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以Zr(NO3)4·5H2O和Na2SiO3·9H2O为原料,利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浸渍添加稀土Ce和La,一定温度焙烧后制得掺杂稀土S2O82-/ZrO2-SiO2固体超强酸。通过XRD、FT-IR和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硬脂酸的酯化合成反应为探针,考察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率。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改性的S2O82-/ZrO2-SiO2催化剂,添加了Ce或La的固体超强酸酯化催化活性及重复使用性能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和沉淀两步合成法制备AgBr/Zn3(OH)2V2O7·2H2O催化剂,研究其在可见光下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的性能,并考察催化剂用量、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pH值以及盐浓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评价AgBr/Zn3(OH)2V2O7·2H2O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在前驱液pH为10、120 ℃水热10 h、Ag与Br物质的量比为0.20条件下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反应120 min后,1.0 g·L-1的催化剂对10 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脱色率达到85.2%。NaCl对亚甲基蓝的降解起抑制作用,Na2SO4对亚甲基蓝的降解起促进作用。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光照120 min后的亚甲基蓝溶液脱色率可达66.4%。催化剂对不同初始浓度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以ISLEC软件模拟计算了新疆玛纳斯湖晶间卤水20 ℃自然蒸发的结晶路线,以模拟计算的结果指导在室内进行了自然蒸发实验,得出了与模拟计算一致的玛纳斯湖自然蒸发结晶路线。并研究了蒸发过程中硼、锂等微量元素的富集和分布规律。玛纳斯湖水室内自然蒸发时的结晶路线:①CaSO4·2H2O+NaCl;②CaSO4·2H2O+NaCl+MgSO4·6H2O;③NaCl+MgSO4·6H2O+KCl(少量)+KCl·MgCl2·6H2O;④NaCl+MgSO4·6H2O+KCl·MgCl2·6H2O+MgCl2·6H2O。ISLEC计算得到的光卤石矿中KCl的品位为14.24%,实验得到的光卤石矿中KCl的品位为10.59%。同时,蒸发过程中硼、锂未以固相形式析出,一直富集于卤水中,至蒸发结束约富集16倍,w(B2O3)约为1%,Li+约100 mg/L。依据自然蒸发结果,给出了湖水开发利用的建议,即先经过冬季冻硝脱硫再进行盐田晒卤以获取高品质的光卤石矿。  相似文献   

4.
以半水硫酸钙为原料、草酸钠为稳定剂,在反应温度为100 ℃、反应时间为20 min条件下,考察添加草酸钠对于半水硫酸钙保持稳定性的影响。采用XRD、TG和离子束切割晶体结合SEM-Mapping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草酸钠添加量的增加,半水硫酸钙稳定时间不断延长,在草酸钠添加量(质量分数)为2.5%时,半水硫酸钙稳定时间最长,达到120 min。表征结果证明了CaC2O4·H2O完全包覆半水硫酸钙,其作用机制是由于草酸钠在水中电离出C2O42-与Ca2+发生沉淀反应,在半水硫酸钙表面生成CaC2O4·H2O沉淀,从而提高了半水硫酸钙在水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开展了323.2 K时三元体系NH4Cl+MgCl2+H2O的相平衡研究,测定了平衡固液相组成及密度,并绘制了该三元体系相图。研究发现:该体系323.2 K时有复盐NH4Cl·MgCl2·6H2O生成,相图包含2个共饱点(F1F2)、3条单变量曲线(AF1F1F2F2B)、3个结晶区(NH4Cl、MgCl2·6H2O、NH4Cl·MgCl2·6H2O)。对比该体系273.2、298.2、323.2 K时的相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NH4Cl和MgCl2·6H2O结晶区变小,NH4Cl·MgCl2·6H2O结晶区变大,同时NH4Cl·MgCl2·6H2O由不相称复盐转变为相称复盐,对应的不相称共饱点转变为相称共饱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改变液体金属在NaOH溶液中所处的环境介质,利用石墨电极对其施加电场,研究了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界面电化学反应、氧化膜的产生、溶液中电润湿等动态过程。实验发现Wood合金液滴在阳极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的氧化膜会迅速减小表面张力并发生铺展,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会使带氧化膜的金属在3 s内恢复到原状,电毛细作用力使氧化膜破裂,各氧化物与NaOH反应产生Sn(OH)62-、SnO32-、SnO22-、PbO32-、Cd(OH)42-使溶液的颜色发生改变,溶液中生成Bi2O3-Bi(OH)3白色共聚物。薄膜电介质层润湿和溶液中电润湿机理在本质上相同,表面张力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并发生明显的电润湿铺展过程,但由于金属液滴通过电化学反应所能吸附的OH-数量有限,润湿角存在饱和性。  相似文献   

