相似文献   

7.
犬失血性休克五小时,在电镜下可见心、肺、肝、小肠和肾等重要器官出现明显的结构损伤,具体变化如下:心肌纤维水肿,核周胞浆增多,肌原纤维粗细不均,间距变大,肌丝分散并有溶解;闰盘变直,有不同程度的肌丝解离;肌质网和横小管扩张;线粒体凝集变性,基质局灶性空泡化,外膜破裂,偶见巨大线粒体(图1)。肺泡内含水肿液;肺泡Ⅰ型细胞肿大,线粒体肿胀,肺泡Ⅱ型细胞增多,嗜锇性板层小体减少或变空,肺泡隔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基膜变薄,腔内有血小板、粒细胞聚集及微血栓形成(图2)。肝细胞索断裂,肝细胞游离在极度扩张的Disse间隙和肝窦内,肝细胞变大变圆,表面微绒毛消失,细胞膜破裂,线粒体高度肿胀,嵴断裂或消失,可见巨大线粒体,内含副结晶,不少肝细胞核浓缩,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PC12细胞的凋亡及其膜表面超微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AFM可直接观察PC12细胞的生长情况,凋亡细胞膜发生皱缩、凹陷,并形成微绒毛消失的凋亡小体等现象。AFM有望发展成为一种研究细胞凋亡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服用者精液中巨噬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雷公藤的抗生育作用,被列为国家科技“七五”攻关项目之一;WHO亦列为重点研究项目,予以重视。本文观察了临床服用雷公藤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25份精液,9份服药前的标本中,未找见巨噬细胞;16份服药后标本中,有3份找见巨噬细胞。该细胞功能非常活跃,表面有大量微绒毛和伪足(图1);胞质中初、次级溶酶体非常丰富,有的形成多核巨噬细胞(图2),并吞噬有精子残体和变性的精子细胞(图3)。由于血睾屏障将男性生殖管道与管外组织严格隔开,在正常男性精液中是没有巨噬细胞的。本文报告了3例载有精子残体和变性精子细胞的巨噬细胞,是在没有生殖管道阻塞、炎症情况下发现的。,据此,提出了精液中巨噬细胞的来源、归宿、在抗精子抗体产生中的意义,以及雷公藤对男性生殖管道损伤的程度等诸多需要探讨和很有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临床少见的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电镜观察,探讨其超微结构特点,方法:选择5例疑为PAP的病人,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取出肺组织,制备超薄切片后进行电镜观察。结果: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在肺泡腔内充满细胞碎片、细颗粒状结构、嗜锇板层体及大量泡沫样外观的肺泡巨噬细胞。上述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可有助于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11.
用超薄切片及冷冻蚀该制样方法,对大蓑蛾C.Variegata中肠和棉铃虫H.Armigera中肠的超微形态结构研究中,发现两者的中肠微绒毛内含物和已报导的豚鼠,家兔胃内壁上皮细胞微绒毛内含有明显差异,现简述如下:大蓑蛾C.Varigata中肠冷冻蚀该观察能清楚地看到上皮层杯状细胞和柱状细胞的核、核孔、核膜、细胞膜及微绒毛。从核孔园柱状突出或边缘隆起四周有环形浅窝,核膜面微粒多少,可确定核膜的PF面和EF面以及细绒毛的PF面和EF面。在微绒毛的横断面,可看到排列整齐的线粒体(图略)。另外,棉铃虫H.Armigera中肠超薄切片观察,在杯状细胞和柱状细胞的纵切面和横切面同样看到大量排列整齐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电镜观察二氧化钛纳米颗粒(nano-TiO2)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nano-TiO2溶液加入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cell)中,在37℃、5%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孵育4h,收集细胞,制样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小鼠单核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电镜下,nano-TiO2的粒径为20~35nm。致密的nano-TiO2通过内吞进入细胞,当浓度超过200μg/mL时,细胞胞质空泡内吞噬有大量成簇的致密颗粒,细胞核固缩,染色质浓缩、边集,出现早期细胞凋亡改变。  相似文献   

13.
用松胞素B(cytochalasin B)配合高速离心技术的细胞群体去核方法制备的胞质体,体积大小差异很大,经贴壁培养后,根据它们铺展面直径的大小,我们将IB—RS—2细胞的胞质体分为三种类型:直径小于5μ的称为微胞质体,,直径介于5μ到10μ之间的称为中胞质体,直径大于10μ的称为大胞质体。对获得的各型胞质体作扫描电镜观察,大胞质体总是平坦地铺展在生长基质面上,其表面具有丰富的微绒毛,四周伸出网织的丝足;中胞质体的表面形态特征基本与大胞质体一致,但微绒毛数量明显减少;微胞质体与大、中型胞质体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四周虽伸出丰富的丝足,表面微绒毛几乎见不到。  相似文献   

