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由式锚索和全长粘结式锚索加固效果比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进行洞室模型试验和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模型试验,研究了工程中广泛采用的2种典型锚索——自由式锚索和全长粘结式锚索的不同加固效果。从洞室的开洞位移、破坏荷载、荷载位移曲线特征、洞周应变分布特征及洞室的宏观破坏过程等方面,比较和分析了2种锚索对洞室所产生的不同加固效应特征。通过对含有结构面和不含结构面锚固体试件进行抗剪强度试验,比较了2种锚索对岩体结构面的不同加固效果。给出了锚固体试件峰值抗剪强度比较结果和剪切过程中2种锚索的张力变化特征,即全长粘结式锚索的张力基本不变化,自由式锚索的张力随剪切位移的增加而增大。在综合比较2种锚索加固效果的基础上,对锚固工程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预锚体系的基本理论,认为改进设计方法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加固机理和效应的认识。通过分析预锚体系的特点,对单根预应力锚索研究的重点问题以及如何提高预锚加固的效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此外,还探讨了有限单元法在预锚计算中的应用,以及群锚体系的整体效应和计算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空间非线性有限元法 ,对实际边坡进行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后的数学模型模拟分析 ,并通过改变坡体介质特性和加固条件等诸多边界条件 ,采用多种计算方案 ,深入研究松散介质中预应力锚索的加固机理和群锚效应  相似文献   

4.
松散介质预应力锚索加固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空间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实际边坡进行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后的数学模型模拟分析,并通过改变坡体介质特性和加固条件等诸多边界条件,采用多种计算方案,深入研究松散介质中预应力锚索的加固机理和群锚效应。  相似文献   

5.
全长粘结式预应力锚索加固基坑仿真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数值仿真试验的方法,对全长粘结式预应力锚索加固基坑的机理从单锚和群锚两个层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和已有成果相比表明结果较为可靠,从而说明模拟方法比较合理。最后给出使用数值方法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周忠海 《山西建筑》2008,34(15):82-83
分析了预锚加固体系现行设计方法所依据的基本理论,认为改进设计方法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加固机理和效应的认识,通过分析预锚体系的特点,对单根预应力锚索研究的重点问题以及如何提高预锚加固的效果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7.
单锚锚杆加固碎裂结构岩体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锚杆加固后的碎裂结构岩体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根据多种锚固方案试件的试验结果,研究了锚杆锚固碎裂结构岩体模型的强度变形特征。通过试验中不同布锚方式的单锚对模型试件强度变形的不同影响,研究了各种模型试件中所体现出的锚固效应,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边坡岩体结构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基础上,以某具体边坡加固项目为研究背景,从预应力锚索施工设计、修整边坡坡面、锚孔成孔、锚孔清孔、锚索制作与安装、锚固注浆、预应力张拉以及封锚等环节系统性的分析了边坡加固技术中预应力锚杆的施工技术,对同类型工程项目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位于深厚滑坡体中隧道的加固问题,提出了利用锚索、抗滑桩只对与隧道稳定直接相关的洞周滑坡体进行抗滑及锚固处治,同时加固隧道衬砌结构,使隧道衬砌结构、抗滑桩与锚索形成一种新型的滑坡隧道自锚式加固结构体系。该加固结构将滑床作为桩和锚索稳定的支撑点,属于超静定结构。针对该加固结构体系的特点建立其物理力学模型,并采用矩阵传递法进行理论推导,得到加固结构体系的内力与位移。通过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锚索的作用使隧道边墙不利受力状态有所改善,抗滑桩对隧道底铺和衬砌的变形有所约束,可以通过锚索和抗滑桩结构,使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得到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及工程地质状况,分析介绍了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的优点及具体施工方案,并分别就高速公路陡边坡加固工程中预应力锚索施工的锚孔成孔、锚孔注浆、锚索张拉锁定、封锚等施工技术要点、重点、难点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边坡加固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十几个岩土边坡加固工程的设计、审查和施工经验,对边坡加固中预应力锚索的传力深度、自由段概念、削坡开挖边坡安全系数、群锚形成“岩壳”、补赏张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介绍了边坡治理中开挖控制变形工法,总结出施工的6项工法要素为:安全监测、超前支护、分层分段开挖、及时进行坡面支护、加强边坡底部支护和施工工艺管理。着重讨论了预应力锚索钻孔中水泥砂浆芯柱的受力分析,把问题归结为压杆稳定。并介绍了一种新型预应力锚梁结构,该结构大大提高了预应力锚索的承载力,从而使边坡达到更好的加固效果。最后,对边坡加固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锚索的长度与预应力值对其加固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3,他引:10  
根据模型试验结果,重点分析了块状岩体中锚索长度及预应力值大小对其加固效果的影响,并给出了影响范围及特征,为进一步分析预锚加固作用机理和探讨预锚加固设计方法提供了基础性依据。  相似文献   

