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核磁共振测井在深层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友青,付有升,杨晓玲.核磁共振测井在深层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测井技术,1998,22(增刊):77~80大庆深层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储集层类型主要是孔隙型的致密砂岩、砂砾岩和孔洞、裂缝型的火成岩。应用CSU常规测井资料,在储层参数计算和流体性质识别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核磁共振测井可以直接提供地层有效孔隙度、可动流体和不可动流体体积、以及地层渗透率等储层基本参数,为测井解释奠定基础。文章通过大庆深层探井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综合CSU常规测井资料以及其它相关地质资料,对核磁共振测井在大庆深层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效果做了初步分析和评价。核磁共振测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能够为测井解释提供更有效的储层参数信息,从而提高测井解释质量。  相似文献   

2.
核磁共振测井在合川构造低阻油气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油气田的合川构造的碎屑岩储层类型为含高束缚水饱和度的低阻碎屑岩气藏,因而用常规测井资料难以准确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特别是储层是否产水的难题较难解决.通过研究、利用核磁共振资料,不仅可以很好的评价储层物性,还可以计算地层可动水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准确评价储层是否含可动水,从而攻克低阻气藏储层流体性质的判别难题.  相似文献   

3.
核磁共振测井在低渗透油藏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斌 《测井技术》2006,30(4):320-322
低渗透砂岩油藏由于孔隙结构复杂,利用常规测井进行油层识别和储层参数的定量解释有很大难度,影响了储量的升级和评价.以基山低渗透砂岩油藏为例,以核磁共振的原理为基础,从孔隙结构研究入手,利用T2分布谱分布形态特征和差谱、移谱分析进行了油层的识别,利用核磁共振T2谱对孔隙结构的研究确定了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利用核磁共振可动流体孔隙体积进行了含油饱和度的计算.将核磁共振测井成果与常规测井资料相结合,明显提高了有效层识别和参数的解释精度,解决了低渗透油藏储量评价的难点,也为储量的评价和顺利上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致密油储层由于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导致核磁共振测井数据信噪比低,T2截止值变化大,T2谱受孔隙结构、流体在微孔中的展布以及流体类型等共同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孔隙度、渗透率计算精度不够、流体性质识别困难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将基于小波域自适应滤波方法应用于核磁共振测井降噪处理,提高了致密油储层核磁共振测井数据的信噪比;在此基础上,提出动态T2截止值计算方法,提高了致密油储层核磁共振物性参数计算精度;提出了核磁共振流体指示参数法和核磁共振T2几何均值重叠法,有效提高了储层流体识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能够准确地评价储集层及油气资源,分析岩石物性参数和孔隙流体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可以在录井施工现场快速、准确、连续分析储层物性,三次测量后得到的T_2弛豫图谱可以反映储层孔隙流体信息,提供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以及可动流体饱和度等评价参数;将参数与T_2弛豫图谱相结合,参照测井以及试油情况等资料,在某油田定性识别5口井,核磁共振录井解释与试油结论基本相符。因此,利用核磁共振T_2弛豫图谱与分析参数可以有效地定性评价储集层,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  相似文献   

6.
在低孔低渗储层中,用常规的三孔隙度测井资料很难识别储层与非储层。另外,由于低孔低渗储层其岩性对地层电性的影响很大,用电性资料来识别地层流体的性质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NA油藏的低孔低渗储层,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所获得的地层束缚流体体积、可动流体体积、地层渗透率等资料,能有效地识别储层和地层流体性质。  相似文献   

