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硬质PVC粒料凝胶化度质量监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新华  应特志 《中国塑料》1998,12(3):108-112
本文介绍了用DSC法测定硬质PVC粒料的凝胶化度,并用于硬质PVC粒料生产中的质量监控,起到了指导生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差示扫描热量仪(DSC)研究了PVCS—2500树脂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玻璃化转化温度(Tg),并和PVCS—16700,S—1000树脂进行了比较.并对配合,加工和在105℃绝缘级电线电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和低聚合度PVC树脂相比,PVCS—2500树脂的分子量增大,分布变宽,Tg升高,导致材料的加工温度升高,力学性能提高.可制造优级的耐热电线电缆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聚氯乙烯(PVC)在碱性介质中脱除氯化氢(HCl)的反应,以及脱除HCl后的PVC(DPVC)与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PMVS)的接枝共聚反应。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DPVC含共轭多烯结构。DPVC中双键的含量随着脱HCl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PVC在碱性介质中脱HCl时不发生交联。红外光谱 ̄1N和 ̄(13)C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结果表明,以过氧化苯甲酚(BPO)作引发剂.DPVC与PMVS反应能上成PVC/PMVS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明了用零长毛细管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PVC熔体凝胶度的原理,并用这两种方法测量了PVC/CPE/PS体系的凝胶度。讨论了凝胶度与加工温度及力学性能的关系,并对这两种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零长毛细管流变仪测量了不同助剂对PVC复合物在滚压过程中凝胶度的影响及其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随加工温度的升高,体系凝胶度增大,共混体的性能也逐渐改善。对PVC/ACR—201和PVC/AS体系,在加工温度(Tp)为180℃时,凝胶含量为80~95%时(Tt=160℃,W=120kg),其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聚氯乙烯干混料凝胶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塑聚氯乙烯树脂在热或剪切作用下发生凝胶化,在初级粒子边界形成三维网络物理交联。这种交联程度(即凝胶化度)直接影响PVC制品性能。本文采用XLY-Ⅱ型毛细流变仪测量由PVC干混料经烧结而成试片的凝胶化度,绘制了与温度和时间有关的凝胶化曲线,分别对与力学性能、表观质量有关的凝胶化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最新的情报信息资料,全面地,系统地综述了我国1990-2000年合成树脂LDPE,LLDPE,HDPE,EVA,CPE,PP,PVC(含PVDC),PS(GPPS,HIPS,EPS),ABS,ACS,MBS,SBS等发展情况,新建装置,生产能力;近年来开发成功的新产品,特性及应用;并对合成树脂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8.
PVP/SDBS"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泳光散射法(ELS)、粘度法和表面张力法研究了PVP/SDBS“复合物”在纯水溶液中和在0.01M NaCl溶液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得到了PVP/SDBS“复合物”电泳淌度与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以及饱和结合“复合物”比浓粘度与“复合物”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TV法(栲胶法)、MSQ法、KCA法、PDS法、GTS法进行了比较和综合评价,认为湿法脱硫从改良ADA法向新法过渡,宜以选择PDS法或GTS法为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不同聚合度PVC树脂的分离其分布,玻璃化转变温度(Tg),考察了加工塑化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聚合度的提高,PVC树脂的分子是增大,分布变宽,Tg升高,导致材料的加工温度升高,力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未我国合成树脂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最新的信息资料,介绍对我国1990-2000年合成树脂LDPE、LLDPE、HDPE、EVA、CPE、PP、PVC(含PVDC)、PS、ABS、ACS、MBS、SBS的发展状况,新建装置,生产能力,以及年近来开发成功的新产品及应用等,并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最新的信息资料,介绍对我国1990~2000年合成树脂LDPE、LLDPE、HDPE、EVA、CPE、PP、PVC(含PVDC)、PS、ABS、ACS、MBS、SBS的发展状况,新建装置,主产能力,以及近年来开发成功的新产品及应用等,并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3.
双环戊二烯酚型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振武  孙光祥 《粘接》2001,22(1):1-3,13
研究了DCPD酚环氧树脂与酸酐及胺类固化剂的固化反应活性。通过DSC热分析方法表征了DCPD酚环氧树脂与甲基六氢苯酐(MeHHPA)及4,4′-二氨基二苯甲烷(DDM)的固化反应过程,测定了反应热焓,并分析了固化温度、时间及固化剂结构等对DCPD酚环氧树脂凝胶时间及固化度的影响,探讨了温度、时间对DCPD酚环氧树脂固化反应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双马来酰胺酸交联PVC的交联行为研究(I)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哈克流变仪来研究以双马来酰胺酸作为交联剂、DCP(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引发剂,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为增塑剂的交联PVC的交联特性。研究表明:PVC交联反应速率随增塑剂用量的增加而减慢,PVC的凝胶率也变低;交联剂用量越多,凝胶率越大;提高瓜在温度或增加反应时间可提高凝胶率。  相似文献   

