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色釉是一种重要的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有关它的新型制备方法经常被研发出来。为了探索黄色釉的制备工艺,本文以Cr2O3为显色剂,在低温煅烧条件下成功地获得黄色陶瓷釉,其烧成温度为950℃,通过XRD和紫外光谱法表征了铬绿转换成黄色陶瓷釉的过程。实验证实了Na3PO4能够降低黄色釉的烧结温度,并且Na3PO4的含量与黄色釉的色度密切相关。通过SEM图详细分析了煅烧前和煅烧后样品中颗粒之间粘结的情况。因此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新型黄色陶瓷釉的研制。  相似文献   

2.
以石英、硼砂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氧化铁,采用普通的陶瓷釉制备工艺,制备了低温无铅砂金釉,研究了烧成条件及釉层厚度与砂金釉结晶性能的关系,采用SEM等现代测试手段表征了釉层的厚度及结构.结果表明:当釉层厚度约为400μm,1040℃保温75min时,可获得漂亮的棕底砂金釉,釉层中的晶体呈短柱状.  相似文献   

3.
专利信息     
《佛山陶瓷》2021,31(3)
正超高温耐磨耐蚀陶瓷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属于陶瓷釉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高温耐磨耐蚀陶瓷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陶瓷釉由石英粉、钾长石、高岭土、硅灰石、氧化铝、氧化镧、三氧化钼、二氧化铈、二氧化锆和三氧化二钇制成。本发明陶瓷釉料的釉烧范围宽,可在1450℃至1600℃的高温下烧成,使用温度高,可在1250℃以下使用。  相似文献   

4.
读者信箱     
《陶瓷》2012,(9):48-49
问:氧化铅在陶瓷釉中有哪些作用?答:1助熔作用氧化铅的熔化温度为886℃。氧化铅与SiO2、K2O在中低温下就能形成低熔点的化合物(如在715℃左右时生成3PbO·2SiO2),促使铅釉在低温下熔融,降低釉烧温度。2降低釉的表面张力氧化铅在1000℃时,表面张力为128μN/m;瓷釉熔体在1000℃时,表面张力为250~280μN/m。因此,  相似文献   

5.
读者信箱     
《陶瓷》2012,(17):48-49
问:氧化铅在陶瓷釉中有哪些作用? 答:1助熔作用氧化铅的熔化温度为886℃。氧化铅与SiO2、K2O在中低温下就能形成低熔点的化合物(如在715℃左右时生成3PbO·2SiO2),促使铅釉在低温下熔融,降低釉烧温度。 2降低釉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6.
杀菌陶瓷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在陶瓷釉中引入磷酸银制作杀菌陶瓷的配方和烧成工艺。在素烧温度1280℃,釉烧1100℃下,添加2%磷酸银,其各种性能达到日用瓷标准要求并有较好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军锋  朱文杰 《陶瓷》2006,(3):40-43
在釉中引入银系无机抗菌剂,使得陶瓷坯体和陶瓷釉紧密结合,并具有高效杀菌抑菌效果。笔者研制了低温二次烧成具有抗菌功能的乳浊釉陶瓷,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出抗菌陶瓷的坯体配方,釉料配方及烧成条件。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能与以黄河泥沙为主要原料制备的陶瓷节能保温砖坯体相匹配的低温一次烧成生料釉,采用TG-DTA、XRD、SEM等分析了样品性能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B-2-3,其烧成温度为1120℃,釉面硬度为637.3HV,釉层晶相组成为透辉石、钙长石等,乳浊效果好.探讨了影响釉烧成温度的诸因素及釉的乳浊机理.  相似文献   