14.
结肠癌相关抗原LEA分布的免疫电镜和免疫光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新研究成功的结肠癌相关抗原LEA在光镜、电镜下进行了较详细的定位观察研究。LEA是一种可溶性抗原,其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应用ABC免疫酶标法发现LEA在癌组织内的分布呈明显的异质性,LEA存在于癌细胞腔缘的质膜上,有明确的极性。在培养细胞,LEA均匀分布在膜表面。免疫电镜观察到LEA多集中分布在微绒毛上,金颗粒标记在细胞外被的糖萼成分上。LEA可能是通过微绒毛结构排出到腺腔中去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OS进行细胞内定位显示。方法:由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获取肺泡巨噬细胞,富集制备成单层细胞爬片。在37℃,5%CO2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用LPS(1g/L)刺激24h以诱导肺泡巨噬细胞NOS表达。采用NADPH-d电镜细胞化学术对肺泡巨噬细胞NOS进行定位显示。结果:活化的AM胞浆内可见大量颗粒状电子密度沉淀。结论:NADPH-d电镜细胞化学方法所显示的AM诱导型NOS是胞浆酶。  相似文献   

16.
恶性实体肿瘤的转移是对患者生命的最大威胁。根据肿瘤细胞异质性的理论,将人肺区细胞癌细胞系(PLA-801)克隆化后建立了两株分别具有高低转移能力的克隆化细胞株(PLA-801D和PLA-801C),成为研究转移机理的良好模型。层粘连蛋白是细胞外间质的重要成份之一,具有影响细胞的粘附,移动和修复等功能,被称为附着因子,在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对这两克隆化株瘤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利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对层粘连蛋白在瘤细胞上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转移性的PLA-801D株瘤细胞表面有较为丰富的微绒毛,细而且长,在瘤细胞之闻未见到明确的细胞问连接结构[图1]。相反,在低转移性的PLA-801C株瘤细胞中,细胞表面较光滑,微绒毛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大鼠非妊娠期子宫粘膜的分泌方式进行了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子宫粘膜在动情期时出现明显的分泌活动,其分泌方式可分为顶浆分泌,微顶浆分泌和胞吐分泌三种。我们将分泌过程分为静止期、分泌前期、分泌期和分泌后期四个阶段。静止期时,细胞表面有大量密集的微绒毛,细胞内与分泌活动有关的细胞器如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等不发达。处于分泌前期的细胞,有的顶部膨隆,形成面积较大的隆起或短突;其表面不平,微绒毛稀少且短,愈向四周微绒毛愈多愈长。有的隆起呈花瓣状,表面有许多微褶。在被剖开的圆顶状隆起下方可见大量的球形分泌颗粒(图1)。至分泌期时,细胞表面已形成大小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微绒毛淋巴瘤的超微结构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光镜、免疫组化及临床资料,对2例间变性大细胞微绒毛淋巴瘤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光镜下,肿瘤呈窦性、巢团状浸润生长,瘤细胞排列紧密,体积大,核仁清楚。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CD30、EMA阳性。电镜下,瘤细胞表面有大量长短不一,粗细不等的微绒毛。胞质内有少量线粒体、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复合体,1例偶见溶酶体样颗粒。核不规则,核仁明显,无细胞连接、基底膜及黑色素小体。结论:间变性大细胞微绒毛淋巴瘤的超微结构特征易与转移性低分化腺癌、恶性间皮瘤、黑色素瘤及毛细胞白血病鉴别。  相似文献   

19.
内耳螺旋器毛细胞是接受不同声波振幅和频率的特殊细胞 ,尽管它的来源、衍发及细胞属性尚未获得统一认识[1,2 ] ,但其功能则尽人皆知。本研究拟从超微形态角度对该细胞进行深入探索。样品取自豚鼠内耳 ,断头处死动物取出耳蜗 ,沿骨蜗管外壁开几个小孔后 ,迅速投入 4 %戊二醛固定液 ,0 5h后修整并轻取螺旋器 ,继续固定 ,常规脱水、包埋、半薄切片定位、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电镜观察 :内毛细胞呈曲颈瓶状 ,胞体顶端游离面可见三排平行纵列的微绒毛 (静纤毛 ) ;外毛细胞呈圆柱状 ,微绒毛亦三行 ,但并列成“V”或“W”形[1,3 ] 。二者…  相似文献   

20.
在钙通道阻滞剂尼卡地平的研究中发现:用5~15mg/kg日尼卡地平,可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为了进一步了解尼卡地平对免疫器官形态学的影响,我们用10mg/kg日的剂量,对小鼠免疫器官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光镜下:胸腺皮质变薄,淋巴细胞减少,髓质淋巴细胞数量有所增加;淋巴结皮髓质交界模糊不清,生发中心减少甚至消失,淋巴小结均小于对照组;脾红髓轻度扩大,白髓萎缩,红髓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电镜下:胸腺皮质细胞间隙变窄,淋巴细胞间可见小泡状结构,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核异染色质增多,部分线粒体肿胀或凝聚、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较发达;巨噬细胞溶酶体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