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作为2012年教育部新设置的专业,其专业定位及课程体系设置仍没有成熟的准则。文章以宿迁学院为例,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宿迁学院转型发展的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要求两方面明确宿迁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提出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路径,推进新型城乡规划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探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是社会的需求和实践的要求,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秉承科学培养人才、注重实践性技能培养的核心。本文在研究科学的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符合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各自特点的教学思路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为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专业的建设和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地方院校——菏泽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在介绍该专业设置现状的基础上,对地方需求与专业特色进行了分析,进而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教学手段革新四个方面构建了地方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载体。作为从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拆分出来的新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课程体系在实现建构、评估与优化方面具有紧迫性与重要性。基于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与评析,文章针对济南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情况展开跟踪调查与分析,总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专业发展模式与机制,提出课程体系优化的框架性策略,以期对相关院校的专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1)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城市详细规划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设计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文章结合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背景,基于该专业目前办学存在的具体问题与困境,从课程体系调整、师资力量加强、实践环节增加、操作模式选择、考核方式改革等多方面探索课程改革思路,以达到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9)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由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一分为二而来。本文通过分析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立足于福州大学,提出构建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全程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并围绕其必要性与具体措施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综合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的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其专业内涵和外延的界定、课程体系的构建等问题一直存在。西部地区地方院校基于地理学背景开设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往往面临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思考。从学生自身层面反馈问题与建议,能更好修正自上而下教学改革的局限性。文章以南宁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结合本科生调查问卷分析,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课程内容、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
赵航  周国富 《山西建筑》2014,(14):258-260
总结了工学背景下城乡规划与设计专业培养体系的优点及不足,给出了地理学新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特点及其技术体系,归纳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培养思路,最后提出了该专业的教学培养模块化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2年教育部关于本科高校专业设置的调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基础上拆分而来.系统分析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将专业培养目标细分,分别形成以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为具体培养目标的人才体系,并制定适合不同类型人才目标的培养重点、课程体系、实现途径及教学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数据收集、研究方法及规划设计等发生了深刻变革,城乡规划也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推动了城市问题分析、城市空间管理的科学化与精准化,并在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与设计等多个层面进行方法革新,从而决定了规划结果的合理性。文章以安徽师范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例,在分析大数据对城乡规划专业影响的基础上,从专业基础、技术手段、学科融合等方面分析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学科交叉、数据挖掘、区域特色、专业评估等方面提出高校城乡规划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通过课程调整,增设大数据相关课程,提出专业课程改革举措,以期为其他高校城乡规划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及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大背景下,如何加快发展我国城乡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理论及技术,成为重要的需求。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为此成立的城乡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于上述需求在五个方面开展了全面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的建设情况,过去三年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城乡规划实践中,项目策划越来越受到重视,对项目策划的理论、方法及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城乡规划中的项目策划是从错综复杂的现实关系中探寻地方特质,并通过制定能够整合、激发地方发展潜力的行动计划,在城乡规划的整体框架内为地方发展确定比较清晰的方向和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其目的是构建项目策划平台,以项目开发为契机,挖掘地方特质,提升地方品质,推动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对规划人才需求的提升,各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招生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从地理学视角出发,对2013—2017年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时间上来看,研究期内该专业招生人数整体呈下滑趋势,2013—2015年下降幅度较大,2016年有所回升,但幅度较小。2013—2017年,该专业在外省计划招生人数逐渐上升,但不影响整体趋势。从空间上来看,以地理特征划分,招生人数总体呈现西多东少、中部居中、东北无分布的格局,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影响该专业招生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差异。除上述因素外,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也对该专业招生的时空分布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文章在探讨建筑学、地理学的学科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规划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建筑学与地理学有机整合的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构想。只有把二者有机地整合起来,城市规划学科才能飞得更高、更远,才能培养21世纪真正需要的城市规划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精神,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交通土建专业方向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背景,在对交通土建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培养经验和专业建设成果,对交通土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与改革,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以来,已经有40多所大学设置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由于专业开办历史短,缺乏专业沉淀,如何体现建筑电气及智能专业特色就成为相关学校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结合建筑节能的大环境和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的基础,对如何提升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调整专业目录以来全国设立管理专业的院校猛增至200多所,财经院校如何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建设具有财经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品牌学科是一个新课题。本力主优化课程设置,强化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和模拟项目全过程管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为规范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形成具有指导性的专业质量标准,教育部与住建部委托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编制《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经该委员会与全国数十所高校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国内高校的广泛调研、采纳新的国内外教改成果、征求企业、行业协会、主管部门的意见等步骤,结合国内高校办学实际情况,于2014年9月规范正式编制完成。规范由7个部分与3个附件组成,主要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基本教学条件和主要参考指标做出了规定。规范提出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应学习的基本理论、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以进一步对国内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