9.
1前言釉中彩低温强化瓷是我厂近年来开发的新瓷种。该瓷种烧成温度:1210~1260℃,釉面硬度;大于6428MPa,抗冲击强度:3.18J/cm2,烤花温度:1100~1160℃,铅镉溶出量为零,得到有关专家的认可,于1996年通过省级鉴定。本文拟从使用辊道窑烤花的工艺角度出发,探讨其可行性。2低温强化瓷釉的特性我厂研制、开发的氧化焰烧成的低温强化瓷各项理化指标达到高温强化瓷的标准,与大生产还原焰烧制的产品配套出口。在生产中,要求釉中彩的低温强化瓷釉料成熟温度要克服低温釉成熟温度范围窄、波动大、热稳定性差等缺陷。经多次试制,我们…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常规烧结制备高含量氧化铝陶瓷均存在烧成温度高的缺点,提出了以掺杂、低温液相烧结结合的方法制备高含量氧化铝陶瓷的方法,并研究了以该方法制备的95瓷微观结构与吸水率、弯曲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掺杂-低温液相烧结的方法可在相同烧成温度下制备出比离子掺杂、低温液相烧结更致密的95瓷,且吸水率小,弯曲强度高于相同温度下采用掺杂和低温液相烧结制备的95瓷。  相似文献   

11.
采用熔融-淬冷法制备了不同(Al2O3+P2O5)含量的碱铝硅酸盐玻璃,通过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镜研究了其结构特征和析晶性能。发现随着(Al2O3+P2O5)含量减少,玻璃中Na2O含量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从685 ℃降低到622 ℃,当减少至摩尔分数为22%时,出现析晶峰且起始析晶温度降低。拉曼光谱表明Q4P对应的拉曼峰强度变低且逐渐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说明Na2O作为网络修饰体使硅酸盐玻璃结构逐步解聚,玻璃的析晶能力逐渐增强。结果表明:当(Al2O3+P2O5)摩尔分数为22%时热处理后的样品存在晶型转变,700 ℃热处理时以NaAlSiO4霞石晶体为主,900 ℃时转变为以Na6.8Al6.3Si9.7O32霞石晶体为主。当(Al2O3+P2O5)的摩尔分数为21%和20%时,热处理后的样品能稳定析出Na3PO4和Na6.8Al6.3Si9.7O32晶体。热处理后的样品析出了耐酸侵蚀性较差的富磷相和Na3PO4晶体,导致化学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自制固体碱K2O/Al2O3和Na3PO4/MgO为催化剂,1,2-丙二醇为反应溶剂,催化松香与蔗糖合成松香酸蔗糖酯。以酯化率为指标,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的负载量、反应时间、松香与蔗糖质量比对松香酸蔗糖酯合成的影响。通过SEM和BET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松香酸蔗糖酯的乳化、发泡、表面张力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K2O/Al2O3与Na3PO4/MgO比表面积分别为142.52和19.38m2/g;在松香酸蔗糖酯的合成反应中,催化剂K2O/Al2O3的活性高于Na3PO4/MgO。K2O/Al2O3为催化剂时,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125℃,K2O/Al2O3催化剂用量3%,催化剂中K2O负载量30%,松香和蔗糖质量比1:2,该条件下酯化率达到98%。合成的松香酸蔗糖酯与市场广泛使用的脂肪酸蔗糖酯相比,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3.
赵金秋  刘艳改  高广智  黄朝晖  房明浩 《硅酸盐学报》2012,40(3):351-352,353,354,355,35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取代(K0.5Na0.5)+及Ta5+取代Nb5+的(K0.5Na0.5)NbO3陶瓷粉体,采用无压烧结工艺制备(Na0.50+xK0.50–2xLix)Nb0.9Ta0.1O3(x=0,0.02,0.04)陶瓷样品。研究了前驱体煅烧温度对陶瓷粉体物相组成的影响。分析了不同Li+掺杂量对样品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体积密度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的最佳煅烧温度为600℃,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陶瓷粉体的粒径为49nm;不同Li+掺杂量制备的(Na0.50+xK0.50–2xLix)Nb0.9Ta0.1O3陶瓷样品均为正交相钙钛矿结构;随着Li+掺杂量的增加,(Na0.50+xK0.50–2xLix)Nb0.9Ta0.1O3陶瓷的体积密度先增大后减小,介电常数逐渐升高,压电常数先降低再升高,剩余极化强度逐渐升高。Li+掺杂量x为0.04时样品的压电常数(d33=94pC/N)、相对介电常数(εr=684.33)及剩余极化强度(Pr=98.27μC/cm2)较好。  相似文献   