7.
利用核磁共振信息评价致密砂岩气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致密砂岩中,该类气层具有储层的成岩作用强,物性差,孔隙结构异常复杂、非均质性极强等特点,为解决该类气层的岩性识别、地质参数计算、流体判识以及孔隙结构分析是测井评价面临的难题.分析了核磁共振测井在致密砂岩地层评价具有特殊的规律,以岩样核磁共振实验分析为基础,阐述了核磁共振测井资料解决致密砂岩岩性划分、流体识别、地质参数计算以及孔隙结构分析等问题及解决方法.实践表明,核磁共振测井方法在致密砂岩天然气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ú˴Ų⾮��ϸ���۵���͸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常规测井资料主要反映岩石的宏观物理信息。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做孔和做缝作用明显,应力敏感性强,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和地面分析资料精确评价储层的难度校大。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为分析地层上覆应力下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透性提供了良好的手段,但由于低信噪比和T2截止值问题,其在低渗透储层评价中的适应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文章通过岩心调试,建立了长庆上古生界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核磁共振潮井解释方法和优化采集参数,分析了影响丁z截止值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实潮可动流体截止值变化范围较大,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储层的岩性,纯石英砂岩相对岩屑砂岩和含泥砂岩具有较高的T2截止值。文章给出了核磁共振测井在提供高精度储层参数、进行储层孔隙结构及可动流体分析、以及低电阻率气层识别方面的实例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常规孔隙度和电阻率测井资料是地层岩性、物性和流体性质的综合反映。常规测井资料反演处理时常采用很多假设或经验模型来计算孔隙度、含油气饱和度等关键参数,这在由复杂矿物组成的致密砂岩储层中往往会产生较大误差,使参数计算的精度和流体识别的符合率降低。核磁共振测井目前仅仅用于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分析,虽然可以解决致密储层孔渗评价的一些问题,但仍有大量储层地质信息有待挖掘。通过分析常规测井理论响应模型,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微图像拼接扫描(MAPS)成像及元素能谱分析,明确了储层主要矿物类型及不同矿物的孔隙发育程度,提出了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测井孔隙度数据与常规测井数据进行联合反演的新方法,采用最优化处理算法定量识别和评价致密砂岩储层中的黏土和主要造岩矿物的类型和含量。联合反演方法计算的矿物含量在精度上与元素扫描测井接近,矿物组合在应用于岩石类型判识方面与岩心分析的结果相当,可用于储层的岩性岩相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低孔低渗储层中,用常规的三孔隙度测井资料很难识别储层与非储层.另外,由于低孔低渗储层其岩性对地层电性的影响很大,用电性资料来识别地层流体的性质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NA油藏的低孔低渗储层,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所获得的地层束缚流体体积、可动流体体积、地层渗透率等资料,能有效地识别储层和地层流体性质.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石灰岩洞缝型储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塔河油田奥陶系主要岩性为颗粒微晶灰岩与泥微晶灰岩,储集空间类型繁多,分布不均,非均质性强,使得储层的储、渗机理和特性复杂化。针对复杂油气储层,开展了储层空间类型的研究,分析描述了不同储层空间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成像测井和常规测井方法来识别孔、洞、缝储层,结合地质、岩心录井等生产实际对储层进行了分类,建立了不同类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识别模式、评价标准和储层参数求取的方法。通过多年的攻关研究,完善了综合概率法识别洞缝型储层的模型,为塔河油田储量参数计算和利用测井技术判别石灰岩缝洞型储层流体性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核磁共振录井在吐哈油田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录井、测井方法难以解决吐哈油田非均质低渗透储集层评价的问题,提出利用核磁共振录井随钻测量动态条件下的储集层束缚水饱和度,进而确定其相渗关系.在简介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原理和阐述其信息资料特征的基础上,给出了核磁共振录井与其他录井参数相结合判别储集层类型、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的初步油气层解释评价标准,通过实例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合核磁共振录井的技术优势对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核磁共振录井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是提高储集层解释评价符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核磁共振测井在致密气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海芳 《测井技术》2007,31(2):144-146,148
致密气藏物性差、孔隙度低,对核磁共振测井应用有较大的不利影响,为此应该做好测前设计,参考估算的气藏T1和T2值,优选测量模式以突出气信号;在没有条件获得实验室岩心T2截止值时,以目的层T2双峰分布谱峰谷的T2值作为T2截止值;对核磁共振测井资料作差谱和移谱的综合分析等.此外,核磁共振测井对可动流体敏感,但探测深度浅,仅能反映冲洗带或侵入带的情况,而电阻率测井探测深,能反映原状地层的情况,核磁共振测井与常规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有助于正确评价致密气藏.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测井在寻找新油层和解释水淹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磁共振测井是一种新的测井技术,它能提供地层有效孔隙度、渗率、自由流体和束缚流体体积等与储层笺性和产能有效的地质参。  相似文献   