7.
以印刷电路板蚀刻废液为原料生产碱式氯化铜的过程存在产物多种晶型混杂的问题,影响产品的纯度和性能。为获得纯正的晶型产品,以酸、碱蚀刻废液为原料,通过改变连续反应结晶过程的加料速率、反应温度、pH等条件,获得了A型(Atacamite)、B型(Botallackite)和C型(Clinoatacamite)3种单一晶型产物。3种产物中单一晶型纯度分别为99.0%(A型)、99.7%(B型)和90.7%(C型)。3种产物的XRD和SEM分析表明:A型属正交晶系,为长条片状聚集物;B型属单斜晶系,为正六棱柱单晶聚集物;C型属单斜晶系,为不规则片状聚集体。3种产物的化学分析和TG-DSC热分析表明:A、B、C 3种结晶形态具有不同的化学式,分别为A型Cu4(OH)6Cl2·H2O、B型Cu5(OH)8Cl2和C型CuCl2·3Cu(OH)2·0.5H2O;3种产物具有不同的热分解活化能和分解热。B型碱式氯化铜在3种产物中含铜量最高,且热稳定性最强,是碱式氯化铜生产中最好的晶型产物。  相似文献   

8.
王雪莹  黄雪莉  黄河  罗清龙  邹雪净 《化工学报》2020,71(11):5059-5066
新疆卤水硝酸盐矿主要含有Na+、K+、Mg2+、Cl-、NO3-、SO42-六种离子,属于高元复杂体系,其合理利用和开发需要不同温度下的相平衡研究作为理论支撑。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对Na+, K+, Mg2+//Cl-, NO3-, SO42--H2O体系在-15℃、NaCl·2H2O饱和条件下的相平衡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相图。相图中有六个零变量点和八个两盐结晶区,只存在一种复盐KCl·MgCl2·6H2O。八个两盐结晶区,分别对应于NaCl·2H2O+Na2SO4·10H2O、NaCl·2H2O+NaNO3、NaCl·2H2O+KCl、NaCl·2H2O+KNO3、NaCl·2H2O+MgSO4·7H2O、NaCl·2H2O+MgCl2·8H2O、NaCl·2H2O+Mg(NO3)2·6H2O和NaCl·2H2O+KCl·MgCl2·6H2O,其中NaCl·2H2O+Na2SO4·10H2O共晶区最大,在低温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最小,降温过程中较易结晶析出。与该体系在25℃下的相图相比,复盐种类减少5种,零变量点减少19个,相关系得以极大简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降解废水中的阿特拉津(ATZ),采用共沉淀法将钴基-普鲁士蓝类似物(CoCo-PBA)负载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CuFe-LDH上,制得复合材料CoCo-PBA@CuFe-LDH,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ATZ。通过考察降解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提高催化剂CoCo-PBA@CuFe-LDH用量和反应温度有利ATZ的降解;PMS用量过多会对ATZ的降解产生轻微的抑制作用;过酸和过碱的环境都对ATZ降解产生不利影响;体系中存在的HCO3-,H2PO4-和Cl-等离子对ATZ的降解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得到了CoCo-PBA@CuFe-LDH/PMS体系降解ATZ的较优反应条件为ATZ浓度15 mg·L-1,催化剂用量50 mg·L-1,PMS用量300 mg·L-1,初始pH值为6.3,反应温度298 K。当反应15 min后,ATZ的降解率可达到99.5%。循环使用4次后,ATZ的降解率仍达到83.4%,表明CoCo-PBA@CuFe-LDH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另外,研究发现CoCo-PBA@CuFe-LDH活化PMS降解ATZ体系中,可以同时产生SO4·-和·OH 2种自由基,SO·-4对ATZ的降解起到更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任永胜  何婷婷  谢娟  蔡超 《化工学报》2018,69(7):2838-2850
采用等温溶解法研究333.15 K体系(K+,NH4+//Cl-,SO42--H2O)和(K+,NH4+//Cl-,SO42--(CH2OH)2-H2O)[w((CH2OH)2)=30%]的固液相平衡关系。测定了平衡溶液的溶解度数据及物化性质,包括密度、黏度、折射率、pH。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相应的干盐相图、水图及物化性质-组成图。实验中的物化性质(黏度、密度、折射率、pH)随J(2NH4+)的变化呈现相似性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333.15 K下,体系(K+,NH4+//Cl-,SO42--H2O)和(K+,NH4+//Cl-,SO42--(CH2OH)2-H2O)[w((CH2OH)2)=30%]的相图相似,均含有一个四元共饱和点,四条单变曲线及四个固相结晶区域。这两个体系均为复杂体系,存在(K,NH4)Cl、(NH4,K)Cl、(K,NH42SO4、(NH4,K)2SO4四种固溶体。实验所获数据和结论,可优化以硫酸盐型固体废弃物为硫酸根来源,转化法生产硫酸钾工艺。  相似文献   