13.
边坡加固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目前,边坡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对锚索锁定后的预应力变化规律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破碎岩质边坡锚固后,锚索预应力的瞬时损失和长期稳定性还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通过对工程边坡锚索预应力变化的系统监测和资料分析,探讨了锚索预应力的锁定损失、短期变化规律、长期变化规律和降雨对锚索有效预应力的影响,揭示了加固破碎岩质边坡的锚索预应力衰减变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完成31根钢筋混凝土梁的剪切破坏试验,对钢-混凝土组合桥梁中无抗剪配筋的桥面板在轴向拉力作用下的抗剪极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试验中主要考虑了轴向拉力对抗剪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同时对配筋率、最小抗剪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其他因素也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欧洲规范2第1部分中用来计算无抗剪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剪极限承载力的公式过于保守,建议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5.
泥岩高边坡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泥岩高边坡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监测和资料分析,探讨泥岩高边坡锚索预应力的锁定损失,短、长期变化规律及降雨、补偿张拉对预应力的影响。锚索锁定时的预应力损失,主要是由于锚具回缩导致,平均预应力损失为12.8%。锁定后预应力的变化规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锚索预应力的急速下降期,时间为15 d左右,预应力损失率约6.2%;第2阶段为缓慢下降期,持续约6个月,该段时间预应力损失率约8.1%;第3阶段为基本平稳期,锚索预应力基本平稳,仍然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已经很小。强降雨会使预应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率为1.9%~3.1%。补偿张拉能明显提高锚索预应力,同时还可以减缓预应力损失的速率。  相似文献   

16.
红砂岩的一种新的抗风化化学加固方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浙江龙游石窟群围岩的抗风化加固为研究背景,对红砂岩试件进行了多种化学材料处理方案的室内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及相应试验参数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化学加固材料CRS。利用该材料进行加固时首先利用无机硅与砂岩的反应物填充岩石的孔隙,然后用有机硅与岩石中的羟基反应,以脱水缩合,达到加固目的。将岩石浸泡在该材料的溶液中,与浸泡前相比,岩石的弹性波速度增加15%左右,粘聚力增加50%,内摩擦角变化不大,在围压5 MPa时,三轴抗压强度增加50%左右。将选定的化学加固材料喷洒在龙游石窟的多处围岩表面上,岩体结构明显致密,加固深度大于3 cm,围岩的弹性波速度比加固前提高了5%(淋水岩体)~10%(较干岩体),加固将近1 a时间,被加固的岩石表面和内部均未发现颜色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锚固边坡楔体稳定性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李家峡水电站左岸岩质高边坡加固工程为背景,采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方法,完成了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模型和无锚索加固边坡模型的对比试验,研究边坡双滑面楔体稳定性和锚固效应的问题。给出了复杂岩体边坡和预应力锚索体的相似物理模拟方法,锚固和未锚固状态下边坡双滑面楔体的相对位移和绝对位移的变化形态、锚索预应力时程变化特征、锚索轴力变化特征以及边坡不同部位的锚索的受力破坏特点等结果。在此基础上,对上述两种状态下边坡楔体的安全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锚固边坡比无锚固边坡安全系数高1.4倍以上,并总结给出了预应力锚索对边坡双滑面楔体的加固效应。  相似文献   

18.
低强度钢筋混凝土梁组合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高国  徐德新  袁崇菊 《工业建筑》2012,(Z1):130-132,129
以钢筋混凝土梁为例,共分为三组梁,第一组不进行加固,第二组单一加固,即只进行粘钢加固,第三组进行组合加固,即同时采用粘钢加固和增大截面加固。最后运用ANSYS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并对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试验及模拟结果表明:组合加固对梁的刚度和承载力的提高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定多组位移传感器方法,研究了单面干燥条件下不同配筋形式混凝土试件距离表面不同深度处的收缩变形。结果表明:配筋与未配筋混凝土试件均存在沿着距离干燥表面深度方向的收缩变形梯度;配筋率越高,钢筋附近混凝土收缩所受约束程度越大,导致混凝土试件内外层的收缩变形梯度差加剧。  相似文献   

20.
张士前  陈宗平  徐金俊  王妮 《工业建筑》2012,42(10):153-158,100
在我国改革开放早期的20世纪80年代,建造了大量的砖砌烟囱,这些砖砌烟囱如今已经服役了30多年,性能退化严重,加上当时的建造水平相对较低,还能否确保后续在使用年限中的正常安全使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对某工业厂区已经服役30年的某砖砌烟囱的实际尺寸、倾斜度、裂缝、砖砌体强度、砂浆强度、以及变形情况等相关项目的现场检测,发现服役30年的砖砌烟囱出现老化损坏严重现象,其中裂缝为其主要病害。基于实测数据对服役30年的烟囱进行承载力验算,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数值分析,结合两者结果可以得出该烟囱底部承载力明显不足和上部安全富余不多的结论,并从理论角度阐述了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此烟囱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对烟囱进行可靠度的综合评定。并结合相关理论,针对该烟囱已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加固方案,并对该烟囱加固前后的受力性能进行利用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外粘扁钢加固方法的加固效果很好,施工方便、价格低廉、不影响正常使用,该烟囱加固后正常使用两年,目前各项性能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