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庙沟钼矿区位于华北陆块卢氏—栾川陆缘褶断带,区域岩浆活动强烈,断裂构造较发育。矿区出露少量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地层,矿体的空间位置受岩体接触带的控制,成矿期断裂构造活动对成矿富集作用明显。钼矿体主要赋存于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熊耳群变安山岩弧形接触带(岩体顶部)附近,成矿热液来源于岩体,多期次构造活动在赋矿岩石中形成的次级构造裂隙(解理)、破碎蚀变是成矿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9,(12):64-67
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冀北兴隆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盆地,沉积组合与其他有较大差异。通过对区内的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分析物源区,重新构建研究区沉积和填充序列,对进一步探索华北克拉通北缘的石炭-二叠纪含煤盆地的沉积和构造演化,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同含煤盆地山西组砂岩骨架颗粒、砂体古流向及物源区构造背景的分析,认为大同含煤盆地山西组沉积地层的物源区为其北侧的阴山隆起构造带,陆源剥蚀区的母岩组合主要为沉积岩型的石英砂岩和碳酸盐岩,物源区的构造背景为华北地块北缘陆内隆升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4.
大清沟铁铜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基底为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系,盖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官道口群碳酸盐岩,区内北西西向构造发育,岩浆活动比较频繁;矿体多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分布,矿体严格受北西西向断裂或片理化带的控制。初步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原生沉积的铁质形成了太华群片麻岩含铁建造基底,局部富集成矿形成原生沉积变质铁矿床;古远古晚期岩浆热液交代,在片理化带内富集形成含铁建造—热液改造型铁矿床;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沿断裂上侵进入火山岩盖层形成火山沉积含铁建造—热液改造型铁矿,在绢云石英片岩带附近形成闪长岩脉的同时形成热液脉状铜矿床。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采集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隰县地区晚古生代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顶底板的岩芯样品,通过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等技术分析其常微量元素,探讨煤层顶底板形成时的环境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煤层顶底板以高SiO_2,Al_3O_2含量和稀土元素富集为特点,为海陆过渡相沉积;氧化敏感度指标Ni/Co,V/Cr,U/Th多处于氧化条件范围内。就层组而言,山西组沉积环境与太原组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体现在太原组元素变化范围较大,变化较复杂,与其沉积环境较为动荡相符。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模式,铕负异常明显。通过在(La/Yb)N-ΣREY图上投点发现,物源多以混合岩为主,山西组煤层顶底板物源种类简单,主要为花岗岩、花岗岩和碱性玄武岩的混合岩,而太原组物源丰富,包括钙质泥岩,花岗岩与碱性玄武岩的混合岩,大陆拉斑玄武岩与沉积岩的混合岩、碱性玄武岩、沉积岩和花岗岩的混合岩。研究认为山西组和太原组物源上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物源区均为北部的阴山古陆。但是源岩存在一定的区别,山西组源岩为元古界花岗岩与碱性玄武岩;太原组源岩为元古界复杂变沉积-火山岩系。  相似文献   

6.
赵金贵  郭敏泰 《煤炭学报》2013,38(11):1999-2006
煤系层间构造与岩溶陷落柱是阻碍煤炭企业高效生产的重要地质障碍,太原东山大窑头新开挖的路堑剖面集中揭示了这两类密切相关的构造现象;笔者在区域地质调查和对路堑剖面地质编录的基础上,从构造、地貌、水文演化的角度,构建出太原东山煤系层间构造与岩溶陷落柱群发育模式,获得:在燕山期EW向挤压应力体制下形成大窑头褶皱与层间构造,在新生代早期EW向伸展应力体制下,太行山前断裂发育后形成华北岩溶水系统后,在大窑头背斜轴部奥陶纪灰岩中发育管道流进而形成岩溶陷落柱群,新生代中晚期伴随着太行山隆升、晋中断陷的形成,发育了本区走向近EW的断阶,使得华北岩溶水系统解体。分析结果表明:太原东山岩溶陷落柱群是在构造控制下华北大岩溶水系统发育的结果,可作为华北克拉通破坏表生过程的良好记录物。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阳泉矿区太原组、山西组的沉积环境、物源及源区构造背景,对该区泥岩微量及稀土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亲石元素较为富集,高场强元素Ti、Zr、Hf、Th丰度高于上地壳,Rb、Sr、Nb、Ta等元素有所亏损;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比值及(La/Yb)N比值显示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Eu明显负异常、Ce微弱负异常的分布模式.对Sr/Cu、V/(V+Ni)、Sr/Ba、δCe和Ceanom等特征参数的分析,显示该矿区泥岩属于过渡相-陆相沉积,处于还原、厌氧、半咸水沉积环境.据泥岩微量、稀土元素组合及其判别图解,该矿区源岩以长英质岩石为主,与太原组相比,山西组物源明显受花岗岩的影响,物源区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8.
北淮阳构造带出露的石炭系为古生代唯一一套未变质或轻微变质的地层,其沉积记录可较好地反映物源区物质组成及构造环境。基于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对采自北淮阳构造带北缘三仙山地区的石炭系碎屑岩进行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探讨石炭系物源区及构造环境。研究表明三仙山地区的石炭系有不同的物源区,杨山组和道人冲组物源区可能主要为扬子陆块或再旋回造山带,胡油坊组物源区可能为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浩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及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区内震旦系莲沱组含金较高,为金成矿提供一定的物源;矿区金矿化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金矿;震旦系莲沱组为一套磨拉石堆积及火山碎屑沉积,其地层岩性对区内金成矿具专属性;该区的NE向区域性大断裂控制着矿床定位,旁侧派生的近EW向次级构造控制矿体产出,次级裂隙带、后期构造叠加与岩体外接触带联合控制金矿化富集。  相似文献   