15.
The combination of conventional logs, such as density, neutron and resistivity logs, is proven to be very effective in the evaluation of normal reservoirs. For low-resistivity reservoirs, however, an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the petrophysical parameters with the conventional log reservoirs is very difficult. This paper presents two cases of low-resistivity reservoirs and low-contrast resistivity reservoirs, where conventional logs fail to determine the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servoirs, mainly, low-resistivity and low-contrast resistivity reservoirs. The problems of these reservoirs are that conventional logging interpretation shows high water saturation zones, but water-free hydrocarbon would be produced. In the case of low-resistivity contrast reservoirs, it is very hard to determine water hydrocarbon contact with resistivity log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has only been available as a supplementary tool to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n the producibility of the reservoir. The main limitations of NMR have been the cost and time of acquiring data.This paper shows that in the case of low-resistivity reservoirs, NMR is a very cost-effective tool and is of help in accurately determining the reservoir rock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In the analysis of NMR data, several aspects of NMR technique have been used: (1) T1/T2 ratio for fluid identification, (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MR-derived porosity and total porosity to determine the types of clay minerals, (3) NMR relaxation properties to identify fluids composition and rock properties. This paper presents four examples of low-resistivity reservoirs. Analysis of the NMR data of low-resistivity reservoirs has helped identify the producibility of these zones, determine lithology-independent porosity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bound and free water. For the case of low-contrast resistivity reservoir, where there was little resistivity contrast between water-bearing formation and oil-bearing formation, NMR has been able to identify the fluid composition of the two formations, as well as the height of the oil column. This was based mainly on the high contrast of NMR relaxation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气测录井资料识别油气层类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测井是通过分析泥浆中烃类和其他天然气的组分、含量,寻找和发现油气藏的一种测井方法。通过气测井曲线对油、气、水层的响应,能定性地识别油气水层。由于油层与轻质油层、气层与凝析气层的性质相近,使用常规测井资料很难将油气层类型区分开。此文主要对轻烃比值法、皮克斯勒法、三角形图版法等方法原理和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尝试使用其他气测参数交会识别油气层类型以及储层流体性质。利用气测录井资料识别油气层类型在工区的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复杂工况带来的油气显示识别不准确和缓解复杂油气层导致的解释符合率降低的难题,引进一系列评价录井新技术并开展了相关的基础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工作.通过定量荧光和荧光显微图像录井评价技术的综合研究应用解决了复杂工况条件下油气显示的准确识别难题;通过轻烃组分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了复杂油水关系层和复杂油气显示层的综合解释符合率;通过轻烃组分、核磁共振、定量荧光、荧光显微图像录井评价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应用,在古潜山勘探中储层物性评价、油气显示评价及油水界面判断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评价录井新技术近3年来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效果显著,确保了录井油气显示识别率100%和录井油气层综合解释符合率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胡俊  颜英 《天然气工业》2001,21(2):44-47
油气储集层是测井解释与评价中的主要研究对象。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油气储集层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不但决定油气田储量的大小,而且直接控制油气井的产能及最终采收率。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的特征不同于一般的砂泥岩储集层,由于它有着不同的地质特征,其中与测井信息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1)集集层岩性特征;(2)储集层物性特征;(3)储集层电性特征;(4)储集层流体的性质及其分布特征等。它们是进行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测井精细解释与评价的地质基础,这些地质因素对各种测井响应的影响程度,则是测井资料储集层评价的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胡俊 《天然气工业》2002,22(5):39-41
使用常规测井资料对一般储集层进行评价是十分有效的,但是要利用这些常规测井资料来准确地评价低阻油气储集层的岩石物理参数却十分困难。由于低阻油气储集层在常规测井资料上显示为水层特征,但开采出来有时却能得到油气,甚至是无水的油气,因此,很难用常规测井资料来准确地确定低阻储集层的含油气性质和全面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文章利用核磁共振测井(NMR)来评价低阻储集层的岩石物性参数(岩石类型、孔隙度、自由水以及束缚水等),实际结果表明,核磁共振 测井是评价低阻油气储集层的一种新型而且有效和大有前途的一种现代测井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东濮凹陷深层气测井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濮凹陷深层具有比较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埋藏深,储层物性差,在测井资料上气层显示特征微弱.在分析深层气的测井微弱显示特征基础上,通过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建立深层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形成了一套利用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和含气指数等参数综合判别深层气的方法.在实际资料处理解释和应用中,该方法见到了良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