15.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KPS/SHS)为引发体系,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或十二烷基硫酸钠/聚氧乙烯基辛基酸醚(SLS/OP)为乳化剂或复合乳化剂,于50℃或60℃下进行偏氯乙烯/丙烯酸甲酯(VDC/MA)的乳液共聚合。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乳化剂SDBS或复合乳化剂SLS/OP,加入适量离子型第三单体和pH值调节剂,可以制得总固物含量大于50%的稳定性好、粒径适宜、阻透和涂敷性能良好的VDC/  相似文献   

16.
热可逆性共价键交联氯醇橡胶的制备和性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环戊二烯基钠(CPD-Na)与氯醇橡胶(CHR)反应,制得了含CPD侧基和双环戊二烯交联的聚合物。研究了反应物基团配比、反应温度对凝胶化时间和交联聚合物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PD-Na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CHR形成凝胶的时间缩短。测定了交联聚合物的热可逆转化行为,发现交联聚合物在高温下可发生逆Diels-Alder反应。  相似文献   

17.
王伟勤  王健 《橡胶工业》1997,44(12):715-718
研究了乳液法PVC(简称乳PVC)悬浮法PVC(简称悬PVC)和粘合剂用量,阻燃增塑剂,带芯含棉量等因素对橡塑整芯难燃输送带粘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覆盖胶中可用20~25份乳PVC等量替代CR/NBR/氯化聚乙烯(CPE)(40/40/20)配方体系中的NBR,也可用40~60份悬PVC等量替代NBR配方体系中的NBR,浸渍液中增塑剂选择ZRS-50/DOP/42%氯化石蜡并用最适宜,覆盖胶中  相似文献   

18.
柳春来 《化工设备设计》1996,33(1):36-37,35
本文简要介绍了压力容器绘图软件包PVCAD,为完善和弥补PVCAD的不足,着重通过比较参数法绘图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对于用户自编一些小而实用的绘图软件。推荐采用AUOTLISP语言在AUOTCAD下进行二次开发。并附实例说明用AUTOLISP语言自行编制腿式支座参数化绘图软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CPE对PVC/SBR共混体系增容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微观冲击试验、动态力学分析(DMA)、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研究了氯化聚乙烯(CPE)增容的PVC/丁苯橡胶(SBR)共混物的性能与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CPE对PVC/SBR共混体系有良好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氯化乙丙橡胶胶增容PVC/SBS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乙丙橡胶(CEPDM)为相容剂,研究了SBS对PVC的共混增韧改性。结果表明CEPDM能明显改善SBS与PVC的相容性,使共混物中SBS颗粒尺寸明显减小,分布更均匀,共混物的tg内移,常常和低温下制品冲击强度增大。当PVC/SBS/CEPDM为80/20/6(质量比)时,共混物的常温缺口冲击强度为56.3kJ/m^2,低温(-20℃)缺口冲击强度为32.4kJ/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