14.
李治桥  张翔  马国军  刘孟珂  王强 《硅酸盐通报》2021,40(12):4092-4101
以Fe2O3、Cr2O3、MnO和NiO为原料,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Fe-Cr-Ni-Mn系黑色陶瓷颜料,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色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对所制备颜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原料配比、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等对颜料呈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料中Fe2O3、Cr2O3、MnO和NiO的摩尔比为6:1:1:1,烧结温度为1 150 ℃,保温时间为45 min,采用随炉冷却时,颜料颗粒细小,粒度分布均匀,其L*a*b*值分别为18.02、0.20和0,禁带宽度为1.25 eV,呈纯正黑色,且物相主要由NiFe2O4、NiCr2O4和Ni[Mn0.5Cr1.5]O4组成;将所制备颜料应用于黑色陶瓷釉,釉面呈纯正黑色,且光滑致密,表明所制备颜料具备优异的着色性能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A facile and practical route was introduced to prepare LiFePO4/C cathode material with nano-sized primary particles and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LiH2PO4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H3PO4 and LiOH as raw materials. Then, as-prepared LiH2PO4, reduced iron powder andα-D-glucose were ball-milled, dried and sin-tered to prepare LiFePO4/C. X-ray diffractometry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LiH2PO4, ball-milled product and LiFePO4/C.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thermo gravimetric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possible reac-tions in sintering and find suitable temperature for LiFePO4 forma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em-ployed for the morphology of LiFePO4/C. As-prepared LiH2PO4 is characterized to be in P21cn(33) space group, which reacts with reduced iron powder to form Li3PO4, Fe3(PO4)2 and H2 in ball-milling and sintering. The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for LiFePO4/C synthesis is 541.3-976.7 ℃. LiFePO4/C prepared at 700 ℃ presents nano-sized primary particles forming aggregates. Charge-discharge examination indicates that as-prepared LiFePO4/C displays appreciable discharge capacities of 145 and 131 mA·h·g^-1 at 0.1 and 1 C respectively and excellent discharge ca-pacity retention.  相似文献   