11.
利用简便的水热法制备Bi2WO6光催化材料,研究光照条件下Bi2WO6活化PMS降解橙黄Ⅱ溶液的效果,考察了Bi2WO6投加量、PMS质量浓度、初始pH、共存阴离子及腐殖酸(HA)对降解效果的影响。采用XRD、SEM和FT-IR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及反应前后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该材料在反应后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当Bi2WO6投加量为0.6 g/L、PMS质量浓度为0.8 g/L、橙黄Ⅱ质量浓度为10 mg/L、pH为7.5时,反应60 min内橙黄Ⅱ的降解率超过97%。实验体系在弱碱性条件下的降解效果最佳。共存离子实验结果表明,溶液中的Cl-能促进橙黄Ⅱ降解,NO3-对降解的影响不明显,SO42-、HCO3-、H2PO...  相似文献   

12.
以盐湖高锂卤水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以无水氯化钙作为沉淀剂,脱除卤水中的硫酸根。详细考察了原料配比(钙离子与硫酸根物质量的比)、加料方式、加料时间、反应时间、搅拌转速和反应温度等条件对除硫率的影响,同时重点研究了反应过程中锂的夹带损失率和生成锂的复盐形式。得到除硫的适宜条件:原料配比为1.2,加料方式为正向加料即氯化钙溶液加入卤水中,反应温度为25 ℃,加料时间为24 min,搅拌转速为150 r/min,反应时间为60 min。在该实验条件下卤水中硫酸根的脱除率达到99.02%,锂的夹带损失率达到27.71%;通过扫描电镜可以得到沉淀产物的形貌,通过XRD表征结果可以说明在分离硫酸根的过程中锂离子主要是以Li2SO4·H2O和LiAl2(OH)7(H2O)2的形式夹带损失。  相似文献   

13.
探究了典型苯脲类除草剂异丙隆(Isoproturon,ISO)在紫外/过一硫酸盐(Ultraviolet/Peroxymonosulfate,UV/PMS)组合工艺下的降解特性。系统研究了在不同PMS浓度、UV强度、pH及不同常见水体背景离子(Cl-、HCO3-、NH4+和SO42-)浓度下对该过程中ISO降解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关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ISO的去除效率为:UV/PMS>>UV>PMS。PMS是一种不对称的氧化剂,可被UV激活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SO4·-和HO·)从而可显著提高ISO的去除速率至80.09%,其降解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PMS投加量和pH(5~9)的增加,大大加快了ISO的去除。背景离子实验表明,SO42-对UV/PMS中的ISO降解无显著影响,而Cl-  相似文献   

14.
UV/H2O2氧化联合Ca(OH)2吸收同时脱硫脱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杨先  张军  王助良 《化工学报》2012,63(10):3277-3283
在小型紫外光-鼓泡床反应器中,对UV/H2O2氧化联合Ca(OH)2吸收同时脱除燃煤烟气中NO与SO2的主要影响因素[H2O2浓度、紫外光辐射强度、Ca(OH)2浓度、NO浓度、溶液温度、烟气流量以及SO2浓度]进行了考察。采用烟气分析仪和离子色谱仪分别对尾气中的NO2和液相阴离子作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在本文所有实验条件下,SO2均能实现完全脱除。随着H2O2浓度、紫外光辐射强度和Ca(OH)2浓度的增加,NO的脱除效率均呈现先大幅度增加后轻微变化的趋势。NO脱除效率随烟气流量和NO浓度的增加均有大幅度下降。随着溶液温度和SO2浓度的增加,NO脱除效率仅有微小的下降。离子色谱分析表明,反应产物主要是SO42-和NO3-,同时有少量的NO2-产生。尾气中未能检测到有害气体NO2。  相似文献   

