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董庆丰  潘嵩 《山西建筑》2009,35(28):49-50
简述了我国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背景和土地储备制度的含义、特点,就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运行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城市用地制度的再一次创新,是进一步深化我国城市用地制度改革的一种客观要求。因此,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然而,在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运作的实践中还存在若干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从我国土地储备现状出发,以各城市土地储备本身的特色和已产生的社会影响为主要依据,对我国所应采取的土地储备模式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一些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大量例证的研究,对我国实施近10年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进行了全面评价与分析.总结了我国实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与完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现行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机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一种新尝试 ,它对于促进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 ,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 ,各地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出现了片面追求高地价等问题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忧虑。在分析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概念及其运作方式的基础上 ,分析了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探讨了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定位与实现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对于土地储备制度的研究越来越重要。着重加强土地储备是政府科学、高效的控制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就目前来说,自从新中国建设以来,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经历了计划经济到现在是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变,土地的利用方式由外延的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的转变。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使得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合理的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土地资产保值和增值,实现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进一步革新。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土地储备制度的现状进行相应的探究,以及通过对当前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状况进行研究,制定有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地储备制度。  相似文献   

6.
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是在各级政府针对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土地市场失灵现象而采取的积极干预市场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部分学者对土地储备制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由于我国开展城市土地储备规划工作起步较晚,部分地方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缺乏相应的标准以及理论层面的规范研究,认识上至今存在模糊和偏差。因此,本文试图基于部分地方的实践探索,针对城市土地储备规划中的重点问题进行细化和探究,从而为我国开展城市土地储备规划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城市用地制度的再一次创新,在土地储备过程中如何使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在城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了城市土地储备中土地利用最大价值的涵义,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产生、发展、构成、基本模式和实施的效果,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为政府提出了控制和避免土地储备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及其空间效应的检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京祥  吴佳  殷洁 《城市规划》2007,31(12):26-30,36
中国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在特定发展环境和特定土地使用规制体系中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分权化改革与土地市场化改革相叠合的产物,它强化了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的企业化治理特征。文章通过对南京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土地储备制度对城市空间演化的种种正、负效应,并运用城市增长机器理论剖析了政府在土地储备过程中对短期利益的述求。文章认为,当前中国许多城市实施的土地储备制度具有极大的功利性,其对城市发展中的公共利益难以保障,并直接导致了政府行为的寻租,影响了城市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任何一项制度创新必须以综合效益作为其制度设计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外土地储备制度运行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的城市特点和实际情况,可得出以下几点借鉴之处:(1)土地储备利用金融工具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2)多元化运用金融工具,滚动式发展;(3)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土地储备制度运用金融工具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收益分配中的税费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土地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资源和城市社会经济的物质基础,正以一种资产的形式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建立完善的城市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于优化配置城市土地、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重点对我国现行城市土地收益分配中的税费制度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建设用地的永续利用和合理扩张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空间规划改革的重要内容.现有的研究往往从城镇扩张、土地非农化等角度分析建设用地的整体演变规律,对于用地结构、空间特征的关注往往不够.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扩张相对独立,需要将两者统筹起来,分析城镇、农村和工矿建设用地各自空间格局和增长趋势的特征.选取我国城镇化较为迅速的首都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以2000-2010年间的空间数据为基础,从城乡建设用地的规模分布、结构比例、增长趋势、内部结构变化等几个方面总结其演变规律,并从空间管理、内部转换、政策工具三个方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化,传统的城市交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发展轨道交通成为了各大城市的必然选择,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但通过实践证明,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未能有效解决城市问题,梳理城市空间结构。本文通过探析我国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轨道建设与城市规划体系协调机制,并应用于贵阳市轨道交通1、2号线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开发整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玲 《规划师》2008,24(3):20-23
城市土地开发整理被广泛应用于国外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具有不同的组织、管理模式及适用于不同城市土地类型的应用模式.不同的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和实施程序,有效地协调政府、土地所有者、开发商等多方的利益关系,高效地实现对城市土地结构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城市无序扩张.我国开展城市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要将其纳入法律体系,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建立完善的行政保障体系,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后世博上海低碳城市的交通与土地使用5D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分析城市交通发展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对低碳城市建设的影响.针对我国城市不同于世界其它国家城市的具体发展情况,提出了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新模式--5D模式,特别指出保持较高比例的自行车出行是对世界环境问题的一个重大贡献.由于我国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具有共发并生的特点,城市多模式交通体系的建立应该置身于其所处城市环境的特征城市的开发建设中要考虑到对不同交通模式的影响并与城市发展的多维度目标相结合.从而保证城市交通建设的快变量与城市总体发展的慢变量的协调一致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并指出后世博时代上海交通和土地使用应遵循5D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景观融合视角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取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建设用地适宜性,在保障城市建设安全的同时为景观建设留有余地,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景观融合可以从景观风险消极影响及景观资源积极影响2个方面的多个单元来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将建设用地分为适宜建设区、较适宜建设区、较不适宜建设区和不适宜建设区,在此基础上提出集约用地和优化城市景观网络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必然道路,而土地流转又是促进乡村地区城镇化、解决城乡发展中土地容量问题的重要手段。该文对城乡统筹与土地流转的理论和二者联系进行梳理,并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土地流转的案例进行剖析研究,总结出不同地区土地流转实践的类型及联系,以及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流转对城乡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当前较为广泛开展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着重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集体土地租赁模式、资产置换模式.都市休闲农业模式以及跨区域地票模式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主要流转模式,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流转对城乡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构建符合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土地储备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以武汉东湖开发区土地储备的实际工作需求为牵引,利用GIS和数据库技术,以多种与土地相关的数据为分析对象,设计与实现了土地储备系统,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红线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期以来,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管理,由于对城市生态用地概念的界定模糊,理论学界对其内涵难以整合、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对城市生态用地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管理的有效措施,导致我国目前生态空间日益受到威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态势。2012年实施的新的城市用地分类,突出了土地的生态价值,但却仍未明确生态用地类型。基于此,并在对天津市生态现状调查的基础之上,运用LUCC(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土地分类法,ANDERSON(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分类系统)分类法,CORINE(欧盟环境信息协调)分类法等土地分类方法,结合天津市的生态系统,生态空间布局和土地生态功能,研究出适用于规划设计、编制、实施管理的生态用地分类方法,便于城市生态红线规划管理的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