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保障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安全,基于分子生物学理论建立的分析方法以其准确、快速、操作简单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食用植物油的转基因成分和掺假检测。从DNA含量极少且完整度较低的食用植物油中提取到高质量DNA是影响基因检测成败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食用植物油中DNA的不同提取方法和基因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包括Western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聚合酶链反应法、Southern印迹法等在内的蛋白质检测和DNA检测方法,并介绍了DNA微阵列技术法等新方法.对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应用范围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可供转基因食品检测研究及选择分析方法时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豉香型白酒酒饼中的细菌类群为对象,针对PCR-DGGE分析方法中DNA提取、PCR扩增、DGGE电泳时间和凝胶染色方法等重要环节开展了相关技术参数的比较和优化。结果显示:试剂盒法、CTAB法、SDS法和SDS-CTAB结合法等四种DNA提取方法中,SDS-CTAB结合法提取的DNA得率最高,蛋白质去除干净,完整性好,虽然步骤稍繁琐,但优于其他方法;经均匀设计法优化后,PCR反应中退火温度为50℃,引物浓度为0.4μmol/L,模板2.5μL(约34 ng)时所扩增出的条带最清晰、产物量最高,对应的DGGE分析中DNA条带的多样度和丰度最佳;以进程法比较了不同时长的DGGE电泳效果,发现在变性剂梯度范围为30%~60%、电压85 V、温度60℃条件下,电泳9 h DGGE胶中的DNA条带分离充分,分布位置适中;同时还发现,利用银染色法对胶进行染色,效果优于Goldview染色法。综合上述因素,初步建立了豉香型白酒酒饼微生物PCR-DGGE技术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食品有害物质与DNA相互作用模式的体外研究方法,包括电化学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凝胶电泳法和黏度法等;食品有害物质与DNA相互作用的定量方法,包括32P后标记法、免疫分析法、免疫毛细血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等。本文在查阅近10a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体外研究DNA相互作用的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食品有害物质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公平交易,同时使消费者做出适当选择,需要对肉类产品进行正确的分类。许多调查表明,将解冻肉错误的标注成新鲜肉占调查样品的8%~15%。管理规章的实施需要合适的分析方法:酶分析法、DNA分析法、光镜分析法、生物成像以及感官分析法。利用这些分析方法可以检测到分子水平的变化。讨论不同分析方法区分牛肉、猪肉和鸡肉的鲜肉和解冻肉以及冻藏时间的能力的文献众多。本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同时指出最优化分析需要不同分析方法的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的现况与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转基因食品检测提供参考 ,介绍包括除草剂生物分析法 (herbicidebioassays)、western印迹法 (Westernblo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southern印迹法(Southernblot)、聚合酶链反应法 (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在内的蛋白质检测和DNA检测方法。一些新的方法如近红外光谱法 (near infraredspectroscopy)、DNA微阵列技术法 (Microarray)等略做介绍。对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应用范围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可供转基因食品检测研究选择分析方法时借鉴。  相似文献   

7.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离子强度试验及DAPI-大肠杆菌DNA竞争性分析方法对生厚朴和姜厚朴水提物与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的作用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加入DNA后姜厚朴和生厚朴水提物最大吸收峰的荧光强度出现淬灭;紫外-可见光谱显示水提物-DNA体系在305~325 nm内均衡存在,同时随着大肠杆菌DNA浓度的增加,姜厚朴和生厚朴水提物的吸光度值逐渐增大,发生增色效应;水提物-大肠杆菌DNA体系的荧光强度随NaCl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说明厚朴及姜厚朴水提物与大肠杆菌DNA可能发生静电作用和/或沟槽作用;在竞争性试验中,加入厚朴及姜厚朴水提物后,荧光扫描图谱显示DAPI-大肠杆菌DNA体系出现减色效应。姜厚朴及生厚朴水提物与大肠杆菌DNA间通过沟槽结合的方式相互作用并生成非荧光型复合物。  相似文献   

8.
目前,食品过敏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食品过敏成分或微量过敏原对敏感机体都是巨大的健康威胁。因此,可靠的分析方法是鉴别和检测食品中过敏成分所必需的。该文综述了基于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食品过敏原检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肉及肉制品掺假快速鉴别,分别以猪、牛线粒体DNA的COXⅠ,绵羊、山羊、狗、狐狸、貉线粒体DNA的16S rRNA及鸡、鸭线粒体DNA的12S rRNA基因为靶位点,设计扩增产物熔解温度(T_m值)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一种用于快速鉴别肉或肉制品中猪、牛、绵羊、山羊、鸡、鸭、狗、狐、貉9种源性成分的5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熔解曲线分析方法,通过特异性、灵敏度及市售样品的检测,对该方法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单物种DNA检出限为0.001~1 ng,多物种混合DNA检出限均为0.1 ng,通过市售样品检测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包括生鲜样品和熟制样品)掺假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0.
励炯  吴琼  江海  扈明洁  徐新怡 《食品与机械》2023,39(5):43-48,138
目的:建立一种可食用血制品中7种动物源成分(包括猪、牛、羊、鸡、鸭、鹅、兔)掺杂鉴别的分析方法。方法:血制品经DNA提取纯化及PCR扩增后,将克隆测序结果提交至7种血制品的DNA条形码本地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对血制品的预处理方式、DNA提取方式以及PCR扩增条件进行选择和优化,并建立常见血制品掺杂模型,研究模型的最低掺杂检出率。结果:7种可食用血制品的DNA扩增效率为100%,各种掺杂模型中的最低掺杂检出率为5%;利用该法对25批次市售可食用血制品进行掺杂鉴定,发现有21批次存在掺有其他动物源成分的情况。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可作为日常可食用血制品质量监督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