15.
三氯化铁除砷和镉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莉  赵燕鹏  杜冬云 《化工学报》2014,65(10):4118-4122
采用电荷分布多位络合模型模拟(CD-MUSIC)、XPS、FTIR和Zeta电位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三氯化铁去除As(Ⅴ)、Cd(Ⅱ)的机理。结果表明:在pH 3~7范围内,砷、镉通过竞争铁氧化物表面的有效作用位点而相互抑制;而在pH 7~10范围内,Cd(Ⅱ)主要以Cd(OH)2沉淀的方式得以去除,并通过共沉淀作用促进砷的去除。根据CD-MUSIC 模拟结果,As(Ⅴ)主要形成单齿单核质子化(FeOAsO3H1.5-、FeOAsO(H2O)20.5-)的表面配合物,结合常数分别为63.04、66.50;而 Cd(Ⅱ)则以 FeOHCd1.5+形态结合在铁氧化物的表面,结合常数为31.05,其含量随着pH的升高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6.
CO2加氢制甲醇既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气温升高问题,也能促进CO2的资源化利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对Cu-Zn-Al水滑石(CZA-LDH)开展改性研究,以Cu(NO3)2·3H2O、Zn(NO3)2·6H2O和Al(NO3)3·9H2O为原料,以NaOH和NaCO3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ZA-LDH,并在制备过程中引入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三乙醇胺(TEA),焙烧后得到4组催化剂。XRD、FT-IR、N2吸附-脱附、SEM表征结果及催化性能测试数据表明,引入TEA的CZA-LDH焙烧后得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ZA-LDO-TEA)表现出最优的性能。这是因为TEA 能够破坏表面晶体结构,促进催化剂中CuO组分的还原,提高了 CO2的化学吸附能力,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CO2转化率。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氯化铬(CrCl3·6H2O)和氯化镍(NiCl2·6H2O)浓度和存在形式对氯化胆碱-乙二醇(ChCl-EG)低共熔溶剂的黏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电喷雾质谱(ESI-MS)分析结果表明,在溶解有CrCl3?6H2O和NiCl2?6H2O 的ChCl-EG(ChCl-EG-NiCl2·6H2O-CrCl3·6H2O)溶液中出现了配阴离子[Cr(H2O)2Cl4]和[Ni(H2O)2Cl4]2-。由此可以推断,Cr3+(或Ni2+)的两个d轨道、4s 和4p轨道发生d2sp3杂化,形成6个等同的杂化轨道,接受6个配体(Cl-和H2O)形成阴离子配合物。该溶液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总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此外,溶液黏度随温度和总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与电导率相反。这主要是由于镍和铬配离子的形成改变了溶液中的离子组成。  相似文献   

18.
沈海丽  夏强  廖小刚  李纲  田甜  李红梅 《精细化工》2023,40(6):1366-1375+1385
以Na2S2O3为硫源,采用改进的草酸盐-热解法制备了一系列硫修饰的Co3O4多孔催化剂[Sx@Co3O4,x=0.25、0.50、0.75、1,x为硫的修饰量,以Co(NO3)2·6H2O的物质的量为基准,下同]。以亚甲基蓝(MB)为降解模型,考察了不同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的性能。探讨了催化剂用量、PMS浓度、反应温度、常见阴离子种类在Sx@Co3O4-PMS体系下对MB降解率的影响,并评价了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硫修饰量的增加,Co3O4的催化性能逐渐升高,S1@Co3O4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硫元素以SO42–  相似文献   

19.
以亚甲基蓝(MB)作为目标污染物,实验研究了Fe2+/H2O2体系降解MB的活性物质,明确了主要反应条件对MB降解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HO2?没有直接降解MB的能力;Fe2+/H2O2体系对MB的降解能力主要来自于?OH;Fe2+/H2O2体系降解MB可分为快速反应阶段和匀速反应阶段。快速反应阶段的MB降解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体系对MB降解能力随H2O2初始浓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减弱的趋势,本实验条件下,最佳H2O2初始浓度为5 mmol·L-1。体系对MB降解能力随Fe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加。MB降解速率随MB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MB降解率随其初始浓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保证?OH生成速率及其有效利用是提高体系氧化能力及H2O2利用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罗秀玉 《山东化工》2024,(4):22-25+29
以实际富镍电镀废液为研究对象,使用沉淀回收得到的Ni(OH)2为镍源制备次磷酸镍(Ni(H2PO2)2·6H2O)。主要考察反应pH值和温度对金属沉淀效率的影响、反应P/Ni物质的量比和温度对Ni(H2PO2)2·6H2O合成反应速率、产率和纯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沉淀效率随反应p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pH值为3.6,反应温度为85℃的条件下,以1 mol/L的NaOH溶液作沉淀剂,Fe、Al、Cr的沉淀率和Ni损失率分别达到98.7%,95.6%,96.2%和3.47%。在pH值为8.2,反应温度为85℃的条件下,Ni的沉淀率为97.5%;XRD物相分析表明,P/Ni物质的量比是影响Ni(H2PO2)2·6H2O合成反应速率、产率和纯度的重要因素。在P/Ni物质的量比为2.4,反应温度为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