16.
氢氧化铬是含铬二次资源中铬的重要存在形式,也是含六价铬污染物还原时的主要产物,其氧化过程的研究对铬资源的提取和铬污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以亚硫酸钠还原重铬酸钠制备的氢氧化铬为研究对象,实验考察了氧化温度(室温~200 ℃)、氧化时间(0~168 h)、添加剂种类(碳酸钠、硫酸钠)等因素对氢氧化铬氧化的影响,并进行了氧化方程选取和动力学拟合计算。结果表明,温度越高两种氢氧化铬样品氧化反应越充分、氧化限度越大。在无添加剂条件下,200 ℃时新制、陈化氢氧化铬的氧化速率K值分别是80 ℃时的617、4 375倍;添加剂的加入会促进其氧化反应,140 ℃条件下,新制氢氧化铬添加碳酸钠、硫酸钠为n(Na)∶n(Cr)=0.2时的氧化速率K值分别是无添加时的10、4倍;新制氢氧化铬较陈化氢氧化铬更易氧化,氧化速率K值为陈化氢氧化铬样品的1.4~1.9倍,可能与其所含结合水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以废弃榛壳为前体,采用不同活化策略制备多孔炭,探究活化策略和活化温度对多孔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多孔炭的结构、表面性质与VOCs吸附性能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H3PO4法制备的多孔炭介孔体积大,且炭结构缺陷较少,吸附位点较少; KOH法获得的微孔体积较大,孔径集中在0.5~0.7nm的微孔,不利于VOCs分子吸附位点的有效利用。H3PO4-KOH分步法在850℃下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孔径集中在0.5~1nm的宽微介孔分布,且炭结构高度无序并含有丰富缺陷位的多孔炭,为VOCs吸附提供了充足的吸附位点并提高了吸附位点了利用率,相比于H3PO4与KOH活化法制备的多孔炭的VOCs饱和吸附量显著提升,特别是对于弱极性VOCs。另外,H3PO4-KOH分步法制备的多孔炭表面官能团含量较低,极性较低,对非极性VOCs的吸附量远大于极性VOCs。因此,H3PO4-KOH分步活化策略是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高VOCs吸附性能多孔炭的最优策略与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分析纯试剂制备了酸碱比为0.82,但Na2O、CaO、MgO和Fe2O3含量不同的合成灰,并在815℃下在马弗炉中进行灼烧后,对其熔融温度进行测定。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微观形貌和矿物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Na2O质量分数从4%升高到12%,合成灰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半球温度(HT)和流动温度(FT)分别从1225℃、1233℃、1255℃和1297℃下降为1162℃、1174℃、1181℃和1189℃,意味着Na2O对合成灰具有较强的助熔效果;随着CaO和MgO含量在合成灰中分别增加,DT、ST和HT均单调上升,而FT则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说明二者含量变化与合成灰熔融温度呈非线性关系;随着Fe2O3质量分数由5%增加至30%,FT由1215℃上升至1308℃,而其他3个熔融特征温度并无显著变化。通过SEM-EDS和XRD表征发现,合成灰中耐熔矿物(SiO2和CaAl2Si2O8等)和助熔矿物(CaMgSi2O6和NaAlSiO4等)的比例变化和含钠矿物、含钙矿物之间低温共熔反应程度是影响其熔融温度的主要原因。综合对比所有合成煤灰熔融特征温度和化学组成发现,对于具有相同酸碱比的煤灰,DT主要与样品中Na2O含量和碱土金属总量(CaO+MgO)密切相关影响,而FT主要受Na2O和Fe2O3含量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汪翔  章学来  华维三  郑灵钰  刘璐  喻彩梅 《化工进展》2019,38(12):5457-5464
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的过冷度、相分离以及热导率低等问题影响了其在低温蓄热场合的应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的改性研究。本文通过成核剂和增稠剂的筛选实验及添加导热增强剂纳米氧化铁(α-Fe2O3),制备了质量分数为Na2HPO4·12H2O+2% Na4P2O7·10H2O+1%黄原胶(GX)+0.2%α-Fe2O3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并对其进行了凝固放热测试、热物性测试及循环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2%的Na4P2O7·10H2O抑制过冷效果最好,成核效果不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过冷度维持在2℃左右;GX可以有效抑制Na2HPO4·12H2O的相分离现象,且质量分数为0.75%~1.25%是较合适的剂量;α-Fe2O3可以有效地提高Na2HPO4·12H2O的热导率,添加0.2%α-Fe2O3使热导率提高了90.8%;循环150次后,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变潜热值为252J/g,相比于循环前衰减了7.4%,相变温度为35.4℃,过冷度为1.3℃,热导率为2.054W/(m·K),相比纯材料提高了100.2%。改性后的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相变温度适宜,潜热值大,热导率高,热性能稳定,可推广应用到热泵蓄热、温室生产和电子器件散热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以核桃壳粉、八水氧氯化锆(ZrOCl2·8 H2O)和正硅酸乙酯(TEOS)等为原料,采用溶胶-沉淀法制备了硅酸锆包裹炭黑(C@ZrSiO4)黑色色料。通过TG-DSC、FT-IR、XRD、SEM、TEM等对试样的热效应、化学结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核桃壳粉/硅酸锆质量比(理论合成,下同)等对色料组成和色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为1 100℃、核桃壳粉/硅酸锆质量比为1∶3时,合成的C@ZrSiO4色料发色性能最佳,L*=31.3、a*=+1.4和b*=+1.3;在透明釉中外加5%(质量分数)C@ZrSiO4色料,经1 200℃烧成所制备的黑釉具有较好的呈色效果,其色度值L*=41.2、a*=+1.2和b*=+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