10.
宗务隆构造带,是一个发育于南祁连造山带之上的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带,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对宗务隆群物质来源和沉积时代还存在不同认识,通过对宗务隆构造带中生格地区的土尔根大坂组微晶大理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的研究,认为土尔根大坂组中的微晶大理岩原岩以陆源为主,伴有热水沉积作用,为海相-陆表海相沉积型石灰岩。沉积物源应当是构造带南侧为主的陆源剥蚀,北侧可能也有部分物源供给,并含有部分热水沉积。微晶大理岩的沉积时代晚于206 Ma,宗务隆群总体是一套弧前体系,在后期的闭合过程中,形成叠瓦状的俯冲增生楔,其时代应在早泥盆-晚三叠(D1-T3)之间。  相似文献   

11.
以上宫金矿为例,研究了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物探等地质特征。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属构造蚀变岩型,矿体总体呈脉状、板状。赋矿围岩为太华群石板沟岩组和古元古界龙潭沟岩组及熊耳群许山组地层;探讨了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得出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床的找矿标志主要为构造—岩浆岩标志、围岩蚀变标志、地层标志等;圈定了矿体,自西至东分别在西青岗坪、干树、上宫、虎沟、七里坪5个矿段,圈出金矿脉55条。研究为今后的矿山生产开发利用和探矿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辽东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硼资源产区,资源量占全国硼资源量的75%,先后查明特大型硼铁矿床1处,大、中、小型硼镁石(包括硼镁铁矿床)矿床16处,硼矿点17处。这些硼矿床分布在华北地台东北部大石桥—凤城—宽甸古隆起构造带内,呈W-E,SW-NE向,长约350 km、宽60km的长条带状展布于元古界辽河群下部里尔峪组地层(又称含硼岩系)中。认为该类硼矿床为沉积变质再造硼矿床,提出了该矿床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3.
嵩县坪地长石矿位于潘河—马超营大断裂附近,地处华熊台隆外方山隆断区,区内主要出露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马家河组和新生界第四系,主要以断裂发育为特征,褶皱不发育。区内长石矿体赋存于华力西期侵入的正长岩中。含矿地层岩性主要为安山岩、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夹流纹斑岩、球粒流纹斑岩及薄层英安岩,局部夹灰绿色玄武安山岩。矿床类型为岩浆伟晶岩脉型,矿体是安山岩中的张性裂隙被含钾长石热液侵入形成伟晶岩脉而形成的长石矿床,区内长石矿的控矿因素主要为受裂隙构造控制的伟晶岩脉。  相似文献   

14.
鄂南地区锑矿成矿物质来源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求文通过对鄂南锑矿包裹体中流体、成分、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的研究,结合区内主要矿床的成矿背景,认为本区锑矿的成矿作用与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源于元古界冷家溪群。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兴安岭中南段土城子组岩性、岩相及粒度分析认为,土城子组沉积环境为冲积扇相—河流相。土城子组标型矿物、化学成分及其相关图解(或参数)特征,反映了该组蚀源区的构造背景主要为安第斯型主动大陆边缘,次为大陆岛弧,蚀源区类型主要为切割的岩浆弧,少量来自于基底隆起区。通过对研究区土城子组沉积环境与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认为,该期沉积盆地沉降幅度、速率及切割深度与贺根山断裂带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6.
对比海洋的岩石圈,陆地岩石圈具有低密度特点及复杂的进化历史,并且在克拉通形成以后未发生显著的构造及磁化事件,代表地球表面最稳定的区域。太古代时期的华北克拉通与之前的特性不同。华北地幔和苏鲁造山带和大别山造山带的橄榄岩之间的相关性表明华北克拉通地幔的主要部分在被扬子大陆俯部和碰撞前至少保存至早中生代。  相似文献   

17.
本文拟就蛇纹岩的综合利用作一介绍,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矿床地质简介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胶东台凸东南端,郯城—庐江断裂带东侧。区内基底地层为元古界胶东群的一套中深变质岩系,断裂构造发育。超基性岩就侵位在早期北东向断裂构造带内。岩体同位素年令17亿年以上,现均变  相似文献   

18.
红安县华河萤石矿床主要分布于豫南—鄂北萤石矿矿集区华家河一带,属于其中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之一,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期,主要受北东—南西向构造破碎带控制,围岩主要为新元古界武当(岩)群一岩组的白云斜长片麻岩。  相似文献   

19.
根据近年来金刚石矿床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讨论了有关金刚石成矿的构造背景,认为我国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床,主要产于太古代克拉通内部的构造薄弱地带,受克拉通上与基底有关的隐伏深断裂或深断裂带两侧的次一级断裂控制,反映基底断裂的沉积盖层中的破碎带,往往是大岩筒侵位的有利构造部位。钾镁煌斑岩型金刚石原生矿床主要产于太古代克拉通边缘的元古代活动带和早元古代地台。金刚石砂矿主要分布在华北与扬子地台区,有两处典型的成矿区,郯庐断裂区和沅水流域区,砂矿物源与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超基性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石龙沟重晶石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缘坳陷崤山—鲁山拱褶断束和渑池—确山陷褶断束的过渡地带内。重晶石矿体呈陡倾斜脉状赋存在中元古界熊耳群的断裂破碎带中,其形态受断裂构造带控制,成矿断裂主要为近南北向,为区内重晶石矿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在断裂破碎带膨胀部位,普遍有重晶石、石英脉充填,形成重晶石工业矿体,矿石类型可分为重晶石型、石英—重晶石型。本文以石龙沟重晶石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石龙沟重晶石的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总结了本区重晶石矿的找矿标志,认为石龙沟重晶石矿床主要受地层、断裂构造和岩浆热液“三位一体”因素控矿,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型脉状重晶石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